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结构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胰岛β细胞的超微结构、胰岛素表达及数量变化,探讨β细胞的病理改变与2型糖尿病病因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3、5、8月龄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10.1mmol/L,且肥胖的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每组8只,作为糖尿病组;选取相应年龄段尾静脉空腹血糖低于6.0mmol/L,体重正常的db/+m表型正常小鼠,每组8只,作为对照组。于相应年龄段取胰尾,用于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电镜下随病情进展,db/db小鼠胰岛β细胞内的分泌颗粒数量明显减少,有的细胞甚至缺如,致密芯电子密度降低,β细胞可见凋亡的早期改变以及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病理改变,细胞间髓样小体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同月龄糖尿病组小鼠胰岛β细胞阳性率和胰岛素蛋白平均光密度值(OD值)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程的进展,db/db小鼠胰岛β细胞阳性率和胰岛素表达呈现递减趋势(p<0.05)。结论2型糖尿病β细胞的超微结构遭到破坏,引起β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障碍和数量减少,与2型糖尿病病情的轻重有关,反映了2型糖尿病病程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和分析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病程进展中胰岛内分泌细胞的构成变化及与Ⅱ型糖尿病病因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取3、5、8、10和12月龄的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10.0mmol/L且肥胖的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每组5只,作为糖尿病组;选取相应年龄段的尾静脉空腹血糖低于6.0mmol/L体重正常的db/+m表型正常小鼠,每组5只,作为对照组.于相应年龄段取胰尾,用于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比较.结果 各月龄糖尿病组胰岛B细胞(胰岛素阳性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A细胞(胰高血糖素阳性细胞)和D细胞(生长抑素附性细胞)阳性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胰岛B细胞阳性率随自发性db/db糖尿病小鼠病程进展旱降低趋势(p<0.05),而A细胞和D细胞阳性率则旱增高趋势(p<0.05);对照组3种细胞阳性率无变化(P>0.05).结论 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胰岛内分泌细胞的构成变化与糖尿病病情的轻重有关,胰岛内分泌细胞之间的比例失衡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病程进展中胰岛内分泌细胞的构成变化及与II型糖尿病病因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3、5、8、10和12月龄的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10.0mmol/L且肥胖的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每组5只,作为糖尿病组;选取相应年龄段的尾静脉空腹血糖低于6.0mmol/L体重正常的db/+m表型正常小鼠,每组5只,作为对照组。于相应年龄段取胰尾,用于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比较。结果各月龄糖尿病组胰岛B细胞(胰岛素阳性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A细胞(胰高血糖素阳性细胞)和D细胞(生长抑素阳性细胞)阳性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胰岛B细胞阳性率随自发性db/db糖尿病小鼠病程进展呈降低趋势(p<0.05),而A细胞和D细胞阳性率则呈增高趋势(p<0.05);对照组3种细胞阳性率无变化(P>0.05)。结论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胰岛内分泌细胞的构成变化与糖尿病病情的轻重有关,胰岛内分泌细胞之间的比例失衡可能与II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db/db鼠胰腺随病程进展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分别选取3、5、8、10、12月龄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10.0mmol/L,且肥胖的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每组5只作为糖尿病组;选取相应年龄段尾静脉空腹血糖低于6.0mmol/L,体重正常的db/+m表型正常小鼠,每组5只作为对照组。于相应月龄腹腔注射麻醉,取胰尾,石蜡包埋切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胰腺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随病程进展,db/db小鼠体重和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糖逐渐增高,胰腺小叶和腺泡之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胰岛组织破坏和纤维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逐渐加重。结论胰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可能与2型糖尿病病情相关,反映了2型糖尿病病程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海马NOS阳性神经元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人类 2型糖尿病模型———C5 7BL/KsJdb/db(db/db)小鼠海马NOS阳性神经元变化。方法 糖尿病组 :6周龄C5 7BL/KsJ(db +db +)小鼠 5只 ,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 11.1mmol/L且肥胖。对照组 :非糖尿病小鼠C5 7BL/KsJ(?+) 5只 ,尾静脉空腹血糖低于 6 .0mmol/L体重正常 ,于 30周龄 (成模第 6月末 )时 ,灌注固定取脑 ,以NADPH d组化法显示海马NOS阳性神经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组小鼠海马齿状回NOS阳性神经元密度显著减少 (P <0 0 1)。结论 糖尿病时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 ,NO的合成降低表明NO可能参与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大量证据显示,胰岛的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是db/db小鼠发生2型糖尿病(DM2)的两个主要因素。甜菊糖甙是一种从菊科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对于糖尿病病人有许多益处。本实验试图观察甜菊糖甙是否能够改善db/db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糖代谢。方法:给予db/db小鼠甜菊糖甙或者空白溶剂处理2个月。在处理结束时观察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耐量,同时分离胰岛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试验,并行胰腺组织免疫荧光观察胰岛内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甜菊糖甙干预2个月不影响db/db小鼠体重,但显著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试验结果提示,甜菊糖甙可显著提高db/db小鼠胰岛在体外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此外,免疫荧光提示,甜菊糖甙能显著减轻db/db小鼠胰岛内巨噬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和改善胰岛炎症反应。结论:甜菊糖甙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炎症反应来改善db/db小鼠的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对Ⅱ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肾脏细胞中表型转化标志蛋白α-SMA、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旨在揭示葡萄籽原花青素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Ⅱ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为研究对象,16只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葡萄籽原花青素灌胃组,每组各8只;8只相同周龄雄性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及8只db/m小鼠+葡萄籽原花青素灌胃治疗对照组。以葡萄籽原花青素(5 mg/kg)灌胃,持续12周后检测Ecadherinh、α-SMA、p38MAPK和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小鼠肾组织中α-SMA、p38MAPK和ERK1/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E-cadherin表达减少,尿中8-OHd G水平增加。葡萄籽原花青素能减少糖尿病组小鼠肾组织中α-SMA、p38MAPK和ERK1/2蛋白表达,尿中8-OHd G水平也明显降低,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增高(P0.05)。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生成,可能是通过抑制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抑制p38MAPK和ERK1/2信号通路激活而实现的。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糖尿病肾病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凋亡细胞在db/db糖尿病小鼠颌下腺中的分布。方法:选取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h/m~(?)小鼠颌下腺,应用TUNEL标记方法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统计凋亡细胞在颌下腺组织中分布的细胞阳性率。结果:随着糖尿病的发展,颌下腺组织出现腺体萎缩及颗粒曲管数目减少,实质细胞排列不整齐,呈簇状堆集,纤维及血管增多。凋亡细胞在对照组及糖尿病组颌下腺中均有分布,糖尿病组凋亡细胞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凋亡细胞阳性率随月龄增大均呈增加趋势。结论:db/db糖尿病可导致颌下腺组织萎缩及实质细胞形态学改变;凋亡细胞阳性率在糖尿病组随疾病发展而增加显著。这与糖尿病腺体萎缩和功能受损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受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胰岛素及胰岛微血管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表达水平;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及胰岛微血管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小鼠胰岛β细胞数量、β细胞/α细胞数量比、β细胞分泌颗粒数量及胰岛素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糖尿病组小鼠胰岛微血管数量,CD3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微血管内皮细胞及胰岛周细胞线粒体肿胀变性;微血管基膜厚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模型的基础上,观察糖尿病对移植术后桥静脉再狭窄后血管平滑肌的影响.方法 取20只8周龄雄性自发2型糖尿病C57 BL/KsJ leprdb/db(db/db)小鼠和20只C57 BL/KsJ野生型小鼠,建立下腔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动物模型,通过超声评估移植后血管血流及血管直径.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静脉移植术后形态及平滑肌细胞标志蛋白表达水平,评估糖尿病对小鼠移植静脉再狭窄和血管平滑肌功能的影响.结果 超声结果显示,db/db小鼠移植静脉血管直径及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小鼠.形态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b/db小鼠静脉移植术后桥静脉血管壁厚度明显增加,α-SMA阳性的平滑肌细胞分布明显多于对照组,中膜平滑肌细胞占血管壁比例增加.结论 糖尿病是移植静脉再狭窄的不利因素,利用db/db小鼠进行静脉移植后,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状况.为临床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腺β细胞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intermediate-conductance Ca~(2+) -activated K+channel,K_(Ca)3.1)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应用2型糖尿病小鼠(db/db)模型,测评阻断K_(Ca)3.1对2型糖尿病表型指标的影响。分离小鼠胰腺β细胞,观察分别阻断K_(Ca)3.1和NF-κB信号通路对高糖或软脂酸诱导的NF-κB下游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结果:K_(Ca)3.1阻断剂TRAM-34可降低db/db小鼠随时血糖水平。连续用药8周后,TRAM-34可降低db/db小鼠空腹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增加餐后胰岛素水平,减轻db/db小鼠胰腺炎症并延缓β细胞的消亡。但TRAM-34不影响正常饮食C57BL/6小鼠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无低血糖副作用。在分离的小鼠胰腺β细胞,分别阻断K_(Ca)3.1和NF-κB可降低高糖或软脂酸所引起的炎性趋化因子(CCL2和CCL20)的释放。结论:NF-κB活化介导胰腺β细胞K_(Ca)3.1上调,协同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和胰岛素分泌,促发胰岛炎症和β细胞功能障碍,导致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Ⅱ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的释放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可正常、偏高或低于正常,经葡萄糖刺激后一般呈高峰延迟。本文观察了100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释放试验,发现其胰岛素释放可分为5种类型:1.高峰延迟型;2.无反应型;3.基值高型;4.基本正常型;5.胰岛衰竭型。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本研究包括100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146例正常人及36例肥胖而无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均经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证实。其中男性595例,女性414例,男与女之比为1.44:1,年龄21~77岁。根据1980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为:1.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200mg/dl)及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可确诊为糖尿病。2.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db/db和db/m(lea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UDCA处理组。TUDCA处理组每天灌胃给予500 mg/kg TUDCA,连续治疗2周。检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沉积;用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JUN和XBP-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用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lean对照组相比,db/db对照组空腹血糖、转氨酶、MDA和ROS活性升高;胰岛素和SOD活性降低(P0.05);C-JUN和XBP-1表达上调;肝细胞脂滴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db/db对照组相比,db/db TUDCA处理组空腹血糖、转氨酶、MDA和ROS活性降低;胰岛素和SOD活性升高(P0.05);C-JUN和XBP-1表达下调;肝细胞脂滴和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TUDCA可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减轻2型糖尿病小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下调C-JUN与XBP-1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海马组织中小热休克蛋白家族(sHSPs)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方法正常db/m小鼠作为对照组,糖尿病db/db小鼠作为模型组,各10只。观察其体质量,空腹血糖(FBG);real-time PCR检测海马组织中小热休克蛋白家族、自噬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SPB8、BAG3、LC3、P62蛋白表达。结果 1)db/db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db/m小鼠(P0.01)。2)小热休克蛋白1-10(heat shock protein family B [small] member 1-10,HSPB 1-10)基因mRNA在小鼠海马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HSPB1、HSPB3、HSPB5、HSPB6和HSPB8 db/db组明显低于db/m组(P0.05);HSPB2、HSPB9和HSPB10 db/db组高于db/m组(P0.05);而在db/db小鼠中LC3表达高于db/m组(P0.01),而P62反之(P0.01)。3)较db/m组,db/db组HSPB8、BAG3、LC3-Ⅱ蛋白表达均增高(P0.01),相反P62蛋白表达减低(P0.05)。结论 1)10种sHSPs均在小鼠海马组织中表达,但表达特点有所不同。2)8周龄糖尿病小鼠海马组织中存在HSPB8蛋白表达增强,且自噬激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炎症性损伤及高糖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b/m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b/db组)和利拉鲁肽治疗组(db/db+Li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利拉鲁肽(1 mg·kg~(-1)·d~(-1))腹腔注射,持续给药8周。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血糖、24 h尿白蛋白以及血肌酐水平。体外培养TCMK-1细胞,无血清DMEM培养基同步培养24 h,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组(high glucose,HG)、HG+Li组、HG+VER、HG+HSP70组、HG+HSP70+NC si RNA(negative control si RNA,NC si RNA)组及HG+HSP70+TLR4 si RNA组,TLR4的小干扰RNA(si RNA)转染TCMK-1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及细胞中TNF-α、IL-6、IL-1β和CCL2 m 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TLR4及HSP70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结束时,各组小鼠均存活。与db/m组相比,db/db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24 h尿白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利拉鲁肽治疗能显著逆转db/db小鼠上述指标的升高(P0.05)。db/db小鼠及高糖刺激下TCMK-1细胞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IL-1β及CCL2 m RNA相对表达显著增加(P0.05),TLR4及HSP70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利拉鲁肽治疗能显著降低db/db小鼠及高糖刺激下TCMK-1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CCL2表达,TLR4 si RNA干扰TLR4蛋白表达能显著降低高糖刺激下TCMK-1细胞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1β及CCL2 m RNA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利拉鲁肽通过调控HSP70-TLR4轴活性抑制DN肾小管炎症性损伤,继而抑制DN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R6/2型亨廷顿病(HD) 转基因小鼠胰岛β细胞的功能,揭示HD转基因小鼠继发糖尿病的机制。方法:利用R6/2 型HD转基因小鼠模型,检测正常和HD小鼠空腹血糖以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并应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正常和HD小鼠胰岛形态学差异。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R6/2 型HD小鼠空腹血糖显著增高,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胰岛萎缩,β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功能指数降低,而胰岛素抵抗指数正常。结论: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是引起R6/2 HD转基因小鼠继发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摄入贵州某食用白酒对Ⅰ型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可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正常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灌胃饮酒及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单纯饮酒、糖尿病、糖尿病饮酒模型,测空腹血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eal-time PCR、图像分析及形态计量法观察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及胰岛素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及糖尿病饮酒组小鼠空腹血糖升高,达到小鼠糖尿病成模标准。单纯饮酒组小鼠血糖、β细胞平均光密度、面数密度、胰岛素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糖尿病组及糖尿病饮酒组β细胞平均光密度值短暂升高,面数密度与胰岛素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在本实验设定的时程和剂量内,单纯饮用该白酒对胰岛β细胞无明显影响。适量饮用该白酒并未加重Ⅰ型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绿原酸(CGA)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小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并初步分析相关的机制。方法:雄性db/db小鼠12只,随机分对照组和CGA组,每组6只。CGA组以含0.02%CGA的饲料喂养,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干预时间为12周。每周测空腹血糖、体重和鼠尾血压。实验结束后取血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过氧化氢酶(CAT)、醌NAD(P)H脱氢酶1(NQO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的水平。取胸主动脉以DHE和DAF-2 DA染色观察血管内膜超氧阴离子和一氧化氮(NO)水平,以Wire Myograph System观察胸主动脉张力,Western blot观察血管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磷酸化AMP活化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内皮型NO合酶(p-eNOS)、P22~(phox )和P47~(phox)的蛋白水平。结果:膳食CGA可显著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和体重,增加血浆中HO-1、CAT、NQO1和GPx-1水平,减少血管内皮超氧阴离子的水平,增加NO水平,改善小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P0.01)。Western blot结果发现CGA可显著上调血管组织中PPARα、Nrf2、p-AMPK和p-eNOS的蛋白水平,降低P22~(phox )和P47~(phox)的水平(P0.01)。结论:膳食CGA显著改善db/db小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这可能与其上调PPARα、Nrf2和AMPK等抗氧化应激分子,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促进eNOS磷酸化有关,但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NGF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 方法 引进日本C5 7BL ksj db m表型正常隐性基因小鼠 ,近亲交配 ,其纯合子后代 ,即为db 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 )糖尿病小鼠。取 3、4、6、8、10月龄db 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 m正常小鼠颌下腺。HE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行图像分析 ,统计NGF阳性表达的细胞数。 结果 随着糖尿病发展 ,颌下腺组织萎缩 ,细胞缩小 ,形态不规则 ,排列不整齐。不同月龄糖尿病小鼠NGF阳性细胞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 (P <0 0 1) ,且逐渐减少 ,呈下降趋势。 结论 NGF阳性细胞数的减少说明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合成和分泌NGF功能降低 ,而NGF缺乏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诱导心脏、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组分的表达变化。方法用db/db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心脏、肾脏中RAS组分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db/db小鼠心脏AGT mRNA表达、renin和Ang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肾脏renin mRNA(P0.001)和蛋白(P0.01)表达以及AngⅡ(P0.05)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2型糖尿病诱导心脏、肾脏RAS组分的异常表达,最终引起RAS活性肽AngⅡ生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