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地塞米松与环磷酰胺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粉祥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77-2278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与环磷酰胺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方法对198例胸膜腔积液500 m l以上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随机选择106例为治疗组,92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常规化疗加抽胸液和胸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对照组:常规化疗加抽胸液。结果临床症状改善,血沉恢复正常天数、临床治愈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胸液吸收时间和抽胸液次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膜腔积液在500 m l以上,被确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在胸膜腔穿刺抽胸液后向胸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在临床应用上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病理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38例进行了胸腔镜检查并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32例行传统的胸穿抽液术.结果 胸腔镜组有34例病理确诊为结核,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热消退时间、胸水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内科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病理确诊和促进胸水吸收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治疗组98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110例行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观察发热、胸闷气促改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平均热退时间、胸闷气促缓解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治疗组(5.7±1.8)d,对照组(22.5±15.2)d;有胸膜肥厚者,胸膜厚度治疗组(7.2±4.6)mm,对照组(15.1±8.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1.82%,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02%(P<0.01). 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仅需一次操作.可较快减轻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应用深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的结核性胸膜炎252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126例,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控制抽液速度,第1次直至无胸液抽出为止,以后不定时反复抽液;对照组126例常规胸穿抽液。观察抽液量及胸液消失情况,两组患者均同时服用2HRZE/4HR方案,常规剂量,并应用强的松。结果治疗组抽放胸液(3896±1390)ml(880~6900ml),较对照组(2874±1075)ml(570~4750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3.65,P<0.01);治疗组胸液消失天数(5.2±1.6)d(1.7~8.9d)较对照组(20.5±11.6)d(6.5~67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5.47,P<0.01)。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有效的、副反应小、可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核性胸膜炎大量胸水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对36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等量以上胸水的患者进行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引流胸水,引流结束时经静脉导管注入灭活的草分支杆菌。结果:36例患者中14例治愈,16例显效,6例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少、胸穿次数少、包裹性积液、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率低,并明显缩短胸水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经济、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好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单向活瓣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大量胸腔积液需常规胸穿抽液治疗,我们于1992年1月开始用一次性单向活瓣闭式引流术代替常规胸穿包作中量以上胸腔积液的引流,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年龄17~78岁,平均42.2岁。除2例癌性胸水,1例肺吸虫病伴胸水外,余均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大量胸水(胸水量≥1500ml)64例,中等量胸水(胸水量≥1000ml)1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膜活检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术诊治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回顾3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组(19例)采用胸膜活检联合深静脉穿刺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常规组(14例)只进行多次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结果治疗组中有12例(63.2%)得到病理诊断;抗结核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的天数常规组为(6.4±2.7)d;治疗组为(2.4±1.0)d,P=0.004;胸水控制天数常规组为(20.7±6.3)d,治疗组为(11.4±2.3)d,P=0.002;发生胸膜粘连包裹常规组5例(35.7%),治疗组1例(5.3%),P=0.025;发生胸膜增厚常规组7例(50.0%),治疗组2例(10.5%),P=0.012。出现并发症常规组4例(28.6%),治疗组3例(15.8%),P=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膜活检联合闭式引流对诊治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治疗本病的好方法。方法采用胸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5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抽液次数及胸水消失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包裹性积液发生例数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胸水的吸收、减少抽液次数、防止包裹性积液的发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80例大量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40例,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和6个月检查,治疗组显效32例和34例;对照组显效14例和2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促进胸水吸收、防止胸膜肥厚、粘连,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范昭豪  邓亮  戴武强 《现代保健》2014,(11):154-156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行胸穿术与传统的胸穿针行胸穿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基层医院推广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取代传统胸穿针进行胸穿术治疗胸腔积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300例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胸穿包的胸穿针行胸穿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间、气胸发生率、伤口感染率、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单次抽液成功率及结核性胸腔积液住院费用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和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气胸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单次抽液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可减少气胸发生率,减少抽液次数,单次成功率高,住院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石艳辉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421-2422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以下简称胸水)的护理管理。方法将260例患者(无包裹性)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对照组给予常规间断抽取胸水,比较两组穿刺点感染、穿刺点疼痛、胸膜反应、气胸、复张性肺水肿、胸水排出量、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穿刺点感染者分别为3和10例,有穿刺点疼痛者分别为5和30例;有胸膜反应者分别为3和10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复张性肺水肿、气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水排出量多[(3 891±571)ml vs(2 874±493)ml],住院费用低[(1 417.9±341.8)元vs(2 390.9±606.8)元],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内置入导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水,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但须加强置管后的皮肤和导管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胸腔内置管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并胸腔内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探讨胸腔内置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0月确诊为肺癌致胸腔积液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胸腔内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方法引流胸腔积液,两组均行胸腔内灌注顺铂化疗,1次/4 d,连续灌注3~4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2%,对照组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84,P<0.05)。治疗组平均临床费用(1345.54±5.31)元、平均住院时间(14.78±2.41)d,对照组分别为(1617.36±6.32)元、(17.92±4.2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245、4.155,均P<0.05)。胸腔内置管患者发生小量气胸1例,置管局部发红1例。结论经胸腔内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并胸腔内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应用方便,提高了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向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高纤维蛋白原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高纤维蛋白原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均给予全身化疗(2HREZ/4HR)及泼尼松40 mg,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和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观察两组胸水消退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胸水20 d后完全吸收率,治疗组73.6%(64/87),对照组为37.3%(28/75);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治疗组34.5%(30/87),对照组为72.0%(54/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联合尿激酶治疗高纤维蛋白原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一项和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更可行的技术,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措施,总结相关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随机选取本院98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成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40例和观察组(采用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58例,对两组患者所采用2HRZE/4HR短程化疗、口服激素、反复胸腔抽液治疗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的98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观察组在住院天数、治疗费用、胸腔穿刺次数、积液消失天数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通过短程化疗、口服激素和胸腔抽液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并且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措施非常安全和有效且经济,值得广大同行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控制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控制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52例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控制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组,同期50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胸腔积液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胸腔穿刺次数、专项治疗费用及穿刺不良事件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人均胸腔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专项治疗费用及人均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6±1.30)次、(4.31±2.20)d、(9.87±2.30)d、(264.77±37.20)元和9.62%;对照组分别为(4.20±2.60)次、(9.92±3.70)d、(15.08±5.80)d、(487.62±55.56)元和3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是控制胸腔积液简便经济且创伤小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的检测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胸腔积液病例资料281份,分三组:结核组135份,恶性肿瘤组88份,其它病因组58份。将三组胸水ADA含量对比统计分析。结果结核性组ADA:(59.6±17.8)U/L,121人ADA〉40 U/L;恶性肿瘤组ADA:(16.8±8.1)U/L,6人ADA〉40 U/L;其它病因组ADA:(14.1±6.7)U/L,1人ADA〉40 U/L。结核性胸水ADA含量明显高于后两组(P〈0.01),其诊断结核敏感性89.6%(121/135),特异性94.5%(121/128)。结论胸腔积液ADA的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武俊乔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1949-1950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采用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法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法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发生率、积液吸收时间、抽液次数及抽液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积液吸收时间〈10d比例大于对照组,抽液次数少于对照组,抽液量大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畀。结论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疗效较好。显效快,并且可显著控制不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引流联合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在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给予胸腔置管引流联合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比较两组在疗效、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χ2=5.005,P=0.025);研究组疗效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42,P=0.004);研究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肺功能中FEV1%和FVC%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联合腔内注射尿激酶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好、适合基层医院应用的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胡艳平 《职业与健康》2008,24(6):597-598
目的 观察滑石粉行胸膜粘连术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 4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注入滑石粉、利多卡因。结果 滑石粉行胸膜粘连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总有效率为93.5%,其中完全缓解28例(60.9%),部分缓解15例(32.6%)。胸痛和发热为主要不良反应,并发症少见。结论 滑石粉行胸膜粘连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