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省2001年HIV/AIDS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贵州省对HIV/AIDS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以便为政府及卫生部门防治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确认实验(WB)对贵州省各高危人群分别进行HIV初筛和确认。结果:2001年共检测合省HIV/AIDS高危人群血清标本8469份,发现HIV感染者79人,占1993年以来感染者一半以上。在我省普通农村中HIV感染率达0.65%。感染者以吸毒者为主,年龄在20-40岁男性为主,地区分布以重吸毒、高静注率地区为主。结论:静脉吸毒传播已成为我省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我省高危人群中HIV感染的流行速度发生了变化,部分地区吸毒人群感染率超过5%,已进入艾滋病高流行期;对农村艾滋病感染问题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1958例吸毒者艾滋病感染现况及危险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1994年首次在吸毒人群中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近年来,HIV在吸毒人群中出现加速传播之势,波及范围不断扩大。为深入研究吸毒人群危险行为对艾滋病的影响,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遏制艾滋病在我省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势头。我们于2003年12月对我省的吸毒人群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毛太生  石静超  毛宁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19-119,121
目的: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人群HIV感染情况。方法: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在知情与自愿的原则下进行HIV筛查。结果:722例自愿咨询及检测中,HIV感染2例(0.277%)。结论:高危人群存在着传播HIV的危险,因此加强VCT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昭阳区2006年以来结婚登记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特征,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昭阳区结婚登记人群开展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及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共检测血清10642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24例,感染率0.23%。男女之比为1.67:1。由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组成,其中大多数为外出务工人员。静脉吸毒、不沽性行为是婚前HIV/AIDS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建议加大禁毒防艾力度,提倡安全眭行为,提高全民素质,进一步防止艾滋病通过眭传播和静脉吸毒方式蔓延。  相似文献   

5.
徐瑾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862-2863
艾滋病是一种经血传播的严重传染病,我国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及其病毒(HIV)感染的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输血是传播HIV的重要途径之一,防止HIV经血传播是采供血机构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采供血机构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献血人群的HIV感染现状,对合理、安全、有效的血液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现将2004-2009年黔东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翔  张艺  褚小刚  詹发先 《江西医药》2007,42(11):1054-1056
目的 探讨湖北省HIV流行特点.方法 统计分析2004~2006年全省主动监测、自愿咨询检测筛查出的HIV阳性者资料数据.结果 (1)2004~2006年各类高危人群总的HIV阳性率为0.02%;(2)不同的重点和高危人群3年累计HIV检测情况,阳性检测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序是羁押场所监管对象(0.09%)、娱乐场所服务人员(0.02%)、孕产妇(0.01%);(3)2004~2006年全省新发现HIV感染病例传播途径发生明显改变:经血传播由65.9%下降到36.7%,但其中静脉吸毒传播由3.6%上升到6.4%,而经性传播由18.6%上升到33.4%.结论 湖北省现阶段仍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期,传播途径的改变提示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是将艾滋病与性病监测相结合,加强高危人群生物学与行为学监测,进一步落实遏制性传播、严控注射器吸毒传播的各项自愿咨询检测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兰州市监狱、劳教所、看守所羁押收教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明确防治工作重点,寻找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采静脉血检测HIV抗体。结果检测5164名特殊人群HIV抗体,检出HIV感染者12人,检出率0.23%。结论羁押收教人员为HIV感染高发人群,应加强对羁押收教人员投放前的艾滋病监测力度,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信宜艾滋病(AIDS)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流行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5年发现的HIV感染者进行统计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现HIV感染者由2001年的3例增至2005年的17例,呈逐年增多趋势,且向一般人群传播.结论信宜HIV感染已向一般人群扩散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应把握时机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党静  刘淑君  刘丽花 《河北医药》2012,34(17):2680-2681
石家庄市自1989年检出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至2010年12月31日累计检出HIV阳性病例590例,感染人数逐年增加,感染人群不断扩大,为掌握石家庄市艾滋病流行现状,明确工作防治重点,对石家庄市1989至2010年艾滋病疫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石家庄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HIV)阳性的检出率和阳性确证率逐年上升,经血传播艾滋病风险日益增加,现有的血液筛查策略尚无法彻底解决艾滋病感染的"窗口期"问题,采供血机构面临压力日增,笔者分析2001至2010年石家庄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目的是招募低危固定献血者,提高对无偿献血人群中的HIV病毒感染者和潜在感染者等高危人群的识别和排除能力,降低可能存在的艾滋病病毒"窗口期"危害.  相似文献   

11.
女性性工作者(FSWs),又称暗娼人群,现统称"失足妇女",是性病传播疾病(STD)、艾滋病病毒(HIV)传播和感染的高危桥梁人群.桑拿属于特殊低危险场合.目前尚缺乏对福州地区桑拿FSWs的信息调查.为保护桑拿FSWs,控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现对福州地区高级桑拿场所FSWs艾滋病知识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市1 204例吸毒人群的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针对该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健康状况调查表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于2008~2010年对某社区、戒毒所等随机抽取的1 204例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1 204份,回收1 204份,有效回收率10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率为1.7%.高危人群以男性、18~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为主,危险因素主要有针具共用、无套性交、商业性交易等可能导致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因素.该人群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知晓率高,均大于90%,但是接受过艾滋病相关预防服务的比例较低,仅为1.2%.结论 该市吸毒人群中的HIV感染率较低,但是危险行为因素仍然存在,知信行不一致,存在较高的感染HIV的机会.应该加大干预力度,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及丙肝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本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403名哨点监测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同时采血进行HIV、梅毒及丙肝检测。结果调查的403名人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62.68%,HIV感染率为0.50%,梅毒感染率为1.99%;丙肝感染率为26.05%。人群中注射吸毒占57.82%,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占22.75%,有多性伴行为占15.63%,安全套使用率为34.58%。结论本区被调查的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梅毒感染率较低,丙肝感染率较高。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有广泛流行的潜在危险。这要求必须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实施行为进行干预,做好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2003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省艾滋病流行趋势十分严峻,每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均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全省共检测各类人群18981人份,检出HIV感染者462例。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77例,其中艾滋病病例23例,死亡报告32例。现将2003年全年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遂宁市船山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和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为制定遂宁市船山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08年在船山区吸毒人群进行行为监测和HIV血清学监测。结果:HIV抗体阳性率0.5%,均有注射吸毒史,吸毒人员存在与别人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吸毒人员接受过针具交换、美沙酮治疗、艾滋病咨询等相关干预服务的比例较低。结论:吸毒人群存在HIV感染流行加快的潜在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实施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新会区戒毒所吸毒人员HIV、HCV和梅毒的检测,了解吸毒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会区2011年戒毒所的436例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静脉血的方法抽取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36例吸毒人员HIV感染率为3.4%(15/436),HCV感染率为36.9%(161/436),梅毒感染率为9.4%(41/436)。HIV、HCV的感染途径以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为主。结论被调查人群中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同时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HIV、HCV和梅毒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控制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吸毒人员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也是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源头人群和桥梁人群.2007年4月,我们根据浙江省吸毒人员监测方案,对台州市强制戒毒所在所戒毒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以了解我市吸毒人员人群特点、高危行为和艾滋病感染情况,为我市艾滋病防治和禁毒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基于医院监测的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现状和趋势。对HIV阳性的孕产妇进行指导干预及治疗。方法二七区十家医院对首次来院做产前检查的孕妇和孕期未做过检测而来院分娩的产妇进行HIV检测。HIV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筛查和蛋白印迹(WB)法确诊。同时对2年中的孕产妇HIV监测情况加以比较。结果 2年间,共对25949例孕产妇进行了HIV监测,检出46例阳性患者,孕产妇HIV阳性率为0.18%。其中29例经性途径感染,14例经输血途径感染,2例经吸毒感染,1例感染途径不详。妊娠结局:4例自然分娩。6例引产。36例行择期剖官产。结论加强对孕产妇HIV的监测,以便有效地降低和阻止母婴垂直传播。近年郑州市二七区医院监测的孕产妇HIV感染主要经性途径感染,需进一步加强对此人群的行为教育干预.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提高孕产妇对母婴传播艾滋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吸毒人员已成为性病、艾滋病的高发人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自1989年丙肝被鉴定后,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传染病,因为与HIV有相似的感染途径,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研究郑州市吸毒人群HIV/HCV感染状况,2009年4月-6月,郑州市惠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郑州市戒毒所的在押吸毒人群进行调查与监测,并对其监测情况做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静脉注射吸毒人群是HIV感染及传播的高危人群,本文作者从事艾滋病综合干预的研究工作多年,根据工作经验结合文献资料浅谈针具交换干预模式对预防HIV在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