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联合术中玻璃体注气术后光凝裂孔治疗孔源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3月~2014年6月行外路视网膜复位术联合术中玻璃体注气术后光凝裂孔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注气原因、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注气原因16例为术中视网膜裂孔复位欠佳,其余4例为放液后眼压过低。19例网脱手术后复位(9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注气可有效平复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中复位欠佳的视网膜裂孔,结合术后激光封孔,保证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理想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erson综合征(TS)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例(8眼)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的TS患者,总结手术时机、方法、并发症、预后情况等.结果 随访6-12个月,8眼术后玻璃体腔清晰,7眼视网膜平伏,1眼发生术后视网膜脱离,经再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平均视力恢复至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TS有效的方法.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视力,而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眼科罕见的Terson综合征的玻璃体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割术、部分病例配合环札、气液交换、硅胶海绵外加压、氩离子激光及硅油充填治疗Terson综合征4例5眼。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视网膜脱离全部复位。结论:Terson综合征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可提高视力,防止牵引网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脱离再手术4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原因以及再手术的效果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 40例视网膜脱离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查找手术失败原因 ,分别再给以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结果 手术失败原因有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 3 0眼、原裂孔未闭 17眼、出现新裂孔 11眼、脉络膜脱离 2眼、黄斑前膜 2眼、玻璃体积血 2眼。结论 视网膜脱离再手术成功的关键是 :确切地封闭裂孔 ,处理PVR ;巩膜扣带术仍然是再手术的首选 ,PVR严重者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或不联合硅油填充术,对治疗外源性眼内炎不合并视网膜脱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2009年7月~2014年1月确诊为外源性眼内炎无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前和术中),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48只眼,术中联合应用或无硅油填充术。结果 45只眼眼内炎得到控制,治疗成功率93.75%。结论外源性眼内炎不合并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是并不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割术是眼科精细而复杂的显微外科手术,是应用于治疗眼外伤、玻璃体混浊、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以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术方法[1]。具有手术难度大、眼内操作时间长、组织损伤重、术后并发症多,且病情严重等特点[2]。现将我科2010-10~2011-11玻璃体切割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78眼),男55例,女23例;年龄16~71岁。复杂视网膜脱离32例,玻璃体  相似文献   

7.
江成琼  罗丽娜 《西南军医》2011,13(3):555-556
为总结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的护理经验,我们对34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患眼护理及出院指导,认为细致周密的术前术后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进行治疗的37例41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并发症,分析临床疗效。结果①35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85.37%);②玻璃体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1眼,虹膜后粘连3眼,晶状体后囊膜浑浊2眼,未出现不能控制的出血和高眼压、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避免二次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9.
巩膜环扎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中环扎带的作用,并对环扎带的作用与必要性做出评价。方法: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28眼与玻璃体切割非联合巩膜环扎术96眼的手术效果及环扎带对视力的影响。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组与非环扎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及术后视力分析,统计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彻底解除PVR,牢固的封闭裂孔,并配合有效的眼内充填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的关键,巩膜环扎术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囊虫的优点,方法:对8例玻璃体内或视网膜下膜虫采用玻璃体切割机取出囊虫。结果:眼内囊虫全部取出,网膜全部解剖复位,视力术后较术前提高者4例,3例无变化,1例下降,结论:玻璃体切割术为常规手术所难以治愈的病例提供了新的途径,囊虫取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许多人主张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 ,以缓解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的作用 ,但对环扎术的作用 ,尚有争议。我们对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或不联合巩膜环扎术的病例进行分析 ,观察术后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我院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对其中经随访的 12 4眼进行分析研究 ,男 86眼 ,女 3 8眼 ,其中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VRD级3 3眼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眼外伤、PDR、牵引…  相似文献   

12.
兰丽霞  黄海  任旋  叶波 《西南军医》2017,(4):361-36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B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后巩膜加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治疗后黄斑裂孔闭合率;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再次手术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结果 B组患者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治疗后黄斑裂孔闭合率高于A组,P<0.05;B组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再次手术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A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最佳矫正视力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改善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广视野倒置系统下实施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25医院收治的17例(17眼)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23G玻璃体切割+剥膜+眼内激光+环扎+硅油填充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中,术后一次性复位15例,占88.24%;裂孔边缘翘起,未完全复位2例,占11.76%,术后二次予以环扎+补充激光治疗后复位。无1例患者出现眼内炎、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广视野倒置系统、全视网膜镜下实施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具有微创、视野范围广、光凝准确、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20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的患者,施行在前房灌注下后房多类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一年.结果:20例一次悬吊成功.术后出现1例玻璃体出血、2例角膜水肿.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均有提高,视力≥0.1者18例占90%,视力≥0.3者10例占50%.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手术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提高视功能的又一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2SGTSV)在血管阻塞性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血管阻塞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5例;分支静脉阻塞者13例。结果:18例患者中除2例于术中改2.0G玻切手术,并于术中充填硅油外其余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视力增加至O.3以上者8例。结论:25GTSV应用于血管阻塞性的单纯玻璃体积血,手术安全、省时、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摘出球内异物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73例(73眼)球内异物住院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结果:球内异物摘出率为97.3%,术后有用视力(本组为0.05 ̄0.4)由术前的13.7%增至41.1%,良好视力(本组为≥0.5)由4.1%增至10.9%。结论:通过玻璃体切割术有利于摘出球内异物和提高术后视力且能同时解决异物存留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王群  赵杰  侯宝杰 《武警医学》2018,29(12):1155-1158
  目的 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生物胶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06至2017-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共21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术(microincision vitrectomy surgeries, MIVS)联合应用生物胶来封闭视网膜裂孔,应用手术灌注液填充玻璃体腔。观察术中生物胶覆盖情况,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率、矫正视力、眼压、炎性反应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中生物胶与视网膜黏附良好,能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通过间接检眼镜检查见生物胶膜在玻璃体切除术后(13.77±5.13)d已吸收。21例21只眼术中和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在随访期间视网膜脱离未复发。术后1年矫正视力0~2.15,平均(0.79±0.62),较术前矫正视力0~2.32,平均(0.93±0.74),显著提高。1例1只眼术后出现视网膜前膜,最终需要行前膜剥除术。2例2只眼术后7 d内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出院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压异常情况。未发现明显的与生物胶相关的炎性反应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MIVS中联合生物胶可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促进孔源性脱离视网膜复位;眼内应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MIVS联合气体填充的一种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严重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资料。结果手术成功80眼(91.95%),其中功能治愈38眼(43.68%),失败7眼(8.05%)。28眼球内异物均成功取出。术前视力0.01者手术成功率高于术前视力0.01者;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者治疗效果明显差于无视网膜脱离者;18岁患者手术成功率低于成人;在外伤后7~14天内接受玻璃体手术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7天以内与14天以后手术者;闭合性眼外伤手术成功率高于开放性眼外伤;眼球破裂伤手术成功率低于穿通伤;伤口位置在Ⅲ区的眼外伤患者疗效明显差于伤口位于Ⅰ、Ⅱ区者。结论严重眼外伤经玻璃体手术治疗后大部分能解剖治愈,部分患者可功能治愈,伤眼的预后与初诊时的视力、有无视网膜脱离、手术时机、外伤类型、年龄及伤口位置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充填材料选择.方法:分析426例472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膜剥离切除,眼内电凝,激光光凝并根据情况选用眼内充填材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448/472眼(占95%)一次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除1眼术后合并中央静脉阻塞,1眼合并中央动脉阻塞,8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视力下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05以上362眼(76.7%),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6眼视力大于0.2.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激光治疗是挽救增殖性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最终失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118只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多数病例术后1周内开始行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并在术后1个月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为1~15个月,观察视力、眼底等。结果 118只眼中视力≥0.02的眼数由治疗前的49只眼(41.5%)增加到治疗后的86只眼(72.9%),其中,≥0.1的的眼数由治疗前的18只眼(15.3%)增加到治疗后的54只眼(45.8%)。玻璃体手术中未造成新的视网膜脱离,术前已有视网膜脱离的46只眼,术后视网膜均得到复位,其中35只眼填充硅油,22只眼已于随访期间取出硅油,视网膜脱离未复发。并发症主要有:手术后持续较浓密的玻璃体积血11只眼,其中5只眼接受了再手术;光凝期间玻璃体再出血6只眼,2只眼接受了再次手术;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只眼,眼球萎缩2只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严重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联合应用多波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能显著改善手术预后,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或保留患者的视力,减少失明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