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留置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短期全静脉营养(TPN)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短期TPN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组、静脉留置针组、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分别采用7号普通金属针、静脉留置针及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输注TPN营养液,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输注后拔除留置针,观察三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留置针组。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输液部位渗漏发生率低于留置针组及普通针组。结论非留置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短期TPN输液安全有效,能够取得优于普通金属针及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应用于留置针管理对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留置针管理的患者,对比PDCA循环管理前后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结果:动留置针留置时间平均为54.43小时,活动后留置针留置时间平均为89.36小时。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显著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3.
廖青慧 《中外医疗》2010,30(17):105-105,107
目的对腋静脉留置与外周浅静脉留置在早产儿输注营养液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需要静脉输注营养治疗的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腋静脉留置输注营养液组和外周浅静脉留置输注营养液组,比较2组的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主要并发症。结果腋静脉留置输注营养液组与外周浅静脉留置输注营养液组的留置时间比较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腋静脉留置比外周浅静脉留置的留置时间长,腋静脉留置输注营养液组与外周浅静脉输注营养液组输注营养液的主要并发症比较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腋静脉比外周浅静脉留置主要并发症少。结论腋静脉留置比外周浅静脉留置输注营养液具有留置时间长、主要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 选择100例静脉留置针,分别留置3~7d,观察不同留置时间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留置时间3d与5d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留置7d并发症明显增加,以静脉炎和堵管为主.结论 严格遵守规程操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延长至5~6d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应用已日趋广泛,本文对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从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综述。在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静脉血管的状况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掌握好封管药液种类、剂量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从而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  相似文献   

6.
影响新生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柳丽 《柳州医学》2009,22(3):169-170
为了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少病人的痛苦,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起静脉留置针。美国护理学会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3天,BD公司推荐为3~5d,也有报道可留置7~10d。但留置针在新生儿的留置时间尚无定论。为了探讨留置针在新生儿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对我院新生儿科使用留置针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比较上肢静脉留置静脉输液和颈外静脉留置静脉输液的留置时间的长短。方法:将使用留置静脉输液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均采用颈外静脉留置输液,对照组均采用上肢静脉留置输液,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颈静脉留置针,不仅留置时间较长,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水平,延长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2016年3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并确定主题,对2016年1-3月482例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其原因依据PDCA循环对2016年3-6月650例住院患者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患者留置针使用的注意事项知晓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及留置针使用的注意事项知晓率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延长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节约患者住院费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U型固定法在新生儿留置针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采用留置针留置输液患儿318例, 随机将159例作为实验组, 采用U型固定法, 将159例作为对照组, 采用普通固定法 (直型固定法) , 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留置针意外脱落、留置针堵管、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回血、留置时间4个方面进行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新生儿留置针留置过程中, 采用U型固定法能大大降低留置针意外脱落、减少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堵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回血、延长留置时间.此方法简单, 固定更加牢固, 固定时延长管呈U型, 肝素帽高于导管尖端, 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实用, 且能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等潜在风险, 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620例不同年龄的住院患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年龄分为新生儿组(出生28 d以内)235例、婴幼儿组(出生28 d~3岁)220例和学龄儿组(3~12岁)165例,通过统计资料,比较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和留置时间的差别。结果:新生儿组为头部和上肢静脉留置时间长于下肢,婴幼儿组为头部静脉留置时间最长,上肢静脉留置时间次之,下肢静脉留置时间最短,学龄儿组为上肢和下肢的静脉留置时间差距不大,上肢静脉留置时间略长于下肢。各组静脉的平均留置时间,学龄儿组静脉留置时间最长,新生儿组静脉留置时间次之,婴幼儿组静脉留置时间最短。结论:新生儿和婴幼儿最佳的静脉穿刺,以头部留置为佳,学龄儿静脉穿刺选择上肢留置较好,静脉留置针的最佳保留时间为95 h左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间接收的10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来给药,记录在不同穿刺位置的留置时间。结果通过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患者留置时间的因素较多,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提高留置率、增加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尽可能降低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所承受的痛苦,充分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势作用。结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同静脉注射位置密切相关,其中前臂位置留置时间相对长于其他部位,而护理过程药物因素、医护人员自身素质、患者配合程度、封管方法、固定技巧、穿刺方法、血管选择以及穿刺位置相关因素对于静脉留置质量的影响显著,值得引发护理人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原因,探索改进对策.方法 总结和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结果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患儿、操作者、药物、物理、血管、穿刺部位等因素.结论 合理选择血管,掌握穿刺技巧,妥善固定、正确封管,做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是防范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留置时间纽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率,确定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时间。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5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留置时间3天)和观察组(留置时间依次为4天、5天、6天、7天),每组各100例,比较各组静脉炎发生率,分析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影响因素。结果各组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炎的影响因素有药物性质、留置时间和性别。建议静脉留置针留置5天。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要加强护理,注重最佳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王爱珍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74-875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对15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留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与自身血管情况、留置针的选择、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固定方法、封管液的选择,以及与封管技术、药物作用等因素有关。结论针对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减轻患者痛苦及家庭经济负担,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小儿关节部位静脉穿刺的静脉留置针型号。方法将24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单双号分为24号Y型静脉留置针组、22号Y式静脉留置针组,在静脉炎发生比例相当的情况下观察并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22号Y式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24号Y式静脉留置针(P<0.05),22号Y式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24号Y式静脉留置针(P<0.01)。结论在小儿关节部位静脉穿刺中,22号Y式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王爱珍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00-801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留置针在化疗患者使用过程中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对75例化疗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与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固定方法、封管液的选择与封管技术以及药物等因素有关。结论针对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及家庭经济负担,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延长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中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延长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主题活动,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共收集调查数据216人次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由实施前的(55.8±8.5)小时延长至(78.5±12)小时。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延长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护士管理的参与性,提升了圈员的科研意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了解留置静脉留置针后妇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是否受到影响,为临床护理在选择应用静脉留置针时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3—6月,对在我院妇科住院的年龄45岁以下已婚普通患者排除精神创伤、离异等重大影响睡眠的患者,寻求其睡眠质量与静脉留置针的相关性。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发调查表方法为患者入院第1天即发问卷调查入院前的睡眠情况,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留置静脉留置针组,另一组为未留置静脉留置针组。结果非留置静脉留针组比留置静脉留置针组睡眠质量好,留置静脉留置针对妇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有影响。结论留置静脉留置针对妇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有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患者睡眠质量,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及需要选择是否留置静脉留置针,若病情较轻、输注非刺激性药物时则不需留置。  相似文献   

19.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蔚  张卫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236-1237
目的:增加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率,减少留置针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125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患者中出现43例不良反应,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留置针留置期间,较易出现穿刺失败、留置针脱出、药液外渗,留置针堵塞情况,无1例发生静脉炎。结论: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无菌敷料,可防止穿刺部位感染;及时给予药物湿敷,可防止穿刺部位皮肤组织坏死;做好健康宣教,采取正确的封管方法,可防止导管堵塞及脱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儿科婴幼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探讨100例儿科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分析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因素,找出护理对策,从而延长静脉穿刺间隔时间。结果是否严格无菌操作、血管及穿刺部位的选择、留置针的选择、护士的心理素质及穿刺技术、送管及固定方法,封管液的选择及封管方法、患儿及家长的合作程度、药物刺激对血管壁的损伤及留置针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作用是影响留置针穿刺成功及留置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静脉留置影响因素的管理可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患儿痛苦,方便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