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NAP)检测结果及意义。方法采集250例血液病患者和50名健康人的静脉血制备血涂片,经Kaplow偶氮偶联法进行NAP细胞化学染色,显微镜油镜观察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以五级积分值记录结果。结果①本组正常健康人群中男性的NAP阳性率为26.9%,积分为31.5;女性NAP阳性率为25.0%,积分为39.5。对正常健康人群中男性和女性NAP阳性率和积分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类白血病反应(LR)、再生障碍性贫血(A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多发性骨髓瘤(MM)、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6组疾病NAP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恶性组织细胞病(M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T)、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4组疾病NAP积分明显低于上述6组疾病和对照组(P〈0.01);AML患者NAP积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ALL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NAP活性检测是血液疾病中的重要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在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观察1 238例临床确诊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结合NAP、hs-CRP及PC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NAP阳性积分、hs-CRP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血清NAP阳性积分与PCT水平均高于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的PCT及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支原体感染组的hs-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P、hs-CRP及PCT能有效诊断、鉴别儿童呼吸道感染感染性疾病,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711-5712
选取57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设为观察组。根据观察组患儿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选择同期的健康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阳性积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NAP阳性率及NAP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中,中度组与重度组NAP阳性率及NAP积分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NAP阳性率及NAP积分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NAP染色有助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血细胞VHL基因变化与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红细胞增多症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VHL基因变化及与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结果研究组患者VHL基因拷贝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年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HL基因拷贝数、EPO、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增多症呈显著正相关(P0.05);VHL基因拷贝数和EPO是红细胞增多症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普遍存在VHL基因拷贝数下降的问题,与病情的发展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NAP阳性指数、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鉴别感染类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细菌感染患者126例[革兰阴性(G~-)菌感染71例、革兰阳性(G~+)菌感染55例]、病毒感染患者40例以及非感染患者50例,检测所有对象的NAP阳性率、NAP阳性指数及PCT、hs-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对感染类型的判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NAP阳性率、NAP阳性指数及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NAP阳性指数及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而NAP阳性率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NAP阳性指数及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P0.05),而NAP阳性率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NAP阳性指数、PCT、hs-CRP鉴别诊断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9.42、2.81 ng/m L、45.53 mg/L,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4、0.663、0.566;NAP阳性指数、PCT、hs-CRP鉴别G~+菌感染与G~-菌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91、8.71 ng/m L、80.20 mg/L,AUC分别为0.786、0.787、0.676。结论 NAP阳性指数、PCT、hs-CRP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NAP阳性指数、PCT对G~+菌与G~-菌感染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在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性关节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在该院就诊的62例HCV相关性关节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HCV组),同时收集4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和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RA组)进行对比。检测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血清抗CCP抗体及RF阳性率。结果 HCV组RF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CCP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抗CCP抗体阳性率及RF阳性率明显高于HCV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相关性关节病RF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可作为该疾病的相关诊断指标。HCV相关性关节病与RA患者均具有较高的RF阳性率,RF作为二者鉴别指标无明显临床意义。与RA组相比,HCV相关性关节病患者抗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降低,可以作为二者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PCT水平分别为小于0.5、0.5~2.0、2.0~10和大于10 ng/mL4个等级),并与C-反应蛋白(CRP)(CRP的水平分别为小于10、大于或等于10 mg/L 2个等级)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NAP的水平分别为小于80、大于或等于80分/100N.C 2个等级)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在细菌及非细菌感染中的差异。结果 48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PCT阳性40例,阳性率83.33%;CRP测定阳性31例,阳性率64.58%,NAP测定阳性29例,阳性率60.42%;同期23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PCT测定阳性3例,阳性率13%,而CRP测定阳性11例,阳性率47.83%,NAP测定阳性10例,阳性率43.48%。细菌感染组PCT、CRP和NAP的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其中细菌感染组PCT的阳性率与非细菌感染组PCT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CRP和NAP的阳性率与非细菌感染组CRP和NAP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感染组PCT的阳性率与CRP和NAP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检测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可作为早期快速鉴别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新指标,且血清PCT水平高低可作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09-3210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90例,按照贫血类型分成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各45例。选取同期我院门诊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液检验后红细胞参数。结果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在红细胞参数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RBC、MCV、RDW及MCH显著低于缺铁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Hb和MCHC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检验价值,可提高贫血检出率,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及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64例(RA组),与89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RA组)、7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检测各组抗CCP抗体、RF、AKA阳性率及RA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 RA组RF、AK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抗CCP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健康对照组中抗CCP抗体无阳性表达。各指标联合检测,健康对照组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为0.0%。RA组各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以RF+AKA+抗CCP抗体阳性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联合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灵敏度高于AKA及抗CCP抗体,抗CCP抗体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最高,显著高于RF及AK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KA+抗CCP抗体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最高,均为100.0%,且准确度达到89.6%。RA组抗CCP抗体阳性患者hs-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抗CCP抗体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F、AKA阳性与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KA+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RA诊断的特异度,且抗CCP抗体可为RA患者的疾病活动和预后提供预测价值,对RA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B病毒抗体检测诊断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2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EBV-CA-Ig M和EBV-CA-Ig G检测,同时检测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EBV-CA-Ig M阳性率为8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儿童EBV-CA-Ig G阳性率分别为87.80%、84.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儿童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43.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CA-Ig M检测是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有效早期诊断方法,且联合异型淋巴细胞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情绪障碍性失眠症患者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所收治的情绪障碍性失眠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的 PSQI 评分与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 HAMA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 PSQI 评分及治疗4周及8周后的 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情绪障碍性失眠症具有理想效果,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患者睡眠质量与情绪障碍改善幅度均更大,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治疗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14例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9例行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治疗,对照组55例行常规皮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意识、肢体活动、语言、GCS 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GOS 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心率(HR)、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意识、肢体活动、语言、GCS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意识、肢体活动、语言、GC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OS 评分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清除术能够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对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简式心境问卷(POMS‐SF)总分和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乏‐迟钝、愤怒‐敌意等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总分和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乏‐迟钝、愤怒‐敌意、迷惑‐混乱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精力‐活力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健康测量量表(SF‐36)各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OMS‐SF 总分与 SF‐36各维度得分呈明显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脑出血组)、选取同期50例年龄、性别基本匹配的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水肿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组患者在起病后6 h 、24 h 、72 h 、7 d 和14 d 的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RP 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 P <0.05);且IL‐6在起病后72 h 达到最高值,后逐渐降低;其 IL‐8、IL‐10、TNF‐α、CRP 水平在起病后7 d 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降低;d14,脑出血患者 GCS 评分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脑水肿量较起病12 h 时显著降低( P <0.05)。脑出血组患者的 IL‐6水平与 GCS 评分、脑水肿量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出血患者的血清 IL‐8、IL‐10、TNF‐α和 CRP 与 GCS 评分、脑水肿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05)。【结论】外周血炎症因子 IL‐8、IL‐10、TNF‐α和 CRP 与 GCS 评分、脑水肿量具有一定的关系,这对于诊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谢伟 《医学临床研究》2016,(6):1111-1113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发抑郁症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53例CHF并发抑郁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同意行抗抑郁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同意行抗抑郁治疗,n=25)和对照组(不同意行抗抑郁治疗,n=28),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ESV)及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EDV、ESV及NT—proBNP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HAMD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黛力新可以促进CHF并发抑郁症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水平的改善,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于PiCCO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及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CVP、尿量、平均动脉压、呼吸机使用例数、肺水肿及心衰发生例数。结果经过液体复苏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逐步下降,72h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4h时研究组液体使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72h时液体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24h后研究组乳酸清除率、尿量、CVP、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时研究组发生心衰及肺水肿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较为准确地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精准地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减少并发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余浪 《医学临床研究》2016,(6):1135-1137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2例,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27例)和对照组(n=25例),对照组采用顺铂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及药物毒性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1.48%和52.D0%,生活质量评分总稳定率分别为74.07%和44.00%,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毒性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并发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恩度和顺铂联合治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药物毒性反应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味清热止痒洗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味清热止痒洗剂治疗,均干预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特应性皮炎评分指数(SCORAD)及 Th1/Th2细胞因子指标(IL‐2、TNF‐α、IFN‐γ、IL‐4、IL‐6、IL‐10)。【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7%(P <0.05);两组治疗后 SCORAD 总分、IL‐4、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IL‐2、TNF‐α、IFN‐γ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SCORAD 总分、IFN‐γ、IL‐4、IL‐6水平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味清热止痒洗剂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明显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可能与三味清热止痒洗剂对 Th1/Th2细胞因子有效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维甲酸胶丸口服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皮肤性病门诊部收治的寻常中重度痤疮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异维甲酸胶丸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新癀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GAGS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痤疮综合分级系统(Compre‐hensive grading system of acne ,GAG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的GAG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 P <00.5),但观察组患者的GAG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33/45)、97.77(44/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3.3%(24/45)、844.4%(38/4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3/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4.4%(11/4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 =00.20)。【结论】异维甲酸胶丸口服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每例患者都进行动态3D‐CEUS 和增强 CT (CECT )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包括动脉期肿瘤内部显示情况(增强方式、肿瘤内部血管)、各期肿瘤供血血管及肿瘤边界显示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注射造影剂后,50例肿瘤3D‐CEUS 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评分结果表明:3D‐CEUS 为0分者3例,1分者10例,2分者37例;CECT 无0分者,1分者9例,2分者41例。对两种方法评分均为2分的32例肿瘤内部显示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增强方式上3D‐CEUS 与 CECT 图像上无统计学差别( P >0.05),一致性评分 Kappa 值为0.88。而在肿瘤内血管显示情况方面,3D‐CEUS 优于 CECT( P <0.05);在供血动脉方面,二者并不完全相同,0分和1分的图像3D‐CEUS与 CECT 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而2分的图像3D‐CEUS 优于 CECT ( P <0.05);在周边组织关系方面,二者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动态3D‐CEUS 对肝细胞癌的成像具有较高质量,在显示肿瘤增强方式、肿瘤边界的清晰度方面与 CECT 相同,而在显示肿瘤内部血管及供血血管方面,其能力优于 CECT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