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UICC 2010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初诊的64例鼻咽癌的患者,首先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UICC 2010分期,然后统计分析初步得出鼻咽癌中医证型与UICC 2010分期的关系。结果:初诊鼻咽癌的中医证型有以下四种:邪热壅肺型、血瘀阻络型、痰浊凝聚型和血瘀痰凝型,其中最多的是血瘀阻络型和痰浊凝聚型,其次是邪热壅肺、血瘀痰凝型;鼻咽癌中医证型与UICC 2010分期有明显相关性,随着TNM分期的分级增加,其证型呈现出“邪热壅肺型→痰浊凝聚型或瘀血阻络型→血瘀痰凝型”的演变趋势。结论:初步得出了鼻咽癌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UICC 2010分期的相关性,但其科学性及实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头风"、"头痛"、"眩晕"等范畴.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该病分为5个类型: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浊内蕴型、瘀血阻络型.  相似文献   

3.
顾宁教授认为,肝火亢盛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而痰浊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在发病机制中肝火亢盛与痰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继承前人学识基础上,结合现代高血压病的发病特点与临床特征,主张将高血压病辨证为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及肝肾阴虚型进行论治。并自拟清肝化痰方药"桑蒺合剂",对于治疗肝火亢盛夹痰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在对高血压病的临证治疗中提倡病证结合、标本兼顾、整体论治的思维方法,临证治疗时在平肝熄风为主的同时,注意合用平肝熄风药物,并且配合滋补肝肾方法及安神法。显示了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具有改善症状、防止并发症、改善西药不良反应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关性。方法:对172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痰浊阻遏型75例,脾肾阳虚型15例,肝肾阴虚型20例,阴虚阳亢型38例,气滞血瘀型24例。检测LPO及SOD,将5种证型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对照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各证型的LPO均高于正常范围,其中以脾肾阳虚型最高,其他依次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阴虚阳亢、痰浊阻遏,各证型的SOD均低于正常范围,以肝肾阴虚型最低,其他4型由低到高依次为阴虚阳亢、痰浊阻遏、脾肾阳虚、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型LPO与其他4型比较,经过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肾阴虚型SOD与其他4型有显著差异(P<0.05),气滞血瘀型与阴虚阳亢、痰浊阻遏、脾肾阳虚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LPO、SO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LPO及SOD可以考虑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化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狭窄程度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狭窄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气血两虚、肝肾亏虚、痰浊上蒙、瘀血阻窍、肝阳上亢5型,分析其中医证型与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老年CA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总体呈现以痰浊上蒙型为主,超声狭窄程度以Ⅲ级最多.结论:CAS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痰浊上蒙为主,而超声显示为Ⅲ级狭窄,提示痰浊上蒙可能是导致CAS加重的病因.  相似文献   

6.
我们将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痰浊阻络型、瘀血阻络型,施以不同方剂治疗,并配合黄芪注射液静点,总有效率达90%。  相似文献   

7.
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4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GER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痰浊阻胃、脾胃虚寒四个证型,其中合并消化性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者并用口服PPI治疗1周;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2.9%;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治疗GER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晓娟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2):141-141
在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将喘证按风寒束肺、表寒里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肝气乘肺、水凌心肺、肺虚、肾虚8个证型辨证施护,同病异护,有利于该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多是阳虚寒凝、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病因,导致瘀血、痰浊、气滞的产生,从而痹阻心脉,心脉不通,不通则痛。但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心脉不通,其临床表现均为"阳气不通"。故"阳气不通"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治疗上应以"通阳"为第一要务,同时也应注意兼顾痰浊、气滞、寒凝、气虚、阴虚等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常见中医证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专家调查表》,征求了全国7个省(市)21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及中医药院校的27位长期从事中医脑病及神经内科临床研究及科研工作专家的意见。结果专家对本次研究的积极系数较高,本次研究按重要性排序来看,排序靠前的证型为肝肾亏虚痰瘀热毒阻络、阳虚痰瘀阻络、阴虚痰瘀热毒阻络、气虚痰瘀阻络等,从证型分布来看多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为气虚、阴虚、阳虚、肾虚;标实为痰浊、瘀血、毒邪。结论通过本次专家问卷调查,为今后进一步规范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医证型分类及下一步中医药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运用辨证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上扰、瘀阻脑络、气血亏虚、肝肾亏虚五型,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观察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 Parkinsonism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VP-MCI)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分析脑络通浸膏治疗该病的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确诊的108例VP-MCI病例,分析其中医证型及分布特点。纳入符合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的75例VP-MCI的病例按脑络通浸膏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和多奈哌齐单药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MDS-UPDRS)评分情况;双侧头颈部血管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108例VP-MCI患者中医辨证为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者占69.44%。治疗后,治疗组主要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将343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气虚痰浊四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E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并检测血脂水平。[结果]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气虚痰浊型血浆HCY及LP(a)(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气虚痰浊型血浆HCY与LP(a)水平呈正相关(r=0.2676,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异常增高是EH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EH患者血浆HCY及LP(a)水平显著增高且呈正相关可作为中医证型气虚痰浊型的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4.
对120例眩晕症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型、瘀阻脑络型、肾阴不足型、肾阳不足型诊治。结果痊愈率为72%,总有效率为93%。各型痊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辨证正确,各型均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慢性咳嗽证候调查信息表,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慢性咳嗽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5例患者接受了证候信息调查,其中明确西医病因诊断的共102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咳嗽的证候主要为风寒恋肺、肺气亏虚、阴虚肺燥、痰浊阻肺、肝火犯肺,其中以风寒恋肺型为主.[结论]初步揭示了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规范辨证、遣方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对眩晕症患者用中医辨证施治手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收治确诊眩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归纳中医辨证施治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患者病情可分为肝阳上亢型、痰阻经络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经辩证施治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眩晕症患者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能够对于有更加针对性的干预,对病情恶化控制和改善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作者将临床已确诊为冠心病患者50例(劳力型心绞痛38例,非劳力型心绞痛12例)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阳亢型15例,脾阳虚衰型3例,痰浊内阻型8例,气滞血瘀型24例,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煎剂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4%,并对其方剂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药理作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对312例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结果,并对其有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据统计,其疗效率为91.03%,显效率为55.10%。据分析,眩晕发病以其女性为多,其诱因以外感为多。其病种以内耳眩晕为最多,其证型以痰浊中阻为最多。其疗效率按证型而分,痰浊中阻型高于血络瘀阻型。(P<0.05)。按病种而分,神经官能证眩晕高于损伤性眩晕(P<0.05)。其显效率按证型而分,血络瘀阻型低于其余各型(P<0.05)。按病种而分,内耳眩晕高于损伤性眩晕(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对60例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患者,按其临床症状,拟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痰热腑实、瘀血阻络、阴虚风动、气虚痰阻、气虚血瘀六型,采用补虚泻实,祛邪扶正治疗。结果:基本治愈12例,显效34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较单一运用西医治疗中风,肢体功能恢复快,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三重刺激技术(TST)量化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及电针治疗后的恢复程度,为中风病的微观辨证治疗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阴虚风动型、痰热腑实型。运用 TST 技术检测患者患侧肢体 TST剩余值从而了解早期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通过电针综合治疗后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 TST 剩余值检测结果的规律及变化程度。结果(1)治疗前各证型的 TST 值由高至低为风火上扰型、痰瘀阻络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各证型 TST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5.078,P <0.01);各证型间 TST 值比较,风火上扰与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痰瘀阻络与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电针治疗后,各证型 TST 值由高至低为风火上扰型、痰瘀阻络型、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不同证型的 TST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6.129,P <0.01);各证型间 TST 值比较,风火上扰与痰瘀阻络、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痰热腑实与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3)对急性脑梗死各证型 TST 恢复程度比较:痰热腑实型>风火上扰型>痰瘀阻络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F =26.581,P <0.01),两两比较,痰热腑实与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间 TST 剩余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结论TST 能够客观、真实反映脑梗死患者电针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功能,为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电针治疗后恢复提供可靠的数据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