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优质护理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高压氧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GCS评分(4.2±0.5)分、QQLIBRI(65.2±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同时应用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重度颅脑损伤3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4例,观察高压氧治疗前后临床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临床(GCS评分)及预后评估(BI评分)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水肿、GCS评分、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颅内压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脑水肿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及治疗3个月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上采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压氧配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双盲法纳入分组,对照组(n=43)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n=43)采用高压氧辅助常规治疗方法,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VS74.42%)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有严重合并症者。结论:高压氧疗法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方法的辅助治疗手段,可发挥良好的协同治疗效果,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中西医治疗方式,缩短了患者出血时间,提高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了再出血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纳络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林  石雅欣 《河北医药》2011,33(8):1170-117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6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8 mg/d,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2周后停药,并给予早期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情况。结果 2组治疗14 d后GC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个月后恢复良好率为63.9%明显高于对照组31.3%(P〈0.05)。结论应用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吸氧头罩法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方法:分析1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甲氰咪胍静脉滴注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观察组除按对照组治疗外,早期应用吸氧头罩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愈重,GCS评分愈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愈高,应用吸氧头罩法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可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及高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36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研究入选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术和术后常规治疗与处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好转率(98.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71%),治疗总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及联合应用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在开颅手术中即应用尼莫地平,术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20mg 24h微泵维持匀速静脉注射,疗程14d,后改为尼莫地平片60mg,4次/d,疗程7d,并于术后第3天开始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除未给予尼莫地平及行腰大池引流外其他治疗相同.记录两组入院后14d GCS 评分及监测7d 的颅内压变化,以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后4个月时对两组GOS 评分及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7d内颅内压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入院后14d 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为 (6.5±2.5)d,对照组为 (14.5±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迟发性出血例数略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GOS 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硬膜下积液、脑积水及脑梗死发生率为4.5%,对照组为25.4%(P<0.05).结论 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及联合应用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救治和护理,并给予高氧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严格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对家属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365,P0.01),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6.660,9.696,P0.01)。两组中、重度残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2,0.258,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以评估治疗这类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1日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后5~9天的患者60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非高压氧治疗组)各30例,观察患者入院时及高压氧治疗前、后1、2、3、4周的GCS评分;比较高压氧治疗开始前、高压氧治疗4周、入院后3月的随访GOS分级提高的患者数;比较高压氧治疗4周和入院后3月内的气管套管拔除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后1周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压氧后2、3、4周GC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两阶段的GOS预后评分提高患者例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4周内拔除气管套管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3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意识改善及预后有疗效;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且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恢复早期治疗作用较后期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探究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外科治疗,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49.6±4.9)h、GCS评分(12.5±2.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延期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与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意识觉醒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纳洛酮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颅内压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最大程度降低颅内压,临床疗效可靠,术后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5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存活率、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评分(GCS)。结果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第2、3、6天IC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及治疗1个月后GC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45,单纯神经外科治疗)及观察组(n=45,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GCS评分及平均清醒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84.44%(38/45),(P0.05);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GCS评分分别为(6.58±1.48)分、(6.64±1.36)分,(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GCS评分分别为(9.14±1.20)分、(12.01±0.87)分,(P0.05);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清醒时间分别为(208.74±16.52)h、(50.21±8.68)h(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70-172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TSA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引流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腰椎穿刺放液,观察组给予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时间,及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GOS评定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神经刺激症状,脑梗死,感染,脑积水,癫痫。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积血清除时间(7.32±3.63)d,明显少于对照组(13.63±3.77)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GOS预后评价,观察组预后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有效的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双侧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双侧开颅术患者为观察组,42例重型颅脑损伤采用传统单侧开颅术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GO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14d。观察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情况。结果2组治疗14d后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个月后恢复良好率为61.3%明显高于对照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