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恶变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例子宫腺肌病恶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例患者就诊年龄为45、56及5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绝经后阴道流血及盆腔痛,3者血清CA125浓度分别为34.98U/ml、196.6U/ml、22.4U/ml,超声检查无特异性,均依靠术后石蜡病理确诊,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酌情辅以放化疗。结论:子宫腺肌病恶变罕见,术后病理为唯一确诊依据,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漏诊,为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实施造成一定局限性,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重视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恶变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例子宫腺肌病恶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例患者就诊年龄为45、56及5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绝经后阴道流血及盆腔痛,3者血清CA125浓度分别为34.98U/ml、196.6U/ml、22.4U/ml,超声检查无特异性,均依靠术后石蜡病理确诊,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酌情辅以放化疗。结论:子宫腺肌病恶变罕见,术后病理为唯一确诊依据,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漏诊,为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实施造成一定局限性,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重视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丁逸雯  李莉 《癌症进展》2023,(24):2681-2686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病理标本中常常发现合并子宫腺肌病,二者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妇科疾病,但它们之间却存在潜在的联系。子宫腺肌病可能是促进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但同时也可能是抑制子宫内膜癌进展的保护因素。在研究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时,很难明确恶性肿瘤的来源,恶性肿瘤可从子宫内膜扩散到子宫腺肌病病灶中,反之亦然。子宫肌层连接区的破坏是判断肿瘤是否侵犯子宫肌层的重要解剖标志,而子宫腺肌病主要表现为病灶连接区异常增厚,并伴有组织侵袭、快速增殖、血管生成以及远处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从而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及术后分期造成一定的影响。阐明二者之间潜在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腺肌病的早期诊断,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报道,通过分析子宫腺肌病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诊断和预后的影响,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为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腺肌病的精准诊疗以及相关研究找到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子宫肌腺病是子宫内膜异位于肌壁内的良性病变,多缺少典型的症状及特异性检查方法,临床上较易误诊。现将1989年1月至1996年12月临床误诊为子宫肌瘤,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肌腺病4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年龄:30-54岁,中位42岁。30-40岁19例,41-50岁月例,sl-54岁7例。主诉: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37例,痛经4例,腹痛3例,体检发现3例。妇科检查:45例行妇科检查,子宫均不同程度增大。B超检查:46例行B超检查,43例报告为子宫肌瘤,2例报告为子宫占位病变,l例报告为子宫内膜病变。术式:全子宫切除术引例,次全子宫切除术16例。病理结…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琴 《四川肿瘤防治》2007,20(1):67-69,63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其主要发病人群为30岁-50岁之间妇女,不孕尚不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但随着妇女首次妊娠年龄的推迟,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患者相应增加。我国1998年报道子宫腺肌病合并原发不孕占子宫腺肌病2.91%,合并继发不孕占14.1%。因此,为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就单纯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含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目前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其主要发病人群为30岁~50岁之间妇女,不孕尚不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但随着妇女首次妊娠年龄的推迟,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患者相应增加[1].我国1998年报道子宫腺肌病合并原发不孕占子宫腺肌病2.91%,合并继发不孕占14.1%[2].因此,为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就单纯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含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目前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人卵巢癌相关抗原CA_(125)存在于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腺腔上皮细胞膜上。临床上,以卵巢非粘液性单纯性原发癌患者血清中出现率高且浓度亦高,并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为卵巢癌血清标志被重视。作者术前测定良性子宫肿瘤患者血清的 CA_(125)水平,对鉴别有困难的子宫平滑肌瘤和子宫肌腺病进行鉴别,获得有意义的结果。研究对象及方法:64例正常者均系无症状并经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排除子宫、卵巢肿瘤和妊娠的21~91岁妇女,19例良性子宫肿瘤均为术后摘除子宫病理检查确诊者,其中子宫平滑肌瘤11例、子宫肌腺病7例、两病同存者1例,各在术前、后取血清,置-20℃保存。用 CA_(125)RIA 箱(CENTOCOR,Inc,Ma-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抑凋亡蛋白Survivin与胸腺基质促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与TSLP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腺肌病中 Survivin 和TSLP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腺肌病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生期t=20.239,P<0.01;分泌期t=17.852,P<0.01)。TSLP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腺肌病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生期t=17.983,P<0.01;分泌期t=13.975,P<0.01)。在子宫腺肌病增生期和分泌期中Survivin与TSLP的表达呈现正相关(增生期r=0.732;分泌期r=0.716)。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内膜组织中存在Survivin和TSLP的异常高表达,两者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辜丽 《实用癌症杂志》2013,28(5):548-549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方法选取10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对患者内膜的病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同时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45例患者同时患有子宫肌瘤。临床症状表现为痛经44例,表现为月经量过多46例,表现为子宫发生增大现象10例。100例患者中33例患者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病变,43例患者为子宫内膜息肉病变,2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癌,其他22例患者为正常子宫内膜。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和子宫内膜病理特征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分期的相关性(附8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罗来敏 《肿瘤》2005,25(5):481-48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前有临床分期的67例患者与术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分析两种分期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因素.结果67例术前有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48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误差为28.36%.分析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影响因素中绝经前后、孕产次对内膜癌肌层浸润及浸润深度影响有临床意义(P<0.05),而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则对病灶肌层浸润及浸润深度影响无临床意义.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临床分期应综合多因素评估,以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正确指导治疗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及受体CX3CR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光密度(OD)技术检测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及受体CX3CR1在36例子宫腺肌病组织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另选取2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趋化因子Fractalkine和受体CX3CR1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病病灶中均呈现阳性表达,其OD值呈逐渐递增趋势,三者比较P<0.05;在在位内膜的增生期与分泌期中,Fractalkine与CX3CR1阳性表达的OD值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无论正常子宫内膜或在位子宫内膜,Fractalkine和CX3CR1在增生期、分泌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及CX3CR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有关,两者互相作用共同促进了子宫腺肌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症合并妇科肿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在合并妇科肿瘤的子宫腺肌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1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资料(其中一例为腺肌瘤伴腺肌症)。16例患者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RFSE)T1WI、T2WI和T1WI抑脂的多期增强快速扰相梯度回波扫描(FSPGR),以矢状面,轴位为主,7例伴有冠状位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4例。10例在T2WI上表现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厚度10—37mm,平均17mm,呈均匀的低信号,4例病灶内有散在的点状高信号区,其中1例在T1WI仍表现为高信号。局限性腺肌症(腺肌瘤)3例共3个病灶。在T2WI上,表现为卵圆形、类圆形肿块,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直径分别为2cm,4cm,7cm;其中2个病灶与周围肌组织分界不清,1个病灶与周围肌组织有较清楚的界限。3个病灶内均有散在的点状高信号区,其中1个病灶在T1WI也呈高信号区。结论:MRI是发现子宫腺肌症较优越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T2WI矢状位为最佳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3.
徐栋  徐加英  王晓莹 《肿瘤学杂志》2012,18(12):956-959
[目的]探讨血清CA125结合超声造影检查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3例临床诊断为子宫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血清CA125检测、常规腔内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73例患者中27例(37.0%)为子宫腺肌症,46例(63.0%)为子宫肌瘤;CA125阳性24例(32.9%).血清CA125阳性患者中,79.2% (19/24)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症;血清CA125阴性患者中,83.7%(41/49)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例子宫腺肌症超声造影表现为绝大多数病灶内部呈不均匀增强,占74.1%(20/27);46例子宫肌瘤超声造影表现为绝大多数病灶区环状不均匀强化,占87.0%(40/4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A125结合超声造影检查,可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宪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3):569-570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发病部位、诊断、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病变部位、诊断方法、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23例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占子宫及卵巢肿瘤的0.82%,子宫与卵巢检出率分别为1.26%和0.25%,发病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合并子宫平滑肌瘤17例,占74%,腺肌病6例,占26.1%。术前患者无特征性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论: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很少见,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生物学行为是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发病部位、诊断、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病变部位、诊断方法、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23例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占子宫及卵巢肿瘤的0.82%,子宫与卵巢检出率分别为1.26%和0.25%,发病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合并子宫平滑肌瘤17例,占74%,腺肌病6例,占26.1%。术前患者无特征性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论: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很少见,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生物学行为是良性。  相似文献   

16.
子宫肉瘤36例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超声图像特点、超声误诊的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6例子宫肉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及大体病理表现。结果子宫肉瘤超声表现可分为肌壁间或盆腔单发或多发巨大占位、肌壁间多个占位、宫腔内占位、宫颈病变几种表现,均表现为肿瘤回声紊乱,与肌层界限不清,多数肿瘤周边及其内血流信号丰富,呈高速低阻动脉血流。结论子宫肉瘤超声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当子宫肿瘤表现为回声紊乱,与肌壁界限不清时,应结合临床表现考虑子宫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在残留的子宫颈部发现的癌,称子宫颈残端癌。我院近10年行子宫次切536例,随访发现于宫颈残端癌3例,现总结如下。1资料原发病种1985年至1994年我院行子宫次切共536例,其原发病为:子宫肌瘤337例,子宫腺肌病96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70例,盆腔内异23例,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减少子宫内膜癌的误诊、漏诊,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率,并使其治疗更加规范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2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误诊、漏诊的13例进行分析。结果13例中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8例,卵巢肿瘤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盆腔脓肿1例。术后病理证实,腺癌9例,管状-乳头状腺癌4例。结论对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应尽早行诊断性刮宫,有条件者应行子宫腔镜检查。术中切除子宫后,应剖视子宫内膜,疑诊者及时送快速病理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及血清CA125值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间收治的7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和93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A125检测的价值。认为结合痛经、B超、CA125值测定对提高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有一定价值,得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是属少见肿瘤 ,近10年来报道约百余例。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易与子宫其它疾病混淆而误诊、漏诊。为此 ,本文对该病的命名分类 ,临床表现 ,病理诊断 ,治疗及预后综述如下。1命名及分类过去由于对子宫内膜间质肿瘤认识不清 ,命名繁多[1,2],如间质腺肌病(stromaladenomysis)、淋巴管内间质肌病(Endolymphaticstromalmyosis)、间质肉瘤(stromalsarcoma)等。Norris等[2]认为 ,此类肿瘤是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