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近年来,我們采用針刺疗法,治疗腱鞘囊肿收到了較为满意的效果。針剌方法:按針灸操作常規将針和局部消毒后,先用三稜針或縫衣針刺入囊肿中央,以穿破为度,挤出胶样粘液(如一孔挤不净,可再穿一孔,以挤凈为度),然后在囊肿的边緣稍外側刺入4—6針(針数根据囊肿大小而定,我們称为围針法),針尖斜向囊肿的中央,留針40分至一小时,中間捻針1—2次,隔日針一次。复診时,如还有胶状粘液,亦可再排一次(一般一次即可排尽),至排完后,单用围針法即可。  相似文献   

2.
(一)治疗瘧疾最有效的穴位要数大椎、陶道、間使。次要的穴位如合谷、太冲、申脈。其次如三阴交、脾俞,委中等。可以根据临床症狀,适当选用。 (二)治瘧的針灸法則,要根据不同的体質,不同的症狀和不同的时間,給予适当的刺激。一般的銳:大椎、陶道宜隔姜灸或用温針灸(每灸五——七壯。3—5分鐘)。间使、合谷、太冲宜輕刺激,留針30—60分鐘左右。脾俞肝俞宜針灸并用。其他各穴,可灵活采用。如发热多时,必重刺合谷、复溜,以洩热;并加委中出血。久瘧内伤,肿俞、肝俞、章門等穴針灸并用。  相似文献   

3.
最近,上海千頃堂出版“針灸新療法”一書,閱讀之后,發現錯誤很多,而且有些是原則上的錯誤,略举數端提出討論,以供讀者和作者参考。 (一)本書作者王潘同志在自序中强調指出。“根据二十年來实踐經驗,將針灸基本方法,歸納为“局部”“誘導”“近距离”三大施術法。”(3頁)我認为中医治病的程序是:診断,立法,选方。針灸是中医各科之一,这个程序,也同样適用。換句話說,針灸医生臨床診断后,接着就应該考慮用針  相似文献   

4.
(一) 概論1.針灸学的起源。祖国医学的起源很早,就以灸針学來說,虽然是祖国医学的一小部分,然而它的發展,远在本草以前,如針石、灸焫、導引、按、蹻,在原始時代,早已創造了治病的方法,所以它的歷史是非常攸久的。到了黄帝時代,更把它的学理經驗尽情地整理和歸納起來,同時並作出了統一性的論说——“黄帝內经”。这書包含着兩个部分——“素問”“灵樞”伸端蕴煳摹⒌乩怼⑷撕陀胗嘘P疾病的因素,無不包罗詳尽,闡述靡遗,所以成为几千年來医林所推崇的大经大法,也可以說是一部尽善尽美的医学春秋,它在治療和研究上,实在具有極高的評价,尤其書中对有關針灸的理論,备極丰富,要佔全書篇幅的絕大部分。可以想見,針灸对人体一切疾病,是如何的有着非常重要的關系了。关於針灸的發源,在內經上有如下的記載:  相似文献   

5.
閱讀1955年10月号“上海中医藥雜誌”陸瘦燕医師論“針灸学概述”一节,在第9頁左21行,有“足太陽69穴”之文,我考查了几本書籍,有的記載說是67穴,有的說是63穴,也有个別書中的記載是66—65—62—61穴等。(如表一)  相似文献   

6.
一、耳針疗法的发展概况: 耳針疗法是我国針灸疗法的一部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長期与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积累之一。我国古代医書中,早有关于耳与全身经絡的关系及針灸耳廓治疗疾病的記載。如“灵枢”記載:“耳者,宗脈之聚也”。宋代杨士贏又有:“十二經脈,上絡于耳”的說法。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用艾灸耳后筋上,治疗风聋雷鳴;明代杨繼洲“針灸大成”中,有用小艾炷灸耳尖,治眼生翳膜等的記載。另外民間还流传用針扎耳垂、治紅眼、針挑耳后、治烂喉痧;手揑耳  相似文献   

7.
我院針灸科自1958年3月至1959年11月,在門診用針灸治疗神經衰弱患者共416例(其中包括40名由于躯体疾病后所引起的神經衰弱症候群),今將我們的观察結果及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作一小結,如下: 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本文416例中,男性296例(71.16%),女性120例(28.84%);发病年龄自16岁至57岁。多数是男性青、壯年。职  相似文献   

8.
針灸治疗小兒下肢麻痹症,在近年來各地医学刋物上报道,至少需要一个疗程(針10次),或者还須長一些时間,才能收到相当的疗效。我院去春曾在門診上收治一个小兒下肢麻痹症,由于患者路途遙远,隔日針灸一次,有所不便,而住院治疗,又不願意。乃采取隔三日来院針灸一次的疗法,并結合服中藥;在十三天中,共計来我院針灸四次,服中藥計六帖,即收到惊人的效果。茲将治疗經过情况,报道如下: 高劍鳴,女,二周岁,住揚中县三茅鎮县委会。于59年1月間,突发  相似文献   

9.
夜神闕穴即臍中、历代針灸书籍皆謂:“能治前食伤、泄利不止、小便不利及中风、中暑等急症”,惟宜灸而不宜針。尝讀王执中《針,生經》有“予尝患溏利夕灸壮,次日写厠、連数夕灸,則数日厕、足见經言主不止之驗也。  相似文献   

10.
孔穴一、孔穴的名称:孔穴乃是在身体上施行針灸的特定部位,簡称为穴。晋皇甫謐撰甲乙經时,就曾取材于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一書,可見孔穴一称来源已久了。在整个人体上的孔穴总数,如把左右兩側通計在內,共有一千多个穴位,其中有361个穴名,670个穴位是排在十四經系統以內的,叫作經穴,也叫作气穴或腧穴。其  相似文献   

11.
取穴:主穴內关,配穴合谷、足三里。手法:应用重刺激手法,俟患者受針后有較重的酸麻感时,留針三十分钟,每十分钟行針一次,以搗捻轉加强刺激。針刺时間应于瘧疾发作前二小时开始最为有效。如系恶性瘧疾无法确定其发作时間者,每日針一二次亦可。一般針一二次症状即可消失,为巩固疗效,可继续針数次。  相似文献   

12.
例一:陈××,女性,十一歲,安溪人。于1958年3月12日前来長坑联合診所就診。据她母親代訴:患病已三年多,約二十多天發作一次,有的一、二个月才發作一次。發病时突然暈倒地上,眼睛上竄,口吐白沫,喉间痰鳴,手足抽搐,經过一小时后,才逐漸甦醒,絰中西医治療无效。嗣经中医陈茂轸给予針灸(针大椎、合谷、神門、心俞穴、灸百会、三里穴、各灸三壯)治療,隔二日針灸一次。內服中藥:党参五錢、真珠二分。前后針灸五次,服藥三剂而愈,至今沒有复發。例二:詹××,男性,十三岁,安溪人。于1956年9月23日前來長坑  相似文献   

13.
病例一:伍××,男,14岁,学生。于1959年1月10日来院針灸。患者在14年来每晚經常遺尿,因来我院針灸。 檢查:神志清醒,发育、营养中等,精神弈奕,如健康人一样。心、肺、脈象、舌色、腹部及生殖器等均正常。第一次針灸,取穴:气海、归来。下針后,有麻痹感放射至生殖器处。留針30分鐘(在留針期間,每隔10分鐘左右,每穴均作輕度之捻轉,亦有同样的麻痹放射感)。針刺后,当晚即无遺尿現象。为了巩固疗效,在1月13日、16日、19日、21日,31日等五天,都約病者来  相似文献   

14.
小兒尿窿闭的原因很多,治疗的方法也很多,但都沒有艾灸疗法那样經济方便,效果好又快。取穴:“命門”(澤田氏)、“关元”两穴。根据日本澤田氏所著的“針灸真髓”所说的“小兒腰以下的疾病取‘命門’”。又說:“命门是生命的门……危急时用此穴有效。”这“命門”穴,不是一般針灸書所說的“命門”穴,而是澤田氏所独創的“命門”穴,在背部十三椎与十四椎的中点,旁开五分处,再配用臍下三寸的“关元”穴。(这两穴对兒童尿多症也很有效)。灸到皮膚出現紅暈为止。举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63年1月至1964年6月,进行針刺引产40例,有37例成功,現将临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引产对象:妊娠超月及第一产程过长的产妇。我們治疗的以妊娠超月者为多。針灸穴位的选用和手法: 1.穴位:一般采用合谷,三阴交(双側);如进行第二次針灸者,三阴交即改为足三里。 2.手法:用强刺激持续捻轉五分钟。产妇有宮縮和胎动增剧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我科接收十三例腎炎病人,未使用針灸前,几乎100%地經常感冒,尤其气候变化时为頻繁,重者发热,头痛全身痛,尿少,浮肿出現加重。后来我们采取了針刺預防感冒的措施,效果甚为满意。 預防方法:取穴:大椎、足三里(双)用中等度刺激,留針15—20分鍾,每周針一次. 疗效覌察:十三例接受針刺者,自使用針刺以来迄今(本文写寄时間为1960年5月8日——編者)已近三月,竟无一例发生感冒。在这一阶段时間,病人中  相似文献   

17.
正1.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足计量早位》规足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2.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g·d)。3.量符号均应使用斜体,如m(质量)、t(时间)、V(体积)等,且应注意某些希腊字母与拉丁(或英文)的区别。4.图、表中的量和单位应量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单位符号前的数字最好为0.1~1000间的整数或小数,避免使用分数。当过大或过小时,应改用适当词头中M,P或10~n,10~(-n)表示,但应遵守有效数和修约规则。5.当表示变动范围时,范围号"~"前后两数字中的%、‰或10~n、10~(-n)均应同时写出,不能省略前者只写后者。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貫彻党的中医政策,更好地繼承老年中医的学术經验,去年我們选擇了35名比較能刻苦鑽研、具有相当医学基础的青、壯年中、西医师(其中西医师占25名),拜我市著名的内、外、妇、兒、針灸、伤科等十二位老年中医为师。一年来,在繼承老年中医学术經驗的工作中,已获得了較为显著的成績,如: 1.老年中医的独到之处,已初步得到继承。由于参加继承老年中医学术經驗的徒弟,均有較高学术水平,因此,一年来学到了很多經驗。例如内科名中医黄一峯对治疗消化性潰瘍,除一般用疏肝、和胃的通常方法以外,常加入紫苑、桔梗等开滯肺气的藥味;治黄疸病除一般用茵陈蒿湯、梔子柏皮湯以外,更  相似文献   

19.
目前,針灸工作者对于操作手法多数采用直針术(即在穴位上將針刺入一定程度,待患者发生痠、麻、脹及触电样等感觉,然后留針),对于古书所记载的其它各种手法,用者还不多。我们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虚性疾患,如慢性风湿病,瘫痪,阳萎,遺尿,虚性腰痛,虚性耳聋,子宮脱垂等症,运用烧山火(补法)手法,效果良好。茲介紹如下: 烧山火手法的操作过程在穴位规定深度,分三次进針,一次退針。进針时,先將針刺入皮内,大指向前捻转,先进三分之一,稍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笔者綜合应用导引、針灸、推拿方法治疗許多慢性疾患,取得比較滿意的疗效。除有关胃下垂治疗的經驗,已于本刊去年九月号作了介紹外,現将笔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症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整理如下,請批評指正。一、治疗方法: 包括針刺、推拿及导引三个方面。其中提高和巩固疗效,以鍛炼“导引”为主;緩解症状則以“針刺”、“推拿”为主。“导引”鍛炼每天2~4次;“針刺”、“推拿”一般隔天治疗一次,如体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