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 (Tourette’ssyndrome ,TS)伴与不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 ciencyandhyperactivitydisorder ,ADHD)的听觉P3 0 0波形和脑地形图的特征。  【方法】 以听觉靶和非靶刺激为诱发事件 ,检测单纯TS组 ( 19例 )、TS +ADHD组 ( 15例 )、对照组 ( 2 0例 )儿童在前额区 (Fz)、中央区 (Cz)、顶区 (Pz)、左中央区 (C3 )、右中央区 (C4) 5个点的听觉P3 0 0潜伏期、波幅、波形、脑地形图并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①TS组(Cz ,Pz点 )和TS +ADHD组 (Pz点 )的听觉P3 0 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 ,两组Cz、C3 、C4、Pz点的波幅均比对照组低 ,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②单纯TS组和TS +ADHD组的P3 0 0潜伏期和波幅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③TS+ADHD组P3 0 0出现异常波形、不对称性扩散和最高电位区异常分布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TS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④对各组的P3 0 0脑电地形图进行叠加显示 :对照组P3 0 0扩散呈同心圆状 ,左右对称 ;单纯TS组电位右偏 ,TS +ADHD组电位左偏。 【结论】 TS伴与不伴ADHD的皮层认知功能均有损害 ,两者的P3 0 0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生物反馈技术在抽动秽语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本文以50名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口服中低剂量的氯哌啶醇(平均2.1±0.3mg/日),治疗组配合使用肌电型生物反馈仪,15天后进行疗效评价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较对照组好,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提示由于小年龄组配合较差,难以采用生物反馈疗法;在生物反馈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家庭中的巩固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对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儿脑小世界网络特征,以及TS的网络区域属性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并且被诊断为儿童TS的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22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儿的rs-fMRI相关数据,采用GRETNA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全脑网络属性与区域网络属性有差异的脑区,并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对2组受试儿的性别构成比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受试儿的年龄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受试儿的受教育年限进行比较。采用非参数置换检验,对2组受试儿的全脑及局部网络属性参数进行比较。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对节点效率(e)减低脑区的曲线下面积(AUC)与《耶鲁综合抽动症状量表(YGTSS)》总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儿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受试儿的YGTSS评分结果:躯体抽动总评分为(13.32±2.94)分,发声抽动总评分为(4.84±5.10)分,YGTSS总评分为(42.16±12.59)分。③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试儿全脑网络均表现出小世界网络属性。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受试儿的全脑效率(Eglob)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1);而特征路径长度(Lp)、标准化特征路径长度(λ)则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 2、0.035 7)。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左侧后扣带回(PCC)的e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而右侧壳核e亦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这2组数据均采取错误发现率(FDR)校正。④研究组受试儿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及右侧颞极e减低区的AUC值与YGTSS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444 3,P=0.026 1;r=-0.462 2,P=0.020 0)。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儿童TS全脑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属性。TS患儿神经网络全脑及其诸个节点属性与正常儿童比较存在差异,其Eglob减低,而Lp、λ增加,趋向于向规则网络转换。儿童TS患儿的神经网络全脑诸个节点属性异常脑区,聚集于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大脑皮质(CSTC)环路,这揭示其脑网络特点,对评估儿童TS的疾病状态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了全脑网络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健脾理气方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S)抽动积分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甘肃省平凉市中医医院儿科收治的74例TS患儿,按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采用健脾理气方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西药硫酸泰必利治疗,疗程为4周,均持续治疗6个疗程,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两组抽动积分变化,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YGTSS抽动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YGTSS抽动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75,P0.05);观察组治疗总显效率(83.78%)高于对照组(62.16%),且不良反应率(5.41%)低于对照组(2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_(疗效)=3.019, Z_(不良反应)=4.376,P0.05)。结论:中药健脾理气方能够显著降低小儿TS抽动积分,减轻和改善抽动症状,且安全性高,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多发性抽动患儿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强化SMR波,降低肌电(MyoScan)、皮电(SC)、升高皮温(TEMP)治疗,采用耶鲁全面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抽动障碍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0次后有效率为75.0%,治疗40次后有效率达91.7%,停止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仍能维持在83.3%;治疗20次YGTSS总分(19.09±14.27)较治疗前(35.96±13.46)明显下降(P<0.05),40次时YGTSS总分(11.13±12.85)较20次时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YGTSS总分(11.48±14.10)与40次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对多发性抽动患儿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泰必利联合可乐定透皮贴剂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TS)的疗效及对辅助性T (Th)细胞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TS患儿4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童体检科健康体检儿童4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心理和行为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泰必利口服联合可乐定透皮贴剂贴于两侧耳后。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评分评估观察组患儿抽动严重程度。评估疗效。ELISA法测定两组儿童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 (IL-2),干扰素-γ(IFN-γ),IL-4,IL-10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运动性抽动评分,发声性抽动评分和综合性损伤评分及YGTSS总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注意力缺陷评分和多动冲动评分及ADHD总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总有效率达95. 25%。治疗前,观察组IL-2,IFN-γ,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观察组IL-2,IFN-γ,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IL-4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IL-2,IFN-γ,IL-4,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TS患儿体内存在Th1/Th2细胞的失衡。泰必利联合可乐定透皮贴剂治疗儿童TS,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疗效显著,并且提高患儿的自身免疫反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玛)患儿血浆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及其干预作用。方法选择40例TS患儿(治疗组)予以TPM治疗至少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TS患儿血浆DA和5-HT水平,并评估其治疗效果。选择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浆DA水平[(143.00±30.45)μg/L]较对照组[(56.484±10.62)μg/L]明显增高(P〈0.01),5-HT水平[(47.624±17.53)μg/L]较对照组[(320.544±37.84)μg/L]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患儿血浆DA水平[(84.174±17.43)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5-HT水平[(180.724±53.26)μg/L]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同时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度量表(YGTSS)指标中运动性抽动分数、发声性抽动分数、综合损伤分数和严重度总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按YGTSS总分判断疗效:28例痊愈,9例好转,3例未愈。结论TS患儿存在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紊乱。TPM治疗TS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YGTSS评分。TPM可能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调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口服氟哌啶醇片;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镇肝熄风汤合解语丹.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对照组50例,临床控制5例,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治疗组50例,临床控制16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显著,镇肝熄风汤合解语丹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本症是一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多起病于4—12岁,以7-8岁起病最多,病因尚未明确。本病由于除抽动障碍之外,还伴发多种行为症状和心理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观念和动作、情绪障碍和其他自伤行为,可不同程度地干扰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国内目前报道TS患病率为0.1%-1%。男童患病率明显多于女童(约4:1)。本病门诊就诊率远高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松针点灸治疗典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电地形图(BEAM)的影响。方法将27例典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观察组采用松针点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和谷维素,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者异常脑电地形图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完全缓解7例(50%),部分缓解5例(35.71%),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完全缓解为0例,部分缓解5例(38.46%),总有效率为38.46%;两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观察组治疗后异常脑电地形图改善率为87.5%,而对照组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松针点灸对典型偏头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可明显改善典型偏头痛患者异常脑电地形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图监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76例,均予以常规脑电图检查及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异常率,以及不同预后患儿的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结果 24 h动态脑电图的异常率为78.95%,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的55.26%(P<0.05)。残疾/死亡患儿的24 h动态脑电图异常率为100.00%,显著高于痊愈患儿的73.33%(P<0.05)。结论 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中,可为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Tourette syndrome (T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is relatively scarc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TS in children and juveniles aged 7–16 years in Wenzhou of P.R. China. A total of 9742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urvey. Cross-sectional study with stratified-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he prevalence of TS among school-age children was estimated to be an average of 0.43%. The ratio of␣male to female was 10.6 to 1 (0.74% for males and 0.07% for females). Pupils in the age range of 7–16 year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comorbid disorders. The mean age at onset of TS was 7.7±2.7 years, with 45.2% of them at the age of 6–7. The rate of delayed diagnosis, misdiagnosis and misclassification of the syndrome were 78.6, 42.9 and 23.8%, respectively. This survey supports that TS is a common disease prevalent amongst children and juveniles in Wenzhou area of P.R. China, and its incidence was correlated with age and sex and often misdiagnosed and misclassifi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持续性操作测试(CPT)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持续性操作测试,对1 000例拟诊为ADHD的患儿进行视觉(VCPT)和听觉(ACPT)持续性操作测试,分析比较不同测试方法、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患儿的测试结果。结果:ACPT总异常检出率(53.90%)显著高于VCPT(33.00%)(2χ=100.381,P<0.01);ACPT虚报错误、漏报错误及平均反应时间的T值和P值显著高于VCPT的T值和P值(P<0.01);女性ACPT异常检出率(56.32%)显著高于男性(53.39%)(2χ=55.542,P<0.01);VCPT男性患儿虚报错误的T值、P值显著高于女性,女性患儿的平均反应时间T值和P值显著高于男性;ACPT女性患儿的漏报错误和平均反应时间T值和P值显著高于男性患儿;不同年龄组异常检出率(VCPT/ACPT)由高到低为912岁组(37.48%/62.72%)、68岁组(29.21%/47.47%)和13岁以上组(25.58%/36.43%),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χ=10,P<0.01、2χ=38,P<0.01)。结论:ADHD患儿听觉注意障碍较视觉明显;男女患儿临床特征存在差别;912岁为ADHD患病高峰。根据ADHD患儿的个体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能更科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李端  范义兵  张志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88-3090
目的:了解参加体检的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为更好地做好营养及保健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0~10岁534名儿童的血样,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铜(Cu)、锌(Zn)、钙(Ca)、锰(Mg)、铁(Fe)和铅(Pb)元素的含量,并做统计分析。结果:缺铁异常率达58.2%,其次为锌(26.0%)、锰(14.2%),而钙基本正常,铜几乎不缺,微量元素异常率除锌元素女(31.4%)高于男(23.0%)外(P<0.05),其他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6种元素异常无统计学意义;铅元素各年龄段均有一定异常,总体异常率达21.3%。锌和铅元素与多种元素有高度相关关系。结论:儿童铁、锌缺乏率较高,提示应关注儿童营养均衡,补充必需的微量元素;铅增高,应注意儿童的生活环境,多吃排铅食品,必要时进行药物排铅。  相似文献   

15.
杨平  井靖  何萍  江艳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82-1584
目的建立一套可靠的微量元素测定方法 ,并对在四川省科学城医院进行体检的360名学龄前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水平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学龄前儿童血清中铜(Cu)、铁(Fe)、锌(Zn)含量进行测定,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铜、铁、锌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铁在3岁后有所下降;铜、铁、锌总异常率分别为1.94%、3.33%和5.00%。结论该地区儿童3种元素异常率明显低于某些报道,但锌含量过高的情况较突出,应注意其微量元素补充的平衡性,合理服用口服制剂;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现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BT)的临床意义.方法 30例CHF患者(CHF组)及28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CHF组分为轻度CHF组(Ⅰ~Ⅱ级)16例及重度CHF组(Ⅲ~Ⅳ级)14例;CHF组中缺血性心脏病18例及非缺血性心脏病12例.分析比较各组HRT的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TS)两项指标.结果 CHF组TO值[(0.43±0.83)%]较对照组[(-1.49±1.00)%]明显增高(P<0.05),CHF组TS值[(2.67±0.66)ms/RRI]较对照组[(8.52±2.09)ms/RRI]明显降低(P<0.05).重度CHF组TO值[(0.79±0.67)%]较轻度CHF组[(0.12±0.86)%]明显增高(P=0.026),重度CHF组TS值[(2.88±0.79)ms/RRI]较轻度CHF组[(2.40±0.35)ms/RRI]明显增高(P=0.045).缺血性心脏病与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TO及T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中TO及TS值同时异常(TO≥0,TS≤2.5 ms/RRI)占53.3%(16/30),而TO或TS值仅1项异常占40.0%(12/30),CHF组HRT检测异常率为93.3%(28/30).结论 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有效观测指标,对CHF患者预后的预测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 Tourette 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nventory of Subjective Life Quality,ISLQ)、儿童行为量表(Children Behavior Checklist,CBCL)、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Social of Adaptive Behavior,SAB),对112例 TS 儿童( ≥8岁)的主观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TS 患儿 ISLQ 中有7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行为问题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适应能力商数(adaptability quotient,ADQ)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认知功能、社会/自制两项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S 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存在诸多问题,及时进行合理干预,有助于促进 TS儿童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的诊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以湖南省儿童医院2009年10月27日-2010年2月27日收治的105例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1.105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以男性为主,高发年龄为0~5岁,大部分来自城镇,50.5%有接触史,90.5%患儿入院时间集中在11月、12月份。34例(32.4%)以其它疾病入院。2.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咳嗽、发热为其普遍症状,部分患儿出现呕吐、腹泻及头痛症状。24例(22.9%)患儿存在基础疾病。3.白细胞下降主要发生在婴儿;WBC升高主要见于1岁以上患儿。ESR、CRP、PCT等炎性指标及CK、AST、BAMS等酶学指标异常广泛。早期胸片改变较临床明显。4.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占到71.5%。肺炎为最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呼吸衰竭为最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8.1%。结论儿童甲型H1N1流感无特异表现,病情相对温和;但在部分儿童,特别是有基础病史者可表现为重症;门诊血常规、胸片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重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4~6岁儿童11年前后行为问题的变化情况,为促进儿童行为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7年10月和2018年10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西安市东、西、南、北郊区及城中区各选择1所幼儿园,对在园的所有4~6岁儿童采用《Achenlach 4~16岁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CBCL)进行问卷调查。对选取的幼儿园分别于2007年10月、2018年10月各进行了1次调查,两次调查的幼儿园相同。问卷由儿童家长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写。所有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和2018年调查结果显示:1)4~5岁男童幼稚不成熟(2.36% vs. 0.23%)、性问题因子异常率(7.26% vs. 18.85%)2018年均高于2007年(χ2=8.041,28.429,P<0.05);其他因子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问题总异常率2018年(24.1%)高于2007年(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5)。2)4~5岁女童抑郁因子异常率2018年高于2007年,分裂样、社交退缩、性问题3个因子异常率2018年均低于2007年;行为问题总异常率2018年(30.3%)显著低于2007年(37.5%)(χ2=4.739,P=0.029)。3)6岁男童交往不良异常率2018年(1.96%)显著低于2007年(14.29%)(χ2=5.158,P<0.05);6岁女童的所有行为因子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儿童行为问题总异常率11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6岁儿童各年龄段行为问题异常率变化11年前后有所不同。行为异常率4~5岁男童11年后增高,女童降低;6岁儿童的行为异常率变化不大。提示家长及幼教工作者,应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的行为特点,在教养过程中给予积极干预,促进儿童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12岁儿童肥胖及尿液检测异常情况,同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长沙市两所寄宿制中学1520名12岁儿童进行体格检查与尿液筛查,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岁儿童肥胖率为5.46%,尿液检测初筛及复查阳性率分别为11.18%及5.20%,肥胖儿童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结论12岁儿童肥胖及尿液筛查阳性率高,对肥胖儿及尿液检测阳性儿童应实行追踪管理,以减少代谢综合征及肥胖性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