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评价经皮穿刺微波凝固(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在大宗病例中的远期疗效.材料与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2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339个结节进行PMCT,并观察其生存率.平均肿块大小4 10±1.92cm,随访最长7年零7个月,随访方式为定期景像复查(彩超、CT、MRI)及时治疗术后穿刺活检.结果治疗后超声显示91.96%(263/286)的病灶血流消失,89.20%(190/21 3)的病灶增强CT无强化,89 13%(41/46)的病灶增强MRI无强化,194个结节治疗后活检,92.8%(180/194)显示肿瘤完全坏死5例.全组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2 70%,81,60%,72.85%,66 37%和56.70%,生存率同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大小存在明显的相关生,全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可使绝大多数块完全坏死,取得满意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评价经皮穿刺微波凝固(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在大宗病例中的远期疗效。材料与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2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339个结节进行PMCT,并观察其生存率。平均肿块大小4.10±1.92cm,随访最长7年零7个月,随访方式为定期景像复查(彩超、CT、MRI)及时治疗术后穿刺活检。结果:治疗后超声显示91.96%(263/286)的病灶血流消失,89.20%(190/213)的病灶增强CT无强化,89.13%(41/46)的病灶增强MRI无强化,194个结节治疗后活检,92.8%(180/194)显示肿瘤完全坏死5例。全组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2.70%,81.60%,72.85%,66.37%和56.70%,生存率同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大小存在明显的相关生,全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可使绝大多数块完全坏死,取得满意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癌患者血流分布及血流参数,以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肝癌患者174例,其中原发性肝癌44例,转移性肝癌130例(肺癌26例,乳腺癌18例,胃癌30例,结肠癌18例,胰腺癌8例,肝内转移30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肿块内部及其周边血流分布、阻力指数、峰值血流速度及门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与转移性肝癌组患者的肿块血流情况均随着瘤体的增大而增加,血流检出率升高,块状型血流检出率为100%.原发性肝癌组的小肝癌血流检出率(85%)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组(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88,P<0.01).转移性肝癌的平均阻力指数、峰值血流速度均较原发性肝癌低,门静脉血流速度较原发性肝癌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50、11.132、5.536,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病灶血流分布及血流参数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彩超引导下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酒精介入治疗小肝癌的声像图改变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引导无水酒精注射治疗21例小肝癌,每周一次,四次为一疗程。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后3月彩超检查,其中3例肿块完全消失,18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块中央回声增强,周边呈低回声,境界清晰,肿瘤内血流消失或减少。病人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饮食明显增加,AFP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酒精介入治疗对小肝癌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安全实用,声像图表现有助于判断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分析158例小肝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重点分析肿块的边缘、内部及侧方回声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肿块周边与内部的血流性质,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检出的152例病灶具有明显团块效应,大多为低回声,周边可有声晕。周边血管可受压、中断。病灶最大为3.6 cm,最小为1.1 cm。有6例彩超未检出,后经CT及DSA造影证实,总检出率96.20%,所检出病灶周边及内部均有血流信号,其中90.79%(138/152)为动脉血流,9.21%(14/152)为门静脉血流。肿瘤体积与血流速度有一定关系,肿瘤越大,其内部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越高。6例未检出者,由于超声像学特征不明显或在右膈下(被遮盖)等原因。结论:彩超诊断小肝癌具有较典型的声像学特征,可作为诊断小肝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但应尽量缩小彩超诊断盲区和重点对声像学特征不典型的小肝癌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PFGSL)的超声表现,为该病的超声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9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FGSL的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术前超声检查结果、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病灶所占比例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对本组15例PFGSL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①临床表现:10例原发性卵巢淋巴瘤患者表现为盆腔肿块或腹水,3例原发性宫颈淋巴瘤及1例原发性子宫内膜淋巴瘤患者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1例原发性阴道淋巴瘤患者表现为会阴不适及阴道不规则流血。②术前超声检查结果:1例原发性阴道淋巴瘤患者未能发现占位性病变,其余14例患者均发现病灶,共计检出20个病灶,其中原发性卵巢、宫颈、子宫内膜淋巴瘤患者的病灶分别为16、3及1个。原发性卵巢淋巴瘤患者可见腹膜增厚并出现转移结节,并且转移结节与原发性肿瘤超声声像图特征相似,均为血流信号丰富的实性弱回声团;62.5%(10/16)病灶出现囊性化改变,血流信号相对于实性病灶较稀疏。原发性宫颈及子宫内膜淋巴瘤患者表现为子宫内稍弱回声团,病灶血流信号较丰富。③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确诊为PFGSL,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13例为B细胞型NHL,2例为T细胞型NHL(均为原发性卵巢淋巴瘤)。④手术结果:共计切除病灶21个,其中实性病灶占57.1%(12/21),其切面呈灰白色、鱼肉状,42.9%(9/21)病灶伴有囊性化改变。 结论PFGSL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表现与发病部位相关,B细胞来源的PFGSL占绝大多数。PFGSL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瘤内注射无水酒精和醋酸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肝癌患者12例,病灶46个,1.0~3.5cm大小.分别于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注射无水酒精(21个)和75%醋酸(25个).2个月后复查,观察肿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肿块大小无差别(P>0.05),治疗后复查,PEI组肿块明显大于PAI组(P<0.05),局部复发率PEI组(10/21)明显高于PAI组(3 / 25)(P<0.01).结论 PAI术对肝癌的治疗效果优于PEI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检查在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超声检查。结果:①UAE术后,肌瘤平均体积明显缩小,血流信号消失。3年后,肌瘤平均体积缩小71.0%;②2例(2.5%)肌瘤在长期随访中可见血流的再通;③聚乙烯醇(PVA)颗粒和海藻酸钠微球(KMG)的栓塞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疗效,超声影像检查是评价UAE效果及术后长期随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肝恶性肿瘤中应用超声造影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148例肝癌住院患者,在实施RAF治疗前的1周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治疗完成后1个月继续拧DSA及超声造影检查,标准为DSA的检查结果,对RFA治疗后实施超声造影检查查找残余病灶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在实施RFA治疗前,超声造影显示有164个强化病灶,在实施RFA治疗一个月后,超声造影显示有146个病灶无增强,18个病灶部分强化;DSA结果指出142个肿瘤无强化,22个为不规则强化,经比较,两者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对肿瘤残留的特异度为100.00%(18/18),灵敏度为81.82%(18/22),诊断符合率达到97.44%(152/156)。对于DSA检查边缘表现为不规则强化的22个癌灶再次实施RFA检查,1个月后DSA检查及超声造影表明肿瘤均未见强化或者增强。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可运用超声造影对实施的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进行判定,临床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联合用药精准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收超声引导下联合用药精准治疗的20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CSP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采用"三步治疗法"进行精准的介入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病灶体积、病灶周边血流分级等指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治疗后CSP患者血清β-hCG水平持续下降,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为(39.8±10.5)d,治疗前血清β-hCG水平和治疗后第7、14、21、28、35天血清β-hCG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0,P0.001)。(2)治疗后病灶体积呈持续下降趋势,病灶消失时间中位数为31d,治疗前病灶体积和治疗后第7、14、21、28、35天时病灶体积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0,P0.001)。(3)治疗后病灶周边血流分级持续下降。CSP患者治疗后病灶周边血流分级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联合用药精准治疗CSP可有效杀死胚胎,加快血清β-hCG水平下降速率,促进病灶快速吸收,是值得推广应用的简便、适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MR I的组织敏感性分析和探讨超声聚焦刀对肝癌治疗的影像学效果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63例肝癌(其中原发癌54例,单发转移癌9例)超声聚焦刀治疗前、后磁共振检查结果。结果63例肝癌超声聚焦刀治疗后MR I主要表现为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肿瘤内部信号减低;肿瘤对比强化减弱或消失;肿瘤边界清晰。结论MR I能对高强聚焦超声刀的肝癌治疗效果作出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联合碘油行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经肝动脉超选灌注化疗联合碘油栓塞。结果:112例患者经2次~5次的介入治疗后有明显好转,其中21例经4次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肿块消失,AFP<20μg/L,超过一个月疗效评价CT;97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块缩小50%以上者为54例,AFP下降至20μg/L~400μg/L之间,超过1月疗效PR;127例疗效评价标准按全国统一的实体瘤客观疗效通用标准测量,总有效率达79%。结论:经肝动脉插管化疗联合碘油对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7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增强CT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治疗前对比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治疗后对比病灶增强时间和增强强度。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病灶的检出率发现,超声造影、增强CT对>30mm病灶的检出率均为100.0%,但超声造影对<10mm、10~30mm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造影的病灶增强时间与增强强度均明显优于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介入治疗中,超声造影的价值更为显著,病灶检出率高,可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X线钼靶、高频彩超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优缺点,探讨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术前有超声和X线钼靶检查,并经过病理组织学证实的45例早期乳腺癌病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明确诊断符合率73.3%(33/45),钼靶摄影诊断符合率86.7%(39/45),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95.6%(43/45).超声检出肿块43例(95.6%):其中单纯肿块33.3%(15/45),肿块伴钙化44.4%(20/45),肿块伴蟹足征28.9%(13/45),肿块后方回声衰减22.2%(10/45);彩色多谱勒(CDFI)示38例(84.4%)显示数量不等的血流信号:14例(31.1%)显示星点状少量血流信号,24例(53.3%)显示较丰富血流信号,多为穿入性高阻力动脉血流.钼靶检出肿块32例(71.1%),肿块毛刺征24例(63.3%),钙化征28例(62.2%),其中单纯钙化6例,肿块伴钙化22例.[结论]超声与钼靶对乳腺癌诊断均有较大价值,二者各有优势互补,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超声表现,观察肿块的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结果32例肿块中24例位于左侧,8例位于右侧,其中同侧多发11例。肿块形态规则27例,形态不规则5例;边界清29例,边界欠清3例;肿块呈实性低回声13例,混合回声19例。肿块内部见丰富分支状血流信号21例,肿块内部及(或)周边见星点状血流信号8例,肿块内部及周边均未见血流信号3例。频谱:VP:13~33cm/s;RI:0·63~0·85,平均值0·68。结论依据患者声像图的特异性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涎腺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超声检查对慢性肝病引发的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有较高的诊断率。本文随访观察了慢性肝病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出现的时间、肿块的大小、形态、生长速度、血流的改变及手术治疗的情况与对照组发现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上述条件比较,提出随访对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传刚  吴凤林  李颖嘉  孙爱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09-2810,28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后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随访2008年10月~2010年6月某院收治的3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 ,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放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查项目包括周边收缩期峰值流速(cm/s)、周边舒张期最低流速(cm/s)、周边阻力指数、周边门脉样流速(cm/s)、内部收缩期峰值流速(cm/s)、内部舒张期最低流速(cm/s)、内部阻力指数、内部门脉样流速(cm/s),其中周边收缩期峰值流速(cm/s)、周边舒张期最低流速(cm/s)、内部收缩期峰值流速(cm/s)、内部舒张期最低流速(cm/s)放疗后显著低于放疗前(P﹤0.05),而周边阻力指数、周边门脉样流速(cm/s)、内部阻力指数、内部门脉样流速(cm/s)放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的优点,应用于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评估,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恶性骨肿瘤的临床实用性及其治疗后超声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庆生产的Jc型超声聚焦治疗系统作为骨肿瘤的治疗设备,应用百盛公司生产的AU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为实时监控仪器,日本生产的Aloka 5000sv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为治疗后的检查工具.结果实时监控时,取治疗前后声像图对照,回声明显增强视为有效或治疗前后声像图灰阶测量,治疗后灰阶提高5以上视为有效.治疗后随访,HIFU治疗有效的指标为①肿瘤内部回声持续增高数周至数月;②肿瘤内部出现坏死液化区或原有的液化区明显增大;③CDFI显示肿瘤内部血供消失或明显减少;④软组织水肿消失后,肿瘤体积缩小或不在增大.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的超声表现指标为①治疗2周后,超声检查肿瘤回声未见增强;②肿瘤体积继续增大③CDFI显示肿瘤内部血供仍然丰富.结论实时监控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骨肿瘤疗效可靠,治疗后肿瘤声像图具有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动脉穿刺术后假性动脉瘤(PSA)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股动脉穿刺术后确诊并进行治疗的148例PSA患者,治疗前后超声随访PSA的内部回声、大小变化,瘤体内部血流变化情况等,分析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漏诊率以及超声随访治疗后的效果。结果:148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股动脉穿刺术后PSA 139例,诊断准确率为93.9%(139/148),漏诊9例,漏诊率为6.1%(9/148)。148例患者中8例行手术治疗,未行手术治疗的140例患者治疗后3 d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其中125例患者包块明显缩小,15例患者包块缩小不明显;1个月后复查,130例患者包块完全消失,10例患者包块缩小至原体积的50%以下;3个月后复查,140例患者假性动脉瘤包块完全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动脉穿刺术后PSA具有很高的诊断率,是动态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的首选影像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美国RIFA射频肿瘤消融系统1500型主机,功率1500W,RF发生器的频率为460KHz。对原发性肝癌27例,转移性肝癌13例,共计40例57个病灶行超声引导RFA治疗。术后采用增强CT及彩超评价疗效。结果RFA治疗后1~12月复查,48个病灶完全凝固性坏死,有效率达84.2%(48/57)有3例患者3个病灶局部复发,2例患者6个病灶为肝内其它部位再发,对其进行再次重复治疗,取得满意结果。并发症3例,1例损伤膈肌引起胸腔积液,经抽液治疗,胸水消失。1例肝包膜撕裂,致肝包膜下积液,由于出血量少,未作特殊处理,两天后复查B超,积血吸收。1例因病灶邻近胆囊,治疗中操作不当,灼伤胆囊引起胆瘘,后经处科手术治疗,因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术后因其他并发症死亡。结论超声引导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术前选择好适应症,术中正确熟练的操作方法,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是致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