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结构特征,评价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患者,采用相控阵探头对62例临床可疑新生儿颅内出血及部分早产新生儿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诊断价值。结果本组62例中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出38例,20例正常,诊断符合率93.5%,漏诊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结论运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疑似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120例,同时进行超声和 CT 检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出血的检出率,同时分析患儿构成和患儿超声表现。结果120例新生儿共检出颅内出血者64例,检出率为53.33%;超声检出率为95.31%,CT 检出率为92.19%(P >0.05);64例患儿中,脑室管膜下出血者39例,伴脑室内出血者15例,伴脑室扩大者5例,脑实质出血者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硬脑膜下出血者1例,脑室出血病例明显多于其他部位出血的病例;按照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其中:I 级者39例,II 级者15例,III 级者5例,Ⅳ级者2例。结论利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检出率高、无辐射、无创伤、经济性以及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在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与CT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127例,所有患儿均行头颅超声及 CT 检查。结果127例颅内出血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脑实质出血5例,硬膜下出血4例。127例颅内出血患儿超声诊断88例,CT 诊断55例,超声的检出率(69.29%)高于 CT 的检出率(43.3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诊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时超声的准确性高于 CT,但在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时 CT 优于超声。结论超声、CT 诊断新生儿期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准确性不同,由于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所占比例最高,超声在诊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时准确性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接受超声与CT检查,诊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超声与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8例中,由超声诊断58例,诊断符合率为85.29%,漏诊10例;由CT诊断62例,符合率为91.18%,漏诊6例.结论超声与CT检查是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较好的辅助手段,两者对于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各具特点,临床联合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床旁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87例颅内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床旁颅脑超声、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结果。结果经检查,87例早产儿中有26例Ⅰ度室管膜下出血、1例Ⅱ度室管膜下出血;100例足月儿中有36例Ⅰ度室管膜下出血,无Ⅱ度室管膜下出血。187例颅内出血新生儿,经超声检出180例,CT检出160例;超声检出率(96.26%)明显高于CT(85.56%),P0.05。结论对颅内出血新生儿采用床旁颅脑超声可获得较高的诊断率,且无辐射,可重复检查,无创伤,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很高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超声影像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15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影像资料,与头颅CT对照,分析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及分析出血部位、程度,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55例颅内出血患儿经颅脑超声检出116例,漏诊39例。颅内出血超声影像特点表现为颅内高回声,其中室管膜下出血44例,单纯脑室出血53例,伴脑室扩张12例,伴脑白质病变6例,硬脑膜下出血1例。脑室出血并侧脑室扩张及脑白质病变者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表现,伴脑白质病变者死亡1例。结论颅脑超声检查可早期准确诊断新生儿脑室内出血及脑室周围出血,对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判断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头颅B超、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同期对照检查,比较两种影像方法的诊断特异性。方法:对50例患儿在头颅B超检查的同时进行头部CT检查。结果:1.颅内出血中的室管膜下出血超声诊断为20例,CT诊断为0例;2.脑室内出血超声诊断为9例,CT诊断为4例;3.脑实质出血超声诊断为3例,CT诊断为3例;4.硬膜下出血CT诊断为2例,超声诊断为0例;5.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为8例,超声诊断为0例。结论:超声、CT对新生儿期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的诊断特异性不同,临床应选择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探讨超声和CT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收集6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检查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CT检查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的总检出率及总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76%、85.39%,超声检查分别为88.76%、85.39%,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对脑室管膜下出血灶检出率明显优于CT(100.00%vs87.09%),超声对脑室内出血灶检出率、诊断正确率均为100%,明显高于CT检查72.22%、66.66%(P0.05);CT检查对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灶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超声检查中新生儿颅内出血灶主要表现为强回声,部分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脑室增宽、脑中线结构移位;CT扫描中出血灶多数均表现为高密度影,硬脑膜下出血小脑幕多见高密度增厚,颅底出现新月形高密度区;少数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灶存在矢状窦旁"三角征"。结论超声和CT检查均可有效检出并正确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对脑室内、脑室管膜下出血灶显示优势较为明显,CT在检出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灶中优于超声,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生儿颅脑疾病采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存在颅脑危险因素的新生儿200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接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2组,一组采用CT诊断,为对照组,一组采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观察组,2组均100例。将2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比局灶性室管膜下出血、蛛网膜及硬脑膜下出血、脉络丛及室管膜下囊肿、Ⅰ级颅内出血等的检出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Ⅱ级颅内出血、脑实质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Ⅳ级颅内出血等方面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颅脑疾病,采用床旁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对于脉络丛囊肿、蛛网膜及硬膜脑下出血、室管膜下囊肿以及Ⅰ级颅内出血的检出率较高,能够为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超声、 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40例确诊为颅内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超声、 CT诊断并有完整的影像学诊断资料,分别对单独的超声、 CT诊断结果,超声与CT联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40例患者中,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是检出率最高的3个出血部位,且在室管膜下出血的检出率上超声显著高于CT,而在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以及硬膜下出血的检出率上,则有CT优于超声的情况,室管膜下出血和脑室内出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CT、超声以及 CT 联合超声3种诊断方法下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2.9%、74.3%和92.9%, CT联合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2种影像学方法单独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和CT都是临床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二者各有优缺点,将其联合应用,可以在诊断过程中获得最佳的诊断结果,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玉兰  宋志富   《四川医学》2023,44(10):1073-1076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mMRI)在足月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效能。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211例高危新生儿行颅脑超声及mMRI检查,将颅内出血患儿超声检査结果与m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结合mMRI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有136例新生儿诊断颅内出血,其中脑室/室管膜下出血共66例,颅脑超声、常规MRI及mMRI检出率分别为95.4%、89.4%、98.5%;脑实质出血24例,三者检出率分别为83.3%、95.8%、100%;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三者检出率分别为81.0%、85.7%、95.2%;硬膜下出血43例,三者检出率分别为81.4%、95.3%、97.7%,颅内出血不同部位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RI在所有颅内出血中总检出151例,颅脑超声总检出135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颅内出血的预后不良率分别为脑室/室管膜下17.8%、脑实质出血18.2%、蛛网膜下腔出血6.7%、硬膜下出血18.5%、混合出血25.0%。脑微出血灶数和脑室出血患儿预后呈负相关(r=-0.712,P<0.001)。结论 mMRI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敏感度高,可预测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探讨超声与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1—12月之间来该院进行治疗的颅内出血的86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同时应用超声与头颅CT对患儿进行诊断,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结果 86例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中,通过超声诊断确诊的有74例(脑实质出血:脑实质内有强回声团;脑室内出血:脑室强回声区;脉络丛血肿:脉络丛增宽),符合率为86.05%,有12例患儿被漏诊;应用CT扫描确诊的有80例(硬膜下出血: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带;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池高密度块影;脑室内出血:脑室内高密度铸型;脑实质出血:脑实质中有高密度块影),诊断符合率为93.02%,6例患儿被漏诊.收缩期最大流速高出正常值+2倍标准差,RI大于0.5为脑血管挛缩的诊断标准.结论 超声与CT检查是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辅助手段,具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临床中应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对于结果阴性的疑似病例还需要进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刘丹丽  万芝兰 《吉林医学》2014,(12):2617-2617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应用于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56例疑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应用颅脑超声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颅内出血者99例,经颅脑超声检查测出83例(83.83%),包括脑室内的出血者Ⅰ级53例,Ⅱ级18例,Ⅲ级2例,合并脑积水者1例,缺血性的脑病者5例,脑室旁的脑白质出现损伤者1例,脉络丛内有强回声的光斑者3例。漏诊16(16.16%)例,包括硬脑的膜下出血者10例和小脑出血者6例。结论:颅脑超声检查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较为微小的病变进行早期的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NICH)的MRI和超声影像学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NICH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拟诊NICH新生儿70例,同时行颅脑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NICH的MRI及超声表现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拟诊患儿中,确诊NICH 46例,计66个部位出血,MRI诊断61处,漏诊5处,其中MRI诊断室管膜下出血(SEH)28例,漏诊4例;脑室内出血(IVH)16例,漏诊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2例,脑实质内出血(IPH)2例,硬膜下出血(SDH)3例;MRI诊断NICH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100%和94%,超声检查分别为79%、100%和84%。两者对NICH及SAH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者对IVH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MRI及超声是诊断NICH的重要检查方法,MRI诊断NICH整体优于超声检查,但对新生儿SEH超声优于MRI,故对临床怀疑NICH,可先行超声检查,需进一步明确诊断时,再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94例存在高危因素并接受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头颅彩超检查结果以及MRI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出血II级、颅内出血III级、颅内出血IV级、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扩张、脑实质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临床检出率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对脉络丛囊肿、室管膜下囊肿以及颅内出血I级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而MR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硬膜下出血临床检出率显著高于床旁多普勒超声(P0.05),部分患儿诊断结果得到手术/尸检证实。结论相对于MRI,床旁多普勒超声可提高新生儿脉络丛囊肿、颅内出血I级以及室管膜下囊肿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比较超声与CT检查对小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应用超声和CT对41例颅内出血病儿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检查,对超声检查与CT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 超声诊断为脑实质出血10例、硬脑膜下隙出血5例与CT相符;超声诊断蛛网膜下隙出血7例,漏诊2例,误诊1例;超声诊断脑室出血2例,漏诊1例,误诊1例;混合型出血12例,超声与CT检查诊断结果相符。PW显示血流频谱异常者39例,占95%。④结论 超声与CT检查诊断脑实质及硬脑膜下隙出血无明显差别。CT诊断蛛网膜下隙、脑室出血优于超声。CT确定出血部位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7.
钱蠡 《实用全科医学》2014,(1):111-112,158
目的 应用颅脑超声的方法观察早产儿和足月儿颅内出血部位和程度构成比,探讨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并在出生后3d接受内颅脑超声检查的新生儿140例,所有患儿均经螺旋CT检查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回顾性分析这些新生儿的颅脑超声声像图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对比其出血部位和各危险因素的构成比.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发生部位是脑室,次之为脑实质,硬膜下出血最少见,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和足月儿颅内出血在出血部位和脑室出血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颅脑超声诊断方法能够很好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情况进行判断,及时给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从而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愈率,降低患儿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颅内出血的CT诊断要点,对8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CT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CT征象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86例HIE中轻度18例,中度58例,重度10例。其中轻度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度30例合并颅内出血,重度6例合并颅内出血。提示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确立具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对其预后作出一定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经颅超声诊断的13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临床疑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178例行头颅超声检查,有134例超声诊断为颅内出血.结论经颅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简便、安全、无射线、适合动态追踪观察,是新生儿颅内出血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冯国隽 《西部医学》2016,28(4):556-559
目的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新生儿颅脑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收治的有高危因素的284例新生儿(足月儿98例,早产儿186例,)的头颅进行检查,并将彩超检查结果与MRI进行对比分析,对超声检查出头颅疾病的大部分患儿进行10天~10个月超声随访检查,观察疾病转归情况。结果Ⅰ级颅内出血超声诊断64例,MRI诊断15例,超声诊断敏感性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颅内出血超声诊断8例,MRI诊断8例,Ⅲ级颅内出血超声诊断1例,MRI诊断1例,Ⅳ级颅内出血超声诊断1例,MRI诊断1例,Ⅱ~Ⅳ级颅内出血、脑实质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两者诊断敏感性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管膜下囊肿、脉络丛囊肿的超声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蛛网膜或硬脑膜下腔出血MRI诊断敏感性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颅脑床旁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出血I级、室管膜下囊肿、脉络丛囊肿的诊断优于MRI检查诊断方法,相比临床价值更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