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患者男性,69岁。因反复心悸、胸闷20余年,加重3天就诊。自述临床诊断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10余年。查体:BP 160/95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律不齐。心脏彩超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主动脉增宽,左房增大。心电图示:Ⅰ、Ⅲ、Ⅴ1导联同步记录,每一长间歇后的第一个窦性P波下传心室,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5岁。因反复心悸、胸闷40余年于2006年3月就诊。1960年经上级医院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图1A)示:P波消失,R—R间期匀齐,V1等导联可见大F波,频率320次/min,以2:1下传心室。QRS波群宽大畸形,起始部可见8波。V1-V3呈rS型,V4-V6呈R型,长Ⅱ导联中可见R,12、18。呈室上性型,QRS时间0.09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B型,心房扑动2:1下传心室。当日动态心电图检查(图略)示:P波消失,代之F波,QRS波群呈室上性型,R—R间期不规则,F波以2:1—4:1下传心室。其间可见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后有类代偿间歇。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3.
窦性心律伴反复性心房扑动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心悸20余年,加重3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体检:T36.5℃,BP140/95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平均89次/min,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均,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图1A)可见P波消失,代之形态相同、大小相等的F波,Ⅱ、Ⅲ、aVF倒置,F-F间期不等,约240~440ms,呈2∶1或3∶1下传心室。长V1导联(图1B)示在R9之后的F波后呈一直讨论本例基本心律为窦性,心率65次/min。有阵发反复心房扑动。Ⅱ、Ⅲ、aVF导联F波倒置,V1导联F波直立,故以典型心房扑动可能性为大,F-F间期不等,在长间歇之前的F-F间期呈逐渐…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82岁。因反复咳嗽、气喘30余年,心悸、气短伴少尿、水肿10d入院。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入院后4h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继之血压下降,意识不清。急查心电图(图1)示:Ⅱ导联出现三种形态P波,其中P1-5,11~13为双峰P波,峰间距为0.05s,P波时间为0.12s,P-P间距缓而不齐,互差达0.26s,呈2:1下传心室。另见P6,7,9,10波为小而孤立,形态异于窦性P波与异位P′波,频率约180次/分,均未下传心室。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61岁。临床诊断:乳腺癌。心电图(图1)示:为12导联同步记录,窦性P-P间距1.06s,频率57次/分,P-R间距0.13s,QRS波形态、时限正常,T波呈双峰。长Ⅱ导联R5呈室上性,其前有一提前出现与窦性P波相异的直立而尖的P′波,P′-R间距0.14s,其后的T波呈正常单峰。通过R5T波形态,再分析双峰T波的前峰,实质上是一次未下的房性早搏的P′波。在长Ⅱ导联中偶见连发房性早搏,而第2个房性P′下传心室,T波呈正常单峰。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85岁。因反复心悸 ,胸闷 1月入院。临床诊断 :冠心病 ,心功能Ⅲ级。图 1A为 12导联心电图示心室律不齐 ,未见P波 ,Ⅱ、Ⅲ、aVF导联隐约可见微小P′波或小f波(图略 )。图 1B为长Ⅱ导联 ,示心室律整齐 ,心室率 115次 min ,无明显P′波 (图略 )。图 1C的上行为长Ⅱ导联 ,示心室律不齐 ,但有一定规律性。图 1C的下行为食管导联示 :P′ -P′间期一致 ,均为 0 2 6s ,心房率 2 3 0次 min ,心房波在房室交接区近端呈 2∶1下传 ,房室交接区远端呈文氏传导。P′2、4、6、8在房室交接区近端受阻未下传 ,在 1个文氏周期…  相似文献   

7.
1 心电资料 患者男,29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阵发性房速。心电图(附图为Ⅱ导联)示有4种不同形态的P波。第1个P波直立,P-R间期0.18s,下传心室呈RS波,为窦性P波;以后呈一系列提前出现的3种形态不同的快速异位P波,部分P′波受阻未下传心室。P_1′波埋藏在第1个窦性心搏T波顶峰前,下传心室呈RS波;P_2′波与P_1′波相似,呈小圆钝状,落在ST段上,P_3′波呈双峰状。落在T-P段上,2个P′波均受阻未下传。P_4′波与P_2′波相似,下传心室呈RS波,R_5′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心悸、气促10余年,加重4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图1)可见P波呈两种形态:一种为直立的窦性P波,P-P间期0.75s,心率80次/min,另一种为提前出现的倒置P′波,P-P′间期不等,P′-P′间期分别为2.24、2.14、2.16及6.61s,它们之间存在最大公约数(1.09± 0.03s),因此考虑为房性并行心律.两种形态的P波及P′波后均未继以QRS波群,P或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心房由窦房结及心房起搏点所控制,心室由心室起搏点所控制,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1次/min.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并行心律,室性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0岁。因胸闷、头昏1年,加重1月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5次/分;呼吸18次/分;神志清;心律不齐,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Ⅱ导联示:在一个长间歇(2.12s-2.18s)后出现QRS波群,其前无P波,其后T波内有一个窦性P波下传心室,R′-R间距0.68s。并重复出现。心电图诊断:①高度窦房阻滞;②交接性逸搏-夺获二联律。  相似文献   

10.
1 心电图资料 患者男,67岁。临床诊断:脑出血。图示窦性心律匀齐,R-R间期0.68s,频率89次/msin。P波下传心室时呈CLBBB型,上行P′3为房性期前收缩(PAS)下传心室,仍呈CLBBB型,其后R-R间期为0.80s,窦性QRS形态变为正常,之后的窦性QRS仍呈CLBBB型,P′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8岁。心电图(略)示:窦性P波频率>QRS波频率,P与QRS波无传导关系,为Ⅲ°房室传导阻滞,QRS波节律规整,频率49-52次/min,V_1导联呈rSR′型,时限0.14s,心电轴 72°,可能属交界性逸搏心律,下传心室时伴室内CRBBB。 约半年后门诊复诊心电图(略)记录提示:P波与QRS波仍无传导关系,Ⅲ°房室传导阻滞,QRS波V_1导联仍为CRBBB型,电轴左偏达 110°,QRS波Ⅰ、aVL呈rS型,aVF、Ⅱ、Ⅲ呈qR型,提示交界性逸搏心律下传心室时同时存在CRBBB加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H)。 再于三个月后复查心电图(略)示:Ⅲ°房室传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 ,2 7岁。心悸 7天入院。心电图 (图 1, a、b连续描记 ,c、d同次描记 )示 :窦性 P波直立 ,P- P间期基本规则 (0 .76 s)心房率约 79次 /m in,QRS波 ,ST- T正常。 P- R间期从0 .15 s起逐次延长直至 QRS波脱落 ,周而复始 ,为 °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图中多次出现文氏周期最后的 QRS波后紧跟一逆行 P′波 ,P- R >R- P′间期 ,R- P′<0 .2 8s,形成了 P- QRS-P′序列的心房回波 (如 c, b后半组 )。同时该图又反复多次出现文氏周期最后一次窦性 P波未下传心室 (被阻滞 ) ,但其后却出现一逆行 P′波并下传心室 ,形成了 P- P…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3 7岁。临床诊断肺结核和肺心病。心电图 (ECG)示 :PⅠ、Ⅱ、aVF 直立PaVR倒置 ,本帧ECG除Ⅰ导联外 ,均有提前出现的室上性QRS ,其前有P′波P′-R=0 12s,其后有完全代偿间歇。但从Ⅱ导开始每个窦性P波下传的P -R间期为 0 0 8s(缩短 )。V1 呈Rs型 ,RV1 =0 9mV ,R S >1,STⅡ、Ⅲ、aVF、V1 ~V3下移 >0 0 5mV ,TⅡ、Ⅲ、aVF、V1 ~V6 倒置、双相或低平心电图诊断 :窦速 ,短P -R综合征、频发房早呈二联律 (房早经正道下传心室 ,窦性P波经杰姆氏束下传心室 ) ,肺型P波 ,提示右…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43岁。因心悸、胸闷不适10d来院就诊。查体:血压114/75mmHg,心率76次/分,呼吸20次/分。心界不大,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胸部透视示:心肺未见异常。12导联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规律出现,P-R间期0.12s,QRS波时限0.08s,可见两个窦性激动间插入一个室性早搏,其后的窦性P波落于室性早搏的T波起始部,下传心室后形成一明显延长的窦性P-R间期(0.48s),QRS波群后接着一个逆行P-波落于QRS波群后,R-P-间期0.10s,其后P--R间期为0.44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插入性室性早搏逆向隐匿性传导显示房室结双径路及房室折返激动。讨论在心电图中,出现插入性室性早搏不足为奇,但本例室性早搏逆传房室交接区,使其产生一次新的不应期,对下次窦性激动P波下传产生干扰,传导延缓、P-R间期0.48s,少见的是此经过缓慢传导的窦性激动下传心室,使原先未显现的旁道恰好脱离不应期得以逆传,并再次通过房室结下传心室,产生长P--R间期0.44s。此份图初略一看像室性早搏后房性心动过速表现,只要理解了插入性室性早搏伴隐匿性逆传发生机制,此图就迎刃而解(见梯形图)。但...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男,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综合征、起搏器埋藏术后。附图A行与B行为连续记录的Ⅲ导联心电图。窦性P波频率68bpm;梯形图示A行窦性激动S_2、B行S_1、S_4下传受阻于房室结快径路,改经房室结慢径路下传心室,P—R间期0.36~0.38s,再由快径路逆传心房,R—P~-间期约为0.06s,形成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逆P~-激动进入窦房结,引起窦性节律重整,表现为不完全代偿间歇。P~-波企图下传时则激动受阻于快、慢径路,出现心室漏搏。延迟出现的正常形态QRS波群为交界性逸搏,频率52bpm。部分交界性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5岁。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描记为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P-P间期0.70 s。P-R间期0.16 s,QRS波群时限形态正常,在Ⅱ、V_5导联可见延迟出现的同窦性下传形态相同的QRS波群,长间歇为0.80 s,比窦性下传的QRS波群间歇长0.10 s,酷似交界性逸搏。紧跟其后的QRS波群R-R间期0.54s,P-R间期0.24 s,酷似早搏。仔细观察长间歇前的T波形态变异高耸,T波里面隐藏有P′波,与其后的R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62岁。因患甲状腺结节入院。常规心电图(图1A)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2次/分。询问病史时主诉既往有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病史,曾多次在外院心电图检查均诊断窦性心动过缓,最慢心率曾低至32次/分,时有心悸,但否认有服用能减缓心率药物史及晕厥发作史。为了鉴别诊断,遂嘱患者做深呼吸屏气动作,再次记录12导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律,伴有长R-R间距,并发现长R-R间距与正常P-P间距之间无倍数关系,在每个长R-R间距的第一个心动的T波的波峰能发现一顿挫,由此考虑为P onT房性早搏且房性早搏未下传心室。再比较两份图发现图1A的T波较图1B正常窦性心动下传的T波的振幅明显要高,与长R-R间距的第一个心动后的T波相符,它由正常的T波与房性的P波叠加的综合波,所以可以肯定图1A的诊断应该是窦性心律,房性早搏二联律均未下传心室。图1房性早搏未下传二联律讨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5次/分时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一般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常见原因还有药物及迷走神经张力过度增高的影响等。难以解释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常是窦房结功能障碍的表现,或是心脏停搏的先兆,它的治疗一般还是以植入...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原发性高血压Ⅰ期。体检血压:150/90mmHg;听诊心律不齐,未闻及器质性杂音,超声心动图正常。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早二联律,每个窦性T波降肢可见一异位P′波,均下传心室。下传的QRS波呈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49岁。因头昏伴反复晕厥6天,于1984年12月17日入院。既往有胸闷、心悸、气促史。临束诊断: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室内三分支阻滞;3.阿-斯综合征。入院时描记的心电图(附图)示:窦性节律,P-P间距不等,为l.03—1.20s,心率50—58次/min,为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QRS有3种不同形态,(1)I导联呈qRs型,Ⅲ导联呈rS型,V_1呈rsR′型,时限0.13s,额面QRS电轴-72°,其前P-P间期固定,为0.16s,窦性P波下传,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2)V_1导联呈rS型,S波粗钝,时限0.12s,节律缓慢而又规则,室率37次/min,其前P与R无固定关系,此种QRS波为室性逸搏;(3)Qr型的室性早博。房室传导方式是下传心搏P-R间期固定,各组逐组增加1次下传心搏,固定连续3个窦性P波下传受阻,形成文氏型心室反应,变化是下传1个脱落3个,出现2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4岁。因先天性双侧隐睾于2002年12月9日入院。术前心电图检查发现心室率缓慢而规整46次/min,为窦性心律,酷似窦缓,仔细分析心电图诸导联发现在每一QRS波后的T波上升支可见有与窦性P波不同的P′波,使T波形态变形。加做长Ⅱ导约25s,发现有下传心室的房早。故系频发房早二联律,房早未下传。询问病史,患者有感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