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估CTA“双低”扫描模式(低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于本单位行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5例。A组:100kV,对比剂为碘克沙醇270mgI/ml,B组:120kV,对比剂为碘海醇350mgI/ml;所有患者对比剂用量均为0.9ml/kg体重,注射流率5ml/s,使用智能跟踪触发扫描。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三级评分法对所有CTA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并对照比较两组的碘摄入量、对比噪声比(CNR)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54例患者被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A组29例,B组25例),所有患者的颈动脉及其分支均可清晰显示,两组患者颈动脉强化程度及对比噪声比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低于B组(1.18±0.08)mSv vs(1.58±0.14)mSv,P<0.05;(15.87±4.10)gI vs(19.35±5.14)gI,(P<0.05)。结论使用100kV和碘克沙醇270mgI/ml进行头颈部动脉CTA可获得与120kV、高浓度碘对比剂同样的图像质量,并能较大幅度降低碘摄入量及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头颈部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连续4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根据检查方案分为A、B两组进行评价。A组:使用碘帕醇(370mgI/mL),管电压120kVp,噪声指数(NI)13,共20例;B组:使用碘克沙醇(270mgI/mL),管电压100kVp,NI 11,共20例。读取CT剂量报告中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01),计算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值。图像质量主观评价:采用双盲法由两位具有3年以上CT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5分法进行评价。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测量并分析两组中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CT值和标准差(SD)。结果:A、B组中患者年龄[分别为(64.55±8.76)岁和(63.65±14.06)岁]和BMI[(23.92±2.23)和(23.56±2.20)kg/m^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CTDIvol[分别为(33.39±2.53)和(26.76±1.03)mOy]和SSDE[分别为(66.27±4.01)和(53.58±2.06)mGy]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主观评分(分别为4.20±0.62和4.10±0.5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价:两组间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CT值及SD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kVp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头颈部CTA检查,在图像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辐射剂量并减少对比剂使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头颈部CTA检查中碘克沙醇(270mgI/mL)个性化注射方案的成像效果。方法:连续50例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使用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如下:注射总量一体重(kg)×0.5mL/kg;根据注射时间的不同(分别为7、8和9s)将患者分为3组(4g次为A、B、C组);注射流率一注意总量/注射时间,规定最高流率为6mL/s;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兴趣区置于主动脉弓处,阈值为80HU。由两位阅片者对3组的重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估(5分法),并测量颈部及脑内动脉的CT值。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75±0.41、4.85±0.34和4.29±0.61,A组与B组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间主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4、0.024)。三组图像上颈动脉及脑内动脉的CT值:A组与B组间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间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37)。结论:碘克沙醇(270mgI/mL)在头颈CTA检查中可进行个性化注射,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联合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大螺距技术,探讨70 kVp管电压、30 mL对比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体质指数≤25 kg/m^2、心率≤70次/分行 CTCA 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100 kVp,60 mL对比剂的扫描方案行CTCA检查,另40例患者采用70 kVp,30 mL对比剂的扫描方案行CTCA检查。所有CTCA检查都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大螺距(3.4)模式下进行。100 kVp 组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进行重建,而70 kVp组数据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进行重建。测量每例患者主动脉根部、各冠状动脉起始处部及纵膈脂肪CT值和标准差并计算各段血管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两名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图像以4分法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70 kVp组的平均冠状动脉CT值[(603±86)HU]及图像噪声[(42±5)HU]均明显高于100 kVp组的平均冠状动脉CT值[(503±68)HU,P<0.001]及图像噪声[(25±4)HU,P<0.01],而70 kVp 组的SNR 及CNR (14.6±3.0,17.8±3.4)均明显低于100 kVp组(20.7±3.8,24.4±4.1,P<0.001)。两组间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70 kVp 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比100 kVp 组降低了76%,对比剂用量降低了50%。结论:联合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及迭代重建技术,70 kVp管电压、30 mL对比剂CTCA在体质量指数≤25 kg/m^2、心率≤70次/分的患者中是可行的,可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的条件下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应用于主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疑诊主动脉病变而行主动脉CTA检查的连续21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CT扫描方案:A组10例,采用管电压120kVp,对比剂为碘帕醇(370mgI/mL);B组共11例,采用管电压100kVP,对比剂为碘克沙醇(270mgI/mL)。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来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CT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2、0.151和0.814)。两组的CT辐射剂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接受碘的剂量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O.001)。两组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8)。图像的客观评分:两组的主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CT值均〉300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NR优于B组,2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使用100kVp、碘克沙醇(270mgI/mL)进行主动脉CTA检查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使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肾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18例行肾动脉CTA检查的连续病例根据CT扫描管电压分为两组:100kVp组(10例)和120kVp组(6例),记录2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01),计算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值。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包括:整体图像质量、图像细节(血管锐利程度、MPR显示分支、VR显示分支、MIP显示分支)。图像客观评价包括:目标血管和背景的CT值(腹主动脉动脉、双侧肾动脉、竖脊肌),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两组间辐射剂量及客观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主观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100kVp组CTDIv01为(11.19±3.85)mGy,120kVp组为(17.37±2.63)mGy,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kVp组SSDE为(15.48±4.41)mGy,120kVP组为(25.00±2.49)mGy,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两组图像质量整体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0,P〉0.05);两组图像血管锐利程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2,P〈0.05);两组中重组图像在显示血管分支方面,MPR(Z=-0.972,P〉0.05)、VR(Z=-1.696,P〉0.05)和MIP图像(Z=-1.626,P〉0.05)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客观评价:100kVp组腹主动脉CT值为(291±32)HU,120kVp组为(224±20)H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kVP组肾动脉CT值为(278±37)HU,120kVp组为(222±15)H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CT值及标准差在100kVp组分别为(-992±2)和(9±2)HU,120kVp组分别为(-995±2)和(7±2)HU,两组间2个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CNR分别为22±4及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SNR分别为30±7及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kVP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肾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且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使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肺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54例连续患者行肺动脉CTA检查,分为两组:100kVp组共27例,使用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120kVp组27例,使用对比剂为碘帕醇(370mgI/mL)。两组使用对比剂的总量均为35mL。记录2组的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和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值。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测量每例患者肺动脉各段的CT值,对主观评分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85、0.416和0.311)。100kVp组使用对比剂的总碘量为9.45g,120kVP组为12.95g。100kVP组CTDI-vol、DLP、ED和ssDE值均低于120k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各段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100kVp管电压、碘克沙醇(270mgI/mL)行肺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同时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能谱CT智能mA匹配技术[宝石能谱成像(GSI)Assist]结合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单能量成像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的可行性。方法 搜集临床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30~90岁,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33例)和GSI组(B组,33例)。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400 mA;对比剂95 ml,流率4.5 ml/s。B组采用GSI扫描模式,管电压80~140 kVp瞬切,管电流使用GSI Assist模式设置,噪声指数(NI)为15 HU;应用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300 mgI/kg体重,4.0 ml/s;重组60 keV单能量图像,统计两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剂量。在AW 4.7工作站由两位观察者对动脉重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评分一致性;测量两组轴位图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M1段和胸锁乳突肌的CT值及噪声(SD)值,计算各血管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进一步比较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估的组间差异。结果 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87),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I。)应用于分次团注CT尿路成像(CTU)的可行性。方法:因血尿待查行CTU检查的连续10例患者行双期团注CTU扫描:管电压采用100kVp,平扫后分2次团注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第一期剂量为0.6mL/kg,延时10~15min后行第二期团注,剂量为0.9mL/kg,对比剂第2次开始注射后延时100S行肾实质一肾孟期CTU扫描。使用滤波反投影(FBP)及30%、50%、80%和100%(间隔1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共获得5组CTU图像。记录并计算CTU的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值及有效剂量(ED)。由两位阅片者对2种重建方法共5组图像进行盲法独立阅片,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各组图像的噪声、尿路各段CT值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本研究中平均对比剂碘摄入量为26.39gi/例。SSDE为(15.38±3.34)mGy,ED为(6.45±1.95)mSv。与FBP图像相比,30%~100%ASiR图像噪声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但各组间多数尿路分段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1.000),80%ASiR相对于其它重建方法具有更高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论: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应用于双期团注CTU,可获得符合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此种条件下推荐使用80%ASiR重建图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应用于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可行性,比较不同比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诊冠状动脉病变、身体质量指数(BMI)20~25kg/m。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行64排cCTA检查,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模式,管电压100kVp,管电流600mA。使用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共60mL。采用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及30%~40%、60%、80%、100%ASiR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每位患者得到5组重建图像。由1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分别对5组冠状动脉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测量冠状动脉各节段CT值和图像噪声,计算5组图像的信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45例受试者入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符合诊断要求的比例为95.6%(172/180)。60%和80%ASiR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100%ASi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FBP及ASiR图像质量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冠脉节段平均cT值均〉300HU。ASiR重建的图像噪声低于FBP重建,且AsiR重建比例越高,噪声越低。ASiR重建图像中血管的SNR和CNR均显著高于FBP重建者(P〈0.001),且ASiR重建比例越高,SNR和CNR越高。结论: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应用于CCTA检查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迭代重建能够提高图像质量,本组条件下推荐使用30%~40%ASiR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70 kV管电压在头颅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80例临床疑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40例患者行新双源 CT 70kV 头颅 CT 血管成像(70kV 组),另40例患者行120 kV 头颅 CT 血管成像(120 kV组)。测量每例患者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CT 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两名放射医师对所有病例以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有效剂量(ED)。比较两组间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70 kV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511.1±93.8)HU,(459.1±83.4)HU]高于120 kV 组的 CT 值[(289.1±46.6)HU,(260.9±43.4)HU,P<0.001]。70 kV 组图像噪声[(18.3±2.1)HU]高于120 kV 组[(8.7±1.0)HU,P<0.001],70 kV组的SNR颈内动脉,CNR颈内动脉及SNR大脑中动脉,CNR 大脑中动脉(28.3±6.1,26.2±5.9及25.4±5.3,23.3±5.2)低于120 kV组(33.9±7.5,30.1±7.1及30.7±7.4,26.9±6.9,P<0.05)。70 kV组的主观评分(3.5±0.7)与120 kV组(3.6±0.5,P=0.22)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读者间一致性为中等(kappa值=0.54,0.59,P<0.001)。70 kV组与120 kV组ED分别为(0.2±0.0)、(1.2±0.1)mSv(P<0.001),辐射量降低了80%。结论:70 kV管电压在头颅CT血管成像中是可行的,能在降低辐射量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赵利娜  帅桃  彭涛  陈坜桃  李真林   《放射学实践》2013,(12):1200-120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随机等分成两组:A组30例,使用一代双源CT检查,扫描参数140/80kVp,55/243mAs;B组30例,使用二代双源CT检查,扫描参数80/Sn 140kVp.208/104mAs。比较两组图像的颈动脉血管平均CT值、图像噪声、血管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检查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01)、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统计方法采用成组资料两样本r检验。结果:两组间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剂量为(0.27±0.01)mSv,较A组的(0.37±0.02)mSv降低约30%。结论:相较于一代双源CT,二代双源CT脑血管双能量成像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同时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低体重指数(BMI)患者前瞻性冠状动脉CTA中使用80kVp管电压的可行性。方法:对84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前瞻性冠状动脉CTA检查。将84例患者按BMl分为80kVp(BMI≤22kg/m2)和100kVp(22kg/m2〈BMl≤25kg/m2)两组。脉冲曝光时间为200ms(心率≤65次/分)或380ms(心率〉65次/分)。分析直径≥1.5mm的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心率的一致性较好(P值〉0.05)。80kVp、100kVp组的ED分别为(0.56±0.21)mSv、(1.43±0.58)mSv。两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01)、剂量长度乘积(DLP)、E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80kVp、100kVp组的合格图像分别为92.2%、91.8%。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主动脉SNR及左、右冠状动脉主干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kVp的超低管电压前瞻性冠状动脉cTA可以应用于低BMI患者,图像质量足以满足诊断需要,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 T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80kV、250mAs ,对比剂:1.0ml/kg )进行扫描,其中12例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记录每次扫描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CT值,算出均值,并统计出容积剂量指数(CTDIvoI)、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剂量(ED)。由2名5年以上心血管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医师以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对两名医师的评分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本组的CTDIvoI、DLP、ED分别为(4.85±0.00)mGy 、(572±26.31)mGy .cm、(8.56±1.23)mSv。CT 均值为(517±12.45)HU ,达到诊断要求。两名医师图像主观评价得分分别为4.18±0.75、4.09±0.86,主观评价结果一致性好(Kappa=0.893,P=0.00)。12例患者CTA与DSA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采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明显降低,且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和复查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