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或混合骨移植重建慢性骨髓炎清创术后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2月-2002年4月,对2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扩大清创后Ⅰ期同种异体(19例)或混合(7例)骨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随访13~51个月,26例患者中,23例(88%)获得愈合,1例(4%)切口持续渗液14个月后愈合,2例(8%)感染复发. 结论在扩大清创的基础上,行Ⅰ期同种异体或混合骨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不应再视为禁忌证.  相似文献   

2.
清创后Ⅰ期改良开放式松质骨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缩短慢性骨髓炎的疗程,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设计并采用清创后Ⅰ期改良开放式松质骨移植对39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39例患者中,37例(95%)治疗成功,2例感染复发。结论 (1)清创后Ⅰ期植骨的疗效与Ⅱ期植骨相似。(2)改良开放植骨创面小、愈合时间短、不需要植皮或皮瓣移植,与Papineau方法相比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抗感染活性骨(anti-infective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ARBX)Ⅰ期同步植骨治疗成人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在获得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军内临床试用研究许可的基础上,将ARBX用于临床Ⅰ期同步植骨治疗成人创伤性骨髓炎40例,对其中获得12个月以上系统随访的27例患者(ARBX植骨部位29处)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结果 随访时间12~63个月,平均26个月.27例患者(29处骨髓炎)有22例(24处)骨髓炎完全治愈:感染彻底控制无复发,骨不连、骨缺损获得骨修复;有2例骨髓炎治愈无复发,但残留骨不连;有3例骨髓炎未治愈或复发.本组29处创伤性骨髓炎有26处感染控制且无复发,其感染治愈率为89.7%;有24处既感染控制无复发又完成骨修复,其完全治愈率为82.8%.结论 ARBX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和强效抗感染能力,是Ⅰ期植骨治疗成人创伤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抗感染活性骨(ARBX)Ⅰ期植骨治疗尺桡骨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1月~2007年9月ARBXⅠ期植骨并获得16个月以上系统随访的尺桡骨慢性骨髓炎8例(10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6~63个月,平均31个月。8例10处ARBX植骨中除1例残留骨不连,其余7例(9处)骨髓炎完全治愈:感染彻底控制无复发,骨不连、骨缺损获得骨修复。结论 ARBX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和强效抗感染能力,在病灶彻底清除的基础上,能Ⅰ期植骨有效治疗尺桡骨慢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断端有限修整后颗粒状骨移植治疗难治性骨不连的效果. 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7月,对13例难治性骨不连患者采用骨断端有限修整后外固定架固定、自体颗粒状骨移植方法 治疗. 结果 平均随访22.6个月(19~3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愈合,并在随访终点前完全负重或恢复以前工作.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平均为10.6个月(7~18个月).8例患者发生间隙性或持续性针道感染,经过治疗后感染停止或缓解,拆除外固定架后无感染残留.结论 骨断端有限修整后自体颗粒状骨移植是治疗难治性骨小连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加自体骨移植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锁骨骨折骨不连患者行LCP加自体骨移植,根据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评价效果。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9.5±1.3)个月,均未出现感染、不愈合、内固定断裂或肩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为86~100(92.1±2.3)分。结论 LCP加自体骨移植是一种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锝99-亚甲基二磷酸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引导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骨组织清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1例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10~62岁[23(18,37)岁]。胫骨16例,股骨5例。骨感染持续时间4~480个月[120(42,228)个月]。Cierny-Mader生理及解剖标准分型:Ⅰ型4例,Ⅲ型14例,Ⅳ型3例;A型18例,B型3例。Ⅰ期术前利用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限定等高线(ISO)30%~40%为兴趣区域(ROI),指导术中感染骨组织清创;Ⅱ期采用自体骨和(或)异体骨重建骨缺损。对比Ⅰ期、Ⅱ期术前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Ⅰ期、Ⅱ期术中组织细菌培养及病理检验;记录Ⅰ期骨感染控制手术次数;Ⅱ期术后观察患肢有无皮肤红肿、疼痛、窦道形成,骨缺损区域植骨成骨情况;观察ROI对应ISO与既定ISO范围的符合率,冠状位下评估ROI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与实际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差异性。结果患者Ⅱ期术后获随访6~36个月[11(9,29)个月]。21例患者Ⅰ期平均手术次数为1.04次。1例患者Ⅱ期术中冰冻切片提示中性粒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重复清创后,Ⅱ期完成骨缺损植骨修复。Ⅰ期、Ⅱ期术前炎性指标对比:WBC由(5.9±1.6)×109/L降至(5.4±1.5)×109/L(P>0.05),ESR由9(5,26)mm/h降至4(2,10)mm/h(P<0.05),CRP由2.8(2.3,7.7)mg/L降至2.3(1.4,3.0)mg/L(P>0.05)。Ⅰ期组织细菌培养12例呈阳性,9例阴性,病理检验提示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Ⅱ期组织细菌培养均呈阴性,术中冰冻切片及病理检验提示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Ⅱ期术后患肢皮肤无红肿、疼痛、窦道形成,植骨成骨情况良好。ROI对应ISO与既定ISO范围的符合率为90.5%。冠状位下ROI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86.8±31.1)mm]与Ⅰ期实际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86.0±31.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可以作为感染骨组织术前清创范围界定的有效手段,不仅能避免过度清创,还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利用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长骨大段骨缺损患者31例。其中,17例初始损伤为开放粉碎性骨折合并感染,13例为慢性骨髓炎,1例为大段骨囊肿。Ⅰ期彻底清创后骨缺损长度为6.7~12.1 cm,平均(7.5±1.2)cm,在骨缺损处填塞抗生素骨水泥诱导生成生物膜,并修复缺损的皮瓣。Ⅱ期在膜内植自体髂骨,修复骨缺损,观察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长骨大段骨缺损临床疗效。术后末次随访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4个月,平均(28.5±3.0)个月。其中,28例患者在5~7个月获得Ⅰ期骨愈合,平均(5.3±1.7)个月;2例Ⅱ期术后发生感染,再次行膜诱导技术治疗,达到临床骨愈合;1例出现踝关节僵直;其余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伴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选择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16例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骨外露的患者,采用病灶清除,骨质缺损较多行Ⅰ期或Ⅱ期植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分别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腓肠肌内外侧头联合肌皮瓣、腓肠肌内或外侧头肌瓣加植皮,术后常规滴注引流进行治疗。男14例,女2例,年龄17~59岁。皮瓣面积6 cm×4 cm~18 cm×9 cm。结果随访6~24月,全部转移皮瓣一期存活。Ⅰ期植骨2例,Ⅱ期植骨4例1,例慢性骨髓炎复发,植骨失败,经3次清创后感染治愈;其余病例感染均未复发,植骨愈合好,植骨愈合时间3.4~6.7月,平均4.6个月。结论腓肠肌肌皮瓣具有血供丰富、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不牺牲重要血管等特点。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并骨与软组织缺损,既可以改善病灶局部血液循环、又可以进行创面覆盖,同时还可以进行滴注引流,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费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湿润烧伤膏 (MEBO) 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 给予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4 月黄岛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32 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简单清创并保留钢板及螺丝钉等内固定物后应用 MEBO 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效果及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性骨不连骨性愈合情况、疼痛情况及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 7 d 后,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 t = 20. 665, P < 0. 001);治疗后,创面感染逐渐得以控制,外露骨质及钢板等内固定物逐渐被新生肉芽组织及上皮组织覆盖,创面逐渐缩小愈合;治疗 7 周后, 32 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100%、 显效率达 96. 88% ? 最终所有创面均完全愈合, 愈合时间为 (46. 3±13. 7) d, 感染性骨不连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 (12. 7 ± 3. 7) 个月,且均无复发? 治疗过程中均无感染加重及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MEBO 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减轻创面痛、 促进创面愈合,且无需取出内固定物,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及弹性束带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及弹性束带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本组19例,均为男性:年龄14-27岁,平均22岁。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16号骨穿针穿入舟骨骨不连部位,并轻轻剥离骨不连部位瘢痕组织,保留该针,在髂嵴部位用另一贯穿针抽取红骨髓5-10ml,平均7ml,即刻由腕部的骨穿针注入骨不连部位,腕部用弹性束带固定于中立位。平时鼓励患者做各指伸屈、握、捏等活动,但避免腕部活动。每周可解开束带1-2次,并用温水浸泡腕部15-20min。结果 16例骨不连愈合,愈合时间5-13个月,平均6.5个月。治疗期间未出现任何并发症。3例不愈合。结论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及腕部束带外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其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3月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慢性骨髓炎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21~65(42.7±6.2)岁。清创前后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指导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及相应类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待感染控制后,取出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局部植骨治疗及更换内固定,直接缝合创口或行皮瓣移植。结果本组31例患者获得随访,6例患者失访,随访时间为9~24(17.2±2.3)个月。所有患者均应用2次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植骨愈合良好,其中27例重新植入内固定,29例行皮瓣移植覆盖创口,8例直接缝合创口。所有创口均愈合良好,局部无明显炎症复发迹象。结论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慢性骨髓炎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Gustilo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资料的55例Gustilo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27例采用清创,Ⅰ期应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伤口深部置管冲洗,创面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材料封闭,持续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附加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萎缩性骨不连的手术适应证和操作技术.方法1999年6月-2009年6月,应用附加钢板合并开放植骨治疗12例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萎缩性骨不连.小切口微创清除骨折端肉芽组织,硬化骨去皮质化,足量髂骨纵形平铺于骨不连间隙和骨皮质骨床上,选择5~6孔钛合金限制接触型动力接骨板,3.0 mm克氏针钻孔,4~6枚皮质骨螺钉双皮质固定.术后保护性负重,1,3,6,12个月临床与影像学评估.结果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时问7 ~26个月,平均17.4个月.取髂骨植骨并附加钢板固定手术时间共50~120 min,平均77.5 min;出血量150~350 ml,平均252 ml.术后供骨区疼痛9例,7例1个月内缓解,2例3个月后缓解.临床骨性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7.1个月;影像学愈合时间7~12个月,平均9.4个月.无感染、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结论附加钢板合并植骨适用于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骺端骨不连、AO分型B型骨折骨不连、骨缺损>1 cm以及扩髓更换髓内钉失败的萎缩性骨不连.  相似文献   

15.
A total of 142 patients with 163 Gustilo-Anderson type IIIa limb fractures resulting from high-velocity gunshot wounds were treated with primary delayed closure and Ilizarov fixation in our department between 1988 and 1998. Average follow-up was 72.4 months. The average union period in fractures without bone loss was 16.8 weeks. It took 2 months for each 1 cm of bone defect to heal in fractures with bone loss. All fractures healed with good anatomic alignment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Complications included pin-track infection in 72 fractures (50.7%), post-traumatic osteomyelitis in 5 tibial fractures without bone loss (3.1%), delayed union in 25 fractures (15.3%), nonunion in 10 (4 with bone loss) fractures (6.1%), and refracture in 4 fractures (2.4%).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ype IIIa limb fractures caused by high-velocity gunshot wounds can be treated with Ilizarov fixation and primary delayed closure with a low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and a remarkably low infection ra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Orthofix外固定支架骨移植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至2014-12治疗的20例胫骨感染性不愈合患者资料,男16例,女4例;年龄19 ~56岁,平均(36.2±18.2)岁;首先进行感染骨段切除、抗生素硫酸钙骨粉植入,然后行Orthofix外固定支架骨移植技术治疗骨缺损,末次随访时采用Paley骨与功能评分方法及患者满意度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30个月[平均(20.6±8.3)个月]随访:20例患者骨缺损全部获愈合,其中12例一期愈合;3例骨移植到位后对接端出现骨不连,植骨后愈合.5例去除外固定更换内固定植骨断端新鲜化后愈合.末次随访时Paley骨折愈合评分结果:优1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0%;Paley功能评分结果:优14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5%;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14例,满意3例,一般3例,满意率为85%.本组12例发生钉道感染,1例出现踝关节僵硬,1例出现膝关节僵硬.结论 应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骨移植技术可以有效修复胫骨感染性骨不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