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调查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静电伤害状况,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于2012年11月—2013年12月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五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96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静电伤害史、发生静电伤害时的状态及静电伤害后的躯体反应4部分,共20个条目,共发放问卷96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所调查96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静电伤害的发生率为100%,接触敷料时发生占55.21%、器械打包时发生占39.58%。在静电伤害产生的躯体和心理反应中,指尖麻木占52.08%、疼痛47.92%、心率加快10.42%、再次伤害(撞伤)3.13%、害怕再次发生53.13%、受惊吓31.25%。结论静电伤害导致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躯体和心理反应,影响其工作和身心健康,应通过保持仪器设备接地良好、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以及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培训等措施进行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护理人员健康安全造成伤害的职业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60例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自我院实施职业安全防范对策后,护理人员自身防范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P〈0.05),并有效的降低了职业危害的发生率(P〈0.05)。结论医院消毒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是医护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目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是提高职业安全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胡英  冯小红  徐青微  杨春仙   《护理与康复》2021,20(10):94-97
目的 调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及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对丽水市直五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62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Spe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认同量表均分(1.71±0.4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时间、聘用类型、职称、月经济收入、照顾提供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略低,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优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6个月作为研究范围,按照时间的不同,将2018年1~6月作为对照组(实施普通的管理模式),2018年7~12月作为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抽样检查结果、护理人员意识、医疗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抽样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意识优于对照组、医疗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意识,医疗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应用优质护理对护理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职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2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其中研讨组(n=10)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n=10)应用常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比较两组消毒器械的分类情况、回收情况、清洗情况、包装情况、灭菌情况、贮存情况、发放情况及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评分情况。结果将研讨组分类情况、回收情况、清洗情况、包装情况、灭菌情况、贮存情况、发放情况合格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讨组消毒管理情况更佳(P<0.05),研讨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评分更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47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当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现状,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20所三级甲等医院和27所二级甲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结构、职称、学历、年龄构成等状况进行调查。结果47所医院中,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数量平均7.04人,护理人员占82.24%。护理人员以初级、中级职称为主(占93.0%);护理人员主要为中专学历(占70.6%),40岁以上护理人员占80.5%,身体状况不甚理想,工作热情较低。结论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均存在人员梯队不合理情况,其护理人员比重大、年龄、职称不合理,缺乏工作热情。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延伸和扩展消毒供应中心功能、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建立网络信息一体化系统,以改善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颌面部植入物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管理,预防植入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严格植入物的准人,加强护理人员有关植入物知识培训,制定植入物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及快速生物监测操作规程,建立植入物质量追溯安全管理制度。结果:植入物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管理质量得到了规范。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及规范的管理流程是做好植入物安全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的培训效果,培养和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及全院护理人员对追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保证追溯系统顺利应用。方法:分析培训难点及制定相关对策。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理论及操作考核优秀,临床科室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培训2周后追溯系统在全院顺利开展使用。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年龄差距大、学历层次差距较大,要提高培训质量,以小组为单位分层培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需消毒的器械200件,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护理人员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后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灭菌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能提高器械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PDCA对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及科室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8名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8名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采取PDCA,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方面,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对比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消毒灭菌工作的差错率及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差错防范意识、安全问题防范意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毒灭菌工作中差错率为0.40%,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05%(P<0.05);观察组科室满意度为98.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96%(P<0.05)。结论:PDCA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消毒灭菌质量及科室满意度,对于降低消毒灭菌工作的差错率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消毒供应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的绩效管理模块,探索一套操作简便、高效快捷、客观准确、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结果 通过运用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的绩效管理模块,使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更客观、准确、科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拓宽CSSD质量管理路径.同时拓展了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的功能,意义重大.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绩效各级评价指标意见趋于一致,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能鼓励先进,不断提高质量达标率,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力,提升服务理念,提高工作人员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绩效考核在消毒供应中心奖金分配中的应用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行集中管理模式后消毒供应中心洗涤区人员岗位技能的培训方法.方法 选择洗涤区人员作为培训对象,根据制订、讨论、实施、评价4个阶段的培训流程,以洗涤区人员岗位技能、器械清洗消毒效果、人员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洗涤区人员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培养后洗涤区人员岗位技能有所提高(P<0.01);器械清洗消毒效果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1);96%的人员认为培训后提高了自身在洗涤区的岗位能力.结论 通过对洗涤区人员进行岗位能力的培训,达到了提高洗涤区人员岗位技能和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目的,对保证医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质量,提高洗涤区人员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行集中管理模式后消毒供应中心洗涤区人员岗位技能的培训方法。方法选择洗涤区人员作为培训对象,根据制订、讨论、实施、评价4个阶段的培训流程,以洗涤区人员岗位技能、器械清洗消毒效果、人员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洗涤区人员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培养后洗涤区人员岗位技能有所提高(P〈0.01);器械清洗消毒效果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1);96%的人员认为培训后提高了自身在洗涤区的岗位能力。结论通过对洗涤区人员进行岗位能力的培训,达到了提高洗涤区人员岗位技能和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目的,对保证医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质量,提高洗涤区人员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方法:将口腔门诊所有器械统一经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按标准流程进行处理。结果:经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质量均高于口腔科自行处理的口腔器械,减少了口腔护士工作量,提高口腔护理质量。结论:口腔器械经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能保证器械质量,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消毒供应中心(CSSD)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采用跟班学习、参加科研理论与专业知识培训、参加学术交流与外出进修学习、订阅专业相关杂志、实施绩效管理等人才培养措施,实现了CSSD人员的科研能力、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腹腔镜手术器械集中管理灭菌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腹腔镜器械1778件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分散式管理腹腔镜手术器械1250件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器械灭菌效果、器械损坏情况及器械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灭菌、包装合格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器械损坏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器械管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腹腔镜手术器械集中管理有助于器械再生过程的质量控制,并减少器械损害,提高维护质量,改善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作业流程重组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原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包括班次重组、工作流程重组、质量管理流程重组等。比较流程重组前后器械清洗和灭菌包缺陷发生率、每周用于器械清洁消毒的平均工作时数及临床科室和科内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评价情况。结果作业流程重组后器械清洗和灭菌包缺陷发生率较重组前低,每周用于器械清洁消毒的平均工作时数较重组前缩短,临床科室和科内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的满意度较重组前提高,重组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工作流程重组在提高供应室器械清洁消毒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室参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术后器械在手术室清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器械回收—器械清洗后由手术室包装和检查—消毒供应中心完成器械灭菌和存放;采用二维码技术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器械包缺陷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室参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后,器械包缺陷发生率较管理前低,管理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参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包装质量可降低器械包缺陷发生率。管理者应定期举办各种消毒供应专业与质量管理培训班,提高手术室器械消毒灭菌质量,以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消毒供应中心未开展PDCA循环的120份样本作为A组资料,并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开展PDCA循环的120份样本作为B组资料,分析两组的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合格率、护理管理质量。同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A组手卫生、消毒液浓度、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分别为80.00%、85.83%、80.83%、90.00%,B组对应的合格率为90.83%、96.67%、92.50%、99.17%,B组高于A组(P<0.05)。B组清洗与消毒质量、医疗器械管理、包装质量、环境质量的评分均高于A组(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61.54%,实施后的满意度为100.00%,实施后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这一护理管理方式,其一提升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及护理管理质量,其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即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灭菌物品信息化管理流程,提高消毒供应专业管理水平.方法:采用无线网络信息技术、无线智能手持终端和条码技术实行全部工作过程的质量追溯.结果:该系统的应用,保证了工作质量,准确记录跟踪器械处理环节,数据采集速度快,纠正偏差,无纸化办公,避免了交叉污染,节约管理时间.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的应用,全面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工作更趋向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