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的MRI、CT表现对照,探讨MRI检查对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和优点。方法对6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5例患者MRI扫描发现病灶120个,CT扫描发现病灶84个,扫描包括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等大脑深部的位置。结论MRI检查对早期、微小病变及脑干、后颅窝、颅顶部的病变显示较CT检查更清楚,更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2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予以所有患者CT和MRI检查,分析与对比2组方法检出病灶情况.结果 CT检出的病灶(210个)明显少于MRI(612个).CT检出119个病灶直径小于5mm,91个病灶直径大于5mm;MRI检出430个病灶直径小于5mm,182个病灶直径大于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MRI检查准确性比CT较高,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CT和核磁共振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到本院就诊的8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先行CT检查,再行核磁共振(MRI)检查。比较2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MRI的阳性检出率(93.18%)显著高于CT(82.95%)(P0.05)。CT、MRI检出5 mm、≤5 mm的病灶个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读片满意度显著低于MRI;其检查时间显著低于MRI(P0.05)。结论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予以CT、MRI检查,2种方法用于早期诊断均存在明显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可获取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CT和MRI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8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MRI检查出的病灶数量远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出的病灶尺寸远低于CT检查(P0.05),CT检查时间及费用均显著低于MRI检查(P0.05)。结论MRI相比于CT检查,对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更高,但MRI检查需要更长时间,并且费用更高,因此医院应根据自身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分析25例腔隙性脑梗死,CT、MRI的检查及对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有部分患者肢体定位症状与病变部位不符,还有部分患者临床无症状。25例患者MRI扫描发现病灶80个,CT扫描发现病灶22个。结论:MRI对早期病变、微小病变及脑干、颅底、颅顶的病变显示较CT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该医院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采用MRI和CT检查,根据影像结果 进行诊断,比较MRI和CT检查病灶部位及病灶大小检出率情况.结果 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145个病灶(P<0.05);MRI检查额叶、丘脑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MRI检查内囊检测率,显著低于CT(P<0.05);MRI检查<5 mm病灶数为256个,检出率为34.50%,显著高于CR的<5 mm病灶数为3个,检出率为2.07%(P<0.05).结论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效果理想,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路径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CT和MRI检查。观察病灶直径、位置、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特征,比较MRI和CT检查对不同部位、不同直径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8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56个病灶。经CT确诊159个病灶,CT检出多发病灶者显著低于MRI检查(P<0.05);MRI检查对额叶、丘脑、小脑处病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内囊处病灶检出率较CT低(P<0.05);但两种检查对顶叶、基底节及脑干处病灶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MRI检查直径<5mm的病灶数为258个,CT检查直径<5mm的病灶数为4个,明显低于MRI检查(P<0.05)。CT检查可见楔形腔隙性阴影,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呈轻度斑片状强化。MRI检查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FLAIR序列上可见多发絮状稍高信号影。结论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但MRI检查检出病灶的能力优于CT检查,且能清晰显示微小病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中,在额叶、顶叶、内囊、丘脑、小脑、基底节、脑干等发病部位,CT检查发现143个病灶,MRI检查发现740个病灶,MRI检查发现的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P0.05);MRI检查直径5mm病灶255个,5mm病灶485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4.5%、61.9%;CT检查直径5mm病灶3个,5mm病灶140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1%、97.9%。MRI检查小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大病灶检出数量显著多于CT(P0.05)。结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MRI较CT更能清晰准确地发现微小病灶,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CT、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MRI与CT检查。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MRI能较CT检出更多病灶,MRI在内囊和额叶病灶检出率和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MRI在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数量、部位等方面明显优于CT,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 CT 与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扫描与 MRI 扫描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MRI 共检出76个病灶,检出率为100%,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 MRI 检查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较高,且能够清晰显示出患者的病灶区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