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原因 ,而胎头在骨盆腔内旋转受阻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造成头位难产的重要因素。适当时机徒手胎位旋转术纠正胎位 ,可使难产转为顺产 ,降低剖宫产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于 1997年 9月至 2 0 0 2年 2月分娩总数16 75例 ,头位难产 90 5  相似文献   

2.
李丽 《吉林医学》2014,(23):5173-5174
目的: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头位难产初产妇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头位顺产初产产妇120例,将其设置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处理对策。结果:胎位异常是引发头位初产难产的主要因素,观察组患者中胎位异常难产比例为74.2%。剖宫产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处理方式,观察组患者85%采取剖宫产手术,其余患者采用阴道助产。头位初产产妇患者宫缩乏力、宫颈水肿、产程延长以及胎膜早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胎位异常是初产头位产妇难产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和胎位纠正是保证产妇顺利分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陆良玉 《浙江医学》1998,20(11):673-675
胎膜早破是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其发生与胎位异常及头盆不称有密切关系,因此胎膜早破常为难产信号,主要表现为潜伏期超过8h及活跃期停滞。但是头盆相称的无明显胎位异常的破水可加速产程。我院1995年至1996年收治孕37周以上头位初产胎膜早破的产妇21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取同期孕37周以上的头位初产非胎膜早破的产妇232例作为对照,对两组产程、难产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胎膜早破与产程及难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剖宫产的指征和手术时机。方法头位难产剖宫产143例为观察组,同期阴道分娩的140例为对照组,分析剖宫产指征、新生儿体重及母婴并发症。结果143例头位难产剖宫产中胎位异常97例(67.83%),其中持续性枕后位58例(40.56%),持续性枕横位22例(15.39%),产程异常39例(27.27%),宫颈性难产7例(4.90%)。结论头位难产剖宫产指征中胎位异常占首位,以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为主,产程异常为另一重要手术指征;适时选择手术时机,可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的原因及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分娩发生头位难产的356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356例头位难产者中胎位异常278例,产道异常33例,产力异常者45例,其中胎位异常最为常见(P<0.05);分娩方式分类:剖宫产占69.38%、阴道分娩占30.62%,发生围生期母婴不良事件84例,占23.60%.结论 头位难产会给产妇和胎儿造成很多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恰当处理、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是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原因之一,分娩时枕前位约占90%,胎位异常约占10%,其中胎头位置异常居多,占6%—7%,而这一部分难产往往在临产后一定时期,经过严密产程观察才能确诊,而此时胎头往往已嵌入盆腔,或胎头高浮持续不下降,因胎头位置异常又不能经阴道分娩者临床多采用剖宫产。剖宫产术中因胎头娩出困难,造成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矫正异常胎位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从2007年1月-12月,我们对43例胎位异常者试用了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以矫正异常胎位。结果有效率为81.40%。初孕妇有效率为78.57%,经产妇有效率为82.76%,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臀位和横住的有效率分别为78.95%,100%,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矫正异常胎位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简便易行,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史亚利  李晓莉 《吉林医学》2011,(29):6197-6198
目的:提高头位难产的诊断率,正确及时地处理因产力异常所致的头位难产,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我院对初产头位难产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头位难产中剖宫产50例,阴道助产43例。结论:头位难产占胎位异常的2/3,诊断一般不困难,仔细地观察产程可及早发现边缘性头位难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俯卧位分娩对胎位异常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分娩的胎位异常产妇241例,采取俯卧位分娩的产妇117例作为研究组,采取平卧位分娩的产妇12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种分娩体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及异常胎位矫正率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肩难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分娩可促进胎位异常产妇的自然分娩,降低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围产期医学保健的发展,胎位性难产的发生率已越来越低,而头位性难产的发生率却越来越高.胎位异常仅占10%左右,其中胎头位置异常6%~7%,是造成难产的最常见因素,而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是胎头位置异常中最多见.头位难产易被忽视,如处理不当将会危及母婴健康,如何正确及时处理头位难产是产科工作者经常遇到的难题,也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产的产前诊断和产时诊断分析。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发生难产的产妇30例临床诊断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宫缩乏力13例,头盆不对称16例,胎位异常1例。结论:影响分娩的主要因素为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发生异常,使分娩受到障碍。  相似文献   

12.
横位难产在产科胎位异常占有一定比例,科学围产、安全分娩关系到母婴的生命。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于近年来围产保健工作迅速发展,臀位、横位难产的发生率已逐渐下降。头位难产则成为产科中较突出的问题。而前不均倾为头位产中严重的胎位异常,已逐渐引起重视。现将我院2年来3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浅谈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其临床处理措施。方法随机择取100例头位难产的初产妇作为实验组,再择取同期收治的100例顺利生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探究实验组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因素、临床表现及其临床处理措施。结果实验组初产妇头位难产因素有原发性宫缩乏力、继发性宫缩乏力、胎位异常。实验组产妇产程延长、宫颈水肿、宫缩乏力、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头位难产因素中,三种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头位难产原因中,胎位异常较为常见,需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相应临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胎位异常中比较多见的是持续性枕后位,临床采用手转胎头术是纠正胎方位,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段,此方法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故将我院对分娩中出现的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在不同时期采用手转胎头术纠正胎方位,使难产转为顺产,取得的不同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之间住院分娩总数1326例,发生头位难产267例,其中122例宫颈扩张进入活跃期出现延长或停止超过2小时,给予人工破膜确认为枕后位。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43例,宫口扩张4~5cm,先露部在坐骨棘上1~2cm;B组:…  相似文献   

16.
胎位异常是引起胎儿性难产 ,造成母儿分娩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臀位是异常胎位中最常见的一种 ,因胎儿臀小头大 ,分娩时易发生后出头困难 ,脐带脱垂发生率高 ,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头位分娩 ,因此剖宫产率增加。胎位异常是妇幼保健工作者和每个孕妇共同关心的问题 ,笔者近几年运用车前子纠正胎位异常取得良好效果 ,现以臀位为例试述车前子在纠正胎位异常中的应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73例 ,年龄 2 4岁~ 33岁 ;初孕妇 4 1例 ,经产妇 32例 ;孕 30周~ 32周 5 2例 ,孕 32周~ 34周 2 1例。经腹部检查和B超检查确诊为臀位并有适量…  相似文献   

17.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丽持续性枕后位是头先露中常见的异常胎位,占头位难产的首位。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为头位异常中的两种表现,因胎头位置异常,使胎头不能以最小径线适应骨盆的最大径线,导致胎头下降受阻而造成头位难产,若能及时做出诊断并及时处理,可变难产为顺产,减少剖腹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本文就我院几年来采用手法复位处理此类异常分娩,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横位、臀位等异常胎位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头位难产在难产中的比例还相当高,特别是常见的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往往是导致产程异常的主要原因。因此头位难产的防治是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重要课题。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对213例头位难产患者行阴道手法旋转纠正异常胎头位置,成功率为89.9%,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分娩时枕前位(正常胎位)约占90%,其余为异常胎位约占10%.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其中胎头位置异常居多,约占6%~7%,胎产式异常的臀先露占3%~4%,肩先露及复合先露极少见.  相似文献   

20.
在妇产科门诊产前检查中,胎位异常较为常见。而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是预防分娩时难产的主要环节,尤其在农村中,认真做好这一环节,对保障母子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我院学习和推广了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应用中药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