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微信小程序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治疗的36例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常规家庭康复组和微信小程序组各18例, 治疗8周, 治疗前后, 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构音障碍检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 常规家庭康复组和微信小程序组组间错误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 P=0.48);经8周治疗后, 两组患儿同组治疗前后的错误音比较, 治疗后错误音均明显少于治疗前(t=10.73, 15.74, P<0.01);但家庭微信小程序组治疗后错误音节显著少于常规家庭康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7, P<0.05)。结论 应用家庭康复微信小程序能更好的改善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的错误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应用口肌运动训练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发育及流涎的影响,以期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62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干预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联合口肌运动训练,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分析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所有患儿的语言发育、流涎分级及吞咽功能,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语言发育评分、构音语音发育评分、流涎分级、吞咽功能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两组患儿语言发育评分、构音语音发育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吞咽功能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流涎分级1级比例明显增多,且干预组患儿临床疗效(χ2=7.381、7.123)、语言发育评分(t=5.624、4.361)、构音语音发育评分(t=4.911、4.202)、吞咽功能得分均优于对照组(t=8.493、6.262),流涎分级1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4.381、7.715, P<0.05)。结论 在脑瘫患儿中采用口肌运动训练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语言发育,改善流涎状况及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配戴踝足矫形器(AFO)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CP)患儿肌张力康复的效果,为CP患儿康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CP患儿6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戴AFO。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肌张力评分和步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794,P<0.001);内收肌评分、腓肠肌评分及腘绳肌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916、5.694、8.786,P<0.001);步幅、步速、步长高于对照组,而步频低于对照组(t=2.235、2.247、5.271、7.454,P<0.05)。结论 CP患儿配戴AFO可改善患儿粗大运动能力,降低患儿肌张力,提高患儿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比较其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方法 对2002-2018年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断为功能性单心室的113名2~18岁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横断面分析。采用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普适性量表和3.0心脏模块的自评表和家长报告表,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功能性单心室组与健康组的普适性量表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普适性量表中家长报告表得分差异。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心脏模块差异。结果 功能性单心室组的自评表和家长报告表得分在总分、生理、心理社会、情感、社会和学校方面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评表:t=6.823、7.850、5.825、4.260、4.817、7.621,家长报告:t=7.641、8.589、6.459、5.823、6.206、7.381,P<0.05),并且学龄前患儿的生存质量得分偏低(F=4.090, P<0.05)。在心脏模块中,自评表的感知身体外貌方面,8岁以上患儿得分明显降低(H=8.812,P<0.05)。在自评表和家长报告表的治疗焦虑方面,8岁以下患儿得分偏低(H=6.045、14.702,P<0.05)。 结论 与健康儿童相比,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HRQOL明显下降,因此需要对其HRQOL进行相关干预及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结构化教学(TEACCH)康复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差别,指导以后ASD儿童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行康复训练的80例ASD儿童随机分为TEACCH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分别比较两组ASD患儿在康复治疗开始前、训练3个月后及6个月后的功能改善情况,应用PEP-3进行全面的发育评估。结果 TEACCH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患者在康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较开始训练前功能均有提高,训练3个月后,TEACCH治疗组在情感表达(t=2.264)、非语言行为特征(t=2.706)、语言行为特征(t=2.210)、个人自理(t=3.328)、适应行为(t=2.090)及总体行为特征(t=2.706)等方面较常规康复治疗组有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6个月后TEACCH治疗组患者在认知(t=2.552)、语言理解(t=2.699)、情感表达(t=2.649)、非语言行为特征(t=2.524)、语言行为特征(t=2.605)、个人自理(t=3.129)、适应行为(t=2.055)及总体行为特征(t=2.583)等方面较常规康复治疗组有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的康复训练对于ASD儿童的康复均有促进作用,结构化教学对于ASD儿童发育水平的提高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68例足月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产科出生的68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BIO-RAD 680酶标仪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采用BD公司Facs Canto2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5,P<0.01)。观察组CD3+ 和CD4+细胞阳性率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照组(t=2.912、2.947、3.115,P<0.01);观察组CD19+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5.565,P<0.01)。观察组中25羟维生素D 缺乏组与正常组比较,缺乏组CD3+和CD4+细胞阳性率以及CD4+/CD8+,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3.084、4.234、3.021,P<0.01);而缺乏组CD19+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t=3.515,P<0.01)。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新生儿的25羟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社区获得性肺炎新生儿细胞免疫水平偏低,可能与25维生素D水平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障碍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在河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选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汉语版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分别对不同组别患儿在治疗前后进行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基本操作能力、交流态度、发育商和语言发育商对比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疗效(95.35%)明显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发育商、语言发育商均显著升高,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7,5.009,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早期干预语言发育障碍的新型电生理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能力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悬吊运动训练(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以期为该类型患儿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治疗部收治的59例DCP患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0例,悬吊组20例,研究组19例),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悬吊组行常规康复和SET,研究组行常规康复+SET+肌内效贴,3组患儿均治疗4个月。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4个月的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10 mMWS)]、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项(GMFM)]与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4个月后,常规组、悬吊组和研究组患儿在10 mMWS(t=3.249、4.042、7.761)、GMFM目标分(t=5.297、13.128、20.982)和BBS评分(t=4.025、7.289、6.394)上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研究组在10 mMWS、GMFM目标分和BBS评分指标改善幅度最佳,并显著优于常规组和悬吊组(F=7.071、4.787、4.093,P<0.05)。结论 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DCP患儿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氡温泉周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变化,分析氡对人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地氡温泉周边居民42人及生活习惯相似,但未接触过氡温泉的居民44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CD3+、CD4+CD8-、CD4-CD8+,CD4+/CD8+,TCR/CD3)。结果 氡温泉组的CD3+(t=-4.086,P < 0.01)、CD4+CD8-(t=-5.7,P < 0.01)、TCR/CD3(t=-2.318,P < 0.05)和CD4+/CD8+(t=-4.991,P < 0.01)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氡温泉组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2,P < 0.01)。结论 高氡温泉能够引起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脂、血清尿酸等心血管代谢指标在不同控制水平哮喘患儿的变化,以探讨哮喘控制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88例哮喘患儿为病例组,按哮喘控制水平分为良好控制组和未良好控制组,同时期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脂、血清尿酸(sUA)、体重指数(BMI)水平,并对病例组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s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t=-2.213,P<0.05),良好控制组患儿HDL-C水平高于未良好控制组(t=2.692,P<0.05),sUA水平低于未良好控制组(t=-2.430,P<0.05),良好控制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水平较未良好控制组显著增高(t=9.741,P<0.05)。未良好控制组哮喘患儿FEV1% pred水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r=0.457,P<0.01),与sUA水平负呈相关(r=-0.671,P<0.01)。结论 儿童哮喘控制水平与HDL-C、sUA水平有关,HDL-C降低、sUA升高可能是儿童哮喘控制不佳、肺功能较差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制痉挛型脑瘫患儿用腹肌训练器并观察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将其应用于临床并进行推广.方法 研制脑瘫患儿用腹肌训练器,包括坐垫板、底架和背部训练板3个部分.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由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40例,年龄3~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RT)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干预效果,为ASD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诊断为ASD的2~5岁儿童4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PRT组,每组各23例。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均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估。结果 常规组治疗3个月后ABC总分、交往能区、躯体运动能区、生活自理能区分数均降低(t=5.505、3.102、3.425、4.058,P<0.05)。PRT组治疗3个月后ABC总分、感觉能区、交往能区、躯体运动能区、语言能区、生活自理能区及CARS总分均降低(t=6.087、2.861、4.618、5.509、5.621、6.578、7.398,P<0.05)。PRT组ABC总分、交往能区、躯体运动能区、语言能区、生活自理能区及CARS总分分数差值显著高于常规组(t=8.965、5.488、3.761、5.508、2.612、5.618,P<0.05)。结论 PRT治疗可有效改善ASD儿童的社交、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自体脐带血(UCB)输注治疗脑损伤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有效性,为临床上脑损伤患儿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最大限度改善患儿的自理能力。方法 将2018年7月—2020年5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自体UCB输注治疗并坚持康复治疗的11例脑损伤患儿作为观察组,功能状态无明显差异的11名脑损伤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自UCB输注开始行康复治疗半年,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半年。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对其功能水平进行评估。另外,分析自体UCB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及炎症因子的变化。将评估结果及生化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及智力粗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214、3.310、3.641,P<0.05或<0.01)。自体UCB治疗组治疗后2周,患儿体内促炎细胞因子(IL-2、IL-6)及NSE有所下降(t=3.304、3.206、3.709,P<0.05),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有所升高(t=3.937、4.31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及远期随访过程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自体UCB输注这一治疗方法安全可行,且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损伤患儿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均为1次/d,5次/周,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与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指数变化,分析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vs.82.5%,χ2=0.74,P>0.05),两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9%vs.37.3%,χ2=5.24,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PDMS-FM量表中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粗细运动商(t/t′=4.71、2.54、2.67)与FMFM量表各项目评分(t/t′=4.35、2.74、3.31、2.52、2.15、2.5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PDMS-FM量表中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商(观察组t=16.67、23.13、6.59,对照组t=7.42、14.81、2.71)与FMFM量表各项目评分(观察组t/t′=12.10、13.51、16.16、12.62、9.64、14.28,对照组t/t′=8.46、12.11、9.26、19.95、12.97、15.79)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改善均有效,但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治疗的总体疗效要优于单一的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基于加拿大作业表现量表(COPM)评估结果开展的作业治疗方案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儿童作业活动表现、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GDD儿童作业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临床实践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接受康复治疗的GDD儿童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作业治疗替换为基于COPM结果的目标导向性的作业治疗方案,治疗时间持续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COPM评估儿童目标任务的作业表现及满意度,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估儿童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COPM表现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45、7.533,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55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COPM满意度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22.240、8.329,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300,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COPM表现分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喷催产素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以寻求儿童ASD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之间,来就诊的ASD儿童25名,随机分为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3)。对治疗组儿童鼻喷催产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儿童不接受鼻喷催产素治疗。结果 1)催产素水平: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治疗第4周两组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 P<0.05)。2)行为数据:入组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社交回应量表(SRS)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治疗第4周,两组儿童SRS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入组时、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儿童在《心理教育概况中文版(第三版)》(CPEP3)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SD儿童进行鼻喷催产素治疗,能提高其血液中催产素水平,而且能降低其在社交回应量表上的分数。鼻喷催产素疗法在ASD儿童的康复治疗中有较大的应用潜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父母进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分析该干预措施可能对ASD儿童及家庭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0月从康复机构抽取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ASD儿童,对实验组儿童的父母进行为期10周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收集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父母填写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相关数据。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TEC得分比较,在社交项目、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5、2.808,P<0.05或<0.01);两组TCSQ得分差异对比,积极应对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P=0.036);ATEC感知觉项目得分与TCSQ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r=-0.202,P=0.027)。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能使ASD儿童的父母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从而影响ASD儿童的社交、感知觉方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