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中的治疗价值及对血管性假友病因子(vWF)、血小板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NIHSS评分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某院和外院联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症因子、vWF和sCD40L等。结果: 观察组溶栓后24 h、出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5.89±0.83)分和(2.89±0.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分别为(67.39±23.10ng·L-1、(8.91±2.11ng·L-1和(10.03±2.11mg·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vW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CD40L为(44.39±5.93mg·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治疗中有较高的价值,对vWF、sCD40L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及其介导的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鉴定;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槲皮素(50~600 μmol·L-1)处理后的HSFb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α-SMA、COL-Ⅲ、TGF-β1、Smad2、Smad7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α-SMA的表达以及HSF和HSFb中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250,500 μmol·L-1)可降低α-SMA蛋白的表达(P<0.05)并显著下调COL-Ⅲ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其中500 μmol·L-1槲皮素组对HSFb细胞Ⅲ-型胶原分泌的抑制作用最强,并显著降低TGF-β1和Smad2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Smad7蛋白表达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槲皮素主要通过抑制COL-Ⅲ、α-SMA、TGF-β1/Smad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艳山姜挥发油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内皮间质转分化(EndMT)的干预作用及信号机制。方法:以10 ng·mL-1 TGF-β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EndMT模型。实验共分为两个部分:(1)分组:正常组,模型组(10 ng·mL-1 TGF-β1),EOFAZ低剂量组(10 ng·mL-1 TGF-β1+1 μg·L-1 EOFAZ),EOFAZ高剂量组(10 ng·mL-1 TGF-β1+4 μg·L-1 EOFAZ)。EOFAZ干预作用2 h后加入TGF-β1共同孵育72 h。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波形蛋白(Vimentin)和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以及Notch-1的蛋白表达情况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2)分组:正常组,模型组(10 ng·mL-1 TGF-β1),γ-分泌酶抑制剂组(10 ng·mL-1 TGF-β1+15 μmol·L-1 DAPT),EOFAZ高剂量组(10 ng·mL-1 TGF-β1+4 μg·L-1 EOFAZ)。DAPT及EOFAZ干预作用2 h后加入TGF-β1共同孵育72 h。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otch-1,Snail和Slug的表达。结果:内皮细胞经TGF-β1处理72 h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CD3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Vimentin,Notch-1,Snail和Slu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P<0.05),给予EOFAZ作用后能逆转上述改变。同时在给予DAPT阻断Notch信号后,Notch-1,Snail和Slug蛋白水平下降(P<0.05)。结论:EOFAZ干预TGF-β1诱导EndMT的作用与Notch信号相关,其可以进一步调控Snail和Slug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9c2细胞,采用CCK-8方法考察ADR和PAP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择最优给药时间与浓度,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BCG组)、阿霉素诱导组(ADR组)、鹿茸多肽组(PAP组)、阿霉素与鹿茸多肽联合诱导组(ADR+PAP组),ELISA检测H9c2上清液中cTnT和cTnI的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Caspase9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TGF-β1、SMAD7、PKC表达。结果:与BCG组比较,ADR组cTnT和cTnI含量显著升高(P<0.05),Caspase9活性表达降低,TGF-β1蛋白表达升高(P<0.01),SMAD7、PKC蛋白表达降低(P<0.01),PAP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DR组比较,ADR+PAP组cTnT和cTnI含量减少(P<0.05),Caspase9活性表达升高,TGF-β1蛋白表达降低(P<0.05),SMAD7、PKC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结论:鹿茸多肽可以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7、PKC蛋白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HFrEF型心力衰竭患者及心室重构指标的影响。方法: 114例STEMI并HFrEF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8例,完成56例)和观察组(58例,完成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伊伐布雷定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评估2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随访主要终点事件,监测静息心率、平均动脉压,并统计静息心率达标率、平均动脉压正常率及比索洛尔平均日用量,检测心肌纤维化相关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半乳糖凝集素-3(Gal-3)、可溶性ST2(sST2)、Ⅰ型前胶原(PCⅠ)、Ⅲ型前胶原(PⅢ)],左室重构相关指标[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治疗6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Z=-2.136,P=0.033),观察组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940,P=0.026);(2)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静息心率低于对照组(t=4.029,P<0.00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t=-6.615,P<0.001),观察组患者的静息心率达标率及平均动脉压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8.908,10.980,P<0.01)。治疗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比索洛尔平均日用量小于对照组(t=27.098,P<0.001);(3)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心肌纤维化相关指标(TGF-β1、CTGF、Gal-3、sST2、PCⅠ/PCⅢ)及左室重构相关指标(LVESV、LVEDV、LVMI、LVRI、LVEF)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4)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3.953,P=0.047)。结论: 伊伐布雷定用于STEMI并HFrEF型心力衰竭患者,可更有效地控制静息心率,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减少比索洛尔日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不影响血压,改善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承气汤(Dachengqi Decoction,DCQD)减轻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8周龄SD雄性大鼠,采用脂多糖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肺损伤模型。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lank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大承气汤低浓度组(L-DCQD group,2.5 g·kg-1)、中浓度组(M-DCQD group,5 g·kg-1)、高浓度组(H-DCQD group,10 g·kg-1)和大承气汤高浓度合Nrf2抑制剂组(H-DCQD+ML385 group),每组8只。采用脂多糖10 ml·kg-1腹腔注射造模,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用5 d,并于造模后2 h给予不同浓度的大承气汤灌胃,6 h后收集标本。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表达量,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脏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p-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ERK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Nrf2核转位情况。结果:与blank组相比,model组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肺泡损伤,肺水肿形成,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相关促炎因子TNF-α、IL-1β及氧化指标MPO、MDA明显升高(P<0.05);大鼠肺组织p-Nrf2及HO-1、p-ERK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与model组相比,DCQD组炎症反应减轻,肺组织损伤改善,TNF-α、IL-1β及氧化指标MPO、MDA下降,p-Nrf2及HO-1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p-ERK蛋白表达下调(P<0.05),且DCQD高浓度组变化趋势更明显(P<0.05)。结论:大承气汤可减轻脂多糖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其机制与激活Nrf2/TGF-β1/ERK信号通路及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美金刚联合多巴丝肼对帕金森病痴呆预后效果、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某院收治的帕金森痴呆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参照组行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美金刚。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智力、认知能力、血清免疫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39.16±4.24)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34.56±4.67)(t=4.382 8,P=0.041 7)。停药后2个月,研究组(39.68±3.76)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34.31±3.45)(t=4.168 4,P=0.040 3)。对认知能力评分,停药后研究组患者评分(13.89±2.41)显著高于参照组(11.76±2.54)(t=4.785 7,P=0.048 5),停药2个月后,研究组(13.56±2.37)显著高于参照组(11.87±2.42)(t=5.765 6,P=0.047 3)。同样,IgG水平、IgM水平,研究组均改善优于参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2组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帕金森患者实施美金刚联合多巴丝肼治疗,有效改善痴呆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表达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24只4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病毒性心肌炎+hKLK1基因载体组(EZ.hKLK1组)、病毒性心肌炎+空载体组(EZ.null组)。采用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液构建VMC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高表达人组织激肽释放酶的慢病毒颗粒(pEZ-Lv105-hKLK1)。第30天,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后,断颈处死小鼠,计算心脏体重比,心肌胶原含量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比值,Western blot法测定hKLK1、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心肌胶原含量、Ⅰ/Ⅲ胶原比值、TGF-β1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缩短分数(FS)和射血分数(EF)显著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Model组相比,EZ.hKLK1组KLK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同时心脏指数、LVEDd、LVEDs、心肌胶原含量、Ⅰ/Ⅲ胶原比值、TGF-β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FS和EF显著升高(P<0.05),而EZ.null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KLK1可通过调节TGF-β1的表达而发挥抑制VMC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主导、基于远程的慢病药学服务实践模式,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药学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老年高血压出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出院后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临床药师不同周期及监护级别的随访:干预组前3个月每2周随访1次,后3个月每4周随访1次,由临床药师进行远程用药指导和药学服务;对照组每3个月随访1次,进行一般慢病管理建议。两组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随访方式包括远程药学服务平台、电话及微信,具体选择方式根据患者需求决定。结果: 研究共纳入109例符合纳排标准的老年高血压出院患者,有93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其中干预组48例,对照组45例。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30%vs.63.89%,P<0.05);药物了解程度评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1.44±0.65)分vs.(2.17±0.66)分,P<0.05];用药依从性评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1.41±0.69)分vs.(2.17±0.82)分,P<0.05];不良反应的错误处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61.53%,P<0.05);体质指数(BMI)改善干预组优于对照组(87.80%vs.32.43%,P<0.05)。结论: 临床药师主导的远程慢病药学服务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对药物的了解程度、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的错误处置率及BM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应用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10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0)。2组患者均接受EC方案8周期,并于化疗前予右丙亚胺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25 mg,q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qd。化疗前及化疗8周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峰与左心房收缩期充盈峰比值(E/A);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清肌钙蛋白I (cTnI);ELISA法检测炎性标记物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IL-6)。结果:化疗8周期后,2组LVEF、E/A较治疗前均降低(对照组:t=10.84、3.104;观察组:t=4.318、2.109,均为P<0.05);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LVEF、E/A明显降低(t=2.707,P<0.01);2组LVEDD较治疗前均增加(对照组:t=7.482,观察组:t=3.351,均为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LVEDD明显增加(t=4.699,P<0.01)。化疗8周期后,2组cTnI、IL-1β、IL-6较基线水平均明显上升(对照组:t=5.385、4.948、11.82;观察组:t=3.434、3.505、7.664,均为P<0.01),对照组较观察组cTnI、IL-1β、IL-6上升更明显(t=2.265、2.330、4.422,均为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右丙亚胺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应用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降低炎性因子IL-1β、IL-6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联合抗结核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肺结核(tuberculosis,TB)患者肺功能、免疫炎性因子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某院收治的90例老年COPD合并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再联合NAC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肺功能、免疫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结核病变程度、病灶吸收及空洞愈合状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FEV1、FVC及FEV1/FVC分别为(1.36±0.11)L、(1.77±0.18) L和(56.85±5.91)%;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B淋巴细胞百分比有所下降(P<0.05);炎性因子TNF-α及IL-6水平和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IL-10含量明显升高;患者肺功能、免疫炎性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如症状、活动及日常生活影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联合抗结核治疗可有效提高结核病灶吸收率及空洞愈合率,其通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进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和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公众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监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我院门诊取药的300例患者按日期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窗口发药指导,发放ADR宣传资料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推送ADR相关知识的图文信息,提供安全合理用药指导。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ADR认知及行为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1个月后ADR认知及行为的得分为(7.02±3.04)、(11.82±1.96),高于对照组的(5.39±2.28)、(11.30±1.6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有5例患者报告ADR,有4例患者咨询与ADR有关的问题,而对照组为零。结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施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公众对ADR的认知度和报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疼痛疗效、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院治疗的100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舒肝散。观察比较各组疼痛疗效、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同时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状况减轻明显(P<0.05)。同组治疗1,2周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白介素-2(IL-2)、β-内啡肽(β-EP)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肽Y (NPY)、P物质(SP)、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同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1周后相比,IL-2、β-EP及BDNF水平升高明显(P<0.05),IL-6、TNF-α、NPY、SP、S100β及NSE水平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分别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IL-2、β-EP及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IL-6、TNF-α、NPY、SP、S100β及NSE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患者能显著缓解疼痛状况,减轻炎症并保护神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GC)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探讨门诊药师的药学干预能否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8年1月-3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并需长期口服GC的患者共242名,通过人口学资料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为干预组患者提供持续药学服务并每月随访一次,至患者停用或连续随访6个月,最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和结果分析。结果:242例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GC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的平均值为(5.28±1.79),其中115例患者(47.52%)依从性较好(6.92±0.76),127例患者(52.48%)依从性较差(3.80±0.98)。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病程、患者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和药物与疾病知识知晓水平(P<0.05)。非干预组纳入患者116例,干预组126例。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对疾病和药物的知晓水平较非干预组得到明显的改善(P<0.01),疾病控制情况也较非干预组高(P<0.05)。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皮质醇增多(P<0.01)和骨密度下降情况(P<0.05)有所改善,代谢型改变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可控制因素进行药学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增强其服药信念,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指导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38例,根据初始FeNO值分为观察组(FeNO>30 ppb)与对照组(FeNO≤30 ppb),2组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沙美特罗替卡松粉雾剂,对比2组患者用药后的支气管哮喘症状控制情况、炎症改善情况、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支气管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和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支气管哮喘症状总控制率(100%)明显大于对照组(73.68%)(P<0.05);使用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FeNO值出现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ACT评分显著提高(P<0.01),症状缓解时间与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减少(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用药依从性良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FeNO指导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ICS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个性化评估和管理炎症性气道疾病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心舒微丸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益心舒微丸,2组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实验室生化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6、BNP及cTn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值和FS值均升高,而LVESD值和LVEDD值均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1年随访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舒微丸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利于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夏枯草口服液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心肝火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夏枯草口服液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抗体水平、甲状腺体积、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疗程及12疗程后,两组患者的FT3、FT4、TT3及TT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SH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Ab、TPOAb、TRAb水平及甲状腺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6.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2.0%,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夏枯草口服液与甲巯咪唑联用可以明显改善Graves病心肝火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