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治疗精神病人冲动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具有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原用药物不变情况下,分别加用含卡马西平或不含卡马西平的胶囊治疗,用修订的外显攻击量表(MOAS)和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定期作盲式评定。结果:研究组控制冲动攻击行为的有效率65.0%,明显比对照组22.7%高(P〈0.01),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人,可加用卡马西平来降低病人的激怒和冲动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研究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潘氏量表及付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67.2%,对照组8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末两组潘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4周末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同期组间潘氏量表评分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良反应表现存有异同。结论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疗效虽然稍逊于利培酮,但对临床选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将79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9例给予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药物治疗。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9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干预9个月末,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升高(P〈0.01),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再次复发率为18%,对照组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X^2=9.54,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复发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城乡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38名来自城乡的专科生进行调查。结果238名学生中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占被测者的36.97%,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7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01或P〈0.05)。其中农村学生占阳性人数的56.68%,城乡人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必须重视专科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专科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盐酸舒托必利注射液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盐酸舒托必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0例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智力发育不全、乙醇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盐酸舒托必利治疗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采用BPRS、BRM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采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效应。结果:BPRS激惹因子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PMS、BRM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分别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P<0.05及P<0.01);TESS总评分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盐酸舒托必利有较好的控制兴奋躁动及镇静作用,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卒中后头痛与负性情绪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头痛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相关因素,以指导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当时或之后72h内山现头痛者设为观察组,共113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无头痛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263例。选用Zung焦虑自评苣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S和SDS评分与同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性(P〈0.01),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观察组评分与对照组及国内常模比较E量表、N量表评分、女性患者P量表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与国内常模男女比较E量表、N量表计分、P量表及L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阵卒中后头痛患者多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且焦虑症状明显,可能为头痛的原因之一,行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昊 《中国医药》2007,2(9):546-547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VD)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生理盐水250ml+脑苷肌肽注射液10ml静滴,1次/d,连用4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50ml+胞二磷胆碱0.5g静滴,1次,/d,连用4周;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作为疗效评分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有显著性提高(P〈0.01),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1);且治疗组MMSE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能改善脑循环,增加脑灌注,营养脑细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俞凤  秦克秀  张泓  徐俊 《安徽医药》2009,13(9):1074-1076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入住我院急诊科及ICU的脓毒症患者,对其中56例脓毒性休克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患者死亡率是64.3%,合并DIC占57.2%,脓毒性休克存活与非存活病人相比,器官损害个数和DIC的发生非存活组与存活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休克与DIC发生的时间较非存活组早,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DIC组器官损害个数较非DIC组多,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IC组预后显著较差(P〈0.01);早发DIC与迟发DIC临床特征比较,虽人院SOFA评分在早发DIC较迟发DIC更严重(P〈0.05),但迟发DIC较早发DIC预后差(P〈0.05),早发DIC组较迟发DIC组更易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P〈0.05)。入院时凝血参数比较仅血小板计数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无差异。结论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生的脓毒性休克及早发DIC较迟发者预后较好,早发DIC者更易合并肾功能不全;入院时血小板计数的下降是预示DIC发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各40例作对照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WHOQOL-BREF量表衡量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最后一次评定,齐拉西酮组BPRS总分降至(15.62±4.37),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氯氮平组BPRS总分降至(16.02±4.63),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氮平组毒副作用较齐拉西酮组多。经6个月治疗,齐拉西酮组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因素的分值分别为(72.43±4.53),(94.87±10.55),(96.31±12.37),(95.43±10.12),氯氮平组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因素的分值分别为(69.81±5.37)、(79.72±11.84)、(80.72±11.42、77).(74±10.56)。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在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等三方面,齐拉西酮优于氯氮平(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齐拉西酮优于氯氮平,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的远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随访方法在重性精神病管理中效果。方法对426例参与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走访组210例和传统走访、电话随访、间接随访等多形式随访组21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药物疗效、肇祸肇事危险度、家属满意度、社会适应功能状况五项指标,药物疗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肇祸肇事等级采用重性精神病管理686-VII期项目肇祸肇事危险分级评估法评估、社会适应功能采用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SAFE)评估。结果多形式随访方法在治疗依从性、药物疗效、肇祸肇事危险度、家属满意度、社会适应功能等方面都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形式随访方法对重性精神病管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以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住院患者共1200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0例,干预组进行特定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干预2月后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进行评定,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QSA评分.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对自杀者的态度维度评分为(2.82±0.31)、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维度评分为(2.94±0.64),明显高于干预前的评分(2.25±0.72)、(2.17±0.61)(P<0.01);而对照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维度评分为(2.78±0.57)、对安乐死的态度维度评分(2.91±0.36),明显低于干预前的评分(3.53±0.38)、(3.69±0.74) (P <0.01),干预后干预组在四个维度评分分别是(3.93±0.72)、(2.82±0.31)、(2.94±0.64)、(3.85±0.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2.78±0.57)、(2.12±0.42)、(2.31±0.48)、(2.91±0.36) (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避免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精神科开放病房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状况,分析原因,探讨对策.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2名精神科开放病房住院患者家属和200名综合科住院患者家属进行调查,运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精神科开放病房住院患者家属中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高于综合科住院患者家属(P<0.05) 精神科开放病房住院患者家属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差异显著(P<0.05) 精神科开放病房中高中及中专以下学历组家属中抑郁、焦虑、偏执因子评分较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组家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精神科开放病房住院患者女性家属中躯体化、抑郁因子分显著高于男性家属(P<0.05).结论 神科开放病房住院患者家属为心理问题多发人群,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肢体康复训练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脑外伤肢体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外伤肢体障碍患者纳入研究,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肢体康复训练联合中医护理(指关节屈曲运动、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内外旋等肌力被动训练,稳定期行康复训练,出院时行生活能力训练,中医主要为中药熏蒸、穴位盒灸)、脑外伤常规护理(给予饮食指导、鼓励早日下床活动等).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分值、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ADL)分值,调查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FMA量表中下肢体、上肢体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FMA总分为(72.36±5.23)分,较对照组护理后的(60.52±6.87)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为(78.64±12.36),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71.65±13.56)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结论 肢体康复训练联合中医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外伤肢体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赢得患者青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研究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预测方法,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甚至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方法 对2006年人院的精神病人相关因子收集,运用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筛查出有预测意义的因子.然后对2007年入院并确诊的精神病人进行攻击行为预测,对干预病区预测中存在攻击行为危险因素的精神病人实施重点护理预防,比较干预病区和对照病区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共有5个因素被选人,依次为既往攻击行为史,EPQ-N、敌对猜疑(HOST)、激活性(ACTV)和被害妄想.干预病区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病区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32.7%,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干预病区攻击行为的假阳性率21.60%,对照病区攻击行为的假阳性率14.0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是可以预测的,与病人建立友好关系,尊重与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有助于减少和杜绝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压疮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以2013年1月至12月住院高危患者452例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12月住院高危患者419例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护理人员压疮评估准确率.结果 对照组全年高危压疮发生率为0.051%,实验组为0.012%,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护理人员对压疮评估正确率危险因素为34.9%,压疮分期为16.8%,记录完整率为38.5%,实验组中正确率分别为85.9%、64.9%、88.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细化管理在压疮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定期程控和随访对心脏起搏患者生活质量和起搏器寿命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植入起搏器的196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程控.所有患者手术后1周内开始每3个月1次的程控随访.196例患者中,176例患者(93%)得到定期程控和随访,作为观察组,程控随访时间最长9年,最短6个月;20例未得到定期程控和随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满意情况以及起搏器寿命等.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35.0%)(P<0.01).观察组在SF-36量表中8个健康概念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 0.01).观察组生活质量满意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65.0%)(P<0.01).观察组患者的起搏器寿命[(8.87±2.33)年]明显高于对照组[(7.57±2.12)年](P<0.01).结论 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定期程控和随访可及时发现患者的并发症,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定期程控和随访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此外还能够明显延长起搏器的寿命.因此定期程控和随访对起搏器植入患者至关重要,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心医学护理模式对高血压/冠心病并心理障碍患者住院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或冠心病合并有心理障碍患者共148例,随机将2013年的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的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心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效果,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1.12 d,冠心病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1.4 d;患者总体满意度提高1.6%,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2.1%;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得分高出9.06分.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双心医学模式对高血压或冠心病合并有心理障碍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配合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身心同治”,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130例肝癌并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加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与睡眠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46%)显著性低于对照组(4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躯体功能为(58.26±8.35)、心理功能为(77.67±8.77)、社会功能为(75.34±8.07)、生活质量总分为(76.36±9.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5±8.20)、(70.07±8.31)、(68.33±8.27)、(70.02±9.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睡眠效率为(1.16±0.50)、睡眠时间为(1.22±0.62)、睡眠质量为(1.85±0.83)、总分为(10.48±2.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9±0.58)、(0.89±0.46)、(1.47±0.77)、(7.94±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社区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易患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 对12家社区2009年5月至201 1年2月4600例房颤患者的年龄、吸烟史、房颤类型和病因按性别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1863例,占40.5%,女性2737例,占59.5%.年龄≥60岁者4416例,占96.0%.女性则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的因素包括年龄≥60岁[97.0%(2654例)比94.6%(1762例)]、阵发性房颤[19.8%(541例)比16.4%(305例)]、永久性房颤[57.0%(1561例)比53.9%(1004例)]、高血压病[24.1%(660例)比20.0%(372例)]、糖尿病[18.2%(497例)比14.7%(273例)]、冠心病[28.4%(776例)比25.0%(465例)]、心肌病[7.7%(212例)比5.9%(110例)]、风湿性心脏病[7.2%(197例)比5.5%(103例)]、瓣膜退行性变[13.6%(371例)比9.9%(184例)]、特发性房颤[5.4%(148例)比3.6% (67例)]、原因不明[8.4%(229例)比6.1%(113例)](P<0.05或P<0.01);明显低于男性的因素有年龄<60岁和吸烟史≥5年(P<0.01);持续性房颤、肺源性心脏病、心包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心脏病、病窦综合征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房颤患者以老年为主,≥60岁患者中女性多见,<60岁患者中男性多见.吸烟是男性房颤患者的高危因素.阵发性和永久性房颤女性多见.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最多见,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联合羟乙基淀粉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erase,AChE(EC3.1.1.7)]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入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100例患者给予长春西汀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采用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rief Screening Scale for Dementia,BSS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数字广度试验(digit span test,DS)、快速词汇测验(rapid verbal retrieve,RVR)积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chE活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ADL、DS等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RV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AchE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79.0%,明显高于对照组(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