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骶管进针腰椎硬膜前腔造影对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快速有效判读方法.方法 采用在X光透视下行盘外法穿刺术,对16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施行胶原酶溶解术并对术前腰椎硬膜前腔造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1689例患者中将硬膜前腔造影图像分为椎管混合型、单纯静脉丛型、神经根混合型三型,以椎管混合型最多见.结论 硬膜前腔造影在盘外法穿刺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方凯 《吉林医学》2010,31(29):5101-5102
目的:探讨腰椎硬膜前腔造影对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快速有效判读方法。方法:采用在X光透视下行盘外法穿刺术,对23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施行胶原酶溶解术,并对术前腰椎硬膜前腔造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2318例患者中将硬膜前腔造影图像分为椎管混合型、单纯静脉丛型、神经根混合型三型,以椎管混合型最多见。结论:硬膜前腔造影在盘外法穿刺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硬膜前腔造影在盘外法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重要价值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和CT确诊的3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用盘外法注射胶原酶治疗的情况,给药前均做硬膜前腔造影和点片。结果 按疗效评价标准定为四级,优良率83.66%。结论 硬膜前腔造影是证实针尖位置正确和保证盘外法注射胶原酶取得满意疗效的措施,在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CT引导经骶裂孔硬膜前间隙置管胶原酶溶解术加针刺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胶原酶溶解术加针刺治疗组30例及胶原酶溶解术对照组30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及改良的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腰腿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P0.05),治疗2周后及6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胶原酶溶解术加针刺治疗组46.67%、90.00%;胶原酶溶解术对照组23.33%、73.33%(P<0.01).结论 应用CT引导经骶裂孔硬膜前间隙置管胶原酶溶解术加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缓解腰腿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椎管外侧角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硬膜外腔椎管外侧角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借助腰椎X线平片定位,对20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小关节内缘行硬膜外腔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结果:随访2~18个月,平均10个月,本组近期优良率81%。结论:经硬膜外腔椎管外侧角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易于掌握,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CT引导经硬膜外前间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硬膜前间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连续硬膜外腔前间隙镇痛后行胶原酶溶解,B组(38例)单行连续硬膜外腔前间隙镇痛。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结果2组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组治疗后12个月VAS值较B组明显改善(P<0.05)。A组、B组术后12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95.0%、89.5%,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在CT引导下经硬膜前间隙连续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优于单行连续硬膜外腔镇痛。  相似文献   

7.
崔凤德 《四川医学》2002,23(5):463-464
目的:探讨与总结经骶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应用特制穿刺针在局麻和X线透射下经骶裂孔穿刺并置入带钢丝的麻醉导管到硬膜囊前间隙椎间盘突出的水平面或附近,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本组治疗82例中有62例得到了6个月以上的随访,未见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经骶管硬膜囊前间隙置管盘外溶解术安全可靠,可避免其他盘外溶解法将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而发生脊髓损伤性截瘫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胶原酶溶解术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应用胶原酶溶解术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注射胶原酶间隙L4-5 68例,L5-S1 20例;盘外注射65例,盘内注射17例,盘外加盘内注射6例。结果:随访6-46个月,疗效评定参照1984年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疾患疗效评判标准委员会制定的“腰椎疾患疗效评定基本方案”,术前平均12.2分,术后平均23.7分,平均改善11.5分,其中优58例,良14例,可12例,差4例,优良为80.2%,2例术后分别出现排尿困难,伸趾无力,并发症发生率为2.3%,其中8例疗效不佳者予外科手术治疗,再手术率9.1%,结论:胶原酶溶解术介入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创伤小,对椎管内无干扰,失败后仍可行外科手术治疗,且不影响手术疗效和增加手术难度,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摘除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与影像检查确诊为腰椎同盘突出症33例,先行经皮髓核摘除术,后行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结果:33例病人治疗后3个月~3年随访,治愈2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无1例并发症。结论:经皮髓核摘除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穿刺胶原酶溶解术。结果:4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胶原酶溶盘术均成功,随访2个月-1年,优良率88.5%,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未发生胶原酶过敏反应。结论: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王大奎 《当代医学》2009,15(1):75-7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本文对13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腰椎间盘切吸术及胶原酶溶解术后的疗效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结果发现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能有效地治疗腰间盘突出.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或胶原酶溶解术的疗效。讨论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间盘突出不仅能够减少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的并发症,而且缓解了患者在注射胶原酶后(原多为盘内注射法)的剧烈腰腿疼痛,增加了二者治疗的适应症,提高了远期治疗的疗效;因此,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师自刚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589-2590
目的 探讨采用臭氧溶核盘内减压与胶原酶硬膜外前间隙溶解突出髓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臭氧加胶原酶溶核介入治疗.术后随访,采用JOA评分法,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了解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患者显效36例,占75%;有效6例,占12.5%;无效6例,占12.5%,优良率为87.5%.结论 臭氧加胶原酶溶核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创伤轻微、操作简便、有效率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联合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共计132个椎间盘,其中L3~41例,L4~586例,L5~S145例。病变椎间盘中包容型42个,非包容型90个。包容型椎间盘突出在行PLD后,向髓核腔内注入600U(2ml)胶原酶;非包容型突出在行PLD后,有54例用5ml生理盐水溶解1200U胶原酶注入到髓核腔内,36例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胶原酶1200U,抽取5ml酶液注入到髓核腔内,注射5ml到病变椎间盘相应的硬膜囊前间隙。术后根据突出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卧位。结果显效94例,占71.2%,其中包容型突出38例,非包容型突出56例;有效33例,占25%,其中包容型突出4例,非包容型29例;无效5例,占3.8%,均为非包容型突出。结论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进一步扩大了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王炳良  乔乃春  陈来荣  孙伟 《当代医学》2009,15(29):594-596
目的总结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联合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共计132个椎间盘,其中L3~41例,L4~586例,L5~S145例。病变椎间盘中包容型42个,非包容型90个。包容型椎间盘突出在行PLD后,向髓核腔内注入600U(2ml)胶原酶;非包容型突出在行PLD后,有54例用5ml生理盐水溶解1200U胶原酶注入到髓核腔内,36例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胶原酶1200U,抽取5ml酶液注入到髓核腔内,注射5ml到病变椎间盘相应的硬膜囊前间隙。术后根据突出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卧位。结果显效94例,占71.2%,其中包容型突出38例,非包容型突出56例;有效33例,占25%,其中包容型突出4例,非包容型29例;无效5例,占3.8%,均为非包容型突出。结论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进一步扩大了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联合臭氧腰椎间盘髓核消融术、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13例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的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对96例采用PLDD联合臭氧消融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结果PLDD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组术后4个月~2年优良率95.7%;PLDD联合臭氧消融术及胶原酶溶解术治疗组为97.4%。结论联合介入治疗以往视为相对禁忌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中远期效果。应重新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盘内注射法和盘外注射法。由于盘内注射法术后容易引起患者腰痛,所以目前困内多采用盘外注射法。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CT导引下胶原酶溶解术.通过6~36个月的随访,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1例患者,术后疗效优102例、良16例、差3例,优良率97.5%.结论 CT导引下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好,适应范围广.对髓核脱出或游离者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107例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临床体征检查符合Mcculloch制定的标准,经保守治疗无效.采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进行治疗.术后按3月、6月及12月、24月进行随访,疗效判断根据改良的machab标准进行判定.结果:采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优41例,良30例,可25例,差11例.总有效率89.7%,穿刺成功率100%.结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安全、有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经皮穿刺双间隙髓核摘除术加胶原酶硬膜前间隙注射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在C臂监控下,经皮穿刺,采用同一穿刺点,对相邻间盘切吸后,胶原酶注入硬膜前间隙。结果:治疗32例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穿刺成功率为100%。结论:经皮穿刺双间隙髓核摘除术加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C臂X光机影像引导下,介入法穿刺腰椎侧隐窝,行腰椎脊髓麻醉实验后,探讨侧隐窝局部注射胶原酶(胶原蛋白水解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左侧46例,右侧36例,双侧4例。其中L4~5椎间盘突出45例,L5~S1椎间盘突出39例,L4~5、L5~S1双椎间盘突出2例,均经患侧小关节内侧缘穿刺进入硬膜外侧隐窝,先行硬膜外造影证实,再行腰椎脊髓麻醉实验呈阴性后,局部缓慢注入胶原酶1200 U(2 ml)。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溶盘后症状、体征在2周内明显改善,2周及1年优良率分别为80.2%和88.5%,有效率分别为96.5%和96.2%。结论介入法腰椎硬膜外侧隐窝穿刺造影及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安全可靠,定点准确而个体化,操作简单而损伤小,易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