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屑病瘙痒     
<正>瘙痒为银屑病患者最主要的自觉症状,据报道:大约70%~90%的银屑病患者伴有瘙痒的症状~([1])。瘙痒可引发搔抓意愿和搔抓反射,使患者烦躁不安,"瘙痒-搔抓-皮损加重"成为疾病发展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银屑病瘙痒的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本文将针对银屑病瘙痒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做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2.
瘙痒是银屑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易造成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除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管系统以及皮肤之间的相互作用外,其他相关因子也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瘙痒机制。深入探索银屑病瘙痒机制,能为银屑病瘙痒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更加针对性地治疗银屑病患者的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3.
【摘要】 以往认为银屑病属于非瘙痒性皮肤病,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瘙痒是加重银屑病患者疾病负担的因素之一。本文主要阐述瘙痒在银屑病中的临床特点,关注神经源性炎症中神经肽异常表达和神经末梢异常分布在瘙痒发病机制中作用,介绍治疗银屑病对瘙痒症状缓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银屑病患者辨证治疗疗效及血清t-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变化。方法 60例患者分3型辨证治疗,疗程8周。同时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IgE、ECP,与病期、皮损类型、瘙痒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治疗后皮损消退或大部消退的部分病例进行治疗后t-IgE和ECP水平检测。结果 辨证治疗总有效率为66.6%。与正常人比较,银屑病患者血清t-IgE和ECP水平显著升高,两者与病期、皮损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ECP水平与瘙痒程度显著相关,经中药治疗病情缓解,t-IgE水平有下降趋势,ECP部分病例下降,部分病例反而上升,但统计学无差异。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对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IgE与ECP可能参与银屑病发病过程,ECP在银屑病皮损和瘙痒中起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中瘙痒发生率、瘙痒程度等临床特征及其影响瘙痒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112例银屑病患者,评价其瘙痒特征及影响瘙痒的相关因素。结果 112例银屑病患者中83%存在不同程度瘙痒,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瘙痒与否与年龄、疾病活动度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病程、家族史、吸烟、饮酒及身体质量指数(BMI)无相关性,瘙痒程度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浸润程度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红斑、鳞屑无相关性。结论大多数银屑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年纪越大、皮损越广泛、浸润程度越高以及处在进展期的银屑病患者瘙痒越剧烈。  相似文献   

6.
瘙痒是银屑病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瘙痒的机制尚不清楚,许多常规治疗瘙痒的药物并不能有效缓解银屑病的瘙痒.目前认为,银屑病皮损中神经分布异常增多和敏感性增加,炎症细胞在病灶中聚集、活化并释放炎症介质是银屑病瘙痒的主要原因.抗组胺药不能有效控制银屑病瘙痒,而神经肽受体拮抗剂、免疫抑制剂及光疗等为治疗银屑病瘙痒的有效方法.
Abstract:
Pruritus is an important symptom of psoriasis.It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soriatic patients,but its pathogenesis remains unanswered.Many routine treatments cannot relieve the pruritus in psoriasis effectively.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uritus in psoriasis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abnormally increased innervation and sensitivity of sensory nerves,as well as the aggregation,activation of and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by inflammatory cells.Antihistamine drugs are usually in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pruritus in psoriasis,while antagonists of neuropeptide receptors,immunosuppressants and phototherapy have shown favorable efficacy.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NB-UVB治疗2087例银屑病患者的有效率,治疗频次及不良反应等。结果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率为84.20%,平均治疗频次17.6次,不良反应以灼烧感、红斑、瘙痒为主。结论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高,但其疗效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分期及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银屑病患者的瘙痒特征并评价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银屑病患者的瘙痒特征和生活质量。结果:131例银屑病患者中有89.31%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其中87.18%的患者因瘙痒影响心情,62.39%因瘙痒影响睡眠;相关分析显示,瘙痒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与银屑病严重程度和皮损红斑、浸润、脱屑呈正相关(P0.05)。结论:大多数银屑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瘙痒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递质与抗组胺药应用·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3):191-193
瘙痒常常是患者到皮肤科就诊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皮炎、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结节性痒疹和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皮肤炎性反应或刺激多伴有瘙痒。瘙痒不是一种病,是患者的主观感觉,是众多炎症性皮肤病的共同症状。按照瘙痒形成的原因,临床上可将瘙痒分为5类,不同类型的瘙痒其发生机制及参与的递质有一定的差别(表1)。值得注意的是,因瘙痒而搔抓。搔抓又反过来刺激炎性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和瘙痒,从而形成痒一搔抓的恶性循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的述情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银屑病的心理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0月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的银屑病患者,采用一般情况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进行调查。结果银屑病患者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44.4%,高于正常成人(1.8%);银屑病患者TAS总分、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Ⅲ评分均高于正常人;银屑病患者TAS总分与文化程度、皮损体表面积(BSA)、瘙痒评分、食欲相关,TAS因子Ⅰ、因子Ⅱ与文化程度、BSA、瘙痒评分、食欲相关,TAS因子Ⅲ与年龄、文化程度相关。结论银屑病患者述情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BSA、瘙痒评分和食欲。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但许多皮肤科医生很少重视银屑病患者并发的眼部损害。银屑病并发的眼部损害包括眼睑炎、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鸟巢状脉络膜视网膜炎和紫外线诱发的白内障等,其主要的致病机制包括银屑病斑块直接累及、银屑病的相关免疫介导的炎症过程以及银屑病治疗过程引起眼部损害。其治疗应在控制原发病银屑病的同时,结合眼科专科进行治疗。认识银屑病并发的眼部损害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银屑病并发眼部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瘙痒为银屑病患者中常见的症状,据报道约80%银屑病患者伴有瘙痒[1],为所有症状中令患者最痛苦的,占81.8%[2].我们通过检测瘙痒与无瘙痒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高亲和力p140受体(即Trk A)表达分布情况.探讨NGF和TrkA是否在银屑病瘙痒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从阴引阳汤治疗中老年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IL-2、IL-6、IL-8的影响。将8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从阴引阳汤组,对照组复方青黛丸组,疗程8周,观察皮损分布范围、红斑严重程度、鳞屑多少、浸润程度、瘙痒程度等症状变化。检测20例治疗组患者从阴引阳汤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6、IL-8的水平变化,同时与10例健康中老年人作对照。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是以大量银白色鳞屑和Auspitz氏征阳性为特征的免疫介导的炎性皮肤病。传统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尤其是在针对银屑发病机制相关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文章就近10余年来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相关免疫机制进行总结,分别从中医药对银屑病患者机体的相关细胞因子,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是一种易被患者及临床医生忽视的慢性瘙痒,可对患者身心产生较大影响,其发病机制不明,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该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对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及不足作一综述,以期未来有更多高证据价值的研究,为制定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的治疗方案而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多个新的靶点,将银屑病的治疗,尤其是局部治疗领入了新的时代。一些与传统银屑病外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的新型靶向外用治疗药物已用于临床,主要为针对参与银屑病发病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或酶如,JAK/STAT、PDE4、ME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TrKA、RORγ等的小分子抑制剂。目前多项此类药物的Ⅰ期、Ⅱ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部分已经完成的临床试验表明,这些药物对银屑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为银屑病患者的局部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报道1例75岁男性晚期肺癌患者应用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后引起银屑病样药疹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1周后出现由甲床开始,逐渐累及四肢、躯干的鳞屑性皮疹,伴有瘙痒及双下肢肿胀。皮损组织病理未见银屑病特征性表现。经治疗后患者无新发皮疹,原有皮疹明显消退,鳞屑脱落。诊断:银屑病样药疹,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患者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银屑病瘙痒症状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患者(无瘙痒12例,瘙痒18例)皮损区、非皮损区以及2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银屑病伴有瘙痒症状的患者皮损中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Z=-2.732,P<0.05)。结论皮损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与银屑病的瘙痒症状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使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2例。结果:痊愈16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5.7%,平均照射次数21.4次,平均照射剂量30.5 J/cm2。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红斑、瘙痒及色素沉着。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易于操作、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盐酸奥洛他定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瘙痒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伴随瘙痒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在接受相同的常规抗银屑病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分别给予盐酸奥洛他定(n=29)和地氯雷他定(n=28)治疗,对照组未加抗组胺药(n=20),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皮损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瘙痒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动态瘙痒评分(dynamic pruritus score,DP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奥洛他定组VAS评分的下降水平和DPS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01)与地氯雷他定组(P 0. 05),而地氯雷他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奥洛他定组(P 0. 001)和地氯雷他定组(P 0. 01)的DLQI评分下降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组胺药对减轻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瘙痒有一定疗效,盐酸奥洛他定抗银屑病瘙痒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