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综合治疗与单纯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以及TCD的变化。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在眩晕症状评分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组各项指标优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4例失眠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为试验组,30例患者只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睡眠改善情况。疗程2周。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失眠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观察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选用成年人尸体,借助显微镜,观察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在椎动脉Ⅱ段周围的分布特点。结果:阻滞星状神经节可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的平均血流速度为32.25cm/s,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为42.02c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46,P<0.01),临床效果:31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解剖发现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攀附于椎动脉的表面。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星状组)和物理治疗(对照组)各60例,按Helkimo5项临床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87.4%,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但较物理治疗疗程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5.
程建明  穆敬平  刘润  彭力 《中国康复》2007,22(5):332-33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40例用电针刺激体穴结合C3-5夹脊穴治疗;阻滞组40例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及0.9%生理盐水5ml的混合液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综合组40例则结合2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前后以临床症状评分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积分,综合组明显低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0.01)。结论: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 :16例患者星状神经节阻滞均采用气管旁接近法 ,药物用 1%利多卡因 8~ 10ml,每日治疗一次 ,2 0次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免疫球蛋白 ,结肠镜检和VAS评分。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普遍较高 ,经星状神经节阻滞后有显著的降低 (P <0 .0 1) ,症状明显减轻 ,大便次数减少 ,腹痛缓解 ,结肠镜检查溃疡面积缩小或痊愈。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免疫球蛋白有明显的变化 ,治疗效果显著。提示用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为临床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宋海云  黄芳  穆敬平  张琴 《中国康复》2006,21(4):229-230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He-Ne激光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A组接受星状神经节药物阻滞;B组接受星状神经节激光照射;C组同时接受2种方法.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眩晕、头痛、脑血流图血供状况及基-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3组患者眩晕、头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减轻,脑血流图、基-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改善,C组优于A、B组(P<0.05、P<0.01).结论:星状神经阻滞结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副反应小,治疗次数少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1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2采用作业康复治疗技术,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技术。治疗2个疗程,共60 d。3组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肿胀评定法、改良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BI)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水肿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独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单独作业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血栓形成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血栓形成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70例颈内动脉系统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干预组各30例,对梗死侧星状神经节进行阻滞,10 d 1疗程,并于治疗前后测量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结果:干预组治疗后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血栓形成,能改善其血供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肩周阻滞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肩周阻滞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1例脑卒中后肩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加肩部阻滞(SB)治疗,14d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治疗后VAS治疗组减低,明显低于对照组(t=34.19,P<0.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9.03,P<0.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肩周阻滞对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观察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选用成年人尸体,借助显微镜,观察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在椎动脉Ⅱ段周围的分布特点。结果:阻滞星状神经节可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的平均血流速度为32.25cm/s,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为42.02c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46,P&;lt;0.01),临床效果:31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解剖发现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攀附于椎动脉的表面。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所致。  相似文献   

12.
胡云  王黎  张珍  彭力 《中国康复》2006,21(4):227-228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和C2横突旁注射疗法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96例分别采用C2横突局部注射36例(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36例(B组)及单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胶囊24例(C组).治疗前后采用McGill疼痛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治疗3周后,A、B组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均优于C组(P<0.05).结论:C2横突旁局部注射与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作用相近,对颈源性头痛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2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5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100例)口服多抗甲素片,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治愈率为4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愈率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操作简单,疼痛缓解快,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妊娠期梅尼埃病中的配合及护理。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妊娠期梅尼埃病患者9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每日1次或隔日1次。结果:经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4次后,所有病例的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星状神经节阻滞时的配合,妊娠期梅尼埃病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小针刀、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治疗头外伤综合征的疗效,并探讨其病因。方法:应用小针刀松解头皮与颅骨骨膜粘连,星状神经节阻滞调节植物神经紊乱治疗头外伤综合征。结果:头痛、头晕症状好转24例,植物神经紊乱好转22例,但记忆力好转只有1例。结论:针刀、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治疗头外伤综合征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器质性病变和心理因素是头外伤综合征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对58例失眠症患者施以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本组58例,治愈38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8%。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 en评分和血清E2、FSH、LH浓度的变化情况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改良Kupperm en评分明显下降(P<0.01),血中E2均显著升高(P<0.01),FSH明显下降(P<0.01),LH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效果确切,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寻常痤疮(青春痘)的影响,通过临床观察寻找一种治疗寻常痤疮的新治疗方法。方法 对寻常痤疮病例,临床分疗程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其症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全组病例共36例,其总有效率为88.8%,显效率为72.2%,除星状神经节阻滞常见并发症外,未见其他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寻常痤疮有肯定治疗效果,是一种新的、副作用小的、且简便易行的科学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超激光照射在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ASA1-2级的交感型颈椎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超激光照射的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率100%。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超激光照射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1931-1933
将114例患者完全随机等分为三组,即西医组(星状神经节阻滞),中医组(捏脊疗法),中西医结合组(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捏脊疗法)。其中,西医组(38例):经颈前路气管旁法从颈6横突根部星状神经节阻滞,每天治疗1次,次日阻滞对侧星状神经节,10针为1个疗程;中医组(38例):运用捏脊疗法,1次/d,10d为1个疗程;中西医联合组(38例):上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1次/d,10d为1个疗程。结果三组方法比较,χ2cmh=9.01,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的痊愈率高于其他两组。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捏脊疗法对失眠症的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