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正骨》2010,22(2):6-6
如果作者朋友在《中医正骨》上发表的论文已获得“地(厅)级及其以上级科学技术成果奖”,请将与该论文相关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A4幅、单面)寄给《中医正骨》编辑部(邮政编码:471002,地址: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同时把该文的题目及发表于《中医正骨》的年、卷、期、页也一并在当页背面告知,多谢合作!我部将于适当时候在《中医正骨》杂志上陆续给予公布。  相似文献   

2.
《中医正骨》2009,21(4):3-3
如果作者朋友在《中医正骨》上发表的论文已获得“地(厅)级及其以上级科学技术成果奖”,请将与该论文相关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A4幅、单面)寄至《中医正骨》编辑部(邮政编码:471002,地址: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同时把该文的题目及发表于《中医正骨》的年、卷、期、页也一并在当页背面告知,多谢合作!我部将于适当时候在《中医正骨》杂志上陆续给予公布。  相似文献   

3.
《中医正骨》2009,21(7):29-29
如果作者朋友在《中医正骨》上发表的论文已获得地(厅)级及其以上级科学技术成果奖(包括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等),请将与该论文相关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A4幅、单面)寄至《中医正骨》编辑部(邮政编码:471002,地址: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同时把该文的题目及发表于《中医正骨》的年、卷、期、页也一并在当页背面告知,多谢合作!我部将于适当时候在《中医正骨》杂志上陆续给予公布。  相似文献   

4.
《中医正骨》2009,21(12):16-16
如果作者朋友在《中医正骨》上发表的论文已获得“地(厅)级及其以上级科学技术成果奖”,请将与该论文相关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A4幅、单面)寄给《中医正骨》编辑部(邮政编码:471002,地址: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同时把该文的题目及发表于《中医正骨》的年、卷、期、页也一并在当页背面告知,多谢合作!我部将于适当时候在《中医正骨》杂志上陆续给予公布。  相似文献   

5.
《中医正骨》2009,21(10):32-32
如果作者朋友在《中医正骨》上发表的论文已获得地(厅)级及其以上级科学技术成果奖(包括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等),请将与该论文相关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A4幅、单面)寄至《中医正骨》编辑部(邮政编码:471002,地址: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同时把该文的题目及发表于《中医正骨》的年、卷、期、页也一并在当页背面告知,多谢合作!  相似文献   

6.
《中医正骨》2014,(1):26-26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杜绝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的发生,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中医正骨》编辑部于2010年4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本刊编辑使用该系统对所有来稿的文字复制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包括与已发表论文比对后的文字复制比率,所涉及论文的题目、作者、发表期刊和发表时间。  相似文献   

7.
《中医正骨》2014,(10):57-57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杜绝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的发生,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中医正骨》编辑部于2010年4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本刊编辑使用该系统对所有来稿的文字复制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包括与已发表论文比对后的文字复制比率,所涉及论文的题目、作者、发表期刊和发表时间。  相似文献   

8.
《中医正骨》2014,(9):54-54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杜绝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的发生,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中医正骨》编辑部于2010年4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本刊编辑使用该系统对所有来稿的文字复制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包括与已发表论文比对后的文字复制比率,所涉及论文的题目、作者、发表期刊和发表时间。  相似文献   

9.
《中医正骨》2014,(2):33-33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杜绝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的发生,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中医正骨》编辑部于2010年4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本刊编辑使用该系统对所有来稿的文字复制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包括与已发表论文比对后的文字复制比率,所涉及论文的题目、作者、发表期刊和发表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中医正骨》2014,(6):30-30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杜绝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的发生,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中医正骨》编辑部于2010年4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本刊编辑使用该系统对所有来稿的文字复制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包括与已发表论文比对后的文字复制比率,所涉及论文的题目、作者、发表期刊和发表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中医正骨》2009,21(5):22-22
论文中文题名:论文英文题名:作者(代表)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全体作者姓名: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上述论文全体作者同意将该论文之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即含各种介质、媒体,以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出版的使用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中医正骨》编辑部。本转让书自本文全体作者签字之日起生效。  相似文献   

12.
《中医正骨》2014,(8):47-47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杜绝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的发生,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中医正骨》编辑部于2010年4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本刊编辑使用该系统对所有来稿的文字复制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包括与已发表论文比对后的文字复制比率,所涉及论文的题目、作者、发表期刊和发表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中医正骨》2014,(11):56-56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杜绝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的发生,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中医正骨》编辑部于2010年4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本刊编辑使用该系统对所有来稿的文字复制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包括与已发表论文比对后的文字复制比率,所涉及论文的题目、作者、发表期刊和发表时间。按规定文字复制比超过20%的来稿即视为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经人工比对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审稿程序,特此提醒广大作者,注意所投稿件的原创性与真实性。特此通知。  相似文献   

14.
《中医正骨》2014,(7):39-39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杜绝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的发生,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中医正骨》编辑部于2010年4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本刊编辑使用该系统对所有来稿的文字复制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包括与已发表论文比对后的文字复制比率,所涉及论文的题目、作者、发表期刊和发表时间。按规定文字复制比超过20%的来稿即视为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经人工比对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审稿程序,特此提醒广大作者,注意所投稿件的原创性与真实性。特此通知。  相似文献   

15.
《中医正骨》2014,(3):35-35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杜绝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的发生,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中医正骨》编辑部于2010年4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本刊编辑使用该系统对所有来稿的文字复制情况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中医正骨》2013,(11):60-60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杜绝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的发生,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中医正骨》编辑部于2010年4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本刊编辑使用该系统对所有来稿的文字复制情况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中医正骨》2012,(9):79-79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杜绝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的发生,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中医正骨》编辑部于2010年4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  相似文献   

18.
《中医正骨》2012,(8):36-36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杜绝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的发生,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中医正骨》编辑部于2010年4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  相似文献   

19.
《中医正骨》2012,(10):32-32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杜绝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的发生,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中医正骨》编辑部于2010年4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  相似文献   

20.
王继先(1938-),河南商水人,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洛阳正骨学院(平乐正骨学院),曾任新疆中医学院骨伤教研室主任,新疆中医药高评委委员、中华中医药骨伤科学会委员、中华骨伤人才学会委员、新疆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医骨伤》《中国骨伤》《中医正骨》《新疆中医药》杂志编委。王老善于运用中医“肾主骨”“久病入络”理论,在临床中对骨不愈合、迟延愈合、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病进行内服外治;对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老年性疾病采用辨证论治和药食同补的治疗方法。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