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后不同治疗方案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初发糖尿病患者经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分别给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结果 经强化血糖控制后继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严格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解除高血糖毒性后的患者不论继续采用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均可良好控制血糖并进一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对110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15 d组、30 d组、60 d组,检测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行标准口服馒头餐—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分析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发现3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30 d组、60d组胰岛β细胞早时相分泌指标较15 d组改善更明显。可见适当延长胰岛素强化治疗疗程可进一步改善胰岛β细胞早时相分泌。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点,其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特征。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会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疾病进展或恶化。目前肺结核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仍较少。本文通过高血糖、慢性炎症、应激反应和免疫反应4个方面,阐述肺结核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相关机制,旨在为及时有效控制血糖、早期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肺结核进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IS)状况与空腹血糖(FPG)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12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索释放试验(IRT),按HOMA模型计算HOMA~IS值。结果: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随着空腹血糖的升高而下降,当FPG≥8.33mmol/L,IS显著下降(P〈0.01);但当FPG≥13.88mmol/L,IS下降无显著性(P〉0.05),IS与血糖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胰岛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浓度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呈负相关,当FPG≥8.33mmol/L时,IS失代偿,并不进一步显著下降,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血糖水平是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直接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高血糖发生的主要机制,只有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不足以维持葡萄糖代谢稳态时才引起临床高血糖表现.高血糖状态严重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高血糖有两种作用方式,即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和慢性波动性高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联合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空腹血糖≥9.0 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4.0 mmol/L的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α-硫辛酸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及C肽分泌值、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胰岛β细胞功能等.结果 2用的强化治疗显示出确切的降糖效果,联合治疗组呈现出更好的β细胞功能状态,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胰岛素、C肽分泌相(P<0.01),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P<0.01),hs-CRP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α-硫辛酸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炎症状态,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
有证据表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包括多次皮下注射(MDI)和胰岛素泵治疗能够达到快速降糖、迅速解除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部分患者Ⅰ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得到改善。2型糖尿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衰竭,决定患者病情转归最重要的因素是β细胞功能状态。大部分患者在糖尿病确诊后的10年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能够良好地控制血糖,但也有部分患者在短短的2~3年后口服药物已丧失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一级亲属糖耐量正常人群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结果发现,母亲或双亲糖尿病组一级亲属糖耐量正常人群,空腹胰岛素水平和HOMA—IR明显升高,而糖刺激后30min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30/△G30)明显降低,因此,T2DM患者一级亲属在糖耐量正常阶段已存在IR和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7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肽释放指数、0min、120min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数、餐后2hC肽、空腹C肽与血糖标准差呈负相关性(r<0,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其胰岛β细胞功能存在相关性,即患者血糖控制越差,其胰岛β细胞功能越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两大病理生理基础。在糖尿病的自然进程中,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此时功能尚健全的胰岛β细胞仍可分泌过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当胰岛功能开始衰竭,胰岛素抵抗日趋严重,一旦这种代偿平衡被打破,机体便进展为糖尿病。因此,如何正确地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进而通过恰当的治疗干预手段来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是至关重要的。空腹血糖(FPG)值是反映糖代谢紊乱的标志之一,其水平的高低也能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250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按HOMA模型计算HOMAIS,HOMAIR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因素。结果(1)随FPG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逐步下降;FPG≥8.2mmol/L,下降明显(P<0.05);FPG≥11.1mmol/L,出现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FPG≥13.9mmol/L,细胞功能进一步衰退(P<0.01)。(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β细胞功能与FPG呈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随着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FPG升高,胰岛素分泌功能呈不同水平下降;高血糖的毒性作用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衰竭。因此,必须尽早给予严格的血糖控制,保护β细胞功能,延缓β细胞衰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预混双相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学的血糖控制及对8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42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诊时空腹血糖(FPG)≥11.1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2hPG)≥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8.0%,予门冬胰岛素30餐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PC)、HbA1c和2hPG、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餐后2小时C-肽(2hPC)、体重指数(BMI),计算并比较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42例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12.3±4.5)天,治疗后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FIns、2hIns、FPC、2hPC、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快速降低血糖并达标,有助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其衰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伴高血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Ⅱ)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Ⅱ)组,进行强化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观察两组治疗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空腹血糖和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和达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OMAβ较治疗前增高,HOMA 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CSⅡ和MSⅡ治疗均可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Ⅱ较MSⅡ临床效果好,达标快,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钟树妹  宋和君 《山东医药》2009,49(49):58-5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血糖控制情况,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应用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和稳态模型检测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血糖治疗6个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血糖治疗6个月,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明显增加(789±24 vs 62±7,P〈0.05),基础胰岛素分泌增加(87.3±11.2 vs 33.8±7.5,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保持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2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0.0mmol/L,接受2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结果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其中27例患者的空腹、餐后2h血糖分别于治疗后(3.1±1.8)d、(8.9±3.6)d达到良好控制,且未见明显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静脉注射葡萄糖后10min内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胰岛素分泌相,更有部分患者可以见到典型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尖峰,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β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反映胰岛素抵抗的Homa IR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为中心发病环节的缓慢进展性疾病,而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是T2DM病情进展的原因。持续性高血糖是诱发β细胞功能衰竭加重的主要因素,且可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用胰岛素泵给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迅速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本文采用胰岛素泵对初诊的63例T2DM患者进行CSⅡ治疗,探讨短期CSⅡ强化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胰高血糖索样肽(GLP)-1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和α细胞发挥抗糖尿病作用。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上,而对α细胞的抑制作用关注较少。本研究的日的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量化观察GLP-1输注埘胰高血糖素的抑制作用在降低血糖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并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空腹血糖水平增高而加剧,该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程度无关。其实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下降可能从疾病诊断前的10-12年即已开始,在初诊时其胰岛功能大概仅为正常时的50%。胰岛功能的保护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探讨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和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C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C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C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之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给予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A组)34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B组)36例,正常对照组(C组)20例。分别检测空腹及早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C肽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结果 A组和B、C两组相比,HOMA-IR明显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应尽早胰岛素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