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例,观察手术前后疼痛情况、活动能力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2±0.5)、(2.2±0.4)分,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2.8±0.6)、(1.2±0.4)分,两者比较P均〈0.05。复查x线及CT片,均显示压缩骨折高度不同程度恢复,仅1例出现椎间盘的少量骨水泥渗漏。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球囊与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6例,累及椎体35个。随机分为单球囊组,15例,21个椎体,平均72(53~79)岁;双球囊组,11例,14个椎体。平均70.8(51~80)岁。手术于x线透视下完成,双球囊组应用双球囊在椎体内双侧同时扩张;单球囊组应用单球囊双侧穿刺在椎体内交替扩张。术后观察症状改善、椎体高度复位及后凸畸形矫正、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单球囊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37.5(33~85)min;双球囊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33.9(30~75)min;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后患者腰背痛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VAS疼痛评分:单球囊组术前平均为7.6±2.2,术后为2.5±1.8,末次随访为3.1±2.0,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双球囊组术前平均为7.9±2.3,术后为2.4±2.0,末次随为2.9±2.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均比术前有显著增加,且维持至末次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单球囊组平均矫正(7.0°±4.5°),双球囊组平均矫正(7.7°±3.9°),各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球囊与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6例,在X线透视下经皮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3—7ml。结果X线检查显示骨水泥充盈良好,骨折复位满意。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iGill-Melzack评分测试疼痛缓解81%;术后2d的VAS评分为(2.43±0.82)分,与术前的(8.53±1.23)分相比,P〈0.01;术后2d的MiGill—Melzack评分为(2.434-0.82)分,与术前的(8.53±1.23)分相比,P〈0.01。对18例患者随访3~6个月,疼痛未复发,椎体形态未见改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67个椎体)老年OVCF患者采用PKP治疗,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的变化及椎体高度的变化,评价伤椎的复位效果。结果 VAS评分术前平均8.5分,术后平均2.2分,术前与术后比较P<0.05。伤椎前缘高度术前(1.6±0.3)cm,术后(2.4±0.2)cm,术后随访为(2.3土0.3)cm,术前与术后比较P<0.05。 Cobb角术前为28.1°±5.0°,术后为15.6°±3.8°,术后随访为16.7°±4.2°,术前与术后比较P<0.05。结论 PKP治疗老年新鲜OVCF能矫正后凸畸形,且止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130例,于C臂透视下行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部分行双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及术后3d采用视觉模拟数字评分法(VAS)对患者胸背部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出院后随访.结果 13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VAS评分为(8.68±0.81)分,术后为(1.8±0.51)分,术后与术前比较,P<0.01.所有患者随访4~12个月,115例术后胸背部疼痛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有效缓解患者胸背部疼痛.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评分以及4项影像学指标(后凸角以及伤椎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试验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试验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试验组患者后凸角以及伤椎前缘、中线、后缘高度术后均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疗效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成本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今后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脊柱外科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12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质疏松程度(骨密度)、手术入路途径、骨水泥剂量及有无侧凸畸形和伤椎上下终板有无损伤及椎间盘损伤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压缩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研究各种因素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的影响。结果 126例患者术后出现椎体高度丢失18例,其中4例为经双侧椎弓根注射病例,14例为经单侧椎弓根注射病例。聚甲基丙烯酸骨水泥留置体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率为14%。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体重指数、手术入路途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质疏松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水泥的剂量和分布情况、伤椎上下终板损伤及椎间盘损伤是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而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有无侧凸畸形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通过研究影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可以将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4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按照椎体塌陷程度分为严重骨折组(27例)和一般骨折组(33例),均通过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椎体变化。结果严重骨折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椎体中部高度恢复率小于一般骨折组,而Cobb角矫正度大于一般骨折组(P0.05)。VA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在严重骨折组和一般骨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骨折组和一般骨折组中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角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一般骨折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明显大于严重骨折组(P0.05)。结论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一般骨折和严重骨折均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可以明显纠正椎体塌陷和Cobb角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 1年2月至2012年10月,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23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前、术后1d、术后3 m、术后6 m、术后12 m和术后18 m分别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通过测量CT矢状位图像获得骨折椎体前缘、中间的椎体高度,并测量伤椎局部矢状位Cobb角.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 m(平均22 m).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和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天伤椎前缘和中间的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矢状位Cobb角则由术前(16.5±4.7)°显著下降至(5.7±3.2)°(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发现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以及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压缩椎体以及相邻椎体新发骨折出现.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满意,可以防止椎体高度再次丢失和相邻椎体新发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5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28例。改良组接受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常规组接受常规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等指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骨水泥渗透及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医患双方的辐射暴露危害,降低影像监测费用和手术风险,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145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术前和术后3 d、1个月、3个月应用10分制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3个月随访,100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CR.),15例患者部分缓解(PR),5例无缓解,有效率为95.83%(CR+PR/总例数)。术前与术后各时间段比较,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创伤小的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水泥成形术及降钙素等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共68例患者,骨水泥成形术组46例,降钙素组22例.记录对比VAS及SF-12评分,记录骨水泥成形术组椎体高度变化和Cobb角改善情况,降钙素组骨密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用时及费用.结果 VAS评分及SF-12健康调查评分:降钙素组有波动,总体评分差于骨水泥成形术组.伤椎压缩恢复程度:椎体成形术组Cobb角平均改善11°,后凸成行术组Cobb角平均改善18°,椎体高度有所恢复.骨密度变化:降钙素组骨密度治疗后有提高.治疗用时及治疗费用:骨水泥成形术组治疗用时明显短于降钙素组,但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结论 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椎体高度和Cobb角,增加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钙素等药物治疗早期也可缓解疼痛,但止疼效果较骨水泥成形术滞后四周,长期应用止痛作用相对减弱,且其增加骨密度能力有限,治疗费用相比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恢复椎体高度以及缓解疼痛方面的疗效.方法 对12例19个压缩性骨折椎体进行治疗后,对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4、12周记录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在术后X线检查中对椎体高度恢复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的平均术前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为9.3,但在术后改善至5.4.在术后4、12周,平均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5.1、5.9.所有患者在24 h内恢复日常活动.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以椎体前部和中部明显.结论 在疼痛缓解和恢复椎体高度方面,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过伸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和保守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54例胸腰椎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61例和过伸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56例为手术组,保守治疗37例为保守治疗组。多时间点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测量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计算并发症发病率。结果术后3 d手术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PKP组和联合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保守治疗组VAS评分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3个月随访时3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1)。与保守治疗组比较,PKP组和联合组术后3 d和3个月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和联合组在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01)。与术前对比,保守治疗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保守治疗组相比较,手术组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KP组和联合组间D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PKP组和联合组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小,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较术前显著减小,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保守治疗组比较,术后手术组在纠正Cobb角、恢复椎体高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三种方法均可减轻疼痛,矫正Cobb角并恢复椎体高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两手术组短期随访效果接近,较保守治疗组存在一定优势;保守治疗时需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6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疗效不佳组11例,效果良好54例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 0~24. 0(平均14. 8)个月,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骨水泥注入量、测量椎体前缘椎体高度,手术前、后第1天,术后3个月、9个月及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性别、骨折节段数目、年龄、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及术前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病变节段存在裂隙征疗效不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椎体裂隙征可能是疗效不佳的重要因素,应仔细观察和随访,及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及抗骨质疏松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102例183个椎体,根据术后椎体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将压缩椎体分为渗漏组和非渗漏组,进而分析影响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y功能评分、Cobb角及椎体平均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183个椎体中共有2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术前椎体高度、有无椎体周壁破坏及骨水泥注射剂量差异显著(P0.05);椎体后凸角度、骨折新鲜度、手术入路途径及骨折椎体部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无椎体周壁破坏及骨水泥注射剂量是与骨水泥渗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无椎体周壁破坏及骨水泥注射剂量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发生骨水泥渗漏密切相关,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6~2014-11宜春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胸椎8例,腰椎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采用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脊柱功能评分,术前、术后X线片测量病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 28例患者术后随访12~23个月,平均15.8个月。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由术前(8.7±3.5)分降至(1.9±2.2)分(P0.01),ODI由术前(68.4±13.3)%降低到末次随访时(10.1±6.6)%(P0.01)。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术后分别为(58.1±15.4)%和(62.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术后分别为(21.3±3.8)和(18.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网袋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1月2日至2019年5月2日收治的9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开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0例纳入对照组,其余开展骨填充网袋成形术的57例纳入观察组。对比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术前两组VAS、ODI、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ODI均较低,Cobb角较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高,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开展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纠正后凸畸形,利于恢复椎体高度,降低术后骨水泥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引发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90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卧床休息、口服钙剂、骨肽类药物,无痛物理运动等非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损伤椎体的远期相对前缘高度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VAS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VAS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相较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前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椎体远期丢失高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损伤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椎体压缩,缓解椎体疼痛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副突定位单针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单针穿刺副突定位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68例,76个病椎,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 w,术后3、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Macnab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患者VAS评分、改良Macnab评分,术前术后改善明显(P0.05),术后1 w,1、3个月比较无差异(P0.05)。有3例病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没有临床症状。结论单针穿刺副突定位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通过将穿刺点继续向外侧移位,使穿刺终点更容易接近或越过中线,能够在单针穿刺下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弥散,减少手术风险和手术时间,并获得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