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联合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长沙市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68例脓毒症患者按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PCT,并同时进行APACHE Ⅱ评分,对PCT与APACHE Ⅱ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再根据患者转归不同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评价PCT、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的指导价值。结果脓毒症组PCT低于严重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PCT低于脓毒性休克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CT及APACHE 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PCT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具有相关性;检测PCT水平联合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3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脓毒症、重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3个亚组;比较各组血清S1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表达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死亡率;根据脓毒性休克患者的APACHEⅡ,分为<15分、15~20分、>20分3个分段,比较不同分段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根据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表达水平与PCT、APACHEⅡ评分、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均高于单纯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P<0.05);而单纯脓毒症组与重度脓毒症组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15分、15~20分、>20分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随着APACHEⅡ评分提高而提高,各APACHEⅡ分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与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均呈明显正相关(r=0.381、0.358、0.463,P<0.01)。结论 S1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通过监测血清S1P表达水平,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赵林岩  大连  )  朱丹丹  大连  )  李芳  于健  大连  ) 《中国当代医药》2014,(24):70-7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连续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24 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并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组血NT-pro-BNP水平。结果 C组血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r=0.682,P<0.01);死亡组血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血NT-pro-BNP水平也相应增高;血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是脓毒症患者预后临床评价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100例入脓毒症组及健康体检成年人80例为对照组,检测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脓毒症患者予以Sepsis集束化治疗及乌司他丁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探讨PCT水平变化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探讨不同预后患者PCT水平的差异。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治疗进展血浆PCT水平逐渐降低(P<0.01)。死亡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且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PCT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颖 《安徽医药》2019,23(3):491-494
目的 研究多项炎症因子联合监测对细菌性脓毒症的辅助诊断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细菌性脓毒症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感染情况不同分为革兰阳性菌脓毒组48例、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32例。另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发光分析法、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同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比较三组血清学指标水平以及APACHEⅡ、SOFA评分,并作相关性分析。另外,将细菌性脓毒症病人根据治疗后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病人血清PCT、CRP、IL-27水平及APACHEⅡ、SOFA评分。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血清PCT、CRP、IL-27水平以及APACHEⅡ、SOFA评分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而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经Prea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脓毒症病人血清PCT、CRP、IL-27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死亡组血清PCT、IL-27、CRP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PCT、CRP、IL-27以及APACHEⅡ评分均为影响细菌性脓毒症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CT、CRP、IL-27水平以及计算APACHEⅡ、SOFA评分可诊断细菌性脓毒症,并可有效评估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心肌酶(CK、CK-MB)及肌钙蛋白I(c Tnl)的水平,探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ICU确诊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各30例,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入选者的性别、年龄及当天的APACHEⅡ评分。血清PCT水平的监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血清NT-pro BNP、心肌酶(CK、CK-MB)及c Tnl水平的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清PCT水平较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评分较脓毒症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休克组血清NT-pro BNP及c Tnl水平较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NTpro BNP及c Tn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休克组和脓毒症组血清CK及CK-MB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CK及CK-MB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呈正相关(r=0.912,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c Tnl与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895,P<0.01;r=0.752,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NT-pro BNP与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716,P<0.01;r=0.708,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能较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清c Tnl水平及NT-pro BNP水平升高说明脓毒症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不全,且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脓毒症病情及预后判断的指导价值。方法 46例脓毒症患者按病情轻重分早期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分别比较组间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WBC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并行PCT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分析;同时按PCT水平,分为PCT<5.0、5.0~<10.0、PCT≥10.0ng/mL 3组,比较各组的病死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外周血培养结果。结果脓毒症休克组与其他两组比较,PCT、CRP、WBC和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早期脓毒症组比较,PCT、CRP、APACHE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5);随着PCT水平升高,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呈增高趋势,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P<0.05),同时血培养阳性率升高。结论血PCT对脓毒症病情判断及评估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义堂  王中晓  杨红 《安徽医药》2017,38(7):910-912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儿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各组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结果 脓毒症不同严重程度各组患儿APACHE Ⅱ评分、血清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Ⅱ评分正相关(r=0.685,P<0.05);不同血清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0.5~10 ng/mL、>10 ng/mL患儿28 d病死率分别为8.33%、20.59%、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对于老年脓毒症患者心功能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脓毒症患者79例,入院后行NT-proBNP、肌钙蛋白I( cTnI)测定及心脏超声等检查,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 APACHEⅡ)评分。根据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15分28例,B组16~24分30例,C组≥25分21例,并根据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分为LVEF≥50%组31例和LVEF<50%组48例,分别比较各组NT-proBNP、cTnI、LVEF和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的区别。结果 C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I浓度明显高于A、B组患者( P <0噰.01)。 B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cTnI浓度高于A组( P <0.01);C组患者LVEF明显低于于A、B组( P <0.01),B组患者LVEF明显低于于A组( P <0.05);C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A、B组( P <0.05)。LVEF<50%组患者NT-proBNP、cTnI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LVEF>50%组( P <0.05)。结论血NT-proBNP和APACHE Ⅱ评分都可以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两者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 PCT)在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70例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病情预后分为死亡组22例和存活组48例,使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比较两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PCT浓度。结果①两组第1天、第3天PC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5、7天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CT水平在死亡组呈上升趋势而在存活组呈下降趋势;②死亡组第5、7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 P<0.01);③血清PCT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43,P=0.019<0.05)。结论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PCT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情况,分析PCT与Scr、BUN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Scr、BUN、PCT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T与Scr、BUN和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正常健康人PCT与Scr、BUN和APACHEⅡ评分无相关(P>0.05)。结论血清PCT用于评估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病情及预后,其水平越高意味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脓毒血症患儿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41例脓毒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在发病第1天、第3天和转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当天的血浆NT-pro-BNP水平和血清PCT水平,记录当天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随访上述患儿的生存状况,并据此将患儿分为存活组29例和死亡组12例.结果 发生脓毒血症第1天,两组的APACHE-Ⅱ评分、血浆NT-pro-BNP血清、PC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发生脓毒血症第3天,死亡组患儿和生存组相比,血浆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而血清PC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转出重症监护室当天,死亡组患儿和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儿的血浆NT-pro-BNP水平、血清PCT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儿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浆NT-pro-BNP水平和血清PCT水平都明显增高,血浆NT-pro-BNP比血清PCT更灵敏反映脓毒血症病情的变化,故根据两者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早对患儿采取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连续观察性分析方法,99例我院急诊监护室住院的危重病患者,记录患者的入院24 h内血清CRP、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并根据观察患者30 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的血清CRP、PCT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CRP、PCT和APACHEⅡ评分均对于危重病患者的早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严重脓毒症的有效性。方法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n=118)随机分为三组, A组(n=53)、B组(n=49)及C组(n=16);A组常规治疗, B组、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及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三组间治疗3 d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第28天死亡率。结果B组和C组治疗3 d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下降,第28天死亡率下降, C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能够作为严重脓毒症的有效辅助手段,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魏威  唐元旭  杨聪 《云南医药》2010,(2):150-152
目的通过监测脓毒症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研究cTnI在脓毒症患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5例,按照cTnI的水平分为cTnI升高组(cTnI〉0.16ng/m1)57例和cTnI正常组(cTnI〈0.16ng/m1)28例。观察2组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EICU人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病死率。结果85例脓毒症患者中有57例患者肌钙蛋白I升高,升高率达到67.06%。2组患者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升高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cTnI正常组(P〈0.05,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肌钙蛋白I的测定可以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进行病情判断,并且对疾病的预后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内毒素对于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感染脓毒症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存活和死亡)和病情严重程度(局部感染、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PCT及内毒素水平,比较PCT和内毒素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和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 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 ,SO-FA)的相关性,并比较PCT、内毒素和两个临床评分系统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根据不同评分及预后分组,各组之间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CT与两个评分系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内毒素与评分系统无显著相关。 PCT、内毒素、APACHE Ⅱ和SOFA评分对于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5.7%、56.3%、86.7%和86.0%。结论 PCT较内毒素能更好地评价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清蛋白水平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3例老年脓毒症患者进入EICU的APACHEⅡ评分、入EICU24h的血清清蛋白水平。根据血清清蛋白水平分为正常清蛋白组及低清蛋白组,比较两组APACHEⅡ分值、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清蛋白水平。结果:低清蛋白组APACHEⅡ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高于正常清蛋白组(P〈0.05);死亡组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32.17±18.08)%比(23.36±8.54)%,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低清蛋白血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的59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进行测定,并测定26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同时对血清甘露聚糖结舍凝集素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生存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根据生存与否,将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47例)和死亡组(12例),比较两组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结果脓毒症组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6.98±3.14)mg/L]较对照组[(2.45±1.69)mg/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f相关系数(r)=-0.239,P〈0.01。脓毒症患者中,死亡组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3.89±1.57)mg/L1较生存组f(7.17±3.84)mg/U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与脓毒症病情及预后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皮质醇水平变化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4例脓毒症患者、30例非脓毒症患者血清游离甲碘甲状腺原氨酸(FL)、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及血清皮质醇(COR)浓度进行对照分析,并对脓毒症生存和死亡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COR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患者COR水平明显增高,而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脓毒症死亡组COR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而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血清CO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FT3、FT4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COR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脓毒症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