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患者,女,83岁。因右眼渐突伴右鼻塞1个月余,加重4 d,于2006年6月8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内眦肿胀,逐渐加重,右鼻阻塞,涕中带血和鼻出血,复视,无明显视力减退,无眼痛、头痛、恶心、呕吐。4 d前因突眼明显加重就诊于眼科。专科检查视力:右3.9,左4.6;B超示右眼球后占位病变;眼眶CT示右筛窦内占位性病变,向眼眶及上颌窦生长,伴周围骨质破坏,考虑恶性肿瘤(图1),遂请我科会诊,诊断为右鼻腔、鼻窦肿瘤,转入我科。入院查体:全身情况尚好,右眼内眦上方明显隆起,无局部皮肤充血,触之质中;右眼球前突,且向外下方移位,内转活动受限,复视;外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多种手术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术、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上颌窦开窗术、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鼻内镜下改良Denker术等多种入路对136例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除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痊愈外,其他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根据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不同临床特点,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既可有效治愈上颌窦病变,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鼻内镜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主要有涕中带血、头痛、面部麻木、视力改变等。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检查,术后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51例中囊肿27例,真菌感染13例,息肉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出血坏死性息肉1例,血管瘤1例。随访6~24个月,2例复发,治愈率96.1%,无术后并发症。结论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以囊肿、真菌性上颌窦炎多见;CT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鼻内镜手术是治疗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8岁,有慢性界窦炎病史10余年。从1996年开始,常有右侧颞部阵发性头痛,右眼溢泪,右耳闷伴间断性低音调耳鸣。1998年8月,出现右耳塞,间断性鼻涕带血丝。1998年10月在县医院发现右鼻“息肉”,鼻窦X线片示右上颌窦炎症,拟行右上颌窦根治术,术中发现上颌类前壁骨质破坏,只取窦内肿物活俭,报告癌肉瘤。10月22日转入我院,鼻窦CT:右上颌窦占位性病变,肿瘤向四周浸润生长,妻壁骨质破坏。入院后,予LJ5-FU,羟基喜树碱,顺铂化疗2个疗程,随后予以放疗,超分割照射,以面前、面侧野为主,ZGy/日,5次/周,总剂量76Gy。…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扫描对常见的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治疗的108例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对照,对比分析CT扫描在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意义。结果108例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中慢性上颌窦炎36例(33.3%),上颌窦肿瘤32例(29.6%),真菌性上颌窦炎19例(17.6%),上颌窦囊肿14例(13.0%),上颌窦后鼻孔息肉5例(4.6%),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及上颌窦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0.9%)。大多数上颌窦占位性病变都具有其特有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鼻窦CT扫描在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总体准确率为79.1%;其中上颌窦囊肿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2.9%,慢性上颌窦炎为90.0%,上颌窦癌为80.0%,真菌性上颌窦炎为86.4%,鼻内翻性乳头瘤为50.0%。结论CT扫描对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病变通过鼻窦CT检查可以作出初步的定位或定性诊断,并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最终确诊仍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109例单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其中单侧上颌窦囊肿5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4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19例,纤维瘤6例,血管瘤3例。)均在鼻内镜下行鼻腔与上颌窦前壁联合改良Caldwell-Luc术。结果 109例患者全部一次治愈,随访1~5年均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鼻内镜联合改良Caldwell-Luc手术治疗单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为一种较好的术式,具有视野清楚,易于操作,病变清除彻底,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06—2012-06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4例单侧上二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59例,采用鼻内镜联合改良Caldwell-Luc术式18例,采用鼻内镜联合F鼻道开窗15例,采用鼻内镜F泪前隐窝入路12例,并对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随访4个月~7年,仅5例在手术后复发,其余81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所有患者术前行鼻内镜、CT或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结论: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以囊肿、真菌性上颌赛炎多见;根据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不同临床特点,可采用不同手术人路,既可有效治愈上颌窦病变,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鼻内镜手术是治疗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鼻腔及易窦脑膜瘤罕见。我科近期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13岁。因右眼球突出,右界背隆起2年如重3月,于1996年6月13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右眼球向外突出6mm,眼球向各万向转动不受限。右眼视力0.3,左眼0.5,矫正视力,双眼均为1.2,眼底正常。石鼻背隆起,右鼻腔充满灰白色肿物,质韧,触之易出血。中隔无偏曲。左鼻腔正常。CT检查示有鼻腔及上颌窦、筛窦占位性病变侵及眶内,颅内无异常。鼻内新生物活检报告:纤维血管瘤。入院后10d在全麻下行右鼻侧切开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侧鼻腔、上颌窦、筛窦内充满质硬、灰白色…  相似文献   

9.
我科1989年6月曾收治1例急性白血病侵犯上颌窦致以颜面畸形为首发表现的病例。报告如下。患者,男,7岁。右鼻侧颌面部隆起,反复肿胀半年,于1989年6月22日以“右上颌窦(骨)占位性病变”收治入院。半年前该处被同龄的同学以拳击伤后曾发生过肿胀,消退后1个月该处又出现隆起,压之疼痛,行抗感染治疗无效。近1个月来右侧颌面隆起加重,且出现右眼溢泪,颜面疼痛,右侧颈部肿块。无鼻出血,无鼻塞鼻漏,无发热,无复视。精神及饮食正常。体检:一般情况好。右上颌窦区隆起,压痛,无乒乓球样感;右鼻唇沟饱满,右侧硬腭隆…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鼻塞、头痛2年。以右上颌窦囊肿,筛窦、鼻及鼻后孔息肉入院。局麻下行右上颌窦、筛窦开放。扩大窦口。清除筛窦及鼻腔息肉。术中发现右鼻中隔中部有一稍硬之肿物,如黄豆大小。取该肿物时,其根部及与之相连的黏膜意外撕脱,露出骨膜,致鼻中隔黏膜缺损,范围1.5cm×1.8cm。切除右鼻后孔息肉。术后用抗生素。撕脱物病理检查,报告为鼻中隔黏膜并息肉。术后右鼻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纯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1月至2002年6月48例单纯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明确诊断为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经鼻内窥镜手术,术后随访6月至3年,全部治愈.结论对反复出血或有头昏、头痛等症状而鼻腔及其它无异常者应行鼻窦CT,如果发现上颌窦内密度增高,应及时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可取得根治和微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完善鼻内镜下彻底切除鼻腔、上颌窦内占位性病变,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经泪道置管联合鼻内镜行上颌窦内壁扩大切除术治疗的上颌窦占位性病变且随访资料完整的69例的临床资料。术中先行泪道置管,并应用动力系统切除鼻腔内瘤体,切除上颌窦内壁大部,在30°镜下于肿瘤基底部周围骨膜下剥离肿瘤,局部骨骼化,用电刀烧灼基底部残余软组织,以防止复发,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患者均在鼻内镜下随访。1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于术后4个月复查时发现后组筛窦内复发,咬除肿物后用电刀烧灼,随访至今未见复发。1例淋巴瘤术后半年死于广泛转移。其余67例经随访1~9年,未见复发,无溢泪及其他并发症,治愈率为97.10%。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与对照组行Caldw ell-Luc手术或鼻侧切开术治疗相比较,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确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泪道置管联合鼻内镜下上颌窦内壁扩大切除术可有效切除上颌窦占位性病变,可作为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 ,5 6岁 ,因吸涕带血 3个月 ,右侧鼻阻1 0d收住院。无复视等症状 ,既往史无特殊。检查 :右中鼻道中段有血迹。鼻窦CT示右后鼻孔占位性病变 (蝶窦占位性病变待排 )。全麻下行鼻窦内窥镜右筛窦功能性根治术 ,见筛窦内充满息肉样肿物 ,取病变组织送冰冻切片 ,报告为良性新生物。术毕将所有标本送病检经免疫组化染色报告为 (右筛窦 )神经内分泌癌。 1周后全麻下行鼻外筛窦根治术 ,术中前组筛窦未见新生物 ,后组筛窦取出 2块 1cm左右质脆组织 ,蝶窦完好。筛窦内壁骨质软 ,与中鼻甲粘连而切除之。术后免疫组化染色报告 :送检组织见肿…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1岁.因右侧面部肿胀7个月以右上颌窦癌入院.体检:T 36.9℃,P 82 次/min,R 20次/min,BP 113/83 mmHg(1 mmHg=0.1333 kPa).自动体位,神清合作,右侧面部隆起,无红肿,触痛,右眼内眦部红肿,泪小点有淡黄色分泌物.鼻腔粘膜充血、干燥,双下鼻甲肥大,中鼻道及鼻底无脓性分泌物.颈部未扪及包块,曾有头面部外伤史.鼻窦CT扫描:右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窦腔无扩大,上颌窦上壁、前壁、内侧壁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突向面部及右眼眶内,右下鼻甲肥大.诊断右上颌窦癌伴骨质破坏.入院后在局麻下行右上颌窦穿刺术,冲洗无异常发现.入院后1周在全麻下行右上颌窦探查术,术中发现右上颌窦腔粘膜炎性增厚,无癌肿发现.窦腔骨壁完整,无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孔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孔息肉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后鼻孔息肉患者59例,并对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疗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后鼻孔息肉均起源于上颌窦,50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上颌窦口入路行息肉切除术,6例患者采用鼻内镜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入路行息肉切除术,3例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联合柯-陆氏入路上颌窦开窗行息肉切除术。3例患者术后复发接受2次手术,手术成功率95.4%。结论 根据息肉基底部的位置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息肉的基底部是避免后鼻孔息肉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作者观察经上颌窦镜检查证实的慢性上颌窦炎100例(男46、女54),年龄17~62岁,用4mm,30°内窥望远镜进行系统的鼻内窥镜检查,包括中鼻道和前组筛窦和中鼻道窦口区。结果:58例为两侧上颌窦炎,42例为一侧上颌窦炎。内窥镜所见:①鼻道窦口区病变有鼻丘水肿、中甲前端息肉样变、中甲前端附着处粘膜息肉样变、钩突水肿和息肉样变、来自额隐窝、前组筛窦、上颌窦开口的息肉、筛泡  相似文献   

17.
例1女,53岁。因右侧鼻塞、发于,流脓涕,涕中带血半年,伴鼻面部麻木、肿胀、疼痛及右眼视力下降1周。按上颌窦炎抗炎及对症治疗1周,症状不见好转,在外院行上颌窦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霉菌性上颌窦炎。给执霉菌治疗2周,症状元减轻,伴间断性高烧及右眼视力急剧下降至失明。1993年Ic月以霉菌性上颌窦炎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专科检查:右鼻面部、眼睑明显肿胀,眼球前突,球结膜充血、水肿,中鼻道癫痕闭锁,易内窥镜自下鼻道造孔处见右上颌窦内充满褐色干酪样物,并有腐骨,触及易出血,鼻窦CT:右上颌窦、筛窦及蝶窦,右眼球后,…  相似文献   

18.
例1男,42岁。因右侧鼻腔间歇性涕血,右眼肿胀10天于1994年6月24日入院。查体:右眼球突出,运动尚可,右中鼻道及嗅裂有淡红色新生物,触之易出血。CT报告:右侧筛窦占位性病变,病变中央有小片状坏死区,病灶呈膨胀性生长,筛板骨质“吸收”。取材活检:恶性肿瘤。遂行右鼻侧切开筛窦切除术、右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右颈外动脉结扎术,术中见筛窦内肿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41例上颌窦息肉、囊肿、曲菌病、内翻性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清除病灶,其中30例经扩大的上颌窭自然开121径路;4例经鼻内中、下鼻道双径路;7例经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及鼻腔外侧壁切除双径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39例,2例复发,治愈率95.1%.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径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肯定,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手术纠正鼻结构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2006年9月,我科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结构异常所致慢性鼻及鼻窦炎90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90例患者,男52例,女38例;年龄14~68岁,平均41岁;病程0.5~30年,平均11.25年.主要临床症状:单纯鼻塞10例,鼻窦伴鼻干燥、鼻出血14例,鼻塞伴流涕、头痛18例,鼻部疼痛伴头痛16例,单纯头痛6例,鼻塞伴嗅觉减退15例,鼻流脓涕伴面颊部肿胀4例,反复鼻出血7例.鼻腔、鼻窦结构异常表现:90例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放大冠状扫描,单纯鼻中隔偏曲10例(图1),鼻中隔偏曲合并中鼻甲肥大1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泡性中鼻甲10例(图2),鼻中隔偏曲合并钩突肥大12例,中鼻甲肥大伴息肉样变14例,钩突肥大伴息肉样变8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中鼻甲外移6例,中鼻甲反向弯曲4例(图3),巨大筛泡2例,Haller气房2例,下鼻甲骨质增生10例,其中12例同时合并额窦、筛窦、上颔窦、蝶窦阻塞性炎症病变,16例同时合并筛窦、上颌窦阻塞性炎性病变,18例同时合并额窦、筛窦、上颌窦阻塞性炎症病变,20例同时合并上颌窦阻塞性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