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内科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7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尿激酶组,每组各38例,胸腔镜组采用胸腔镜介入下治疗,尿激酶组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膜厚度、治疗后肺功能以及住院费用.结果 胸腔镜组胸水纤维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发生率7.9%,而尿激酶组为26.3%(P<0.05);胸腔镜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2500±450)ml,显著多于尿激酶组的(1.500±320)ml;胸腔镜组胸膜厚度为(1.15±0.32)mm,显著低于尿激酶组(1.97±0.45)mm;肺功能胸腔镜组FEV1(%)为89.8%±1.8%,尿激酶组82.2%±2.2%;胸腔镜组FVC(%)96.1%±2.3%,尿激酶组88.3%±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住院费用胸腔镜组2700元±500元,尿激酶组2500元±450元,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内科胸腔镜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可以显著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减轻胸膜肥厚,以及改善肺功能,而住院费用较传统方法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胸腔镜+尿激酶组)及对照组(尿激酶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胸腔镜介入下治疗后再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只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治疗两个月后再粘连情况、胸膜厚度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胸水纤维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为25.0%(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100±250)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00±180)ml(P<0.01);治疗组的FEV1/FVC及FVC(%)改善率、胸膜厚度改善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可以显著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减轻胸膜肥厚,以及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深静脉留置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3例,在常规抗结核治疗下,治疗组在胸腔内置入深静脉留置管,再经留置管每次注入尿激酶10万~20万u,依情况可多次注射。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至不能抽出为止。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胸膜厚度,治疗后测肺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500±450)m l,显著多于对照组(500±220)m l(P〈0.01);治疗组胸膜厚度为(1.16±0.21)mm,显著低于对照组(5.68±0.32)mm(P〈0.01);肺功能治疗组FVC(%)97.1±2.4,对照组87.3±2.5(P〈0.01);结论经深静脉留置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可以显著增加引流量,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减轻胸膜肥厚,以及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对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肥厚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0例中等量以上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每次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的治疗组60例和胸腔内注入地塞米松+异烟肼的对照组60例,分别于治疗3个月复查胸部CT。结果治疗组胸膜粘连发生率6.7%较对照组的28.3%明显减少(P0.01),胸膜肥厚(1.9±0.6)mm较对照组的(3.7±0.8)mm明显减轻(P0.01)。结论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在治疗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中有很好的预防胸膜粘连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420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石莲 《临床肺科杂志》2005,10(2):177-178
目的观察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胸膜粘连分隔的效果。方法渗出性胸膜炎4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0例。治疗组,每周一次胸腔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 0.9%氯化钠20ml 雷米封注射液0.3g 丁胺卡那注射液0.4g;对照组胸腔内仅注射后三种药物。二组口服化疗方案均为2SHRZ/4HR。结果治疗8周后,B超检查胸腔积液情况:形成纤维分隔、粘连、胸膜肥厚,治疗组10例,对照组86例(P<0.01)。胸水消失时间:治疗组(24.1±4.1),对照组(19.4±4.9),(P>0.05);胸膜厚度:治疗组(1.58±0.21)mm,对照组(1.96±0.48)mm(P<0.01);肺功能FEV1%治疗组(90.3%±1.4%),对照组(81.4%±2.9%),FVC%治疗组(95.8±2.1%),对照组(87.6%±3.0%)(P<0.01)。结论胸腔注射尿激酶可以减少胸液分隔,粘连及多房的形成,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方式治疗单纯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行胸腔镜联合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留置一次性深静脉导管引流。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病例胸腔积液引流量、胸水控制时间、住院天数、胸膜厚度改变及肺功能改善(FEV1%、F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例胸膜活检阳性率、积液分隔包裹发生率以及胸膜肥厚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腔镜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单纯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气管镜代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富士能99型电子气管镜代胸腔镜对40例疑诊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包括包裹性和非包裹性)进行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及内镜下介入治疗,观察确诊率、并发症及疗效,包括胸水吸收情况、胸腔粘连肺组织复张、胸膜厚度,治疗后肺功能及住院费用。结果 40例均获得确诊,疗效均良好,胸水吸收完全,胸腔粘连少,肺组织复张好,治疗后肺功能好转,缩短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无明显增加。结论电子气管镜代胸腔镜能在微创下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确诊率,可以显著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短时间内使得肺组织复张,改善患者肺功能,预后好,其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观察视野清晰、创伤小、安全性高、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是每个呼吸内科医师均应掌握的一项诊疗技术操作。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颖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457-1457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经皮胸腔穿刺放置深静脉导管引流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规则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经内置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20 ml/次,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加抽液治疗。结果经过2月的治疗,治疗组胸腔抽液量2615±321 ml,对照组1908±336ml(P〈0.01);胸液吸收时间治疗组26.3±2.1 d,对照组37.2±5.2 d(P〈0.01);胸膜厚度治疗组2.2±0.11 mm,对照组4.2±0.28 mm(P〈0.01)。结论内置引流管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减轻胸膜肥厚,减少胸膜粘连,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2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放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9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47例、43例,在规则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留置胸腔静脉导管,并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生理盐水20mL/次,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加抽液治疗。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内留置静脉导管联合注射尿激酶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减少胸膜分隔、粘连和多房的形成,减轻胸膜肥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胸腔注射尿激酶减少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粘连的效果。方法 收治渗出性胸膜炎 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60例。治疗组第 1、2、3次抽液后注射尿激酶 10万IU+生理盐水 20ml,化疗方案等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20ml,化疗方案等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胸液吸收时间治疗组 20.2±3.1d ,对照组 19.6±4.2d(P>0.05 )。抽液总量 ,治疗组 3648±512ml,对照组 2934±478ml(P<0.01)。抽液次数 ,治疗组 5.2±1.6次 ,对照组 4.8±1.6次 (P>0.05 )。形成纤维分隔、多房积液 ,治疗组 2例 ,对照组 9例 (P<0.01)。 2月后B超查胸膜厚度 ,治疗组 1.22±0.19mm ,对照组 1.48±0.32mm(P<0.01);肺功能FEV1% ,治疗组 89.2%±1.6% ,对照组 82.3%±2.1% (P<0.01)。FVC%治疗组 94.3%±2.2% ,对照组 90.2%±2.4% (P<0.01)。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能减少胸腔分隔、多房的形成。减轻胸膜增厚 ,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内科胸腔镜联合CO2冷冻治疗结核包裹性胸膜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及资阳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结核包裹性胸膜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纳入患者57例。观察组采用内科胸腔镜联合CO2 冷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1、3、6个月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改善(P 值均<0.05);2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肺功能较1个月均改善(P 值均<0.05);2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肺功能分别较对照组相应时期改善(P 值均<0.05)。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χ^2=13 675,P <0.05)。观察组出现1例频发房性早搏,9例胸痛需要止痛药物,1例轻度非感染性发热。结论 内科胸腔镜联合CO2 冷冻治疗结核包裹性胸膜炎疗效优于常规方法,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以及应用内科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接受内科胸腔镜诊断的142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内科胸腔镜对胸腔积液的诊断阳性率和分析病因。将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分为胸腔镜组和对照组。胸腔镜组给予内科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对照组胸给予胸腔引流管内灌注滑石粉而实现胸膜固定。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142例胸腔积液患者中,有136例经内科胸腔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确诊率达95.8%。其中恶性胸腔积液(含恶性胸膜间皮瘤2例)85例(59.9%),结核性胸膜炎31例(21.8%),肺炎旁积液13例(9.2%),非特异性炎症7例(4.9%),原因不明胸腔积液6例(4.2%)。确诊的8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胸腔镜组56例,1个月后复查有效率为91.1%,完全缓解率为82.1%;对照组29例,1个月后复查有效率为69.0%,完全缓解率为48.3%,两组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86、10.555,P 值分别为0.009、0.001)。结论内科胸腔镜对胸腔积液具有较好的确诊率,内科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可以有效地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微创冷冻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形成纤维黏连及壁层胸膜结核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形成纤维黏连的患者通过内科胸腔镜微创检查并对纤维黏连带采用冷冻探针清除,并对壁层胸膜结核结节进行冻融治疗。结果患者胸腔内见大量纤维黏连形成,采用冷冻探针进行冻切后可清除胸腔内病变,壁层胸膜结核结节通过冻融治疗后迅速坏死。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胸腔积液吸收明显。显效:12例(31.6%);有效24例(63.2%),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结论内科胸腔镜能及时发现胸腔纤维黏连,并可以在直视下对病变进行清除,冷冻治疗是内镜介入治疗胸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以恶性胸腔积液住院的患者,分为胸腔镜组及对照组,对诊治结果进行诊断分析,评价内科胸腔镜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阳性率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结果胸腔镜组确诊率为92.9%,对照组确诊率为69.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其完全缓解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对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胸膜活检,诊断率阳性率高,在治疗方面,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能够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产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胸腔引流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抗结核治疗下,治疗组在胸腔内置入深静脉管,引流出胸液后,再注入尿激酶10万u加生理盐水30ml。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至不能抽出为止。结果治疗组胸水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遗留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并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引流、减少包裹、粘连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病变在胸腔镜下表现及与临床之间关系。方法对我院临床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447例患者作内科电子胸腔镜检查,将胸腔镜下表现与病程、病理及临床特点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47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胸膜腔内均发现明显病灶,早期表现为充血水肿、肉芽结节;晚期主要表现为纤维粘连包裹、胸膜肥厚等。各期不同形态的病变可单独或同时存在。病理确诊率70.2%。胸水及胸腔清除物结核菌培养阳性率46.3%。结论结核性胸膜炎在胸腔镜下可表现为多种形态,胸膜病变表现与病程关系密切,胸腔内纤维包裹形成是导致胸水吸收排出困难的主要原因,内科胸腔镜对诊断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及判断预后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内科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内科胸腔镜治疗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68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试验组86例。对照组用闭式引流治疗,试验组用胸腔镜检查治疗,其它治疗原则相同。观察两组的疗效及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平均拔管时间对照组6.4天,试验组3.5天,两组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半年复发次数对照组18例次(21.95%),试验组3例次(3.4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优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确定尿激酶在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作用?方法 在规则抗痨下 ,对 2.1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病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 50.00.0U +异烟肼 0 3g/日 ,1.4例应用胸腔内注入强的松龙1.25mg+异烟肼 0.3g/日作对照?平均引流天数为 5天?结果 治疗组 2.1例中 ,94.3 % ( 1.9/2.1 )达到完全好转 ,4.29% ( 6/1.4 )达到部分好转 ,1.3 4 % ( 3 /1.4 )无效?结论 在规则抗痨治疗下 ,配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可增加引流量 ,减轻胸膜厚度 ,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持续引流加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60例,随机分为引流组及穿刺组,每组30例。引流组胸腔内注射50ml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00,000U;穿刺组胸腔内注射50ml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10mg。两组均按同样方案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引流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2134±203ml,显著多于穿刺组的1356±213ml(P〈0.05);治疗后胸膜厚度为2.78±0.24mm,显著低于穿刺组3.24±0.29mm(P〈0.05);且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穿刺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加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