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对住院离休老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使其在消除心理问题的同时更好的恢复躯体健康。方法支持性心理干预,松弛训练,心理护理性沟通。结果通过干预可使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人数减少或程度下降。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离休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躯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军队离休老干部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科住院治疗的离休老干部200例,调查分析其心理特点,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结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96.0%,护理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项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结论离休老干部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客观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合理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确保其身心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据不全统计在肺癌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从而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治疗效果。为此随机抽取我科50例肺癌患者进行心理测试,目的是了解存在哪些心理问题,以便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1材料与方法1.1对象:随机抽取50例我科1997年8月至1998年8月住院进行综合性治疗,平均住院7至39天,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1.2方法:通过运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译订的SCL90心理健康调查表对50例肺癌者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春市离休人员的就医行为对相关部门完善服务工作对策和建议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从长春市规模最大的5家离休定点医院中共抽取500名离休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就医方式的选择上有22.7%的离休人员首选住院,就诊医生的选择上有36.1%的离休人员首选专家,12.4%在就医过程中倾向于听从个人意见,26.9%的离休人员无论生病与否都希望一直住在医院,10.6%的离休人员治疗结束后仍不想出院。结论离休人员中仍存在不恰当的医疗就医行为,要从观念、意识、心理等方面对其进行疏导和管理,加大对家属开药的指导与监管;同时强化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培训,优化服务细节,逐步减轻不合理就医带来的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女性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方式,以及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女性性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抑郁情绪者占38.3%;焦虑情绪者占45.8%.女性性病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是将性病传给配偶和胎儿.结论大多数女性性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离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离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结构特点和现状.方法 采用自编的离退休干部需求情况调查问卷,以天津市教卫系统650名离退休老干部为被试,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状况进行探索和理论分析.结果 大多数老人在养老意愿上偏好居家养老的方式;健康状况、内心的孤独感以及被社会忽视是老年人在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重要社会心理问题;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他人尊重、经济需求和学习需求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在参加社会活动需求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中国老年人在养老观念上比较传统,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状况具有特殊性,心理需求的不同维度上存在人口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梁银志 《内科》2013,(5):563-564,554
目的探讨肺结核初治患者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肺结核初治患者11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护理包括隔离和预防、减少活动、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对症护理等,观察组在此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观察肺结核初治患者的心理问题,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心理问题改善情况。结果116例肺结核初治患者入院时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观察组患者经过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完全依从性达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P〈0.05);出院前观察组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项目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肺结核初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既是他们养成良好治疗依从性的强化剂,又是改善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0例中老年AMI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问题明显减少(P<0.01)。结论:护士应结合AMI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引发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策略,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其心理状况,并与同期在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老人的心理状态对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方式。结果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为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强迫及精神病性等;护理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人数明显下降,结果(P0.05=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为抑郁、焦虑、强迫、精神病性及躯体化症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130例R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RA患者心理弹性得分为(57.96±8.05)分,明显低于中国常模[(65.40±13.90)分,P<0.05];(2)不同病程、年龄段、文化程度的RA患者心理弹性得分显著不同(P<0.05);(3)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内外向、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有58.0%的预测作用。结论 RA患者心理弹性评分较差,文化程度、病程、年龄、SCL-90、人格特质、社会支持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在护理实践中应重视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弹性,以维护良好身心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1.
邓吉聪 《内科》2007,2(4):677-678
目的探讨离休干部的心理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优化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0例离休干部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根据主观感受,客观地综合分析。最后评定,并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在离休干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不安,角色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存在心理问题与年龄、职业、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及在职时的职位高低有关。结论实施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离休干部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长春市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其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长春市离退休老干部一般社会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长春市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长春市离退休老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结论离退休老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进一步做好传染性疾病住院患者身心整体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方法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住院的肝炎、肺结核患者进行心理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对照,经统计学处理后的各因子均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结论表明住院肝炎、结核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及某些精神症状,为患者整体护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许昌市养老院老人的心理痛苦程度,并分析其心理痛苦的原因。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痛苦温度计(DT)、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对2018年7~8月在许昌市四所养老院住院的154例老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所有老人心理痛苦平均得分为(3.19±1.94)分,其中存在显著心理痛苦的老人占34.4%。引起老人心理痛苦的主要原因居于前5的依次是:孤独、便秘、身体活动受限制、与医护人员相处、睡眠问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心态、家属探望频率、是否经历重大影响事件及有无娱乐消遣情况对心理痛苦评分有影响(P<0.05)。结论许昌市养老院老人心理痛苦普遍处于轻中度水平,且有部分老人存在显著心理痛苦,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CCU病房中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连续入选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中青年男性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入院时及在患者转出CCU前进行问卷调查,对焦虑、躁狂、抑郁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完成120例患者全部资料的收集,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中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心理问题,经心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组心理问题如焦虑、躁狂、抑郁等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 对中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正确分析并干预心理问题及其诱发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地空巢老人在进行疾病诊治过程中遇到障碍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间在医院进行疾病治疗的空巢老人进行调查与测评,并对医院关键人物进行访谈,获取相关核心内容。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居住地、不同医疗保险类型等住院空巢老人求医障碍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民族(χ2=8. 640,P=0. 003)、不同年龄组(χ~2=37. 819,P0. 003)、不同婚姻状态(χ~2=13. 897,P=0. 001)、不同经济收入(χ~2=6. 390,P=0. 011)、不同归属地(χ~2=19. 281,P0. 001)、不同空巢类型(χ~2=30. 917,P0. 001)的住院空巢老人求医障碍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月经济收入高低、不同民族、空巢类型、屈服应对是住院空巢老人求医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住院空巢老人的求医障碍与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经济压力、心理问题等息息相关。设置就诊引导人员可以改善住院空巢老人求医的语言障碍;对空巢老人的子女提供就业援助,增加经济收入,可以减少空巢老人住院的经济压力障碍;医院设置清楚的标识有利于报站住院空巢老人求医活动正常进行;对入院空巢老人开展心理指导可降低其心理负担,改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早期患者术后心理应激现状及应激相关因子热应激蛋白(HSP)70和干扰素(IFN)-γ表达情况。方法选取肺癌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以评价肺癌早期患者术后心理应激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SP70、IFN-γ表达水平。结果共调查158例肺癌早期患者,其中男111例(70.2%)、女47例(29.8%)。患者SCL-90各项因子均高于常模,以焦虑、恐怖、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平均分较高(P0.05)。血清HSP70表达水平在中度不适的肺癌早期患者表达水平最高(P0.05),血清IFN-γ表达水平随着应激程度加重而降低(P0.05);HSP70与躯体化因子呈正相关,与恐惧因子呈负相关,IFN-γ与恐惧因子呈负相关。结论肺癌早期患者术后广泛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术后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意义重大;HSP70、IFN-γ水平作为反映心理应激的监测指标存在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住公寓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入住老年公寓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完善老年公寓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郑州城区老年公寓老人370人(平均年龄78.5岁)进行心理测验和同卷调查.结果 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存在有大量的心理问题,孤独(67%)、抑郁(82%)、焦虑(20%)、强迫(13%)、敌对(15%)、精神质(31%).其中抑郁、孤独最高.心理问题的机率差异显著(P<0.05).并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孤独高于女性(P<0.01),女性强迫高于男性(P=0.00);生活满意度,公寓老年人显著低于社区老年人.结论 老年公寓老人急需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问题,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75例住院的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收住的92例患者中,81.5%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悲观、易激动等。通过实施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责任护士负责制、实行个性化服务、生动活泼的健康教育及动员亲情的力量等护理措施,患者情绪均有好转。结论应重视作好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0.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心理障碍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当老年骨折患者因意外事故致伤入院时,因其躯体遭遇完整性损害,身心受到极大打击,同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因性别差异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症状自评量表[2](90 symptoms check list,SCL-90)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可用于临床上检查是否存在身心疾病,测验诊断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问题.本文应用SCL-90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并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