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引导与无痛技术在儿童牙科畏惧症(F)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60例6-12岁需进行乳磨牙根管治疗且患有严重牙科畏惧症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男女均等各80例,实验组采用心理引导与无痛技术,对照组临床常规治疗,进行两组病例疗效对比.结果 实验组D F程度显著降低为2.5%,对照组为57.5%,实验组脉搏变化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01)6个月后仍存DF患儿实验组1.2%,对照组52%.结论 心理引导与无痛技术对DF有显著防治作用且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fear,DF)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一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148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区成人牙科畏惧症924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部分成人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的流行情况及其构成因子。方法用DF调查量表(dental fear inventory,DFI)对来诊的成人患者进行主观问卷调查。结果牙科畏惧症检出率为86.15%,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牙科患者DF发生率存在差异,DF的五个构成因子中器械畏惧和卫生条件畏惧男女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由综合性因素造成,需要通过患者、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将牙科畏惧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笑气镇静麻醉在儿童牙科畏惧症(D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DF患儿23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16例)和对照组(115例)。实验组在使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下进行治疗,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DF发生率、CFSS-DS评分变化等。结果:术后实验组DF发生率为31.03%,对照组DF发生率为85.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601,P=0.000);实验组治疗后CFSS-D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使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可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降低DF发生率,对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琴 《四川医学》2007,28(5):563-565
目的探讨手用或机用Protaper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对成人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方法采用Corah 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筛选出100例需根管预备的DF成人患者,分为手机或机用Protaper镍钛器械预备根管组,观察手用或机用Protaper预备根管时畏惧程度、CDAS得分和脉搏变化。结果机用Protaper组DF程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以及手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管预备中两组脉搏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用Protaper镍钛器械对成人牙科畏惧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ell-Show-Do行为管理法对儿童龋齿充填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 1月至 2021年 1月间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口腔科的3-5岁学龄前浅龋儿童患者200例,随机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儿。实验组儿童采用Tell-Show-Do行为管理法,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法。 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牙科畏惧量表、面部图像量表得均分低于对照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生理应激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性(P <0.05)。在满意度的对比中,两组的总满意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组的总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儿童牙科焦虑症是牙科诊所常见的症状 ,Tell-Show-Do行为管理可以缓解儿童牙科焦虑,对提高儿童龋齿充填治疗配合度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应在学龄前儿童的龋齿充填过程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成人牙科畏惧症患者情绪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68例2007年6~12月在济宁市中区卫生防疫站口腔科治疗的各类成人牙科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34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MDAS评分及DF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干预组MD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治疗后MDAS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DF发生率比较,干预组治疗后DF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十预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干预组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怖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 或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降低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减轻疼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DA)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Corah'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筛选出316例DA儿童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则为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DA程度明显降低,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牙科治疗后干预组脉搏减慢例数多于对照组,脉博加快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理干预后男性比女性疗效要好(P<0.05),结论:心理干预方法治疗儿童DA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张莉  阮世红  武剑 《当代医师》2013,(10):1418-1419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微创窝洞预备技术对学龄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乳磨牙Ⅱ类龋洞120颗,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非机动器械法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RT)法去除腐质,对照组采用最小窝洞预备微创窝洞预备(MCP)法去除腐质,制备洞形,玻璃离子充填。治疗前、中、后分别记录心率和veerkamp指数情况。结果基线时两组的心率和畏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在治疗中、后ART组畏惧情况明显优于MCP组,心率较MCP组缓慢(P〈0.05)。结论MCP较ART法更易产生儿童牙科畏惧症。ART可以减少临床中患儿的不适感,促进患者与医生之间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程告知在牙科畏惧症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在西安电力中心医院自2002年3月∽2006年7月口腔门诊收治的患者中发放DAS表格,筛选出具有明显牙科畏惧症特征的患者120例,采用双盲实验,由统计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之前,加入治疗过程简介,即过程告知。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并用牙科焦虑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牙科焦虑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治疗后干预组牙科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在现代口腔门诊诊疗工作中,医师应充分重视过程告知在牙科畏惧症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