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需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穿刺后用常规方法固定,观察组穿刺成功后用常规方法固定后再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结果观察组仅1例因自行拔针需重新注射;对照组有9例胶布滑脱、3例自行拔针需重新穿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穿刺成功后加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可降低重新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后2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针法,观察组行缓慢拔针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针后疼痛、皮下瘀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缓慢拔针按压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再次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茵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 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后2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针法.观察组行缓慢拔针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针后疼痛、皮下瘀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缓慢拔针按压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再次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局部压迫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适宜的局部压迫方法 ,以预防或减轻穿刺局部出血.方法 将15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用3块无菌纱布条按压穿刺点,再以普通弹力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介入术后用1块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在穿刺点上方沿血管方向放置小纸筒,再以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松紧以穿刺点不出血为宜,结果 观察组桡动脉穿刺局部淤血及肢体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经挠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在1块小纱布上加小纸筒压迫局部,再予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效果确实、止血简便.护理人员加强术前护患沟通、术后手部血液循环及穿刺点的观察和护理,对于保障止血措施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良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法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输液针头固定方法 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为护士静脉输液操作提供更简单、更科学的方法 .方法 将72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0例,分别采用传统粘贴方法 和改良后的粘贴方法 .结果 观察组的胶布粘贴时间、胶布重新固定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拔针时的疼痛感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后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法 操作简单,用时短;节约材料;更符合无菌原则;减少了重新固定率;减轻了拔针时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菌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适宜的局部压迫方法,以预防或减轻穿刺局部出血。方法将15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用3块无菌纱布条按压穿刺点,再以普通弹力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介入术后用1块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在穿刺点上方沿血管方向放置小纸筒。再以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松紧以穿刺点不出血为宜。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局部淤血及肢体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在1块小纱布上加小纸筒压迫局部,再予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效果确实、止血简便。护理人员加强术前护患沟通、术后手部血液循环及穿刺点的观察和护理.对于保障止血措施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输液针头固定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为护士静脉输液操作提供更简单、更科学的方法。方法将72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0例.分别采用传统粘贴方法和改良后的粘贴方法。结果观察组的胶布粘贴时间、胶布重新固定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拔针时的疼痛感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后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法操作简单.用时短;节约材料;更符合无菌原则;减少了重新固定率;减轻了拔针时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选择前臂内侧血管穿刺的优越性.方法:将来我院门诊临时输液的患者150例征得同意后,分为对照组(穿刺手背静脉75例)、观察组(穿刺前臂内侧静脉75例),观察组采用前臂内侧静脉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手背静脉进行穿刺,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刺结束固定后上肢活动自如,无脱针,患者满意.结论:输液选择前臂内侧静脉穿刺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