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初探成人雾霾性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雾霾性咳嗽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0月于襄阳市中医医院就诊住院的158例雾霾性咳嗽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雾霾性咳嗽的中医证型。结果 本研究中158例雾霾性咳嗽患者共有26个中医证候,通过聚类分析后分别聚为Ⅲ类、Ⅳ类、Ⅴ类,将四诊资料聚为Ⅴ类时,四诊资料的分布跟辨证规律最符合。最后结合专业知识和专家意见,可辨证为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痰湿阻肺证和痰热郁肺证。通过聚类分析,得出雾霾性咳嗽的证型分布比例由多到少分别为风寒袭肺证(38.61%);风燥伤肺证(29.75%);痰湿阻肺证(12.65%);风热犯肺证(12.03%);痰热郁肺证(6.96%)。结论 雾霾性咳嗽临床常见的5个证型分别是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痰湿阻肺证和痰热郁肺证,其中风寒袭肺证是本研究最常见的证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初探雾霾性咳嗽中医证型,可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儿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咳嗽系由于病邪刺激气管而出现的一种证候。如外感风寒或者风热、内热或者形体虚弱,皆能使气管受到刺激而引起咳嗽。所以,咳嗽虽然主要是肺经的病,但与其他脏腑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风寒型荨麻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荨麻疹是一种顽固性过敏性皮肤病。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所述的“风疹”、“风丹”或“瘾疹”。皮肤风疹是高出皮肤的斑丘疹,常融连成片,堆垒成块,由于本病症多骤然发生或迅速消退而不留痕迹,俗称风团、鬼饭疙瘩、风疹块等,历代医家又称为瘾疹、风瘙瘾疹。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具有瘙痒性风团发生突然、发无定处、来去迅速、瘙痒无度,退后不留痕迹,以后又不断成批发生,时多时少,皮肤损害数目常随搔抓的刺激而扩大,增多,有的融合成环状、地图状等多种形态,反复发作不易治疗。瘾疹证侯分型常为风热证、风寒证、肠胃实热证、气血两虚证、冲任不调证等证型。本文重点讨论风寒型瘾疹的诊治。风寒型瘾疹除具有上述共同特点外,其皮疹还表现为色淡或白,遇冷或风吹则加剧,得热则减轻,多冬季发生,多以身体暴露部位症状突出。《诸病源侯论.风瘙身体瘾疹侯》阐述为“邪气客于表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疡医准绳》中作了更明确的论述“夫瘾疹者,由邪气客于皮肤,复遏风寒相搏,则为瘾疹;若赤疹者,由冷湿搏于肌中,风热结成赤疹,退热则极,若冷则瘥;白疹者,由于风气搏于肌中,风热结为白疹也,遇冷则极或风中亦极。得晴明则瘥,若厚暖亦瘥也。”本型病因是风邪、寒邪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宣肺法”对98例外感引起的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症状、病机特点和治法方药的研究,使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到了这类哮喘病的诊治规律。方法:我们把因外感引起的98例小儿哮喘,按其风寒、风热的属性设计了肺卫风热?清气郁蒸证、肺卫风寒?清阳郁遏证两个大的中医证型,应患方要求,随机分配到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采取针对性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完成观察治疗的病例中,治疗组50例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是96%、84%,对照组48例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是95.8%、79.2%。结论:在小儿哮喘病的治疗中发现有它的特殊性,即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治疗时“不必定喘,只须发散,发散则表邪尽去,而哮喘自平矣”,展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普通感冒的必要性。方法:对照观察清开灵、穿琥宁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疗效,并对各中医证型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风热证、暑湿证疗效均优于风寒证,而穿琥宁治疗风寒型感冒疗效明显优于清开灵(P<0.05)。结论:穿琥宁、清开灵均适用于普通感冒的治疗,但穿琥宁对风寒证的疗效较好。临床上应用中药制剂治疗普通感冒,仍须辨证论治,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1 祖国医学对肺部感染性疾患的认识肺部感染性疾患较常见,尤以肺炎、肺脓肿居多。肺炎初起,多见发热,恶寒,咳嗽,呼吸急促,脉浮等麦现。一般说来,或见于伤寒病的风寒束肺证;或见于温热病的卫分证。随着病情的发展,继而出现高热,喘促,甚至鼻翼煽动,咳吐黄痰,胸痛,脉滑数等表现时,相当于温热病的气分证(亦有“喘咳”、“肺胀”等称)。若邪热秽浊之气灼液成痰,内闭心包,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     
88020161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正确运用降遇法的休会/柴明俐I石河子医学院学报一19盯,。(3)一140~141 体会:了解发热原因及主证,发热时伴恶寒的轻重,及时准确掌握好降温时机.如外感发热,分为风寒表症和风热表症.对风寒表症的高热,护理时应与中医的辛温解表相配合,鼓励患者多饮热饮料,药宜热服.服药后适加衣被使之仟出清渍,忌汗出当风.对风热表症护理时应注意热伤津液及邪热内传之变.畏寒时先予保暖,必要时使用非那更等镇静药,使病人处于安静状态,畏寒消失后再进行物理降温,效果显著.作者还例举了临床上其它原因所致发热,而采用的中西医结合降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玉黄感冒冲剂治疗小儿虚寒性咳喘临床疗效.方法:将玉黄感冒冲剂治疗的虚寒性咳喘400例患儿,按病证分咳嗽、肺炎喘嗽和哮喘,分别统计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并按证型分风寒袭肺、肺脾气虚、寒痰蕴肺、虚实夹杂型,分别统计其治愈率和有效率.结果:平均治愈率为60.50%,有效率为87.75%,对属于中医的咳嗽、肺炎喘嗽效果优于哮喘,对虚寒性咳喘的不同证型而言,风寒袭肺型和肺脾气虚型较好,寒痰蕴肺、虚实夹杂型疗效不及前两型.结论:玉黄感冒冲剂治疗小儿虚寒性咳喘疗效肯定,以咳嗽效果最好,且风寒袭肺型最优.  相似文献   

9.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为多见,具一定传染性.感冒病位有肺卫,辨证总体属表证.但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人体素质的差异,临床表现的证候有风寒、风热、暑湿兼夹及虚体感冒的不同,病程中还有寒热转化、错综复杂的表现,故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不尽相同,我们应根据证候特点,施以正确的调护.  相似文献   

10.
早期电针加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属中医"中风"、"口眼歪斜"范畴,病机为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筋肉纵缓不收。笔者近5年采用早期电针加隔姜灸治疗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慢性咳嗽伴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分析。方法:对100例慢性咳嗽伴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病位、病性、病机进行归纳,并以病位、病性、病机为基础,根据患者肺功能状况,参考中医辨证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慢性咳嗽伴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证型分布,不同肺功能状态的中医证型分布。结果:慢性咳嗽伴小气道功能障碍病位在肺、脾、肝三脏,中医证候分邪实与正虚两个方面,实证以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气犯肺证、风寒袭肺证、湿热郁肺证常见,虚证以肺阴亏虚证、肺脾气虚证多见。结论:实证肺功能以仅见小气道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障碍伴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为主,虚证肺功能以小气道功能障碍伴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加味白虎汤治疗高热患者159例,分属风热、风寒、暑湿、痰湿、湿热等中医证型。结果退热总有效率达74.84%,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优于消化、泌尿系统疾病(P<0.05),其原因可能与该方解表力较强,本组呼吸系统疾病属表证者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infection,RRTI)简称"复感",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而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为小儿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中,RRTI反复发病,迁延难治,日久还可诱发他病,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及体质提高。目前认为主要是以小儿免疫、营养为主的内因及感染、环境等外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辛凉解表药     
薄荷牛美子蝉蜕薄荷、牛劳子、蝉蜕三药皆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疫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症。不同之处在于:薄荷辛凉芳香,清轻凉散,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薄荷首选。且薄荷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解郁,又可用于风热上攻,头痛、目赤肿痛;肝气郁滞,胸闷、胁肋胀痛、月经不调、脉弦等证。本品入汤剂宜后下。牛聋子则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牛劳子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由于存在下呼吸道防御机能的减退 ,因而极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并且与一般肺炎不同的是 ,COPD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是反复发生不能彻底治愈的。这种反复发生的肺部感染导致COPD病情不断进展、恶化 ,最终发生呼吸衰竭。由于COPD患者下呼吸道防御机能的减退 ,因此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 ,在病原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 ,掌握这些感染的特点 ,对诊断及处理有重要意义。1 COPD感染病原学方面的特点1 .1 病毒感染 有文献报道 ,经血清学检查及部分病毒培养证明约有 30 %的急性加重病人有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罗山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RTI)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1月罗山地区收治的273例儿童RTI,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观察记录儿童呼吸道感染病的病原体类型,并分析不同分型呼吸道感染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本研究中273例患儿病例资料中,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患儿资料为134份,占49.08%,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患儿资料为139份,占50.92%;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MP最为常见,占比30.77%(84/273)其次为INFB,占比17.95%(49/273),其他病症类型呈发散性分布;每年的12月到次年2月为呼吸道感染病高发时期,占比44.32%(121/273),其他月份呈发散性分布;6个月~3岁为呼吸道感染病的多发人群,占比50.92%(139/273)。结论 MP和INFB是罗山地区较为高发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其中3岁以下的儿童为高发人群,并在冬季病毒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老中医孙谨臣的"宣肺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参照中医分型分为肺卫风热·清气郁蒸证和肺卫风寒·清阳郁遏证两个中医证型,并分别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是96.0%、8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是95.8%、79.2%。结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病有它的特殊规律,本研究结果充分展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正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多数病因是由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通过临床的治疗,患儿会很快痊愈。但有少数患儿会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这与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有关,选择性IgG亚类缺陷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免疫缺陷病之一,该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反复的呼吸道感染。通过对我院门诊及住院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33例检测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G亚型,针对病原微生物引起  相似文献   

19.
川芎系芎穹之产于四川者,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辛香行散,温通血脉,上行头颠,下走血海.功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善治血瘀气滞诸痛,有寒者用之最宜,被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又善治头痛,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皆可随证选用,故前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1].  相似文献   

20.
正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原菌感染,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由于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病、广谱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因素,易引起患者病原菌感染,进而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1]。早期诊断是治疗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成功的关键。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