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科手术后盗汗临床常见,处理不当,易造成病情缠绵难愈,使损伤局部愈合缓慢,功能长期不能恢复。2006年1月-2008年1月,作者采用中成药生脉饮治疗105例手术后盗汗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施治在骨科手术后盗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牡蛎散为基础方,久病气虚病人加用人参,阴虚燥热者加用生地、白芍,心悸眠差者加用酸枣仁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46例,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7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本研究采用加味牡蛎散治疗骨科手术后盗汗,总有效率93.75%,副作用少,使用方便,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外科手术后盗汗是临床常见疾病。笔者近年来用中医辨证治疗52例手术后盗汗患者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资料和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52例病人中 ,男28例 ,女24例 ;年龄最小8岁 ,最大69岁。手术类型 :局麻手术12例 ,硬麻及腰麻手术35例 ,全麻手术5例。所有病人术前均无盗汗 ,术后出现盗汗 ,时间最短3d ,最长75d ;14d以内35例 (占67.3% ) ,14d以上17例 (占32.7% )。午后低热23例 (占44.2% ) ,体温正常29例(占55.8 % )。2治疗方法病程在14d以内 ,症见舌红苔黄 ,脉滑数 ,多为营阴耗伤 ,瘀血内阻 ,内热熏蒸所致。治法 :养阴清热 ,…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中用中药研粉敷脐止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归纳如下。1临床资料110例患者中,男62例,女4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5d,最长3ɑ;自汗者56例,盗汗者38例,自汗盗汗兼有者16例;其中肺结核患者15例,肝炎患者18例...  相似文献   

5.
自汗盗汗在中医属于“汗症”。时时汗出,动则更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自汗盗汗是一种病症,常伴发于一些疾病,也有单发的。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汤治疗自汗盗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产后汗症是产后常见症之一,在鄂西、湘西等地有此称谓,有的也称为“产后多汗”、“盗汗”。中医的“产后自汗”、“产后盗汗”,西医的“产后席汉氏综合征”可参此辨证。主要病症为,产妇于产后出现汗自出:持续不止者称为产后自汗,若睡着了汗出湿衣,醒来汗止者称为“产后盗汗”。两者合称为“产后汗症”。本人在2005年至2007年10月以来收治25例产后汗症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当归六黄汤治疗恶性淋巴瘤伴发盗汗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琴  孙在典 《新中医》2001,33(6):59-59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常伴有盗汗。盗汗是影响其预后因素之一,伴有盗汗则其预后较无此症状者差,笔者自1998年 3月-2000年 6月采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恶性淋巴瘤伴发的盗汗60例,取得厂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男42例,女18例;年龄14-71岁,平均年龄42岁。经临床病史、体征、细胞学和/或组织学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其中霍奇金病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42例。2 治疗方法 以当归六黄汤治疗。处方: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各12g,黄柏、黄连各9g,生黄芪30…  相似文献   

8.
谢龙炜  顾在秋  虞俊杰 《陕西中医》2009,30(12):1643-1644
自汗、盗汗在中医中属于汗证范畴,不因外界干扰,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称之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之盗汗。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汤治疗烧伤中晚期患者2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悦红 《四川中医》2002,20(6):50-50
用当归六黄汤加味对恶性肿瘤患者经手术及放化疗后所致盗汗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92.8%。  相似文献   

10.
浅析阳虚盗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盗汗是指寐则汗出 ,醒则汗止 ,自不知觉的一种病证。医学界向来认为盗汗是由于阴血亏虚 ,虚火内扰 ,或阴亏不能制阳 ,虚火内动逼津外泄所致 ,或由于湿热内扰 ,浸淫肌肤而盗汗。如《丹溪篡要》 :“自汗属气虚 ,属湿与热 ,盗汗属血虚、阴虚。”《医学正传·汗证篇》亦云 :“盗汗者 ,寐中而通身如浴 ,觉来方知 ,属阴血、荣血之所主也。”均明确提出了盗汗一证乃营血不足、阴虚火旺所引起。笔者数年临床中 ,根据先哲阴虚盗汗的理论用于指导盗汗证的治疗 ,屡获显效 ,获益良多 ,但依据该理论投之临床罔效者亦不乏其例。 1993年经治一盗汗患者 ,先…  相似文献   

11.
邹桦 《中医杂志》2002,43(9):650-650
多汗一症,属中医学自汗、盗汗范畴,为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一些患者往往自汗、盗汗兼有之。多因素体薄弱,病后体虚,而使肺气不足,腠理开泄,津液化汗  相似文献   

12.
盗汗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指睡中汗出,醒来即止。长期以来,临床上形成了“盗汗即为阴虚”的思维定式。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盗汗并非都是阴虚所致,笔者运用同病异治原则辨治多例盗汗患者,取得良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手术后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较多见于下腹部手术后,如阑尾炎等肠道手术后。由于腹部手术后发生腹痛、呕吐、便秘等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且术后往往应用镇痛剂,也可掩盖一部分症状,故手术后肠梗阻有时不易识别而延误诊断,直到梗阻症状明显时才予以诊断,加上患者在近期内经受了一次手术打击,全身情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致使手术后肠梗阻的死亡率较高。1病 因 手术后肠梗阻可发生于几乎所有腹部手术后,包括原来的疾病如炎症、梗阻、肿瘤等手术后。其中尤多见于下腹部手术后及感染性疾病手术时已有腹腔污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结肠癌患者虽经手术切除癌肿并保留肛门,提高了生存质量,但手术后几乎所有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大便失禁,或者大便频数量少、里急后重、少腹及肛门坠胀疼痛,西药治疗效果多不满意。为此,笔者以益气健脾佐清热通腑、活血化瘀法治之,收效较为满意。1资料1.1赵某,女,71岁。结肠癌术后2月,大便频数量少、多数时间失禁,里急后重,大便溏、带粘液,肛门坠胀疼痛,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舌红苔腻,脉细。药用生黄芪60g,西洋参10g,北沙参15g,白术15g,陈皮15g,厚朴15g,枳壳15g,薏苡仁30g,鲜蒲公英20g,白花…  相似文献   

15.
汗症是指因阴阳失调,营养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症,据临床表现分为自汗、盗汗、脱汗等。肺结核病临床上多伴有盗汗或自汗症状,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还经常因汗出不止,感受外邪,引来其他并发症,给结核病化疗带来困难,影响疗效,成为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笔者自1.991年以来,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肺结核患者汗症9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汗为心液,精气所化,出汗过多必伤正气,所以不可过泄。手术后汗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证,它影响了病人的术后康复。笔者自1993年以来运用壮蛎散为主加减治疗手术后汗证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16床资料本组58例均为手术后病人,其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1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半个月;盗汗21例,自汗37例。盗汗表现为: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可伴有心悸少寐、气短神疲,舌质淡、苔白,脉沉;或面部潮红,五心烦热,舌质偏红、苔薄、脉细。自汗表现为时时汗出,或夜间尤甚,伴心悸少寐、气短神疲,舌淡、苔白,…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肠癌病人术后癃闭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针灸治疗肠癌术后癃闭,解除患者小便闭塞不通、小便不利等症状。方法:取三阴交、膀胱俞、太溪、阴陵泉等穴位,直刺,提插捻转,行平补平泻法。结果:50例肠癌术后癃闭患者,经本法治疗后,临床治愈11例,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结论;肠癌病人术后常因膀胱气化不利而发生癃闭,以中医经络理论指导针灸,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结果证明此方法对肠癌术后癃闭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期盗汗是一种临床症状 ,表现为月经期间半身或周身出现盗汗现象 ,伴汗后怕冷、体倦乏力、精神疲惫、心悸、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抵抗力明显下降 ,易发生经期外感等。属于中医汗证范围 ,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虽非器质性疾病 ,但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压力 ,影响工作及生活。笔者于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32例该症患者 ,并与西药组对比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 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经期盗汗症状 ,随机分成两组 ,年龄 35~ 45岁 ,病程 1~ 5a,治疗组年龄平均 38 5岁 ,病程平均 3 2a…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通经法(中药组方)治疗顽固性盗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顽固性盗汗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比较活血通经法(中药组方)的疗效。分组方案为:对照组:以治疗汗证的常用药物如654-2,谷维生素,VitB6等口服;治疗组运用活血通经法之中药组方。结果:治愈率:对照组26.32%(10/38),治疗组71.43%(30/42),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5);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84.47%(32/38),治疗组95.24%(40/42),无显著差异。患者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活血通经法(中药组方)治疗顽固性盗汗优于常规方法,其使用安全有效,作用平稳,是治疗该病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进虎 《光明中医》2000,15(5):11-12
激素疗法目前仍是肾病综合征的最主要治法 ,而大剂量或长时间应用激素的病人又多会引起自汗、盗汗等副作用。中医认为无论何种原因导致自汗、盗汗 ,均与腠理不密 ,开合失司有关。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故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激素治疗期间较成人更容易出现自汗、盗汗。腠理疏松则邪气更易外侵 ,致疾病加重或反复不愈 ,这与现代医学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大剂量使用激素治疗期间容易发生感染 ,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颇相一致。所以 ,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激素治疗期间配合运用中药辨治自汗、盗汗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可降低激素的副作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