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鳞癌Ki67抗原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标本Ki67抗原表达,同时检测5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Ki6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细胞病理分级Ⅰ级与Ⅱ级间Ki6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发生存组与复发死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组(临床Ⅲ、Ⅳ期)Ki6 7表达高于早期组(临床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型组与声门型组喉癌组织中Ki6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抗原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与肿瘤原发灶位置无关。Ki67高表达是喉癌重要生物学特征,可作为判断喉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局部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66例声门上型喉癌喉切除标本,经火棉胶包埋,制成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声门上喉癌对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间隙上、下区的侵犯率分别为100.0%(18/18)、83.3%(15/18)、44.4%(8/18),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声门上型喉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声门上喉癌会厌前间隙全部受累率为55.5%(10/18),与无淋巴结转移喉癌29.1%(14/4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喉癌侵犯声门旁间隙上区的宽度及高度分别为(7.4±5.2)mm,(11.6±7.6)mm,侵犯声门旁间隙下区的宽度及高度分别为(2.9±3.8)mm,(2.4±3.7)mm,这两者均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喉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声门上型喉癌声带活动良好、声带固定率分别为11.1%(2/18),44.4%(8/18),与无淋巴结转移喉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淋巴结转移的声门上型喉癌具有较强的局部侵袭能力,对会厌前间隙及声门旁间隙的侵犯是其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喉癌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染色技术对40例喉癌组织(喉癌组)和5例正常喉黏膜组织(对照组)石蜡标本进行Survivin蛋白表达的 检测,并采用图像分析对表达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Survivin在喉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5);不同性别、 年龄的患者喉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喉癌的 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关系(r=-0.646,P<0.01)。结论:喉癌组织Survivin蛋 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系,它的高表达提示肿瘤患者预后不良;Survivin基因在喉癌 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该基因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Survivin和VEGF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Survivin、VEGF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技术对40例喉癌组织(喉癌组)和5例正常喉黏膜石蜡标本(对照组)进行Survivin、VEGF蛋白表达的检测,并采用图像分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Survivin和VEGF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分别为P<0.05和P<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均与喉癌组织TNM分期有关(均P<0.05);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存在负相关关系(r=-0.646,P<0.01);VEGF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也存在负相关关系(r=-0.567,P<0.01);而Survivin与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676,P<0.01)。结论:喉癌组织中Survivin、VEGF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系,它们的高表达提示肿瘤患者预后不良;该两基因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该两基因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adenoid vegetation)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介素-4(IL-4)、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变化及与其肥大程度、体质量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经鼻咽部X线侧位片及查体确诊的87例单纯腺样体肥大患者(实验组)及49例体检正常儿童(对照组),测定其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即体质量/身高2,用腺样体与鼻咽部口径的比值(A/N )来代表腺样体的相对大小;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TNF-α、IL-4水平及Pharmacia CAP System ECP FEIA荧光酶标法测定血清中ECP水平,分析腺样体肥大程度、BMI与血清中TNF-α 、IL-4、ECP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SPA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血清TNF-α水平为(492.50±13.24)mg/L,与对照组(310.25±10.32)mg/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IL-4水平分别为(252.91±14.31)pg/mL、(174.37±11.2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P水平分别为(6.12±1.18)μg/L、(5.56±0.87)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分别呈正相关(轻度:r=0.98, P<0.05;中度:r=0.92, P<0.05;重度:r=0.94, P<0.05); IL-4水平与其肥大程度亦分别呈正相关(轻度:r=0.95, P<0.05;中度:r=0.94, P<0.05;重度:r=0.99, P<0.05),且均与BMI无关;ECP水平在两组检测结果中无明显差别(P>0.05)。 结论 腺样体肥大患者血清中TNF-α 、IL-4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其水平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呈正相关,与BMI无关;而ECP与腺样体肥大与否及其肥大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IX(HIF-1α)及血管生成素-2(Ang-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喉癌组织和10例正常喉组织中HIF-1α、Ang-2蛋白的表达.结果:HIF-1α和Ang-2蛋白在喉癌组织和正常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F-1α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Ang-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01或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均P>0.05);HIF-1α和Ang-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7,P<0.01).结论;HIF-1α和Ang-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黏附分子整合素β1、粘着斑激酶(FAK)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8例LSCC标本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整合素β1、FAK的表达情况。结果:LSCC中整合素β1和FAK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和声带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CC中整合素β1和FAK蛋白及mRNA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期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T1~T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病理分级相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合素β1和FAK在T3~T4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与喉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在喉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在喉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AMACR在喉鳞癌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二步法(福州迈新)检测40例原发喉鳞癌、20例声带息肉及10例癌旁组织中AMACR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喉癌中13例(32.5%)存在不同程度的AMACR表达,在20例声带息肉和10例正常喉组织中无AMAC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ACR在高分化鳞癌和中、低分化鳞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与Ⅲ、Ⅳ期喉癌AMACR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AMACR表达与性别、肿瘤部位、颈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ACR在喉鳞癌中有阳性表达,其表达可能与分化有关,与性别、部位、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声门型喉癌喉前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改进喉癌规范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方式治疗的73例声门型喉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早期喉癌和中晚期喉癌之间、喉前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局部复发和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73例声门型喉癌患者中喉前淋巴结阳性率4例,阳性率5.47%(4/73)。中晚期喉癌(Ⅲ期、Ⅳ期)比早期喉癌(Ⅰ、Ⅱ期)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喉前淋巴结转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前淋巴结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均与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喉癌较早期喉癌更容易发生术后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阳性比阴性更容易发生术后淋巴结转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喉癌较早期喉癌更容易发生术后局部复发;喉前淋巴结阳性比阴性更容易发生术后局部复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前淋巴结阳性比阴性组生存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前淋巴结转移在中晚期喉癌中发生率较高,应常规予以清扫。发生喉前淋巴转移的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局部复发几率均增加,预后较差,提示需要术后进一步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黏附分子整合素β1、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3例LSCC标本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18例声带息肉中整合素β1、ILK的表达情况.结果:LSCC中整合素β1和ILK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和声带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CC中整合素β1和ILK蛋白质和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T<,3>~T<,4>期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T<,1>~T<,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与病理分级相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整合素β1和ILK在T<,3>~T<,4>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它们可能与喉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比较分析CD105、VEGF、p53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喉癌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以CD105标记的MVD(CD105-MVD)、VEGF、p53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0例喉癌组织CD105-MVD为14.90±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织(P<0.05);Ⅲ、Ⅳ期喉癌组织的MVD高于Ⅰ、Ⅱ期,颈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阳性率77.5%。p53蛋白阳性率67.5%。VEGF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及病理分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CD105-MVD与VEGF、p53蛋白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641,P<0.01;r=0.534,P<0.01)。结论:CD105与肿瘤活性血管生成有密切联系,是肿瘤新生血管的标志;喉癌组织CD105标记MVD的测定可作为预测喉癌患者复发转移及评估预后的重要独立指标;喉癌中VEGF的表达、p53蛋白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三者联合可作为判断喉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抑癌基因CX2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CX26的mRNA和蛋白质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X26基因与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38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每例患者均同时在喉癌切除手术时从喉癌肿瘤组织中心部位取癌组织(喉癌组),在肿瘤边缘外1.0cm部位取喉癌旁组织(对照组),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CX26mRNA的表达水平,冷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2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结果显示,CX26mRNA在喉癌组和对照组中均呈阳性表达;经半定量分析,CX26mRNA在喉癌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发现,CX26蛋白在18例(47.4%)患者的喉癌组织呈阳性表达,在34例(89.5%)患者的喉癌旁组织呈强阳性表达,CX26蛋白在两者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伴有细胞内定位的改变;同时发现,CX26蛋白阳性表达率和CX26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在Ⅲ期和Ⅳ期喉癌组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P<0.05),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明显低于无转移者(P<0.05),并且其表达水平随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5)。结论:CX26与喉癌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并可能与喉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喉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Thl7细胞比率,研究其变化与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健康志愿者(15例)和喉癌患者(33例)外周血Treg细胞和Thl7细胞比率,并观察Th17/Treg 在病变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正常人群比较,喉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1);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reg细胞比率增高、Th17细胞比率减低(P<0.05);Thl7细胞比率与Treg细胞比率在健康人群显著正相关 (P<0.05),在喉癌组,二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hl7/Treg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 结论 喉癌患者体内Thl7细胞及Treg细胞比率增高,Thl7细胞在喉癌进展中更倾向于抑制肿瘤,Treg细胞可能通过介导对肿瘤的免疫抑制,促进恶性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喉癌患者和健康者进行肿瘤异常蛋白检测,分析肿瘤异常蛋白在喉癌诊疗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经病理科确诊的95例喉癌病人为实验组,同期选取9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外周血肿瘤异常蛋白检测,探究其在喉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喉癌患者中肿瘤异常蛋白阳性率为83.16%,高于健康人群(15.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喉癌患者外周血TAP阳性表达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喉癌患者的外周血清肿瘤异常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喉癌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异常蛋白表达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肿瘤异常蛋白对喉癌的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喉癌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进行检测,探讨M-CSF对肿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用ELISA法检测31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和17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M-CS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喉癌患者血清中M-CSF浓度(341.37±80.57pg/ml)较17例正常对照(281.22±72.11pg/ml)升高(P<0.05),而且在癌转移患者中浓度更高(P=0.036)。结论喉癌患者血清中M-CSF浓度升高,且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浓度越高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以及RT-PCR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喉组织以及远离肿瘤的正常喉组织中GLUT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结合喉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GLUT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喉组织和正常喉组织(P<0.01);在低分化喉癌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喉癌(P<0.05);Ⅲ期+Ⅳ期喉癌较Ⅰ期+Ⅱ期喉癌有高表达GLUT1的趋势(P<0.01);有淋巴转移的喉癌的表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在直径≥3 cm的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直径<3cm者(P<0.05).②RT-PCR结果:GLUT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喉组织和正常喉组织(P<0.01);在低分化喉癌中的表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喉癌(P<0.05);Ⅲ期+Ⅳ期喉癌较Ⅰ期+Ⅱ期喉癌有高表达GLUT1的趋势(P<0.05);有淋巴转移的喉癌的表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在直径≥3 cm的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直径<3 cm者(P<0.05).结论:GLUT1与喉癌发生、发展、分化、淋巴转移和转归等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喉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在分子水平的差别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转移淋巴结阳性(N )的LSCC患者,对其原发灶、转移灶及无转移淋巴结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进行检测;另取22例声带息肉(VCP)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无转移淋巴结患者的标本中均未见PTEN和Survivin的表达。LSCC、N 、VCP中PTEN阳性率分别为94.4%(17/18)、94.4%(17/18)和95.5%(21/22),3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 的PTEN表达强度较LSCC为强,其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VCP中未见阳性表达,在LSCC和N 中阳性率分别为55.6%(10/18)、50.0%(9/18),三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LSCC和N 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CC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分子水平的特点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4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VEGF和HGF水平在术前及术后1、3、7、14 d的变化,并测定30例声带息肉组及35例对照组血清VEGF和HGF水平.结果:①声带息肉组和对照组血清中都有微量的VEGF和HGF,喉癌组术前血清VEGF和HGF水平均显著高于声带息肉组和对照组(P<0.01),声带息肉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和HGF水平与其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与肿瘤部位、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③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VEGF与HGF呈显著正相关(r=0.7667,P<0.01);④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血清HGF含量明显升高,术后3 d达高峰,术后7、14 d逐渐下降并且明显低于术前水平;VEGF水平术后逐渐下降.结论:VEGF和HGF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血清VEGF和HGF水平增高在喉鳞状细胞癌中预示了一种更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回输自体CIK细胞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来探讨其对放疗后喉癌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喉癌患者放疗后免疫功能低下者48例,分别抽取放疗前后、CIK治疗后外周血作免疫指标检测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放疗后,CD3+、CD4+细胞百分率下降,CD8+细胞百分率上升;CD4+/CD8+比值下调,Th1/Th2倒置,与放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P<0.05),但绝对值未恢复到健康者水平.放疗后及CIK治疗后B细胞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百分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对喉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CIK治疗安全可靠,可以改善患者近期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tallo-proteinase 14,MMP14)即膜性基质金属蛋白酶(membrane type-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基因在喉癌中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从分子和蛋白质水平,研究MMP14在喉癌组织和其相邻的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差异,分析MMP14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33例配对喉癌标本中MMP14基因在26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2例喉癌低表达,5例表达差异不明显。MMP14基因在不同分期的声门型喉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声门型喉癌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声门上型喉癌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MMP14蛋白绝大多数位于癌巢细胞质内及癌巢间质内的成纤维细胞质内,在部分病例中有的正常黏膜细胞内不表达,有的表达;MMP14蛋白在绝大多数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相邻的正常黏膜组织。MMP14蛋白表达与MMP14基因表达基本是一致的。MMP14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与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组的术后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MP14蛋白在喉癌的侵袭中可能只起一定的作用,但在喉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