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谢健  黄明霞 《中医药学刊》2004,22(3):398-399
慢性肺心病急性期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诊断总属本虚标实,以肺、心、脾、肾等脏气虚损为其本.由虚而生痰、酿瘀、水湿停聚为其标,痰、瘀是贯穿病程始终的病理因素,且随病程延长而加重。认为。肺心病急性期复感外邪,痰邪郁肺(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咳喘、水肿(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故强调。治疗应按急则治标、标本兼治的原则,指出清肺化痰、清热解毒与加强抗感染密切配合是抢救呼吸衰竭的基本治法和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赵淳教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经验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肺心病急性期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诊断总属本虚标实,以肺、心、脾、肾等脏气虚损为其本,由虚而生痰、酿瘀、水湿停聚为其标,痰、瘀是贯穿病程始终的病理因素,且随病程延长而加重.认为,肺心病急性期复感外邪,痰邪郁肺(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咳喘、水肿(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故强调,治疗应按急则治标、标本兼治的原则,指出清肺化痰、清热解毒与加强抗感染密切配合是抢救呼吸衰竭的基本治法和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试论慢性肺心病以瘀为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伟 《新中医》2001,33(2):6-7
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的难治证之一,认为在肺心病痰瘀虚交互错杂的基础上,以“瘀”为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病机,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基础,或豁痰、补虚、清热等法。  相似文献   

4.
"脏虚络痹"是导师邱幸凡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体验总结出来的一种指导临床辨治慢性病和老年病的病机理论。2型糖尿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衡,变生郁痰瘀浊,致使五脏六腑气血津精功能的全面紊乱,为中医消渴病范畴,属临床慢性病、老年病,我们认为"脏虚络痹"是其基本病机,其中脏虚为本,络痹为标。脏虚是以肺脾肾气阴两虚为主之五脏虚衰;络痹为痰瘀阻络为主之络脉郁滞。2型糖尿病的形成与发展是脏虚与络痹,标与本相互作用的结果。虚、瘀、痰三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终致多脏受累,形成消渴。  相似文献   

5.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张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正虚痰瘀,以肺、心、脾、肾等脏亏虚为本,痰浊、水饮、瘀血为标,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提出标本同治、正邪兼顾的治则,并创经验方"补肺化痰益心汤"治疗阴虚痰浊或痰瘀证患者,临床随症加减,疗效理想.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王家琳  李桂珍 《河南中医》1996,16(5):295-296
痰瘀同治肺心病的体会王家琳李桂珍翁敏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30061)主题词肺心病/中医药疗法祛痰祛瘀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一种典型的“痰瘀同病”证,要想消除肺心病患者咳、喘、痰的临床症状,必须改变肺部和体内瘀血的病理状况,因此痰瘀同治肺心病是治...  相似文献   

7.
从肺论治心系病证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系病证是指心脉痹阻不通所引起的病证,其病位在心,由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所致,包括了祖国医学中的胸痹、真心痛、阙阴痛、心悸、怔忡等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风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中医诊治心系病症时,根据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并非单从心脏本身着眼,认为心与其他四脏生理病理及病证密切相关,健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易迁延反复。导师认为风、热、痰、瘀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痰瘀互结为反复发作之关键,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辨治重在辨标本缓急、虚实轻重、热毒痰瘀孰轻孰重,以判断疾病之转机,并结合小儿自身体质因素,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肺胀”、“咳喘”、“痰饮”、“心悸”、“水肿”等病之范畴。笔者从整理诊治的105例完整病历资料来分析肺心病的病机为邪正相兼,虚实夹杂,正虚邪实,多脏受累,诸邪相合;本虚标实夹痰夹瘀。以本虚标实夹痰夹瘀这一病机贯穿本病的始终,以正虚邪实,多脏受累,诸邪相合为本病的特点。在105例肺心病治法中始终以扶正祛邪兼活血祛痰法贯穿本病的始终,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理论认为儿童哮喘以痰瘀为夙根,与肺脾肾三脏不足密切相关。而痰瘀为有形阴邪,必因阳不化气、水停血滞而成,认为儿童哮喘应有脏腑阳气虚损的病理基础;加之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处于以阳气为主导的生长发育阶段,易受外邪、饮食因素影响,造成阳气亏耗;或因先天禀赋不足,生而阳气本虚。肺是哮喘的直接核心病位,阳气虚者在于肺也,认为肺阳虚是儿童哮喘发病的基本病机,也是痰瘀形成的重要原因。随着病程延长,病理产物逐渐产生、积聚,终致痰瘀胶结,形成"肺阳亏虚-气血津液失常-痰瘀伏肺"的动态病机演变过程,三者互为因果贯穿于儿童哮喘始终,是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