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并测定其序列,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GDH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根据GDH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DH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比较不同分离株GDH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GDH基因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T-GDH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DH基因全长1 329 bp,编码442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的FCQ27、K1株GD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少量的差异.结论克隆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DH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的GDH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FCC1/HN)株HRP-Ⅲ基因序列,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HRP-Ⅲ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HRP-Ⅲ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HRP-Ⅲ基因。通过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HRP-Ⅲ。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HRP-Ⅲ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HRP-Ⅲ基因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cDNA3-HRP-Ⅲ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HRP-Ⅲ基因全长802bp包含一个内含子,编码22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的Itg2,FC27及IMTM22株HRP-Ⅲ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 成功克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HRP-Ⅲ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离表明,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的HRP-Ⅲ基因序列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FCC1/HN)株HRP-I基因序列,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HRP-I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根据HRP-Ⅲ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HRP-I基因.通过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HRP-I.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HRP-Ⅲ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HRP-I基因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cDNA3-HRP-Ⅲ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HRP-Ⅲ基因全长802bp,包含一个内含子,编码22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的Itg2、FC27及IMTM22株HRP-Ⅲ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成功克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HRP-Ⅲ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的HRP-Ⅲ基因序列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l/HN)侧翼核酸内切酶-1(FEN-1)基因序列,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FEN-1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FEN-1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FEN-1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T-FEN-1。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应用DNAMAN分析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FEN-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FEN-1基因序列,基因全长1947bp,A T含量为56%,G C含量为44%。酶切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MD18-T-FEN-1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Gambia株和3D7株的FEN-1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 成功克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FEN-1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已报道各株的FEN-1基因序列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FCC1/HN)株ABRA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ABRA;测定ABRA基因序列,并了解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ABRA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ABRA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的DNA中扩增ABRA基因,将ABRA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用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的重 质粒阳性克隆。以正确的重组质粒为模板,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ABRA基因序列,应用软件辅助分析ABRA序列及进行同生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ABRA基因;经双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的pcDNA3-ABRA重组质粒。测序表明,FCC1/HN株ABRA基因大小为2220bp,编码739个氨基酸。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Camp,3D7,FC27株ABRA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主要在C-端存在少量不同;FCR3株与以上4株ABRA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相比,只有少量的氨基酸替换。结论 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获取ABRA基因,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ABRA,并测定了FCC1/HN株ABRA基因的序列;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ABRA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侧翼核酸内切酶 1(FEN 1)基因序列,比较 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FEN 1基因序列的差异。 方法 根据 FEN 1 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 1 对引物,应用 PCR技术从 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FEN 1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 T FEN 1。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应用DNAMAN分析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FEN 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 FCC1/HN株FEN 1基因序列,基因全长1 947 bp,A+T含量为56%,G+C含量为44%。酶切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MD18 T FEN 1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Gambia株和3D7株的FEN 1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 成功克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FEN 1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已报道各株的FEN 1基因序列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RCC1/HN株)STARP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STARP;分析STARP基因结构,并了解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STARP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STARP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用PCR技术从R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两个部分序列重叠的STARP基因片段;将两基因片段分别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重组质粒阳性克隆;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应用软件辅助分析基因结构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分别PCR扩增获得1078bp,1092bp的两个STARP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质粒;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T9/96株STAR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92.2%;推测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9%;在STARP蛋白中部重复区推测有多个明显的抗原表位区段。结论 从FCC1/HN株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中获取STARP基因,并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STARP;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STARP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HN)环状体感染红细胞表面抗原 (RESA)基因 3′端部分基因序列 ,比较FCC1/HN与国外分离株RESA序列的差异。 [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RESA基因 3′端部分序列 ,将其克隆入pMD18 T载体。阳性重组克隆经酶切及PCR鉴定后 ,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 ,并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基因结构和同源性分析。 [结果 ]用PCR成功扩增出约 846bp的RESA基因特定片段 ,阳性克隆经酶切及PCR扩增确定。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FC2 7,PaloAlto ,NF7株RESA基因序列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结论 ]确定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RESA基因 3′端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 ,FCC1/HN株RESA序列与其他分离株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扩增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己糖激酶(HK)编码基因,构建其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测定其序列,比较它及它推导的蛋白质与恶性疟原虫其他株和人之间的差异。方法用PCR方法从FCC1/HN株基因组中扩增HK基因;将它分别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 )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分别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和JM109感受态细菌;经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阳性重组克隆,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其序列,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K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HK基因,大小为1482bp,编码493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3D7株完全相同.与K1株的同源性高达99.8%,但与人的4型HK的同源性只有23.2%~26.6%。结论获得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HK基因,成功构建了其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并测定了其序列;恶性疟原虫的HK在不同的分离株间高度保守,但与人的同源性很低.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CQS)Pfmdrl和Cgl全基因编码区克隆入测序载体,测定其序列,为以后研究其为疟原虫耐药性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扩增技术,分3个片段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Pfmdrl全基因编码序列;分2个片段特异扩增Cgl基因编码序列。扩增产物经纯化回收后,T-A克隆入测序载体pMD18-T,转化大肠杆菌(E.coli)jm109,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测定。结果:CQS FCC1/HN株Pfmdrl基因序列与CQS Fc27株同源性高,全长4248bp,编码1415个氨基酸;测得Cgl基因全长为2820bp,编码939个氨基酸,存在串联α重复序列。结论:恶性疟原虫FCC1/HN(CQS)株Pfmdrl和Cgl全基因编码序列的测定,为以后研究耐药性虫株的上述基因以及它们与疟原虫耐药性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扩增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己糖激酶(HK)编码基因,构建其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测定其序列,比较它及它推导的蛋白质与恶性疟原虫其他株和人之间的差异。 方法 用PCR方法从FCC1/HN株基因组中扩增HK基因;将它分别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 )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分别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和JM109感受态细菌;经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阳性重组克隆,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其序列,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K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HK基因,大小为1482 bp,编码493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3D7株完全相同,与K1株的同源性高达99.8%,但与人的4型HK的同源性只有23.2%~26.6%。 结论 获得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HK基因,成功构建了其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并测定了其序列;恶性疟原虫的HK在不同的分离株间高度保守,但与人的同源性很低,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FCC1/HN)株红细胞膜相关巨大蛋白(Pf332)部分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测定Pf332基因序列,了解FCC1/HN株与3D7、Palo Alto株Pf332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已知Pf33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f332基因片段;将Pf332部分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转化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DNA经酶切、PCR扩增鉴定,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辅助分析Pf332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Pf332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的pcDNA3-Pf332重组质粒。测序表明,获得的FCC1/HN株Pf332基因片段大小为1260bp,编码420个氨基酸残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3D7、Palo Alto株间Pf332基因片段编码的氨基酸残基中分别有1个、15个位点不同。结论 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获取Pf332基因片段,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f332;FCC1/HN与3D7株间比FCC1/HN与Palo Alto株间的Pf33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  相似文献   

13.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f12基因体外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f12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Pf12,测定Pf12基因序列,并为FCC1/HN株Pf12的体外表达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f12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用BamHI XhoI双酶切,定向克隆入pET28α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再用BamHI XhoI酶切及PCR扩增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序列测定,并应用PCGENE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预测抗原表位。结果:筛选出编码FCC1/HN株Pf12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Pf12重组质粒的构建,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f12基因的体外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FCC1/HN)株膜相关钙结合蛋白(Pfs40)基因编码区的原核表达载体,测定Pfs40基因编码区的序列,了解该虫株与其它虫株Pfs40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Pfs40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fs40基因编码区;EcoRV酶切鉴定PCR产物;将Pfs40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于卡那阳性LB培养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酶切,PCR扩增鉴定;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应用软件对Pfs40核苷酸及推测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PCR扩增获得1032bp的Pfs40基因,EcoRV酶切表明扩增产物正确;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7G89株Pfs40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5%,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1%。Pfs40理论蛋白质有5个钙结合区EF-hand结构;4个明显的抗原表位区段。结论 从恶性疟原虫基因的DNA中获取Pfs40基因,并成功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fs40基因编码区的原核表达载体;FCC1/HN株与7G8株Pfs40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 (CQS)Pfmdr1和Cg1全基因编码区克隆入测序载体 ,测定其序列 ,为以后研究其与疟原虫耐药性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PCR扩增技术 ,分 3个片段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 ,特异扩增Pfmdr1全基因编码序列 ;分 2个片段特异扩增Cg1全基因编码序列。扩增产物经纯化回收后 ,T -A克隆入测序载体 pMD18-T ,转化大肠杆菌 (E coli)JM 10 9,筛选阳性克隆 ,并进行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 ,获得阳性重组质粒 ,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测定。结果 CQSFCC1/HN株Pfmdr1基因序列与CQSFc2 7株同源性高 ,全长 4 2 4 8bp ,编码 14 15个氨基酸 ;测得Cg1基因全长为 2 82 0bp ,编码 939个氨基酸 ,存在串联α重复序列。 结论 恶性疟原虫FCC1/HN(CQS)株Pfmdr1和Cg1全基因编码序列的测定 ,为以后研究耐药性虫株的上述基因以及它们与疟原虫耐药性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1基因2~5编码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SP1,为FCC1/HN株MSP1的体外表达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对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FCC1/HN)基因组DNAMSP1第2~5区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Xhol和Aaal双酶切然后定向克隆入pcDNA3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G1.再用相同内切酶酶切和PCR扩增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出编码FCC1/HN株MSP1第2~5区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SP1。结论编码FCC1/HN株MSPI第2~5区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SP1的构建,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1的体外表达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HN)株糖酵解醛缩酶 (ALD)编码区基因。 方法 利用已知ALD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从基因组DNA中用PCR扩增ALD基因,将其克隆入pQE30载体,阳性克隆经酶切鉴定后测序,在此基础上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M15进行表达。 结果 PCR扩增后获得特异性扩增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我国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恶性疟原虫3D7株ALD基因序列完全相同。重组融合蛋白通过镍 次氮基三乙酸(NiNTA)亲和层析及阳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 结论 我国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文献报道的恶性疟原虫3D7株ALD编码区基因序列相同,该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扩增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的丙酮酸激酶 (PK)的编码基因 ,构建其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测定其序列 ,并了解它及它推导的蛋白质与恶性疟原虫 3D7和人PK基因之间的差异。 方法 根据 3D7的PK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用PCR从FCC1/HN株基因组中扩增PK基因 ;将它分别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 4T 1和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分别转化大肠杆菌JM 10 9感受态细菌 ;经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阳性重组克隆 ,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其序列 ,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K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 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PK基因 ,大小为 2 2 3 5bp ,编码 744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 3D7的同源性高达 99.9% ,与约氏疟原虫的同源性为 70 .2 % ,但与弓形虫和人的PK的同源性分别只有 2 0 .9%和 2 1.6%~ 2 5 .4%。 结论 从FCC1/HN株基因组中获取了PK基因 ,成功构建了其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 ,并测定了其序列 ;它与 3D7的PK高度同源 ,但与人的PK基因同源性很低 ,可能是一个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我国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谷氨酸富集蛋白(GARP),丝氨酸重复抗原(SERA)和裂殖子表面蛋白1(MSA1)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ARP,SERA和MSA1基因片段,分别插入到测序载体上进行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辅助分析3种抗原基因的结构及3种抗原在不同恶性疟原虫株间的分化情况。结果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ARP基因全长2263bp,编码682个氨基酸残茯,谷氨酸占23.61%,包含5个典型的氨基酸重复序列;SERA基因全长3448bp,编码995个氨基酸残基,丝氨酸含量为10.65%,包含1个连续32个丝氨酸(S)残基的序列;MSA1基因全长5085bp,编码1694个氨基酸残基,MSWA1的氨基酸序列符合MAD20特征。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3D7,FC27株GWARP的序列差异主要集中于C-末端;FCC1/HN株与FCR3,3D7,FCBR,Hondulas-1株SERA的序列差异主要集中于N-端,FCC1/HN株与MAD2,3D7,HN1,HN2,FC27,RO-71RO-33,CAMP和Palo-alto株MSA1的同源性高,K1和WELLCOME株MSA1的同源性高,各分离株MSA1的序列差异主要处于第2至16分区。结论 了解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ARP,SERA和MSA1的初级结构及其编码基因结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GARP和SERA的氨基酸序列差异集中于特定区段,FCC1/HN株MSA1不同分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分离株MSA1的对应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AMA-1、Pfs230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 (FCC1/HN)株裂殖子顶端膜抗原 1(AMA - 1)基因和Pfs2 30基因序列 ,并分别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根据AMA - 1基因已知序列合成一对引物 ,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AMA - 1基因 ,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pcDNA3 -AMA - 1。根据Pfs2 30基因已知序列合成七对引物 ,分 7段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fs2 30基因 ,并分别将扩增片段插入pMD - 18T测序载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克隆的AMA -1、Pfs2 30基因序列 ,应用DNAstar软件辅助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恶性疟原虫FCC1/HN株AMA - 1和Pfs2 30基因片段。恶性疟原虫FCC1/HN株AMA - 1基因全长 186 9bp ,无内含子 ,编码 6 2 2个氨基酸残基 ,不存在氨基酸重复序列 ,相对分子量约 72 0 4 5kDa ;Pfs2 30基因全长 94 35bp ,无内含子 ,编码 314 4个氨基酸残基 ,分子量为36 4 36kDa。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FC2 7、7G8、CAMP、FCR3、Thai -Tn、3D7、FVO、KF1916、CMP1、HB3、K1和V1株AMA - 1的同源性在 94 9%以上 ,各株间有 5 3个位置相同的氨基酸残基替代位点 ,并且发生替代的氨基酸残基具二态性。FCC1/HN株分别比 3D7、7G8株Pfs2 30抗原多 9、10个氨基酸残基 ,三个分离株有 2 8个氨基酸替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