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构建中医临床评价体系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建立在严谨、科学基础上的中国临床研究评价,是中国医药研究发展之重心,应用循证医学构建中医临床研究评价体系,其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包括中医临床研究评介中心,通过中医药虚拟网络连接,协作开放,资源成果共享的完整体系,科学、系统地评价中医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疗法的临床疗效,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多层的服务于政府职能部门,国内外中医临床和科研机构,企业、个人,其发展的思路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从中医药的临床优势和特点出发,应用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及信息技术在内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充分反映了中医药临床疗效优势的综合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标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同时开展中医药临床评价中心和数据库(Database)的建设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选择有代表性的重大疾病,疑难疾病及其相关中医证候为示范,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系统,科学地开展中医临床评价体系的研究。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正>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民间医药的认识我国民间医药源远流长,不仅是中医药学形成的重要来源,而且不断丰富着中医药学的内容。加强民间医药工作,做好民间医药挖掘整理和总结利用,对于丰富中医药诊疗技术,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将中医药原创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具重要意义。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中医药机构要把民间医药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中医药"六位一体"全面发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理念与实践而形成的复杂科学体系,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今,中医药学在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中医药优势,为实现健康中国梦作出历史性贡献,大力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中药新药研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学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具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是其发展的一个瓶颈。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必须坚持三原则:我主人随原则,多学科研究原则,辩证的否定原则。这对于客观、全面地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对提高中医药学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完善中医药疗效评定标准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经千载更光辉——促进中医药在新世纪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靖 《中医杂志》2001,42(1):5-7
随着世纪之钟的敲响,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和蓬勃发展的中医药事业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迈入了新纪元。回顾过去,20世纪的中医药经历了沧桑之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20年来,中医药事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生机与活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医药的法律地位、科学地位得到确立;由各级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科形成的中医医疗网络在防病治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基本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及中药的开发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6.
临床疗效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循证医学的产生为中医药临床疗效研究证据的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但由于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与现代医学存在明显差异,在中西医结合诊疗环境下开展中医药干预临床疗效评价面临重大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探索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一体化方法策略;并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特征,探索构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4R”体系(eRCT-pRCT-REGOS-RCDOS),形成系统化的科学问题解决路径,开展创新临床研究,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医院是为广大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以及健康服务的主要机构和场所,也是继承与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保证。从各方面加强中医院的建设,是增强中医药的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积极参与"新医改",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做好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建设好中医院对于发挥中医优势,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继承和创新中医药学,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应从八个主要方面着重建设好中医院,推进中医药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学的临床疗效是其长期存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基础。在中医药国际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医药学对外传播与交流的深入,中医药学的临床疗效评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相信中医药学的干预手段对治病有效的同时,质疑当前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是否科学。这种质疑已经使中医药学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建立符合中医药学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随之成为当务之急[1]。1建立中医药学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难点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不是一个新问题,任何医学治疗手段的诞生之日就必须面对临床疗效的评价问题。“中医药学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提出是因为现代医学的疗效评价体系不能全面反映中医药学干预方法的临床疗效,而构建中医药学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存在着几个难点。  相似文献   

9.
推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协同发展,促进医学科学体系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推进中医药创新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运用中国所具有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共同发展的历史积累和独特经验,以及现代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药学蕴含的生命科学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学体系的同时,争取在与中医药科学内涵相关的若干问题上取得突破;加强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的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诠释中医药理论,并指导创新药物的开发;探索建立系统和综合的医学方法学体系,对个体生命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转归过程进行认知和干预,促进中西医药学的优势互  相似文献   

10.
<正>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民间医药的认识。源,而且不断丰富着中医药学的内容。加强民间医药工作,做好民间医药挖掘整理和总结利用,对于丰富中医药诊疗技术,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将中医药原创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药现代化战略实施20年来,在中药基础理论、物质基础、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体内过程、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推动了中医药科学内涵的诠释,支撑了中药产业发展,推动了中医药国际化进展。  相似文献   

12.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consum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he safety of TCM has dramatic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and concern of the public. Here, we review previous studies, which focused mainly on the toxicity of toxic TCM and the interpretations for combination, to elaborate on advances and important issues existing in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TCM, aim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advice for the clinical use. Moreover, we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a saf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CM based on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oxicity, which integrates new toxicity testing strategy and is launch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CM theories in future researches.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在人类健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如何科学的回答中药安全性问题需要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案。基于数学模型和定量药理学研究思路,提出中药风险评估的新策略,即中药定量毒理学。中药定量毒理学基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毒理学实验方法与定量药理学研究方法之间的相似性,对致毒关键要素、毒性物质及毒性机制进行系统评价,建立数学模型,为药品监管及临床应用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中药质量评控体系及安全用药方案。中药定量毒理学基于现代中药毒性认知,将为中药安全性和风险防控对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为中医药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护航。  相似文献   

14.
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中药国际化、产业化的关键,通过中药有效性-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关联链辨识质量标志成分,将化学物质与临床疗效关联,以此评价中药有效性、安全性,实现中药整体质量评价。从中药质量评价体系发展历程出发,对围绕中药性状的传统质量评价模式及活性成分的现代质量评价模式进行分析,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与多学科内容有机结合,探讨Q-Marker质量评价模式的建立,提出创新方法导入中药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有证候模型实现了中医病因病机层面研究的突破,但忽略了体质与病证的相关性,导致了病证的多样化,难以体现中医证候的内涵。本课题组构想体质-病-证三位一体动物模型,通过体质因素和量表的引入,可纯化造模因素、控制病证多样化、量化诊断和评价体系,为中医证侯模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开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是制约着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今的疗效评价方法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陷,无法做到既体现中医特色,又提高中医药诊疗标准的普遍性,全面、系统、科学、客观反应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所以亟待构建科学、系统地反映中医诊疗特色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分别讨论了中医药研究现行的疗效评价方法的弊端,提出引入模糊数学,进行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对结构复杂、又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考虑各层次之间和内部的相互作用大小及对总体的影响,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评价,创新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促进中医药疗效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数学创新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是制约着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今的疗效评价方法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陷,无法做到既体现中医特色,又提高中医药诊疗标准的普遍性,全面、系统、科学、客观反应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所以亟待构建科学、系统地反映中医诊疗特色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分别讨论了中医药研究现行的疗效评价方法的弊端,提出引入模糊数学,进行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对结构复杂、又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考虑各层次之间和内部的相互作用大小及对总体的影响,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评价,创新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促进中医药疗效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医诊断量化研究的进程与症结,通过对中医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理论与人体功能态模型涵义的深入分析与阐述,认为中医诊断量化研究的途径应以中医学本身的方法论与认识论作为基础,所有的中医科学研究要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现代科学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结合起来,并把量化了的每一种信息放进人体功能态模型内进行定性归位,放在整体内去考量,才能和中医的临床相结合,才能符合中医的理法方药,才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药质量是中药安全有效的保障,中药质量关乎国民生命健康,也关乎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往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模式难以满足中药复杂体系的质量控制要求,需要在理论、模式、技术方法和研究路径上实现质的突破。在对中药复杂体系和产业特点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现实问题,提出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策略。以此建立与中药临床效用密切关联、特有专属、整体评价和面向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并为行业监管提供科学、有效的“监管工具”,对于提高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药指纹图谱是在中医药的基础理论指导下,针对中药的品种和质量,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建立客观、整体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综述了近年来延胡索原药材、饮片(醋炙)、止痛剂型、及其不同混淆品的指纹图谱技术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延胡索指纹图谱技术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及为延胡索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