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严重混合痔的临床价值。选择290例Ⅲ、Ⅳ期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TST联合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组(TST+硬化剂组)和常规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组(PPH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如肛门狭窄、出血、肛门坠胀感、尿潴留)等。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T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治疗环状混合痔可以实现两种方法的优势互补,弥补单纯PPH的不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消痔灵注射辅助PPH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72例分成治疗组(36例):采用消痔灵注射辅助PPH术,对照组(36例):采用单纯PPH.观察两组术前、术后7 d、15 d、1个月、6个月排便费力、便后肛门坠胀感、肛门阻塞感症状,并评分;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肛门坠胀、肛门疼痛、排尿障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疗效、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在预防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出血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痔灵注射辅助PPH临床疗效肯定,术后出血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牵开式"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传统手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内痔和混合痔患者58例,根据患者住院号末尾数字进行分组,其中28例奇数者实施创新设计的"牵开式"改良PPH术(改良组),30例偶数者行传统PPH术(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2.5±9.8)min、(8.6±2.1)ml和(2.8±0.7)天,传统组分别为(40.6±8.7)min、(13.5±4.5)ml和(3.3±0.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17.86%和2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便血、肛门水肿及肛门坠胀感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改良组术后第1、3、7天各项并发症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其中两组术后第1、3天各项并发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复发等远期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100.0%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开式"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痔安全而有效,与传统手术比较,操作空间大,术野暴露好,术后并发症轻,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闭合性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改善。选取2018年1—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开放性痔切除术,观察组采用PPH联合闭合性痔切除术,分析两组手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0.67±8.43)mL、手术时间(26.39±3.70)min、住院时间(5.38±1.69)d、切口愈合时间(12.37±2.21)d,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 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DFG、VEGF、bF 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d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5例、复发2例,发生率分别为12.50%、5.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16例、复发9例,发生率分别为40.00%、2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PH联合闭合性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重度痔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外剥内扎术,观察组使用PPH术。比较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PH治疗重度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自动痔套扎(RPH)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Ⅱ度和Ⅲ度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3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Ⅱ度和Ⅲ度内痔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痔结扎组、RPH组、RPH+硬化剂注射组,每组各52例,3组分别行痔结扎术、RPH术、RPH+硬化剂注射术。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痔块脱落时间、术后出血、术后肛门坠胀、术后肛缘水肿、术后肛门狭窄等指标。结果 3组病人有效率均达100%。痔结扎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痔块脱落时间方面分别为(34.13±5.80)分钟、(8.65±0.96)天和(5.94±0.46)天,RPH组分别为(22.81±1.95)分钟、(6.58±0.75)天、(8.02±0.43)天,RPH+硬化剂注射组分别为(23.73±2.02)分钟、(6.46±0.75)天、(8.00±0.56)天,RPH及RPH+硬化剂注射组与痔结扎组比较,痔块脱落时间延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痔结扎组术后出血为(177.40±30.45)ml, RPH组为(105.44±15.92)ml, RPH+硬化剂注射组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重度痔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度痔患者2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治疗组予以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c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外剥内扎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31.54±8.34)min,术中出血量(23.14±8.24)ml,创口愈合时间(10.64±3.76)d,术后仅1例(0.93%)发生切口感染,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47.22±11.05)min,术中出血量(38.17±13.52)ml,创口愈合时间(21.80±3.95)d,术后24 h尿潴留率5.56%(6/108)、排便困难发生率3.70%(4/108)及切口感染率6.48%(7/108)(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PH治疗重度痔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外剥内扎治疗法,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重度脱垂性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54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组进行PPH(治疗组)和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治疗,每组177例,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指数、肛门功能测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原有症状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3.5±3.2)与(26.6±6.3)min、(7.0±2.5)与(24.0±8.0)d和(3.0±1.0)与(10.5±3.5)d,两组比较,(P<0.01)。术后疼痛指数治疗组(2.3±1.2)明显低于对照组(7.7±1.1)(P<0.01);治疗组肛门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肛管压力测定治疗组手术前后无变化;而对照组术后明显降低(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除肛缘外残留皮赘发生率治疗组(7.9%)较对照组(4.5%)增多(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PH在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但长期疗效尚需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9.
赵智勇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150-151
目的:探讨重度痔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PPH)与Mi l l i gan-Morgan切除术(MMH)对其临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重度痔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一组行PPH切除术治疗重度痔(P组);另一组行MMH术治疗重度痔(M组),每组病例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住院及伤口愈合时间,近期、远期并发症等。结果:PPH组患者其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MMH组(P<0.05),无效率显著低于MMH组(P<0.05);PPH组手术和住院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1.63±43.27mi n、3.0±1.24mi n和8.5±1.5mi n,显著短于MMH组(P<0.05),而MMH组住院总费用为5682.0±1068.0元,显著低于PPH组(P<0.01);PPH术后远期总并发症率为13.33%,显著低于MMH组(P<0.05);两组术后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PH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远期并发症少,适合重度痔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探讨1%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Ⅱ~Ⅳ度痔病(HD)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混合痔(Ⅱ~Ⅳ度内痔)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取1%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术联合外剥内扎术,对照组采取消痔灵硬化剂注射术联合外剥内扎术,两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均一致。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肛门功能、复发情况。(1)手术中,治疗组的硬化剂用量、注射总量和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2)在术后疼痛、出血程度、肛门坠胀感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前者术后无一例发生大出血,而两者在排便、排尿困难和肛缘水肿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愈合时,两组相比术前均出现Wexner评分升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出现急便感的比例更低(P<0.05);(4)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更高(P<0.05),住院及愈合时间接近(P均>0.05),且短期(6个月)内的复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PPH与Milligan-Morgan手术治疗重度痔的疗效。方法:将130例重度痔患者半随机分为治疗组(PPH)和对照组(Milligan-Morgan术),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有效率和术后近期及6~24个月后并发症、肛门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肛缘水肿、出血等)低于对照组(P〈0.01),肛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术后肛门坠胀、下腹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24个月肛门狭窄、瘙痒和残留皮赘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治疗重度脱垂痔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Milligan—Morgan手术,但费用较大,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痔上黏膜套扎术(RPH)加聚桂醇注射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应用RPH加内痔聚桂醇注射治疗28例痔患者,其中混合痔13例,内痔15例。平均手术时间30min,平均住院时间3~5d。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症状改善,无感染、大出血、肛缘水肿、肛门狭窄、肛门溢液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RPH加内痔聚桂醇注射治疗痔疗效好、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出血性痔的疗效。方法:将122例出血性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疼痛、肛门坠胀、尿潴留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6.95±3.37)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41.87±13.10) min],术中出血量[(9.31±2.75)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2.67±5.29) mL],术后创面愈合时间[(3.43±2.02) d]明显短于对照组[(7.32±1.62) d],术后出血、疼痛、肛门坠胀、尿潴留发生率以及复发率(0,12.9%,0,8.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71.7%,46.7%,20.0%,10.0%),P<0.05。结论:与PPH相比,射频消融术治疗出血性痔效果更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更少,痛苦小,复发率更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内镜下聚桂醇硬化与外科手术治疗痔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痔病病人93例,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采用聚桂醇硬化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外科外剥内扎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观感受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44例完成随访,治愈21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42例完成随访,治愈23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病人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和Vaizey大便失禁评分量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28.57%,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聚桂醇硬化与外科结扎手术治疗痔的短期疗效相当,但其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在重度混合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度混合痔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PPH术)与观察组(行PPH联合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每组各59例。比较两组手术疗效以及术后1 d、3 d、7 d的疼痛水平,采用肛肠压力检测仪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的肛管直肠压水平,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1%)高于对照组(8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VAS评分为(1.08±0.97)分,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管舒张压(1.93±1.56)k Pa低于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压(19.56±2.68)k P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排便障碍发生率(5.08%)低于对照组(1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联合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总体效果良好,未加重患者术后疼痛,且能较好的保持肛门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PH术与Milligan-Morgan术对环状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环状痔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PH术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Milligan-Morgan术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状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问卷调查中的便血、疼痛、脱出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在便血、脱出及总分方面评分分别为(0.18±0.39)分VS(0.05±0.23)分,(0.41±0.58分)VS(0.16±0.39)分和(0.84±0.97)分VS(0.53±0.8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4、0.953、0.893,P0.05),观察组疼痛症状评分为(0.24±0.42)分VS(0.31±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疼痛、下腹不适、肛门坠胀的发生率分别为8%VS 42%,14%VS 0,和24%VS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2、7.231、7.194,P0.05);在水肿、尿潴留、术后复发、术后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8、0.942、0.924、0.894,P0.05)。结论PPH手术方式是一种治疗痔的新技术,治疗效果良好,但是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高,需要较为严格的临床适应证,仍需临床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采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器(TST)治疗重度脱垂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Ⅲ期-Ⅳ期混合痔及内痔患者实施TST手术与痔上黏膜环形切除吻合术(PPH)60例进行手术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ST方法较PPH有更少的术中出血(P<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PS)显示TST组和PPH组分别为1~3分和4~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肛管静息压及直肠静息压无明显差异(P>0.05),达到手术的疗效标准。术后随访6个月,没有肛门狭窄及肛门直肠吻合口感染或肛周脓肿发生,未见痔核脱垂及其它病理征候。结论 TST治疗重度混合痔总体效果与PPH相当,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及低并发症,但有更少出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将12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聚桂醇硬化注射,对照组给予消痔灵硬化注射,对比两组总体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肛门坠胀感、肛门疼痛、肛门狭窄、黏膜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优于消痔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比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42例重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ST治疗组258例,PPH治疗组284例,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3个月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ST组手术时间[(20.6±4.7)min]和术后住院时间[(2.9±0.5)d]明显短于PPH组[(26.4±6.3)min和(3.5±0.7)d](均P〈0.05)。TST组和PPH组治愈率分别为96.5%(249/258)和95.4%(271/2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TST组患者术后疼痛、出血量、肛门坠胀感及尿潴留的评分值均明显低于PPH组(P〈0.01)。术后TST组无肛门狭窄发生,而PPH组有5例(1.8%)出现肛门狭窄(P〈0.01)。结论TST与PPH治疗重度内痔临床疗效均满意.但行TST的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改良与传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中重度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02—2016-11间于台山市中医院治疗的82例中重度痔患者。按术式不同分2组,各41例。对照组行传统PPH,观察组行改良PPH。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肛门失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PH比较,改良PPH治疗中重度痔,可有效减轻疼痛,防止肛门失禁,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