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16名护士,分别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于2012年4月-2012年10月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中,针对不同级别采取分层级考试制度,考核结束后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士的综合能力、工作质量、心理状况、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护士的综合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满意度均较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心理状况较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护理质量以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还可以降低护士的负面情绪,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ICU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将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考核制度,根据层级不同进行护理工作的管理与指导。比较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ICU护士的工作满意度、ICU护士的心理状态(焦虑评分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ICU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ICU护士的心理状态(SAS和SDS负情绪)较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明显好转,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护士临床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效提升临床的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层级管理模式提高ICU护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工作的30名护理人员,确保调查选中的30名护理工作者均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从2016年11月开始采取层级护理的模式。2016年11月之前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为对照组,之后采用层级管理模式为研究组。对比管理模式改变前后护理工作的质量评分以及ICU患者对护理效果的认可程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试验对比发现采取层级护理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ICU病房的管理,也更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有利于更有效地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值得全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在体检中心质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体检中心就职的40名护士,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观察组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管理满意度、职业倦怠、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质量、管理满意度、职业倦怠、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质控中施以鲶鱼效应不但可提升护理质量及管理满意度,且可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提升护士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文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在我院的ICU护士12名,2014年2月之前ICU护士采取传统护理模式,2014年2月之间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比开展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护士的工作质量、综合能力、心理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本院调查研究,层级管理护理之前护士的工作质量、综合能力、心理状况以及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层级护理管理之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ICU护士开展层级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护理质量以及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施前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后采用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2008年1月-2009年1月,选择高州市人民医院5个科室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与实施前护理质量作比较.每个病区护士按分管15~20例患者并分为2~3组,每组由不同级别的3名护士组成(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各1名).实施3个月评价效果.比较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前后病区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基础护理措施落实、健康教育知晓、护士的告知、治疗和回应信号灯及时性、主动巡视病房等护理项目,在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后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 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纠纷.护理核心制度中床边双人核对制度得以落实,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体现分层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6名护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原有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的护士均进行以人为本的专业化护理管理培训,优化护理操作、护理干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文书等,患者出院前进行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6.8±3.7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1%±5.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90.1±5.2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1.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马宁 《大家健康》2013,(14):169
目的:对于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给基础护理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10月,在我院病区随机选取6个病区,并随机分成两个组,其中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3个病区,设为观察组;实施常规的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3个病区,设为比对组。观察组内的每个病区,每3名护士为一组,包括全责护士、辅助护士和助理护士。每组护士负责护理患者(13±2)例,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观察组在病房的环境、三短五送六洁、掌握病情、健康教育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比对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宋萍  许小嫚 《海南医学》2015,(6):931-933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对关节创伤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关节外科工作的20名护士,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名。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护士给予分层次管理。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院感管理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对提高护士优质护理服务意识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护士不实施护理管理;观察组护士实施护理管理,对两组护士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士实施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2年9月~2013年3月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医院ICU科室,并结合护士的能力进行层级设置及制度培训和管理,并对进行层级护理模式下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护士综合能力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管理模式下综合护理能力、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ICU,有助于提高ICU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值得广泛运用于ICU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宫丽雁  刘艳红 《吉林医学》2014,(26):5967-5967
目的:对应用新型管理模式对新时期ICU病房护士实施工作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ICU护理人员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2例。调查其工作压力情况。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管理;采用新型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管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临床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护理工作人员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新型管理模式对新时期ICU病房护士实施工作管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层级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护士层级管理,构建层级管理组织,设立由科室护士长-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操作水平和对病情掌握程度。结果:实施层级管理模式,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操作水平和对病情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病区实行护士层级管理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水平的效果。方法:采用等组实验法设计,选取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在我科住院的10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施前住院的1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中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在不同管理模式下各项评价指标发生的例数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病区临床护理质量指标比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变化,并分析。结果:实行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后临床护理质量指标发生比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士层级管理可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求,有利于护士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保证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升服务水平,赢得患者满意,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ICU重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ICU重症患者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ICU重症患者则对其实行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应用护理质量监控进行管理,并对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与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技术考核、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据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均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相比于传统模式下的护理,护士分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合理的利用护理的人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让ICU重症患者更快恢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以及医院治疗的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医患和谐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科室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层级护理管理,另选取我院ICU科室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比较2组护理管理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97.5%,与对照组患者的82.5%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一种适合广泛应用与普及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进一步研究护理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的应用价值以及评价实施效果.方法 针对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46名护士实施层级管理方案,即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顺序.观察实施层级管理前与实施后的效果,比较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通过x2检验后发现,急诊科在实施层级管理后明显比实施前的效果更加明显,其护理措施良好率、基础措施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均得到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性提高,实施层级管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实施层级管理方案不但可以改善急诊护理的管理效果,也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针对急诊护理人员也可以有效地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护理人员遂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使护理工作合理分配,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责任困扰,因此层级管理的实施对急诊护理管理工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特需病房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在特需病房7名护士中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将其实施效果与2012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为临床护理管理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层级管理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目视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士层级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65名护士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层级培训,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分组,将采用常规管理方法的32名护士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将采用目视化管理的33护士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综合成绩、工作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基础操作、专业操作、理论考核以及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理文件管理、基础护理能力、病房管理能力以及整体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视化管理干预可提高重症监护室护士层级培训中的综合成绩和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潘虹  池成涛  刘殊双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51-1652
目的探讨小组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牡丹江市红旗医院自2010年10月逐步推行小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将全科护士进行相应的分组,将每个病区分2~3个责任小组,每组由1名责任组长和4~5名护士构成,护理人员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三个层级。护理组长负责本组护理质量的监督、检查和低年资护士的指导工作,从患者入院开始到住院期间的所有病情观察、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均由责任护士完成。结果临床上应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合乎现代先进护理模式。结论经过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增强了护士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护士及病患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