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下肢静脉造影的X线分析,认为下肢深静脉造影,能更加明确显示静脉病变的类型及范围、静脉瓣膜功能状况,为临床下肢静脉曲张成功手术提供术前保证。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12月的13例下肢静脉曲张所做的下肢静脉造影,年龄33岁至72岁,病程15年至30多年,主要临床表现:患肢肿胀,行走困难,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溃疡形成;我院一般采用顺行深静脉造影,既患者平卧于带电视的X线摄片床上,在患肢踝关节上方扎-血带,将50%至60%泛影葡胺用7号或9号头皮针作足部浅静脉穿刺造影。结果:本文的全部病例下肢静脉造影片上均显示清晰、分明的静脉全过程,有8例为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均为双下肢发病,以左侧重5例,右侧重3例,其中6例伴发小隐静脉曲张及2例伴发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2例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尚有3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左一右二例)。结论:结合有关资料,认为下肢静脉造影是一种安全、简便能清晰显示下肢静脉全过程的可靠检查方法,是临床获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成功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MSCT检查时浅静脉结扎止血带的不同方法对深静脉显示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64例需进行下肢静脉MS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组[A组(32例)行浅静脉全程结扎;B组(32例)行浅静脉半程结扎].测量下肢深静脉的显示范围、髂静脉水平管腔内的CT值,并对A、B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28例,B组26例纳入本研究.A组显示下肢深静脉的范围为(651.2 ±47.3) mm;B组为(842.4 ±56.4)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26,P<0.05).髂静脉水平管腔内CT值A组为(211.2±12.1) HU,B组为(228.8±6.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8,P<0.05).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2.672,P<0.05).结论 采用半程结扎浅静脉直接法进行MSCT检查时显示下肢深静脉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下肢静脉造影中深静脉的显示率,改善图像质量.方法 对67例(71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先后使用止血带束扎踝上浅静脉(单纯束扎法)和使用血压计臂带加压压迫曲张静脉(联合压迫法),再进行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 造影结果显示,单纯束扎法进行顺行造影中,深静脉显示率为64.79%;髂静脉图像优质率为36.62%;在联合压迫法顺行造影中,深静脉显示率为88.73%,髂静脉图像优质率为66.20%;两种方法造影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下肢静脉严重曲张患者中,使用血压计臂带加压压迫下肢曲张静脉部位后进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有助于下肢深静脉显示.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价值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MSCTA)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下肢静脉造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像学表现,利用评分法估计病变累积范围,同时结合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中正常3例,下肢静脉栓塞18例,其中左侧下肢静脉栓塞11例,右侧下肢静脉栓塞5例,双侧同时出现栓塞2例。正常下肢静脉MSCT造影表现为大隐静脉及股深静脉均显影良好,充盈饱满,管腔内密度均匀,无充盈缺损及狭窄,无侧支循环属支显示,髂外静脉及髂总静脉显示清楚,髂内静脉显示率较低。下肢静脉栓塞MSCT造影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变细、变窄或中断,梗阻段以上静脉血管不能显示,深浅静脉交通支明显增多,侧支循环开放,盆腔内静脉丛迂曲扩张。梗阻部位:股静脉16例,髂外静脉1例,髂总静脉1例。梗阻程度评分结果:≤5分12例,5.10分4例,≥10分2例。11例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证实血栓存在与MSCTV完全一致(100%)。结论经下肢静脉注射对比剂,能避免动脉伪影的干扰且可直接显像,多种重建技术可明确病灶的范围和程度,对侧支循环及交通支的精确显示是MSCTV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加压快速静滴法顺行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压快速静滴法顺行下肢静脉造影”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旨在提高下肢静脉病变的X线诊断率。方法:应用“加压快速静滴法顺行下肢静脉造影”,对87例103条下肢静脉进行了造影检查。结果:下肢静脉造影正常24条。下肢静脉造影异常79条。其中静脉逆流性疾病35条;静脉阻塞性疾病39条;静脉瘤样扩张性疾病5条。全部病例未出现假阳性,符合下肢静脉造影诊断标准。结论:“加压快速静滴法顺行下肢静脉造影”,是一种新的、改良后的下肢静脉造影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显影清晰、摄影从容、假阳性率低、实用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顺行性下肢静脉DSA造影中,提高髂静脉的显示率,改善影像质量。方法选取47例在常规下肢静脉造影中,髂静脉显示欠佳者,随即突破常规,嘱患者在常规DSA造影过程中,主动抬举患肢的方法,进行髂静脉采集;并对抬举前后两种方法造影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47例常规造影中,髂静脉显示欠佳者,采用抬举法后再次造影,37例髂静脉显影清晰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造影表现为,抬举患肢后,髂静脉显示呈窄底高峰的时间—密度曲线,平均可记录有效充盈影像7帧,髂静脉显示率较常规法提高了74.8%。两种造影方法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抬举法髂静脉DSA造影,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在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中有助于髂静脉的显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均行传统造影及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顺行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并通过手术中所见及术后随访评价术前检查的准确性。结果35例患者46条患肢术前两种造影方法均获成功,确诊率为100%,4条患肢为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0条患肢为股深静脉1度反流,25例2~3度反流,7例4度反流。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全程显影效果好,显影速度快,造影剂用量少,患者痛苦轻,确诊率高,对手术方案制定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腘静脉顺行穿刺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顺行穿刺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9例,经对侧股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使用骨科止血带加压成功穿刺腘静脉,15例顺行插管抽血栓,4例使用Amplatz血栓清除器(ATD)。结果:19例均获成功,栓塞血管复通达100%。临床症状消失,无症状性复发。结论:下肢静脉血栓中使用骨科止血带后可有效地提高顺行穿刺腘静脉成功率,是下肢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造影的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造影的X线影像表现,评价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38例全部采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用X线影像动态观察和数字摄片检查。结果:原发深静脉膜功能不全132例(55.46%)、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53例(22.27%)。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39例(16.39)。其他疾病14例(14.58%)。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在X线数字影像中能完整地记录静脉显示过程,同时能较清晰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位置和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 CT 血管成像在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检查意义。方法收集478例双侧下肢静脉造影 CT 扫描,分析检查方法和三维血管成像,了解下肢静脉解剖形态及曲张程度表现。结果478例956条下肢浅静脉血管成像,检出下肢浅静脉曲张704条肢体,其中,两侧下肢浅静脉曲张226例452条肢体;单左侧157例;单右侧95例,静脉曲张合并部分静脉栓塞45例。结论64层 CT 血管成像对诊断下肢静脉曲张及栓塞有较高诊断价值,为下肢静脉曲张等静脉病变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双介入溶栓疗法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效果和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方法 对24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其中17例行股静脉插管法,7例行股动脉插管法。平均尿激酶用量250万~500万U。结果 阻塞血管完全开通18例,部分开通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8%。结论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双介入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病理性穿静脉检测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0例(166条)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术前穿静脉超声造影检查与定位的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166条下肢,CDFI共检出穿静脉316条:其中穿静脉功能不全212条,穿静脉血栓4条;X线曲张浅静脉造影术共检出穿静脉347条;超声造影后检出穿静脉345条,其中穿静脉血栓4条;手术共结扎穿静脉350条。结果显示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穿静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浅静脉造影相当;但浅静脉造影却无法对穿静脉作准确体表标记。结论:超声造影结合多普勒检查是准确诊断和定位穿静脉功能不全的重要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患者共1696例,对其中2123条下肢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同时行逆行下肢静脉造影452条,对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123条下肢造影成功率为100%。其中正常静脉11条(0.52%),单纯性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409条(19.27%),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20条(52.76%),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302条(14.23%),先天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发育不全症15条(0.71%),深静脉血栓形成65条(3.06%),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4例条(0.66%),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187条(8.81%)。结论: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原发病因的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的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Budd-Chiari综合征(以下简称B-C综合征)作为门静脉高压的一种特殊类型已日益受到重视,对于以下腔静脉回流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例,临床上酷似下肢静脉曲张病,因而易被忽视而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错误,自1980年1月-1983年7月间,在我院经临床和静脉造影证实的13例B-C综合征中,6例曾在外院被误诊为下肢静脉曲张,其中2例作了大隐静脉结扎和剥脱手术,国内尚未见有类似病例的报导,本文介绍这6例误诊病例的和临床表现和X线造影所见,提出确定诊断的方法,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及后处理技术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临床怀疑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行直接法MSCT下肢静脉造影,并在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联合运用VR、MPR、MIP、CTVE、CPR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下肢浅静脉曲张60例,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股浅静脉双支7例,软组织肿瘤压迫胫腓静脉1例,腘窝囊肿压迫腘静脉1例,为临床手术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准确影像依据。结论:联合运用直接法MSCTV及后处理技术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45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X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病变顺行造影的X线表现,探讨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987年-1997年45例53条肢体,因下肢肿胀、静脉曲张、皮肤溃疡、行深静脉造影。结果:静脉完全阻塞4例、静脉内充盈缺损16例、静脉血管壁毛糙20例、静脉瓣功能不全5例,53条肢体阻塞端以前的静脉均扩张,深、浅静脉交通支开放20例。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是诊断下肢深静脉阻塞性病变。逆流性病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下肝静脉顺行造影检查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下肢静脉硕行性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8例例拟依为下肢静脉系统患者,行足背浅静脲穿剌作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结果:78例中、下肢静脉逆流笥疾病40例,静脉阻塞性疾病24例,迁天性静脉发育异常4例,正常10例。结论: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检查是确认下肢静脉疾病有主要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并对手术治疗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8.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顺行和逆行静脉造影观察-附2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肢静脉造影是了解静脉系统疾病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之一,对于明确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为以下肢静脉曲张和小腿色素沉着,溃疡为主要症状的若干病例作了下肢静脉造影,现就其中同时施行顺行和逆行造影的25例,27侧肢体的X线所见及其临床意义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是确定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疾病原因、程度和性质主要方法之一。它不仅可准确显示下肢静脉解剖,同时可直接显示血液动力学和瓣膜功能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总结120例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造影在诊断及治疗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疑诊为下肢静脉疾病的263例患者的327条肢体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静脉倒流性疾病148例,201条肢体;静脉阻塞性疾病110例,121条肢体;静脉畸形4例,4条肢体;血管瘤1例,1条肢体。结论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简捷、直观的诊断手段,为临床手术及药物治疗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