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糖的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
方法:对98例合并高血糖的肝癌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术前空腹血糖均控制在6.1~11.1 μmol/L,尿酮体(-);术中血糖控制在6.8~11.2 μmol/L;术后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98例均顺利施行了手术。手术恢复良好,仅发生切口感染7例(7.14%),肺部感染3例(3.06%),泌尿系感染3例(3.06%),腹腔脓肿1例(1.02%),肺部感染病例中1例(1.02%)合并酮症酸中毒。
结论:肝癌患者肝功异常可能诱发高血糖或加重原有糖尿病。对合并高血糖的患者,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支持,积极处理感染、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是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和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2004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4例肝胆管结石并肝脓肿和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组肝胆管结石并肝脓肿和胆管癌的发生率为0.58%(14/2 432),术前确诊5例(5/14,35.7%);另术中快速病检发现7例,术后病检发现2例。肿瘤切除7例(7/14,50.0%)。随访的5例行肿瘤切除者生存期均超过1年,其中1例存活5年3个月;4例非切除性姑息性手术分别存活1,6,7,13个月。
结论:有多年肝胆管结石病史患者合并肝脓肿时要考虑胆管癌的可能。早期诊断及早行肿瘤根治切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包虫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肝包虫病8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85例术前均诊断为肝包虫病。均采取手术治疗,全组均治愈。
结论:B超及CT检查,血清卡松尼试验阳性,即可确诊。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输血的预测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肝癌肝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癌肝切除输血的临床因素。
结果: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肝硬化程度,肿瘤直径,大血管侵犯,切肝段数,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这8个变量为输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并依次建立了Logistic回归预测输血的方程式。
结论:通过对肝癌病人术前输血影响因素的分析,预测输血的概率,从而对高输血概率的肝癌病人选择实施自体输血,可以有效减少异体输血导致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成人钝性肝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间非手术治疗96例成人钝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外伤I级者51例(53.1%),Ⅱ级30例(31.3%),Ⅲ级12例(12.5%),Ⅳ级3例(3.1%)。诊断包括病史、超声检查,腹腔穿刺及CT检查。入院后监测生命体征,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结果:非手术治疗成功87例,成功率90.6%,中转手术治疗9例。共发生并发症15例,包括右侧胸腔积液12例,肝周脓肿3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
结论:对钝性肝损伤施行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严格选择适应证、注意监测血流动力学、超声及CT等辅助检查,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术前误诊原因,探索有效的预防误诊的措施。
方法:对收治的52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术前误诊原因。
结果:术前明确诊断19例(36.5%)。术前误诊33例(63.5%),其中误诊为胆囊结石13例,胆囊息肉样变8例,萎缩性胆囊炎4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肝占位病变4例,Mirizzi综合征1例。术前误诊的33例术中明确诊断29例(55.8%),另有4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才明确诊断(7.7%)。误诊的原因较多,如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并发胆囊其他疾病、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术中对可疑病灶未做快速冷冻病理检查等。
结论:对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的可疑者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有创性检查,甚至手术探查,术中进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改善胆囊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外科治疗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1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6例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左半肝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2例,右半肝切除+胆总管取栓3例,肝段切除+胆总管取栓4例,左半肝及肝门部胆管切除+胆肠吻合1例,肝中叶切除+胆总管取栓+门静脉取栓1例,扩大左半肝+左肝管取栓1例,右半肝切除+右肝管切除取栓1例,肝Ⅴ,Ⅵ段切除+断面取栓术1例,胆总管取栓2例。术后发生胆瘘1例,持续引流34d后拔出引流管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均得到随访,平均生存时间23.6(4~63)个月,现存活6例,最长的存活时间为5年余。
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患者明确诊断后行积极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方法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40例大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术中均采用选择性阻断肿瘤侧半肝入肝血流和出肝血流的方法。
结果:40例大肝癌切除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100~800 mL,平均360 mL。25例术中未输血。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6 min;术后恢复良好并痊愈出院,无肝功能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
结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其具有控制出血确切、肝功能损害小、避免肠黏膜屏障损伤、防止空气栓塞和肿瘤播散转移的优点,适用于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的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9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肝内外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肝内外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者的发生率为5.45%;术前诊断率为83.3%。5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率38.9%;病理诊断为腺癌; 45例患者(占总数的83.3%)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行根治性手术病例平均存活21个月,行姑息性引流手术病例平均存活8.5个月,仅行探查术病例存活平均3.5个月。
结论:胆管癌伴有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较差,有可能时应力争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发性小肝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第1次手术后复发的小肝癌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手术组和消融栓塞组,比较两组术后3年生存及复发情况。
结果:再次手术组24例,均行局部切除加肝动脉化疗泵植入行化疗栓塞。消融栓塞组23例,均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加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再次手术组3年无瘤存活率(66.7%,16/24)高于消融栓塞者(47.8%,11/23)(P<0.05),手术切除肿瘤局部复发率(25.0%,6/24)低于消融栓塞(34.8%,8/23)(P<0.05)。直径<3 cm的肿瘤,采用手术或消融栓塞治疗者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5 cm肿瘤采用手术治疗者3年生存率高于消融栓塞治疗,复发率低于消融栓塞治疗(均P<0.05)。
结论:临床医生在为复发性小肝癌患(<3 mm)者提供治疗方案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充分考虑患者意愿。对肿瘤为3~5 mm者则以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l)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4例低分化肝细胞癌, 6例高分化肝细胞癌和30例正常肝组织中LYVE-1的蛋白表达。
结果:肝癌组织LYVE-l表达阳性。低分化肝癌组织中LYVE-l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肝癌组织二者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
结论:LYVE-1可作为肝癌组织的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为肝癌的预后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中并发心包填塞的外科及腔内治疗的可行性及其预防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BCS患者行介入治疗时发生急、慢性心包填塞的临床资料。全组均行心包穿刺引流,其中3例联合行心包切开减压及下腔静脉破口修补术,1例联合行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
结果:除1例因误诊为急性右心功能不全而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外,其它患者均治愈。2例单纯心包引流患者术后1个月再次行介入治疗治愈Budd-Chiari综合征。随访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无不适及双下肢无水肿;超声提示心包腔内无积液,无腹水,肝静脉、下腔静脉通畅。
结论:心包填塞是BCS介入治疗中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心包填塞,外科手术和/或腔内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多学科的有效合作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并肝蒂血管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并肝蒂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中3例为 III型,3例为IV型。肝蒂血管损伤包括肝左、右动脉及门静脉左、右支损伤。2例因病情危重未能再次手术分别于首次手术后第3天和5个月死亡,其他4例产生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及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至2008年3月已随访6个月至17年均健在。
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并肝蒂血管损伤处理棘手,是胆囊切除致命的并发症之一,其预防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肝蒂血管的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入肝血流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巨块型肝癌通过预先解剖、控制患侧入肝血流联合阻断出肝血流行切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46例患者均为原发性肝癌,肿瘤平均直径8.3 cm(6~15 cm),肿瘤侵犯1根主肝静脉20例,侵犯2根主肝静脉14例。行右半肝切除16例,右后叶肝切除14例,左半肝切除16例。平均患侧入肝血流阻断时间30 min(10~45 min),平均肝静脉阻断时间20 min(10~30 min)。行肝静脉修补5例。平均术中出血量540 mL(300~1 500 mL)。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次,均经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
结论:单侧入肝血流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行实用的血流阻断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68例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患侧叶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51例,次全或全切除术17例;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4例,功能性淋巴结清扫36例,全淋巴结清扫8例。术后均行内分泌治疗。患者均获1~3年随访(其中4例3年后失访),均健在。
结论:儿童甲状腺癌的合理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选择合理术式和术后辅助治疗可达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收治的1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外科治疗的方式。
结果:4例为体检发现,其他14例均有不同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或疼痛11例,腹部肿块3例,伴有黄疸发热等胆管炎症状2例。B超和CT提示肝内囊性占位性病变,可呈多囊或单囊,内壁可见乳头状物。均获得手术切除,1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中6例发生癌变。 癌变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5个月(27-58个月)。
结论:术前确诊肝内胆管囊腺瘤困难,肝内胆管囊腺瘤易恶变,发现后应早期手术切除,可有效防止复发或恶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胆术后胆瘘的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胆道手术和肝叶切除至胆瘘1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T管拔除后胆瘘3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2例,肝叶切除术后胆瘘4例,术中胆总管损伤伴胆瘘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伴胆瘘2例。除1例转院治疗外,其余经处理后均治愈出院。
结论:提高操作技术,高度重视熟知胆道系统的解剖及病理变异,术中严谨操作是防止胆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应用纤维胆道镜辅以冲击波碎石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胆道镜经T管瘘道网篮取石辅以冲击波碎石治疗胆道术后残石1 5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1 573例患者中1 511例成功取出全部残余结石而治愈,治愈率96.1%;每例患者取石次数为1~9次,平均为3.31次;治疗期间并发胆道出血3例,发热17例,腹泻2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结论:胆道镜取石辅以冲击波碎石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是当前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电凝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 3月—2009年10月48例应用自制电凝器械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无术中并发症,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术后平均随访(18.2±3.1)个 月(2~3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后遗症,2例局部复发,经二次电凝治疗后痊愈。
结论: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创伤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诊断和最佳手术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3例结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前确诊7例,术中确诊26例。32例患者采用改良性结肠造口术治疗,术后3个月拔除造瘘管,均一期治愈;其中1例结肠多处破口者行传统法造瘘,3个月后二期手术关瘘。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治愈。
结论:改良式结肠造口对绝大多数结肠损伤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