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丽娜  魏珂 《护理研究》2005,19(4):696-697
[目的]观察高龄骨科手术病人术后使用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疗效。[方法]采用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级的方法观察本组病例的镇痛效果,同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90%以上的病人镇痛及镇静效果满意,少数病人出现并发症,经过及时处理和有效护理均治愈。[结论]高龄骨科手术病人使用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大多疗效满意,但必须加强观察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褚华秀 《护理研究》2007,21(8):2198-2198
便秘是骨科病人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90%。骨科病人术后除上肢手术外,大部分病人需要卧床1周至3个月,需要在床上大小便,易发生便秘,尤其是中老年及肥胖病人、慢性便秘病人。病人害怕便秘而少进食,甚至拒食,认为静脉输液可代替饮食,严重影响了术后伤口愈合及功能恢复,降低了病人生活质量,导致病人出现焦躁情绪而造成护患关系紧张。为此,特设计了一套术后饮食方案加腹部按摩,自2006年1月-2006年8月经50例骨科术后病人采用,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查房对提高骨科手术配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3例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病人采取骨科常规护理,研究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查房。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配合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病人手术配合度为95.23%,高于对照组病人的85.36%(P0.05);研究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2.86%,高于对照组病人的80.49%(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病人实施护理查房能够提高病人的手术配合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骨科病人早期由于疾病的限制不能下地大便,从而影响正常排便,导致便秘,便秘也是骨科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卧床病人排便传统方法是病人卧床,臀下垫女式便器排便,这样病人常常不习惯床上排便,有的病人有意识控制便意,造成排便困难,加重排便痛苦,为此我们自选设计了可折叠的专用大便架,将其应用于骨科卧床病人,与传统法比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孙玲 《全科护理》2013,11(10):916-9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70例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护理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后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病人护理后VAS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病人实施护理干预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李丽娜  魏珂 《护理研究》2005,19(8):696-697
[目的]观察高龄骨科手术病人术后使用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疗效。[方法]采用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级的方法观察本组病例的镇痛效果,同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90 %以上的病人镇痛及镇静效果满意,少数病人出现并发症,经过及时处理和有效护理均治愈。[结论]高龄骨科手术病人使用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大多疗效满意,但必须加强观察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骨科手术与其它外科手术比较,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功能恢复较慢,所以骨折病人手术前后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很重要,良好的护理可促进病人的早日恢复。我科2003年10月~2004年12月共收治下肢骨折病人168例,现将手术前后的观察与护理经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逐渐延长,因此,老年病人也逐年增加,而且人们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之近年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人们向外交往增加,因此,骨科病人也不断增加,所以骨科老年病人也在增加,做好骨科老年病人的护理,是骨科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近几年来开展了人工关节及股骨头置换术,显微外科手术如皮瓣转移等新技术,如何做好病人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早日身心健康,是护理人员的最高宗旨,现将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科院内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科常见的院内感染有:皮肤感染(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等,它常会影响疾病的转归,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并给病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痛苦。现就2000年1月~2003年5月我院骨科院内感染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50例骨科手术病人术后分别使用病人自控镇痛(PCA)和肌注镇痛药进行镇痛效果比较,选取了恶心、呕吐、镇静、疼痛和VAPS评分5个项目,结果显示PCA的止痛效果比肌肉注射更好,但PCA在恶心,呕吐、镇静三个项目上与肌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骨科手术以清洁手术为主,但因大量使用内固定材料和各种同种异体植人物,术后感染一直是医生和病人担心的问题,随着抗生素预防外科手术后感染概念和原则的建立,骨科无菌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本研究选用拉氧头孢钠作为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后感染的抗生素,评价其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并探索其最佳给药时机和  相似文献   

12.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科手术病人一般多为外伤和年老体弱病人,急诊手术占大多数,开放性伤口也较多,有的污染较重,易发生感染.外伤性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可直接来源于伤口的细菌污染,手术过程中的污染或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通过血源扩散而致的感染占少数.为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我们对手术室相关的潜在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预防感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春艳  赵学红 《护理研究》2006,20(3):742-742
C臂X光机已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由于其视野小,常须反复移动才能找到正确透视位置。我院行骨科脊柱手术时。使用c臂机辅助定位及复位。以往布置手术环境时,将落地式支架托盘摆放在病人的下肢部位。由于手术前、手术中需要使用C臂机对病人手术部位进行正位及侧位等不同方向的透视,需升降手术床。手术前要调节好托盘高度。以免手术床升高后托盘对病人躯体造成压伤。手术床与托盘相对距离的改变,会带动所铺无菌单的移位,造成托盘上器械的移动甚至污染。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手术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护理管理应该从保障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基于此,我院自行制作了镶嵌式能与手术床固定在一体的可拆装托盘,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给手术配合工作带来便捷。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手术效果大多数令人满意。但不可忽视的是手术的失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其中失误率可达5-20%,造成术后效果不佳,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为此通过近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一些体会,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骨科急诊手术多为交通事故和突发事件引起,其伤势重,病情急,发病时间短,病人无心理适应过程,易出现恐惧、焦虑、疑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手术后的康复。因此,在术前、术中、术后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骨科急诊手术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并根据心理变化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使病人顺利地度过手术关,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对48例创伤骨科术后发热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切口引流、留置导尿、便秘是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指出防止术后便秘,改进及加强切口引流及留置导尿的护理可降低创伤骨科病人的术后发热率  相似文献   

17.
骨科无菌手术多为修复或重建手术,往往需植入内固定物,术后一旦发生切口感染将严重影响手术效果,轻则延长疗程、增加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重则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是一个复杂且相对漫长的过程,良好的护理是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以节约血资源,减少并发症。方法:应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41例骨科手术病人进行术中血液回输,并进行术后动态观察。结果:41例患者平均回收原血量为1492毫升,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获得浓血为771毫升,12例患者同时输入异体血。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未发现应用自体血而产生的并发症。结论:术中自体血液回输能有效的减少异体血的输入量和自体血的丢失以及输血后并发症。而且安全、节约费用及血源。  相似文献   

19.
梁兰 《全科护理》2012,(30):2836-2837
临床下肢静脉疾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治疗上存在一定棘手性,多为骨科大手术后病人较长时间卧床引起,易诱发肺栓塞栓子产生,对病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据报道显示,近年来我国DVT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约为50%~72%,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约为10%~70%,髋部骨折术后发生率约为45%。目前,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多,骨科大手术比率不断增高,DVT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2,3]。  相似文献   

20.
丁菊华 《全科护理》2012,10(3):208-209
[目的]总结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的骨科大手术病人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并对1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病人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可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骨科大手术后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