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春华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453-1454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阿托品对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61%(38/46)、95.65%(44/4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厌食、恶心呕吐、中上腹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52%(3/46)、15.22%(7/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阿托品治疗急性胃炎效果较好,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光动力联合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门诊收治的80例尖锐湿疣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实施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实施咪喹莫特联合微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统计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TNF-α、IL-3、IL-6、IL-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显示,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方案能有效的治疗尖锐湿疣,减少患者复发的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姚茜  翟厚峰  吕欣  程丹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73-3374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永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64例)和观察组(65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观察组患者接受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65/65)]与参照组[96.88%(62/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8%(2/65)]与参照组[1.56%(1/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有助于减轻胃溃疡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溃疡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SCCBs)辅助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相应的SCCBs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肠道菌群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CRP及TNF-α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IL-6、IL-8、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5、8.374、7.518、6.84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菌、肠球菌及双歧杆菌水平均有所提升,且试验组患者乳酸菌、肠球菌及双歧杆菌水平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12、9.381、6.187,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OD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36例纳入实验组,采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将同期采用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36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可迅速缓解疼痛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今后可将其作为急性胃炎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9,(10):1381-1383
目的:分析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160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按入院顺序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80,奥美拉唑治疗)及观察组(n=80,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嗳气、腹胀、腹痛及反酸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80.0%,治疗后血清胃泌素(GAS)、胃蛋酶原亚群(PGⅠ、P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表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采取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可提高HP根除率,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徐美春  吕玲  于晓妮 《吉林医学》2014,(34):7580-758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子痫前期组44例作为研究组,血压正常组4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孕妇血浆TNF-α,IL-15和IL-10。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TNF-α、IL-15明显高于正常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1,T=2.048,P<0.05)。正常孕妇血浆IL-10高于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子痫前期组比血压正常组孕妇血浆TNF-α、IL-15升高,血压正常孕妇血浆IL-10高于子痫前期组。早期检测炎性因子标志物更精确的预测和观察子痫前期。抗炎性因子IL-10水平的升高对子痫前期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对认知功能及TNF-α、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条件上应用度洛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MMSE(精神状态检查量)、WCS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认知功能指标评分、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IL-10(白细胞介素-10)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MMSE、WCST认知功能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NF-α、IL-6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0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的治疗期间,度洛西汀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多加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根据应用瑞舒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6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强化治疗组(试验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间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的血脂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的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内应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总体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固始县中医院治疗的92例Hp感染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则加以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甲硝唑治疗Hp感染胃溃疡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胃溃疡愈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较好,且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在糖尿病肾病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对炎症状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FHD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组(LFHD组),各30例,通过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透析前及透析半年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HFHD组hs-CRP、IL-6、TNF-α、MD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GSH-Px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FHD组hs-CRP、IL-6、TNF-α、MD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GSH-Px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各项因子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透析中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延缓肾衰竭恶化进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20,(1):68-71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P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血液灌注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综合性营养评分(SGA)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CRP、IL-6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RP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Hb和Alb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b及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SGA评分及BMI指数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GA评分及BM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两组患者FBG及FINS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BG及FIN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能够显著缓解糖尿病肾病患者炎性状态,改善其营养状况及胰岛素抵抗现象,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邱悦  瞿久凤 《当代医学》2021,27(15):85-87
目的 研究慢性湿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Gas(Ga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2例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42名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后及参照组IL-2、IL-6以及Gas水平.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IL-2水平低于参照组,IL-6以及Gas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IL-2水平上升,IL-6与Gas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白细胞介素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与Gas水平高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线回归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IL-2水平与IL-6和Gas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4915、-0.5017,P<0.05).IL-6与Gas无明显相关性(r=0.2251,P>0.05).结论 检测血清IL-2、IL-6以及Gas指标,可用于判断慢性湿疹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龚国彪  梁建 《海南医学》2016,(17):2841-2843
目的:观察山良菪碱、奥美拉唑联合阿托品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胃炎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予以山良菪碱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增用阿托品治疗,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1%(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55%(6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首剂注射有效率为82.09%(55/67),追加注射有效率为92.54%(62/67),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5.67%(44/67)、80.60%(5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8%(3/67),低于对照组的7.46%(5/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为(39.16±5.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8±6.45)%,而CD8+为(21.58±3.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1±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良菪碱、奥美拉唑联合阿托品治疗急性胃炎患者疗效较好,安全性也较高,还可提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8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应用沙利度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脊柱活动情况及炎性因子水平;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SDAI、外关节肿胀数、枕臂实验、晨僵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23(IL-6,IL-23),C-反应蛋白(CRP)]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脊柱活动状况的改善,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董焕乐 《吉林医学》2013,34(16):3179-3181
目的:对比分析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应用雷贝拉唑及应用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诊断为DU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对照组)和雷贝拉唑治疗组(试验组)各28例,对比两组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溃疡直径治疗后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较对照组缩小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试验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90例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白细胞介素-11(IL-11)治疗,试验组采用rhTPO治疗。两组患者均为4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8水平,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LT、IL-4和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IL-4及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1.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0%,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次研究探求利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效果,寻求对急性胃炎有效的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1.05%,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2%,明显低于对照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可迅速缓解疼痛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今后可将其作为急性胃炎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45-48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合具体的数据分析出最为适合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98例确诊C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试验组48例。对照组采用硫唑嘌呤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共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和治疗前后清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IL-10数值高于对照组,试验组IL-12及TNF-α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LB水平均增高,CRP及ESR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方案可有效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症细胞因子,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