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实施B超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20例患者,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10例。研究组选择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选择盲穿比较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阻滞有效率及配合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实施B超定位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B超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重点寻找改善上肢手术病患治疗效果的麻醉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骨科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收取并予以手术治疗的68例病患。参照随机法方案将68例病患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病患以B超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为主要方案予以麻醉,对照组以全身麻醉为主要方案予以麻醉,观察2组病患麻醉的有效性。结果: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在麻醉效果方面具有优势,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基于上肢手术病患而言,以B超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为主要方案予以麻醉有助于提升麻醉效果,还能帮助病患控制并发症,可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B超引导对比神经刺激仪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拟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定位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神经刺激仪定位,研究组则采取B超引导定位,比较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操作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麻醉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达到了100.0%,与对照组91.8%的麻醉优良率比较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4%,与对照组13.11%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B超引导定位有效提高了麻醉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三种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拟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B超引导组、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分别采取B超定位、神经刺激仪定位和传统盲探定位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比较三组的起效时间、麻醉优良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超引导组主要分支阻滞起效时间最短,其次为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起效时间最长;三组的起效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超引导组麻醉优良率最高,其次为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麻醉优良率最低;B超引导组与神经刺激仪组麻醉效果接近(P>0.05),而与传统盲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定位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方面,优于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和传统盲探定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静洁  徐艳  刘祯庆 《现代医学》2012,40(2):220-222
目的:比较4种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时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随机将80例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分成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颈5横突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组(C组)和单纯颈丛神经阻滞组(D组)4组,每组20例。观察4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D组的麻醉效果明显差于其余3组(P<0.05),A组麻醉效果明显差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A、B、D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5横突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好,且并发症低于联合使用臂丛和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B超定位下三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上肢手术者分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联合组)34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肌间沟组)33例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腋路组)33例。结果联合组的优良率达97.1%,显著高于肌间沟组的84.8%和腋路组的81.8%(P〈0.05),且术后并发症较其他两组少。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麻醉方法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臂丛阻滞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行上肢手术患者88例,A组60例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B组28例采用传统异感法与A组对照.结果:A组阻滞成功率为96.67%,B组阻滞成功率为78.5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部患者术中无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无神经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用于臂丛阻滞,操作方便,麻醉效果满意,与传统异感法相比,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新野县上庄乡卫生院行臂丛神经阻滞的76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定位,观察组行神经刺激器定位,对比两组麻醉优良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该院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完成时间(3.2±2.1)min、起效时间(3.5±2.4)min、阻滞效果(2.8±0.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霍纳综合征,对照组出现3例刺破血管,5例霍纳综合征,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柯纬祺 《吉林医学》2014,(34):7622-7623
目的:观察B超定位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临床效果差异,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需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Ⅱ~Ⅲ级,观察组采取B超定位行肌间沟入路臂丛麻醉,对照组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运动阻滞程度0级、1级、2级、3级、4级、5级分别为0例(0.00%)、6例(16.67%)、5例(13.89%)、9例(25.00%)、9例(25.00%)、7例(19.44%),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27(75.00%)、良8(22.22%)、差1(2.7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神经阻滞应用于臂丛麻醉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肌间沟异感法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用于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上肢手术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均为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在周围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定位操作行肌间沟臂丛阻滞;B组按常规找异感方法实施肌间沟臂丛阻滞,两组局麻药均为0.25%罗哌卡因30 mL.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麻醉效果(VAS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1),并且不良反应也低于B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定位准确,成功率高,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孙晓娟  李靖  董补怀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1):4270-4271
目的:针对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探索一种更切实可行,镇痛效果更加完善的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选择ASAⅠ级~Ⅱ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75)麻醉采用常规单纯臂丛神经阻滞;B组(n=75)麻醉采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观察患者的麻醉效果、镇痛强度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结果:B组麻醉发生阻滞不全者明显较A组少,两组均未见局麻药毒性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采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更加完全,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92例肱骨及桡骨骨折患者分为传统组和B超组,各46例,均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前一组采用盲探麻醉,后一组采用B超引导下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指标及毒性反应的相关性。结果:B超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传统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快,镇痛时间长,麻醉剂使用剂量减少,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组患者出现的毒性反应局部麻醉药物中毒及血肿等发生率为6.52%,少于传统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于盲探操作麻醉方法,起效快,镇痛时间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联合基础麻醉下儿童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上肢手术的患儿56例,术前行基础麻醉,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臂丛阻滞效果,术中氯胺酮追加量.结果 56例小儿臂丛醉,2例阻滞无效,改为全身麻醉,6例加用少量氯胺酮,其余均为一次注药成功,麻醉有效比率为99.6%.结论 在小儿上肢术中神经刺激器定位联合基础麻醉,不需要患儿配合,是一种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可行性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锁骨上,锁骨下入路(B超引导)上肢手术患者采取不同肌间沟进针点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90例患者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B超可视下臂丛肌间沟上进针、中进针、下进针的方法注药阻滞。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A组86.67%、B组100%,C组83.33%,B组优于A组优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没有发生麻醉不良反应。A组合C组患者有出现止血带引起的肿胀和不适症状。结论对3组锁骨上,锁骨下入路(B超引导)上肢手术患者进行不同进针点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现,B超下引导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中进针点具有更好的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锁骨上,锁骨下入路(B超引导)上肢手术患者采取不同肌间沟进针点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90例患者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B超可视下臂丛肌间沟上进针、中进针、下进针的方法注药阻滞。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A组86.67%、B组100%,C组83.33%,B组优于A组优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没有发生麻醉不良反应。A组合C组患者有出现止血带引起的肿胀和不适症状。结论对3组锁骨上,锁骨下入路(B超引导)上肢手术患者进行不同进针点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现,B超下引导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中进针点具有更好的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定位与传统异感法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2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操作,以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收缩反应其中之一出现作为穿刺针正确定位标志;Ⅱ组采用传统找异感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药用0.25%罗哌卡因。观察并记录2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Ⅰ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Ⅱ组(P(0.05),而并发症低于Ⅱ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显著提高麻醉效果,且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正>臂丛神经阻滞是在进行上肢骨折的手术当中常用的麻醉形式~([1]),传统上是根据经验盲探式~([2])进行麻醉操作,这种经验式无法将麻醉药物深入到理想的神经阻滞部位,而且这种方式的成功率较低,增加神经的损伤。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临床试验中发现B超来对神经阻滞阻滞麻醉时进行麻醉定位~([3,4]),麻醉医师通过B超的帮助来将穿刺针穿刺到指定位置,进行药物麻醉,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对神经的伤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为了解通过超声的引导神经麻醉阻滞对疼痛患者的诊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锁骨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76例锁骨手术病例随机分为A组(n=38)和B组(n=38),ASAI~Ⅱ级,A组均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B组先臂丛阻滞10min,之后再行颈丛阻滞,对比两组阻滞效果,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结果:A组阻滞优良率为86.8%,B组优良率为100.0%,两组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均并发喉返神经阻滞2例(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手术应用臂丛-颈浅丛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较为理想,能达到满意的神经阻滞效果,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波  杨亦斌  王寿根  沈跃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2):108-108,129
目的将外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用于锁骨手术中的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效果与并发症.方法选择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或内固定取出术患者40例,选用1%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15ml,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Meire法).结果麻醉效果Ⅰ级37例(占92.5%),Ⅱ级3例(占7.5%),未发现膈神经麻痹等麻醉不良反应.结论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用于锁骨手术,定位准确,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