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云浮市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结果,了解全市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防护情况。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对全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放射工作机房的控制室观察窗、控制室防护门、照片机房(候诊)防护门进行检测,并对放射工作者年龄在25~55岁、放射工龄5~35a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结果 县级以上医院X射线机房防护优于乡镇卫生院,但不管级别医院放射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无明显差异,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明显增加。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机体受照射的损伤程度与X射线机机房射线防护有关,并与接触射线的次数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邢艳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2):176-178
目的 分析南京从事X射线、工业探伤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工龄段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分布及其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分析X射线、工业探伤作业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结果 X射线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探伤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随放射工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X射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探伤人员9例女性中染色体未显示畸变,微核率均小于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造成放射人员细胞遗传方面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种类、强度、剂量和放射工作人员工龄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研究长期接触射线的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和医用电离辐射放射工作者细胞遗传学改变,评价X、γ、中子射线对人体细胞遗传学影响,了解长期小剂量健康的影响,为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改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染色体培养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常规培养法。结果 放射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为0.45%,微核细胞率为1.38‰,明显高于对照组(0.15%,0.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工龄组、不同放射工种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的种类、强度及放射人员工龄、个人累积剂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总体水平,探索微核率与放射工龄、工种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与核医学和工业探伤的放射工作人员抽取静脉血,采用常规培养法测定微核,并按工龄、工种、单位进行微核率比较。结果 2011年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合格率为80.6%,人群微核率为4.39‰;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种无关;与放射工龄相关,5 a~和≥ 15 a放射工龄组的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 5 a放射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率水平受电离辐射因素影响,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能有效降低电离辐射的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研究长期接触射线的石油化工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改变,评价X,γ、中子射线对人体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 染色体培养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常规培养法。结果 射线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为0.28%,微核细胞率为3.23 ‰,明显高于对照组(0.145%,0.16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结论 不同射线工龄组、不同放射应用专业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评价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和细胞遗传学效应的相关性。方法 用培养、MC法分别测定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阳性率为15.2%,微核阳性率为9.3%,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染色体畸变与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4.9%、11.0%;小型密封源操作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7.1%、5.2%;工业X射线探伤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0、21.4%;工业X射线探伤者比小型密封源操作者微核阳性率显著增高;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均随工龄的增加显著增长;放射工作人员男性染色体畸变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细胞遗传学的影响与射线种类、能量、工种、工龄、性别及累积剂量是密切相关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越高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累积越多,慢性放射性损伤细胞遗传学效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方法 染色体畸变、微核测定采用常规的静脉微量全血培养法。结果 放射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细胞率在不同性别、工种、工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放射防护工作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法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2012年1~12月份随机抽取463名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与对照组、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加强放射防护,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观察清远市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和淋巴细胞微核变化情况,评价低剂量X射线受照人员的放射损伤状况。方法 以本市2010年、2012年和2014年接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分别为271人、309人和312人分别设为2010组、2012组和2014组,同时选择本市非放射工作的医务人员323人为对照组,各组人员均进行眼晶状体检查和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2010组、2012组和2014组的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和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和淋巴细胞微核率均随着工龄和平均年龄增加而升高(P < 0.01);放射工龄> 15年的各组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均比同工龄的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1);放射工龄> 15年的2010组、2012组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比同工龄的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长期接触低剂量X射线对眼晶状体和遗传物质均可造成一定损伤,低剂量放射工作人员仍应加强放射防护,保障其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微核,了解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596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级别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不同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高于正常人群,应加强防护工作,减少电离辐射的职业危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