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鼻腔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诊治并完成1年随访的17例鼻腔鼻窦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实施手术,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1例,鼻腔血管瘤3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5例。结果术中出血量为5~150 m L,中位数为30 m L。手术时间为20~55 min,中位数为35 mim。术后2个月术腔上皮化良好,无出血、鼻腔干燥等并发症。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鼻内镜下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1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鼻内镜下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2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术腔已上皮化,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鼻内窥镜下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大大降低手术危险性,创伤小,恢复快,但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新业务、新技术的护理知识.  相似文献   

3.
沈淦琴  李永明  项敏 《浙江医学》2000,22(4):239-240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 ,约占全部头颈部肿瘤总数的0.05%~0.5 % ,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1] ,但术中容易发生大出血 ,造成手术困难或瘤体残留。1990年以来 ,我院对5例此类患者应用血管栓塞术栓塞瘤体营养血管 ,再行手术切除肿瘤 ,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鼻咽纤维血管瘤5例 ,均为男性 ,年龄16~35岁 ,平均26岁。主要症状为鼻塞和出血。体检发现鼻咽部有肿块4例 ,鼻咽及鼻腔有肿块1例。CT检查提示病变位于鼻咽部及左鼻腔1例 ,局限于鼻咽部4例 ;病变均为密度增高软组织影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选择性栓塞联合鼻内镜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JNA)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2例确诊为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其中13例行术前选择性栓塞联合鼻内镜微创治疗,9例行直接手术切除,统计患者治疗过程的平均出血量、输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 联合治疗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0±200)mL,而输血量为(350±250)mL;而直接手术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分别为(1210±400)L和(1180±500)mL.联合治疗组及直接手术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5±10)min和(145±20)min.结论 选择件栓塞联合鼻内镜微创手术对鼻咽纤维血管瘤疗效确切,此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是一种有效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6,(2):219-2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6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施行鼻内镜下经鼻入路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手术。其中初发患者23例,复发患者3例;Krouse分期Ⅱ期8例,Ⅲ期18例。根据病变范围及肿瘤根蒂部附着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切除肿瘤基底部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处理根蒂部,并应用磨钻打磨根蒂部增生骨质。术后随访1~6年,中位数随访时间2.1年。结果:26例患者术中出血少,出血量为5~200ml,中位数出血量为45ml。术后复发1例。结论:内镜经鼻切除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效果满意,根据病变根蒂部附着部位选择合适的入路并对肿瘤根蒂部进行细致有效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低温等离子射频能够减少术中出血,辅助处理根蒂部可能的残余肿瘤,对手术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栓塞联合鼻内镜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JN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2例确诊为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其中13例行术前选择性栓塞联合鼻内镜微创治疗,9例行直接手术切除,统计患者治疗过程的平均出血量、输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0±200)mL,而输血量为(350±250)mL;而直接手术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分别为(1210±400)L和(1180±500)mL。联合治疗组及直接手术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5±10)min和(145±20)min。结论选择性栓塞联合鼻内镜微创手术对鼻咽纤维血管瘤疗效确切,此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是一种有效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郑金山 《浙江医学》2021,43(24):2690-2692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骨折下鼻甲、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下鼻道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200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下鼻道血管瘤患者102例,均采用鼻内镜下骨折下鼻甲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先做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观察手术前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血管瘤,术中出血量(15.0±3.5)ml。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予以鼻中隔偏曲黏膜下部分骨质切除矫正术;4例鼻塞、鼻中隔偏曲伴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鼻中隔偏曲黏膜下部分骨质切除矫正手术,待骨折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下鼻道血管瘤后行下鼻甲外移术;9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在切除血管瘤后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术后病理学诊断为毛细血管瘤83例,海绵状血管瘤19例。术后明胶海绵保护鼻腔创面,无需填塞止血。所有患者均治愈,术后无再次出血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骨折下鼻甲、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下鼻道血管瘤具有术野清楚、操作简单、安全彻底、微创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鼻咽纤维瘤血管瘤常发生于10岁~25岁男性青年,为致密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时术腔深、术野小、失血迅猛及瘤体剥离困难,往往需要大量输血。我院采用术前对肿瘤供血动脉选择性栓塞的方法,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13例,避免了术中大最出血,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血管栓塞后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2002年8月~2011年8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超选择性血管栓塞后在鼻内镜下行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结果:12例患者,其中颌内动脉分支供血10例,颌内动脉和咽升动脉分支供血2例,在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后均顺利切除肿瘤。随访12~60个月,均未发现肿物残留及复发,术后鼻腔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经超选择性血管栓塞后,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创伤小,出血量少,复发率低,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及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鼻咽纤维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发生于10~25岁男性青年,肿瘤含有丰富血管,瘤体起源于枕骨底部,蝶骨体部及翼突内板.肿瘤基底广,且位置深在,暴露差,术中出血凶猛.传统手术风险大,术中出血多并发症多复发率高,我院从2001-2005年共收治17例患者,经颈外动脉造影同时进行上颌动脉栓塞后鼻内窥镜下肿瘤切除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任小锦  邱鹏 《中外医疗》2011,30(10):64-6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的22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采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3个月后复查,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经内窥镜检查证实,治愈(鼻咽部完全光滑)199例(90.5%),显效(少量腺样体残留)21例(9.5%),有效率100%。结论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具有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术中损伤小,无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鼻咽纤维血管瘤又称男性青春期纤维血管瘤(JNA),病因学说主要有:①性激素依赖学说,认为JNA是由过多的雄激素刺激血管纤维组织增生。②胚胎发育期鼻咽部遗留有生殖组织,经雄激素刺激产生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报告鼻咽纤维血管瘤1例。采用鼻内镜经鼻腔完整切除肿瘤,总结治疗此例的经验。结果:用鼻内镜顺利切除了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后5个月随访肿瘤无复发。结论:经选择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例,采用鼻内镜进行切除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病变区行术前放射治疗,剂量DT20Gy/10Fx/2W.放疗后7~10d行手术治疗.观察术中平均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有无肿瘤残留和(或)肿瘤复发.结果 14例术中出血量为300~600mL,平均出血400mL.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18个月均未复发.术前瘤体缩小.结论 术前放疗可使鼻咽纤维血管瘤瘤体缩小,出血量减少,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5.
鼻咽纤维血管瘤(juvenile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好发于青年男性,女性少见。本病在病理上虽属良性,但由于其生长扩展力强,常直接侵入周围组织及器官。采用鼻内镜下切除治疗手术难度较高,危险性较大。近年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在鼻内镜下切除治疗JNA,疗效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nasopharyngeal fibroangioma)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瘤体组织的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邻近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按Radkowski分期,40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可分为7期院其中,玉a期3例,玉b期9例,Ⅱa期8例,Ⅱb期10例,Ⅱc期5例,芋a期3例,芋b期2例。40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侵犯最多的部位为鼻咽、翼腭窝、蝶窦、上颌窦及眼眶,其次为颞下窝,少数侵犯颊部、海绵窦及颅底骨质。 CT平扫瘤体以等或稍低密度为主,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结论 CT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临床分期诊断、术前定位及术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JM)术前颈外动脉栓塞的意义及鼻内镜下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JNA选择性动脉栓塞后经鼻内镜行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术中出血量最多1 200 ml,最少200 ml,平均出血量为480 ml.术后8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为0.5~3 年,均未复发.结论 选择性动脉栓塞后经鼻内镜手术不但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复发率,其微创的概念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报道2例经鼻内镜下切除累及颅底、海绵窦的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探讨鼻内镜下切除该类肿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侵犯颅底、海绵窦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类型肿瘤的供血特点及鼻内镜的手术要点.结果 2例患者术前未行动脉血管栓塞,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 500 ml和3 000 ml,均获得一次性完整切除.分别随访15个月与1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侵犯颅底、海绵窦及多重供血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下行鼻内镜下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治疗对外科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seldinger's技术穿刺股动脉入路,对34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进行双侧颈外动脉DSA造影;其中23例采取超选择插管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供血动脉栓塞,另11例行单纯手术切除病灶. 结果 术前栓塞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少,均达到完全切除,疗效优于单纯手术切除组患者. 结论 术前栓塞治疗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切除风险,提高了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法切除幼儿腺样体来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效果。方法:在70°鼻内镜下使用低温等离子对18名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进行腺样体的手术切除,术后随访半年。结果:18名患儿均一次完成手术,无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小儿肥大腺样体具有视野清晰、疗效确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