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陈小玲  韦妙成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4):2318-2320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及术后复发的不同预防措施效果。方法:选取29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安宫黄体酮组及曼月乐组3组,每组99例,观察各组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息肉个数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5,F=0.11,F=0.96,P>0.05),治疗费用3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3.75,P<0.05),各组进行两两比较,安宫黄体酮组与对照组、曼月乐与对照组、安宫黄体酮组与曼月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4,q=20.35,q=14.91,P<0.05);术后随访1年,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对照组为13.54%、安宫黄体酮组为2.04%、曼月乐组为1.05%,随访2年复发率对照组为25.00%、安宫黄体酮组为8.60%、曼月乐组为5.56%,复发率3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1年:χ2=17.71;2年:χ2=17.30;P<0.05),两两比较安宫黄体酮组与对照组、曼月乐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1年:χ2=8.99,χ2=10.96;2年:χ2=8.79,χ2=13.07;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确切,术后应用激素及曼月乐能明显降低息肉复发,曼月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单侧卵巢囊肿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电凝组44例及缝合组43例,电凝组采用双极电凝止血,缝合组采用镜下缝合止血,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月卵巢激素水平及血流参数。结果:术前电凝组及缝合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及缝合组术后E2、FSH、LH、P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电凝组E2和FSH较缝合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电凝组及缝合组E2、FSH、LH、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及缝合组术后E2、FSH、LH、P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电凝组E2、FSH较缝合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电凝组及缝合组卵巢截面面积及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电凝组及缝合组卵巢截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应用镜下缝合止血较应用腹腔镜电凝止血对卵巢损伤小,更易保护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减少其复发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10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5例行宫腔镜定位息肉摘除术,B组36例行单纯宫腔镜电切术,C组36例行宫腔镜电切术加术后短期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观察各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术后3、6、12个月月经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组间同时间月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月经量均小于A、B两组。复发率则A组最高,C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最有效的方法,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金属钛夹在肠巨大息肉切除术及ESD中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及ESD术中应用金属钛夹患者,观察患者术后的出血率与穿孔率。结果:全部66例患所使用的243枚金属钛夹中确切固定227枚,未见穿了病例,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经二次处理后均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结论:金属钛夹适用于切除后创面较大、蒂部较粗、直径较大的病灶。在肠巨大息肉ESD中与电凝电切术中应用金属钛夹,能够对穿孔、出血等并发症进行研究的控制,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宫腔镜电切术与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12.00%(P <0.05);但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与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可更明显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蔡敏杰 《医疗装备》2022,(17):14-17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EMR组与APC组,各3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APC组总有效率高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EMR组,术中出血量少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APC组复发率低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EMR,APC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围手术期指标表现更好,复发率更低,且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老年人结直肠小息肉采取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运用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6月于福建省老年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并发现结直肠小息肉(直径6~9mm)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分析病例数71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组(观察组),内镜下圈套器电凝电切除术(对照组),对不同方法诊疗效果展开测评,如手术参数、息肉切除状况及病理分型结果、并发症等。结果:(1)手术参数:息肉切除时间:观察组息肉切除时间相较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钛夹平均使用数量:观察组钛夹的平均使用数量相较于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率:术中出血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息肉切除状况:标本回收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完整切除率:观察组息肉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3)术后相关指标:于息肉切除术后病理分型指标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并发症:术后穿孔、出血及热灼伤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息肉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6年02月至2017年02月间我院收治的胃息肉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方式,将本次实验纳入的48例胃息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24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内镜下电切息肉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内镜下射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完成顺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研究组患者术后抑郁、焦虑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两两数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结论:通过内镜下射频对胃息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内镜下电切术,此种术式安全可靠,可快速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巴曲亭联合肾上腺素与单用肾上腺素在消化内镜下息肉电切术中局部注射预防出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电子胃肠镜检查后,发现需行内镜下息肉电切术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巴曲亭联合肾上腺素组(A组)及肾上腺素组(B组),两组年龄及病灶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分别于病变基底部交替注射巴曲亭及肾上腺素或单独注射肾上腺素至病变隆起,行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切除后观察切缘残端有无出血。操作前后记录不良反应(心悸、头晕、腹痛、恶心等)。结果:两组内镜术中即刻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24h均无出血病例;肾上腺素组手术时间与巴曲亭联合肾上腺素组比较,明显廷长(P〈O.01)。注射后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结论:巴曲亭联合肾上腺素在消化内镜下息肉电切除术中预防出血效果好于单独应用肾上腺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潘凌云  顾红  袁巧玲  温雯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890-389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共纳入160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B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情况。结果:术中两组患者比较结果显示:A组(刮宫术组)与B组(电切术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术中出血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月经量比较结果显示:与A组(刮宫术组)患者相比,B组(电切术组)患者术前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月经量比较,均低于A组(刮宫术组)患者,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比较结果显示:A组(刮宫术组)与B组(电切术组)相比,术后两组患者复发人数分别为18例(22.5%)VS 6例(7.5%),妊娠人数分别为40例(50.0%)VS 66例(82.5%),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EP不孕的患者,虽然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均可以得到较好的疗效,但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更确切,不仅预后复发率少,且其术后的妊娠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